走到一半,我們稍稍飲水休息,回頭一看,景色比在大坑墩更迷人: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回頭向右望,能隱約看見柴灣、小西灣一帶的高樓,清水灣海灘就在我們腳下。 十仔不時提醒我們趁機回頭「打卡」,拍下靚景,因為再往前走,山嶺「餓死雞」就會遮擋布袋澳一帶景色。 經公廁左轉落山,近清水灣騎術學校旁有另一個龍蝦灣風箏場,相對少人而設施相對簡單。
- 在大坑墩風箏場上綠草如茵的平原,可俯瞰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是黃昏野餐的好地方。
- 「我一旦沉迷於一件事便停不下來。」他現在是一位天文攝影導師,同時經營自己的製作公司。
- 大坳門有巴士、小巴直達,下車後向清水灣郊野公園方向行,大約 15 分鐘便可到達放風箏地點。
- 為玩得盡興,風箏隊每人每次出賽都會帶備近百隻風箏來鬥,有時多到要拖篋赴會。
- 龍蝦灣郊遊徑約2.3公里,放完風箏再行山,一次達成兩個願望。
任何人只要多加練習,也可以運用普通相機甚至手機拍攝夜空星體。 在明澄的天空和新月下,甚至可以透過肉眼探索星座和星雲。 大坑墩風箏場2025 當然,宇宙星體之美令人驚嘆著迷,你可以乾脆躺在草地上,仰望無邊星空,感受浩瀚無垠的宇宙,並讚嘆香港竟隱藏著如此驚喜。 Vincent曾到訪過澳洲、新西蘭和智利等國家拍攝宇宙星空。 他說香港其實也有很多適合觀星的好去處,例如新界西貢的北潭湧、萬宜水庫東壩,港島的石澳,大嶼山的水口和石壁等。 直到 2009 年,他在大嶼山貝澳家中的天台,用一部普通相機拍攝了人生第一張星空照片,自此便對天文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風箏場: 龍蝦灣郊遊徑 交通
若你算準時間展開觀星之旅,這個時候應該會看到太陽從西面沉沒於釣魚翁的山肩。 家裡看不到海景,總是喜歡行山時擁抱無敵大海景,平衡一下心理。 這條輕鬆簡單的路線能一次過滿足我背山望海的心願,且找到隱世幽靜小沙灘,教人如何不賞心悅目呢? 大坑墩風箏場 另一個熱門的「鬥箏」地點是馬鞍山泥涌碼頭,該處是「香港風箏競技會」的主場,經常有十多名會員在此空中「格鬥」。 據瞭解,遇到「鬥箏」激烈時,一日會有數百隻被鎅斷的風箏飄落海或掛樹上。
這兒同樣面對無敵大海景,不過配套設施相對大坳門那邊簡陋,而且較為偏僻,故龍蝦灣這邊的風箏場人流較少。 可是,若想遠離人羣,靜靜體驗放風箏樂趣,可以考慮自備食物,一邊在這兒的一大片草地上野餐一邊放風箏 。 大坑墩風箏場 相比其他熱門郊遊徑之下,龍蝦灣郊遊徑就顯得較少人到訪,反而可以靜心欣賞,沿郊遊徑一直走就可以返回清水灣道巴士站,乘車離去。 放完風箏折返至大坑墩迴旋處,停車場盡頭左方為龍蝦灣郊遊徑。
大坑墩風箏場: 西貢行山︱漫遊風箏聖地大坑墩 直上大嶺峒俯瞰龍蝦灣無敵海景
80年代盛極一時的滾軸溜冰,時至現今雖仍受不少人喜愛,卻並非任何地方都適合玩。 大坑墩風箏場2025 大坑墩風箏場 影夠抖夠後,沿郊野公園徑繼續下山,沿路大多係樓梯,但美景不絕,大家小心唔好掛住睇景而叉錯腳。 一直下降至騎術學校左轉,便會龍蝦灣石灘,這裡擁有一望無際的大海,附近亦有風箏場,係潛水或放風箏的好地方。 大坑墩風箏場2025 天氣好的時候,在飛鵝山觀景臺可清楚看到維港兩岸的美景,另外出上亦可欣賞九龍半島景色! 雖然坊間經常指大坳門是放風箏熱點,但其實放風箏的地方是大坑墩,遠眺可以看到果洲羣島、橫瀾島、布袋澳等等,風景不錯。
大坳門落車,巴士站前行分叉路取清水灣道,前往龍蝦灣郊遊徑起點。 由大坳門經約1.2公里的清水灣道,20-30分鐘抵大坑墩。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設施應有盡有,約30個泊車位、資訊站、小食亭、廁所,燒烤區、涼亭外,沿遊客中心前行盡頭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更是拍攝銀河系中最大、最亮的星雲「海山二」的極佳位置。 雖然海山二位於南半球,但在每年的特定日子,你也有機會在香港以南的海平面上看到。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風箏場8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置身大山之上遠離城市燈火,與浩瀚無限的天空拉近距離,無論是欣賞日出、日落或雲海,也是一種享受。 由登山口出發,慢慢行上去唔洗幾分鐘就可以見到風景秀麗嘅清水灣。 沿途海景一覽無遺,仲有好多靚景位俾人打卡,再行上去,便好快見到大嶺峒山頂。
龍蝦灣郊遊徑連接龍蝦灣同大坑墩,所以大家可以自行選擇由龍蝦灣或大坑墩出發,兩個起點難度各有不同。 如果你在夜空清澈的晚上,到位於新界東南面清水灣半島的大坑墩,很可能遇上香港觀星達人、號稱「不動明王」的鄭冠康(Vincent)。 他或許獨個兒坐在草地上,又或與他的學生們拿著相機拍攝夜空。 Vincent是香港的著名天文攝影師,Instagram上有不少忠實擁躉。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風箏場: 清水灣好去處
這裡在日間是放風箏、燒烤和野餐的熱門地點,夜幕低垂後,便搖身一變成為觀星和天文攝影的勝地。 大坑墩風箏場2025 大坳門位於清水灣東部,附近有山有海,而且清水灣郊野公園內有大片草地,專門予人放風箏,是有名的風箏勝地。 大坳門有巴士、小巴直達,下車後向清水灣郊野公園方向行,大約 15 大坑墩風箏場 分鐘便可到達放風箏地點。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坳門有巴士、小巴直達,下車後向清水灣郊野公園方向行,大約15分鐘便可到達放風箏地點。
大坑墩風箏場: 龍蝦灣郊遊徑 交通
往三角網測站方向看過去,更能遠眺香港「三尖」之一、高344米的釣魚翁,還未正式開始爬山,就能看到醉人美景。 大坑墩風箏場 十仔指,雖然路線簡單,但沿途景色非常迷人,登山能盡覽滘西洲、吊鐘洲等開揚景色;加上中途幾乎沒有分岔路,只要沿路牌指示走就不會迷路,當作輕鬆親子遊也沒有問題。 大坑墩風箏場2025 留意龍蝦灣郊遊徑兩旁大多是低矮灌木,沒有樹蔭,記得做好防曬。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風箏場: 將軍澳運動場出發,前往小棕林海灘
根據郭志標著《香港本土旅行八十載》,1978年正剛旅行隊總領隊陳溢晃發現幾何狀紋理,達3000年歷史。 繼黃竹坑石刻、大廟灣石刻、大浪灣石刻外,龍蝦灣石刻是相對容易到達的一個。 大坑墩風箏場2025 大坑墩風箏場 一步一步登上石級,終於攀上291米高、第2個checkpoint:大嶺峒觀景臺!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風箏場: 龍蝦灣郊遊徑|行山路線2小時完!綠蛋島/火石洲/果洲羣島360度無敵海景
在這裡,你還可以眺望向北延伸至西貢的山脊,以及坐落在連綿山谷的小村莊。 龍蝦灣石刻位於海邊的巖壁之上,在1978年被發現,五年後被列為法定古蹟。 神祕石刻相信源於3,000年前,展現幾何圖案和抽象鳥獸形態。 近年有考古研究發現這一帶在遠古時代已有人居住,但至於是誰雕刻這些圖案則已無從稽考。 賴指,幾乎每日都會和會員來此「鬥箏」取樂,通常由中午玩到傍晚才散,所鬥的風箏購自內地,大部分是可分解的紙風箏。 選擇在此處「格鬥」,主要是遠離市區,沒有航道及高樓的限制,且海邊風大環境開揚。
大坑墩風箏場: 大坑墩 清水灣樹木研習徑
緩緩上山,便來到有不少大石的平託坑山,由此可回望龍蝦灣水色,景觀開揚。 惟曾有6旬老翁登山時心臟病發猝死,大家務必量力而為,別走過急。 東面對開有約5個小島嶼,總是被一圈圈白浪圍繞,狀甚有趣。
大坑墩風箏場: 【簡易行山路線】行龍蝦灣睇綠蛋島、相思灣 大坑墩風箏場放紙鳶、攀上291米大嶺峒觀景臺
因地方開揚,而且風勢急勁,不少風箏發燒友會到這裡放風箏。 由龍蝦灣路起步,沿着馬路一直走才接上郊遊徑,於海邊樓梯下降便至石刻之處。 石刻早於1983年已為法定古蹟,估計約三千年歷史,表面難掩石刻上被歲月風雨侵蝕的痕跡。
大坑墩風箏場: 香港最佳觀星地點
請瀏覽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瞭解郊野公園遠足安全指引。
另外,行山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行山。 由於郊遊徑的環境非常開揚,由遠方影過去,構圖亦非常好看,沿路亦有不少高及肩膀的草叢,亦是個拍照好地方。 沿著陡峭的郊遊徑拾石級而上,不久便來到開闊的山腰,將遠近海岸線及島嶼盡收眼底。 下方的岸邊小島因形狀酷似煎蛋,「蛋黃」位置長滿鬱蔥綠草,而被山友稱為綠蛋島。
大坑墩風箏場: 龍蝦灣無敵大海景,按圖看清路線及沿途風景👇👇👇
大坑墩是放風箏和野餐的好地方,直上大嶺峒俯瞰龍蝦灣和西貢無敵大海景,豁然開朗。 大坑墩風箏場2025 轉入相思灣形同走進隱世小村莊,寧靜的小沙灘尚未成為打卡熱點,能享受片刻的寂靜,適合親子和新手郊遊。 清水灣除了大坳門有風箏場外,另一邊的龍蝦灣也有一個風箏場,風箏場就在騎術學校的後面,只要推門進入便可看到往風箏場的樓梯。
這些風箏,部分是遊人放飛時意外斷線失落,更多的明顯是「鬥箏」時被鎅落的風箏。 沒有隨波逐流,不是有個性,而是能夠適應水流湍急的生境。 扁平的身形、發達的雙腿、趾端的吸盤,儼如武林高手般,輕易穿梭於瀑布及急流中的濕滑岩石間。 1950年首次在大帽山被發現,分佈於香港島及新界多條山澗。
65歲姓賴的會長表示,他在1986年創辦該會,有200多名會員,該會在泥涌鬥足30多年,未有疫情前,常組隊到國內如山東等地參賽,競技會成績斐然。 清水灣大坳門放飛區附近的山頭和樹上,掛滿了互相交纏的新舊風箏,有近百隻之多。 愈靠近臨海的山邊懸崖,累積的風箏殘骸愈多,「風箏墳場」幾乎佔了半個山頭。
現時大部分風箏由塑膠、尼龍物料製造,斷線風箏成了另類垃圾。 香港有不少玩航拍機的合適場地,但很多地方驟眼看來很美麗,航拍出來的感覺卻很空洞或雜亂無章,失去焦點。 大坑墩風箏場 下列精選的航拍熱點,不但景色遼闊更有突出的拍攝主體,是不少玩家放飛練習的航拍勝地。 再往下走約10分鐘,我們發現一堆奇形怪狀的石頭,當中有個尖角的三角形大石頭特別顯眼,有人說像日式飯糰,也有說像金字塔。 恭喜你到達郊遊徑的最高點 ── 位處海拔291公尺的大嶺峒頂峯。 從這裡你可遠眺東面陡峭的果洲羣島、南面的清水灣避風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