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臺,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 夏醫生:最基本當然要找一位醫生,要先了解你本身有沒有病徵、身體狀況如何,要看第一你需不需要照腸鏡。 夏威醫生 第二是你照腸鏡是否安全,有沒有其他毛病,例如你止血功能差的話,我們便要準備更多。 夏威醫生好唔好 當然要視乎你身體狀況有什麼需要,有些就算沒病徵,而且很年輕,也要看他的家族病歷。 對於死者兒子林健鴻指,另一名施手術的醫生鍾浩宇曾對他稱由於移植的肝臟太大,其母的心血管較幼細,「推唔鬱個肝」,導致心臟衰竭,夏威稱,在手術中他不覺得死者的血管幼細,而且血管粗幼對手術的影響不大,因血管組織有彈性,可擴張收縮。
- 夏威近年參與的肝臟移植手術較過往少:「可能佢覺得工作已同原意唔同啦。」據瞭解,夏威上月尾已向港大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遞信」請辭,並將加盟新醫療中心,該中心最快明年二月落成。
- 夏威醫生,外科專科醫生,專科業務為腹腔內器官手術,主要包括肝、膽、胰及脾臟,以及肝臟移植手術,另外也包括普通外科手術,如上消化道內鏡、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 夏威是換肝團隊中可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手術的資深醫生之一,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同時見證及參與瑪麗醫院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
- 長遠來說就是要看病人有沒有新的情況出現,故手術後也要繼續監察病人的情況,甚至可能要監察得更頻密,因為病人本身已有過腫瘤,而肝癌本身就是復發率高的病。
- 根據我之前工作過的醫院數據顯示,即使作了根治性的治療,將腫瘤完全清除也好,五年的存活率也只得百分之50左右,換句話說,只有一半人能活多於五年,另一部分的人是因為復發,又或復發的治療效果不佳,最終死亡。
夏威醫生 如果完全沒瘜肉,那便可以十年後纔再照,因為剛才說大部份癌症由瘜肉演變,演變需要十年時間。 姓名(Name):夏威(SHARR, WEI WILLIAM);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外科醫生。 註一、楷和醫療集團致力提供頂尖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視人與人性化為服務宗旨,堅守「爲世作楷,政清人和」理念。 醫生:沒錯,我亦想勸勉肝炎帶菌者不要太灰心,得悉患病後就要向前看,留意有什麼治療方法。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醫生 — 胰臟癌為首位癌症沉默殺手 早期檢測避免高風險手術
【本報訊】全港唯一負責肝移植手術的香港大學醫學院肝移植團隊將失去一員「猛將」,港大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已呈辭,即將離開瑪麗醫院,轉投私營市場。 夏威將加盟「名醫」集中地、位於中環嘉軒廣場的新醫療中心,不再參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臨牀工作,日後主治肝癌。 及至手術順利完成後,許耀斌坦言之後有兩個月時間連行也行不到;但經過專心休養後,突然覺得要對自己身體認識更多;在手術後一年慢慢開始重新做運動,又以捐肝者身份參加毅行者,宣揚器官捐贈。
政府《財政預算案》早前公佈,削減本年度醫管局撥款一千二百萬元,令原本已不堪負荷的公營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夏威醫生 見勢色不對,不少公院醫生紛紛跳船,加入私營醫療市場搵真銀,殺出條血路。 瑪麗醫院2013年為患有末期肝硬化的57歲女子換肝,病人在手術後3天去世。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外科醫生
本刊發現,有別於過往「個體戶式」開診所,行內掀起一股「聯盟式」開檔潮,由幾名來自不同專科的醫生夾份打江山,開設醫療中心。 而醫學指引指出改良型質子泵抑制劑為有效治療胃酸倒流的藥物之一,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醫生:沒錯,因為現今社會的生活水準提升,醫學發展較完善,人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為着緊,於是很多人都會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如果檢查發現胰臟出現陰影,病人就會擔心自己是否已患上癌症,有時我們也會接觸到很徬徨的病人。 通常病人求診的時候,我們都會留意病人的年紀和生活習慣,譬如有否長期酗酒﹑糖尿病,這些都會影響病人患上慢性胰臟炎的機會。 夏威醫生 他是外科專科醫生,專科業務為腹腔內器官手術,主要包括肝、膽、胰及脾臟,以及肝臟移植手術,另外也包括普通外科手術,如上消化道內鏡、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 現時大腸癌在香港的癌症排行頭三位,大腸癌的病發年輕化,50歲宜接受腸胃鏡檢查,到底腸胃鏡有多大幫助呢?
- 據瞭解,以中環甲級商廈的「名醫樓」租金計算,一個三千多呎的高層單位,月租近三十萬元,雖然或者他隨時開刀做一個手術已經賺到,但幾人攤分的確划算很多。
- 於捐肝手術前的一段時間,他坦言心情很惡劣,除了自己與母親做手術的日期外,完全想不到其他事情。
- 作為本港少數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手術的資深外科專科醫生夏威坦言,香港於活肝移植技術範疇上能夠享負盛名,實在「係逼出嚟嘅」。
- 夏威認為,相信死者羅青蘭的肺動脈高壓是不幸在進行評估與做手術間的5個月間出現,導致手術不成功。
- 我們知道由腸的瘜肉變成癌症差不多十年,早期沒什麼病徵的,所以第一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令病發率高了,二來因為病徵不明顯,比較遲發覺,繼而發覺後已經擴散,治療效果便不太好,於是腫瘤病發變高,死亡率也高 ,所謂癌症殺手。
惟手術後,死者情況不見轉好,負責的醫療團隊開會後認為死者的心及肝出現衰竭,但當時不清楚原因,事後才推斷是因「肺動脈血壓高」所致。 過往夏威在瑪麗和港大深圳醫院,一直以做肝臟移植手術為主,但由於目前本港私營醫療仍未獲準進行相關手術,因此他日後會主治肝癌、肝炎等病。 他透露,正計劃成立慈善基金支援有需要的病人,不希望公私營醫療成為對立,盼將來醫保出爐後,可疏導部分公院病人。
夏威醫生好唔好: 香港醫院名單
醫生:如果不幸確診為惡性腫瘤,首先會考慮能否以手術切除,因為根據很多文獻所說,處理胰臟癌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做手術。 夏威醫生好唔好 就家屬早前提出質疑,包括有醫生曾指死者血管幼細而不能推動肝臟,以及是否因黎青龍教授催逼而急於讓死者「超前」換肝等,夏威一一解釋說,血管是有彈性及可伸縮,故粗幼並非問題;又指輪候肝臟是有一套機制執行,無人可以影響供肝予病人的次序。 早期胰臟癌,連醫生也難發現,它與許多癌症一樣,胰臟癌發病初期不會有明顯徵狀,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也很容易錯過。 事實上,近年港大醫學院教授級名醫流失十分嚴重,除了夏威外,國際肝癌權威、港大肝膽胰前外科主任潘冬平,去年亦與任職港大結直腸外科前副教授的弟弟潘冬松,雙雙「劈炮」離巢,同在中環開檔搵真銀。 公院逃兵愈走愈多,最重災區的婦產專科流失率高達兩成半,有醫生擔心會影響病人服務,且看自願醫療保險計劃何時推行,救得幾多得幾多。
上一代醫生喜歡自己開檔,但近年出走的公院名醫,則傾向「聯盟開檔」,既可擴大網絡吸客兼慳租金等開支,亦可提供一條龍服務,較獨自開檔更著數。
夏威醫生好唔好: 換肝聖手夏威:病人分秒受煎熬 器官捐贈者少 逼出活肝移植技術
肝癌而言,以前的治療方法二分為根治性和姑息性治療,然而,現在有新的治療方法,例如有剛才提過的射頻消溶﹑微波消溶和介入治療。 在這方面,甚至有新發展,可以將藥物打入血管,電療裏的放射性物質也可以有同樣效果,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治療組合。 夏威醫生 現在也有高能量的聚焦超聲波,可以不需開刀或將針筒插入肝臟或血管,它能透過皮膚將超聲波聚焦在腫瘤的位置,以產生的熱量殺死癌細胞。 在治療方法上,現時的檢查較先進和準確,如果發現病人的胰臟組織附近有淋巴擴散,醫生或會處方化療藥物,完成化療後才做手術,外國文獻亦顯示這能改善病人的存活率或減低復發率。 更先進的發展有內窺鏡的超聲波,因為胰臟基本上被胃部和十二指腸包圍着,而超聲波檢查可以直達胃部裡面,貼着胃部而看到一部分胰臟,然而這也不能完整看到整個胰臟,但起碼多一個選擇讓醫生能正確地抽取組織檢查。 姓名(Name):夏威(SHARR, WEI WILLIAM);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外科醫生。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外科專科醫生, 楷和腸胃肝臟科中心總監
病人在接受器官捐贈後獲得重生,腎臟移植康復者陳國明直言,「重生」後不但能重拾患病前的生活,更能做運動挑戰自己,鼓勵他人。 首先要有很清楚能做得到的目標,加上有足夠的鍛練才做得到今日能跑全馬的結果。 當然,陳國明指一直有諮詢醫生,又會定期進行心臟測試,證明可以跑全馬,才開始向目標進發。 他指病人及其家屬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過程中,每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又指捐肝者在手術後兩星期便可逐漸復元,只要等待傷口癒合後更可正常活動。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醫生: 外科 General Surgery
現時大腸癌在香港的癌症排行頭三位,大腸癌的病發年輕化,50歲宜接受腸胃鏡檢查,到底腸胃鏡有多大幫助呢? 早前《健康旦》請來外科專科醫生夏威醫生,解答有關大腸癌及照腸胃鏡的相關問題。 「去年十一月遞信辭職,今年一月底在瑪麗last day了。」夏威是全港唯一負責肝移植手術的港大醫學院肝移植團隊的猛將,是六名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的醫生之一。 據瞭解,以中環甲級商廈的「名醫樓」租金計算,一個三千多呎的高層單位,月租近三十萬元,雖然或者他隨時開刀做一個手術已經賺到,但幾人攤分的確划算很多。
夏威醫生好唔好: 瑪麗換肝名醫夏威 轉投私營市場
夏威醫生 有時我會簡單直接地問病人「如果手術後才發現腫瘤是良性,你能接受嗎?」,有些病人知道是良性腫瘤,會鬆一口氣,有些則寧願當時沒做過手術,每位病人的想法都不同,在這些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向病人仔細分析當下情況。 這些檢查沒有一個是百分百準確,讓醫生判斷腫瘤組織是否惡性,但各項檢查加起來,醫生就能總結腫瘤是惡性的機會有多少,然後再與病人討論治療方法。 經過與影像科醫生的反覆討論,再做磁共振,我們懷疑胰腺頭部有腫瘤,大小約兩公分。
夏威醫生好唔好: 醫療團隊
病人的情況就要視乎其身體質素,因為肝移除手術是一項大手術,風險很高,而肝切除的手術可能相對規模小一點,但風險仍比其他小手術為高,若退而求其次,可能是射頻或姑息性治療。 夏威醫生 以上都要考慮病人的年紀﹑身體質素﹑可否承受大型或長時間的手術,以及能否接受全身麻醉等。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醫生好唔好2025 當然,病人的意願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地方,如果病人的身體可以接受一個大手術,但病人抗拒的話,亦不可行。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醫生: 外科
夏威呼籲捐贈者只要有「想幫人嘅心」,便可到醫院作出檢驗,其他醫療事務上自然會有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如果康復順利的話,即是病人在一個多星期或最多兩個星期就能出院,能出院的病人,傷口大致上都沒太大問題,可以照顧自己,近乎可以繼續正常的飲食,但醫生主張病人在手術後喫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夏威是換肝團隊中可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手術的資深醫生之一,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同時見證及參與瑪麗醫院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 夏威九八年港大醫學院畢業,二○○八年取得外科專科資格,曾任瑪麗醫院外科顧問醫生,二○一三年六月過檔港大醫學院,協助籌備開辦港大深圳醫院的器官移植手術服務,每週三日到深院看症。 「在公營醫療要兼顧教學、培訓和行政管理,我不是全能,醫生亦非好的行政人員,取捨下想集中精力在臨牀工作,所以加入私營醫療市場,較多時間處理病人。」他解釋說。
夏威醫生好唔好: 準確來說它叫「膽囊結石」,整個膽管系統比較複雜,但其實就是我們的肝在膽裏面收集了膽汁,而最終膽汁會流進腸道裏幫助流化,而兩者中間有一個膽囊,這就像一個倉庫,用以收集從肝臟流出的膽汁,膽汁的功能主要是幫助消化,分解油份之類。
膽結石往往沒有徵狀,又或者只是輕微腹痛,令你誤為以為腸胃不適,一旦出現病徵,可能已經是膽囊炎急性發作,膽石堵塞膽管道,痛到受不了入急症室,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成為「無膽」之人;不喫早餐是不是容易有膽石? 坊間愈來愈多醫生自立門戶,作為該集團的幕後老闆,石致豪坦言看好私營醫療發展,才掟錢搞醫療生意。 「保險市場愈來愈大,加上好多內地病人來港求醫,想建立一個平臺,讓醫生出來私營市場。」他說。 夏威醫生 我是陪我阿媽睇肝科醫生,因為肝生一個大水囊,經朋友介紹睇夏威醫生,之後夏威醫生在法國醫院幫我媽媽做咗微創手術,現在正在康復中。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醫生:切除胰臟腫瘤 手術風險頗高
夏威:最重要是身體有足夠的水分,令膽汁濃度不要過高,以避免結晶體的形成,其次是定時進食,就算為了健美,不敢喫太多,也應該喫少一點,讓膽囊內的膽汁排出,再重新累積進行正常的循環,以避免膽汁停留太久形成結石。 胰臟癌因早期難以被察覺且惡化快速,往往發現之時已是末期,因此被稱為「癌中之王」。 夏威醫生 上一代醫生喜歡自己開檔,但近年出走的公院名醫,則傾向「聯盟開檔」,既可擴大網絡吸客兼慳租金等開支,亦可提供一條龍服務,較獨自開檔更著數。 夏威醫生好唔好 夏威昨承認將離職,並表示曾就離職事宜與盧寵茂傾談,坦言投身私營市場是希望事業上有新嘗試,絕非為名為利:「我覺得似踢波轉球會一樣,崗位不同,但都係做醫生。」他形容,在瑪麗醫院工作是他人生永遠留下的一部分珍貴經驗。 夏威醫生,外科專科醫生,專科業務為腹腔內器官手術,主要包括肝、膽、胰及脾臟,以及肝臟移植手術,另外也包括普通外科手術,如上消化道內鏡、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曾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顧問醫生及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的榮譽副教授,擁有超過十年的外科專科經驗。
9年前曾捐肝救母親的前電臺主持許耀斌憶述,由得悉母親患肝癌,至知道要做手術捐肝救母都是「3秒鐘決定」。 於捐肝手術前的一段時間,他坦言心情很惡劣,除了自己與母親做手術的日期外,完全想不到其他事情。 此事他還勉強參加跑步比賽,但身心狀態俱疲下,最終「跑都跑唔到,反而仲拉傷咗」。 【本報訊】患末期肝硬化及乙型肝炎婦人於一三年在瑪麗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翌日死亡,死因庭昨繼續聆訊,當日負責操刀的醫生夏威作供指,死者出現「肺動脈血壓高」現象,並不是由手術造成,他自問在手術期間已盡力,可謂「問心無愧」。 萌生去意之際,適逢夏威當年在港大醫學院的同學石致豪,向他招手加盟新開的醫療集團,雙方一拍即合,還找來另一名同學、耳鼻喉科醫生陳鍵明,埋班組「兄弟檔」。 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又有份為瑪麗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操刀,他不是沒有掙扎過,但終於選擇毅然離開公院,出來開檔闖一闖。
有時我會簡單直接地問病人「如果手術後才發現腫瘤是良性,你能接受嗎?」,有些病人知道是良性腫瘤,會鬆一口氣,有些則寧願當時沒做過手術,每位病人的想法都不同,在這些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向病人仔細分析當下情況。 其實哪種治療也好,之後都要跟進治療的效果,例如有否併發症﹑病人的復原情況,即使是姑息性治療,也要看治療對病人有沒有副作用或任何不適。 長遠來說就是要看病人有沒有新的情況出現,故手術後也要繼續監察病人的情況,甚至可能要監察得更頻密,因為病人本身已有過腫瘤,而肝癌本身就是復發率高的病。 醫生:一般來講,有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病人情況,第二是病情狀況,第三是考慮醫生的情況。
夏威醫生 更好的是,經過治療後,可以令腫瘤變細,病人的情況好轉之後,可以考慮由姑息性的治療轉為根治性的治療,希望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夏威醫生好唔好 急症科專科醫生,曾任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總行政經理,為電子病歷專家,現任職楷和醫療集團首席執行官。 致力於將最先進的科技和技術融入醫療體制內,將最新的醫療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市民。 據悉,由於內地器官移植規管停滯不前,港大深圳醫院原定去年開始進行活肝移植手術,至今遲遲未能實現,且內地醫療文化較「人治」,令本港醫生難以適應。
醫生:因為很多肝癌個案都與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有關係,之前也提及過乙型肝炎帶菌者患肝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一倍,亦有部分的肝癌病人是因為長期肝硬化而引起炎症反應,又或者在肝臟再生的過程中出現基因變化,演變成不受控的癌性組織。 在這個情況下,病人的整個肝臟都受到影響,即使我們施手術將腫瘤切除也好,剩下來的肝臟也會受到炎症的影響,可能會出現肝硬化,復發的機會也很高。 根據我之前工作過的醫院數據顯示,即使作了根治性的治療,將腫瘤完全清除也好,五年的存活率也只得百分之50左右,換句話說,只有一半人能活多於五年,另一部分的人是因為復發,又或復發的治療效果不佳,最終死亡。
醫學上發現這是因為飲食,飲食上缺少新鮮蔬菜、維他命和太多肉類,影響到腸的運作,繼而牽涉到瘜肉的產生。 我們知道由腸的瘜肉變成癌症差不多十年,早期沒什麼病徵的,所以第一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令病發率高了,二來因為病徵不明顯,比較遲發覺,繼而發覺後已經擴散,治療效果便不太好,於是腫瘤病發變高,死亡率也高 ,所謂癌症殺手。 病人亦可選擇以前於肝臟不可行的放射治療(訪者:因為肝臟在身體的軀幹中間,以前的技術未能避免影響周遭器官),因為有新的藥物出現,所以我們可以因應不同病人的情況考慮哪一種治療適合他們。
醫生:有個別情況需要切除整個胰臟,例如某些疾病的病變會牽涉到整個胰臟,或者腫瘤佔胰臟很大部份,而剩下的胰臟組織已經出現萎縮,又或在技術上不能在胰臟裡重建駁口,就會將整個胰臟切除。 然而,上一集提過胰臟其中一個功能是控制血糖,如果病人失去整個胰臟,一定會出現糖尿問題,繼而引發更多的身體問題,所以醫生需十分小心衡量利弊。 事發時是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科副顧問醫生夏威表示,一三年五月十九日進行的換肝手術,由他、鍾浩宇醫生及一名培訓醫生等人參與,而陳詩正教授則在現場監察。 因移植予死者的肝較大,故當時並無替死者縫合傷口,只用了消毒的手術膜蓋着死者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