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為黃貴權醫生所建立的私人收藏,其藏品以20世紀中國書畫為重心,主要涵蓋滬上名家書畫珍品,以及從清代至近現代的扇面成扇、書法楹聯、袖珍冊頁,連同一系列宜興紫砂壺刻連拓本及黃醫生的個人攝影作品。 黃醫生於2021年11月慷慨無私捐贈1,108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其捐贈質量俱豐,品類齊備,蔚為大觀。 黃醫生素與滬上名家建交多年,對海派作品尤有偏好,當中以朱屺瞻(1892 – 1996)、謝稚柳(1910 – 1997)、陳佩秋(1922 – 2020)不同時期的畫作收藏最為完備。 黃醫生的攝影創作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深受國畫大師朱屺瞻的影響,作品結閤中國書畫審美,與其收藏互為呼應。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是已故慈善家何耀光所建立的私人收藏。 何氏家族於2018年慷慨無私捐贈355件/組藏品予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不時舉行各類型的藝術展覽,並經常與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合作,邀請博物館借出珍貴的展品來港展出,增加市民欣賞藝術的機會和知識。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2025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同時,香港藝術館亦會借出本身的珍藏到各地的博物館展出,將香港的藝術文化介紹到世界各地,促進藝術交流。 藝術館藏有豐富的香港本地藝術,現有藏品超過5,000多項,時間跨越百年。 藏品中不但有平面藝術作品,還包括有多項大型立體「裝置藝術」。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電子動態版
貫穿全卷的的汴河為當時南北交通樞紐,對汴京具有極大重要性,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城中的物資供給全靠汴河供應。 畫中隨處可見穿梭的船舶,搬運貨物的苦力,彰顯汴河對於宋代不可取代的地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2025 北京報道)雪藏十年的《清明上河圖》、首度亮相的《伯遠帖》、傳世名畫《五牛圖》……被稱為故宮史上最牛展覽的90週年慶特展「石渠寶笈特展」,8日在故宮武英殿書畫館和延禧宮展廳同時開幕。 在兩個月的展期中,283件國寶級的書畫藏品將分兩批與觀眾見面。 其中,十年未曾露面的《清明上河圖》更是全部展開,並連同題跋、印章等為觀眾帶來一場全套「走秀」。 2.0版本及3.0版本在技術上各有千秋,李利認為,各個版本沒有高低之分。
- 宋代商業繁盛,其發展更突破了以往城市制度下對市場時間的限制,因此出現了夜市,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因而增加了夜景的創作,以四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增加了畫卷的觀賞價值。
- 有傳《清明上河圖》將會在7月於香港展出,雖然消息尚未確實,不過之前旅發局總幹事劉鎮漢透露,《清明上河圖》會是今年文化活動之一。
- 由於預計市民對香港展反應會十分熱烈,為讓市民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參觀,我們會將每天參觀時間分為十一節參觀時段,每節參觀時間為一小時。
- 早在香港藝術館成立之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東爵士,先後將其私人珍藏捐贈給香港政府,當中大部分是描繪18、19世紀珠江三角洲及中國沿岸商埠的繪畫,亦有照片及地圖。
(九)與大嶼山旅遊機構的協作:康文署亦藉着今次香港展尋求與多個機構合作的機會,以進一步推廣是次展覽和大嶼山的旅遊,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這些機構包括香港廸士尼樂園、昂坪360、挪亞方舟、亞洲國際博覽館,以及香港國際機場。 展覽參觀者憑《清明上河圖》香港展入場券到這些景點,可以獲得門票的優惠,或餐飲和消費的折扣。 我們希望參觀展覽的市民及旅客可順道參觀這些景點,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大嶼山地區的旅遊發展。 很多到過上海世博會的朋友,都未必有機會進入中國館參觀,只有望門興嘆,以未能一睹這條「智慧的長河」為憾,亦有更多的市民可能未有機會或時間到上海參觀歷史上最盛大的世博會。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2025 我們能夠把握十一月中國館閉館這個黃金機會,將這個「鎮館之寶」的展覽移師香港展出,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亦是由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世博局的大力支持方能成事。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
2013年5月17日至2013年8月18日,舉行「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展覽。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展出30多位分別是內地、臺灣、香港以及海外華人藝術家的創作。 2013年3月22日至2013年10月30日,舉行「館藏一百- 香港藝術館藏中國繪畫特展」展覽,精選100幅由明末至當代的中國繪畫藏品。 2005年2月5日至4月10日期間,香港藝術館展出共四十八幅來自法國奧塞博物館及法國其他美術館珍藏的印象派大師的名畫,吸引284,263名觀眾參觀,為第二大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 清中業時,一批旅居中國的外藉畫家以西方繪畫技巧創作了一些鋼筆畫、水彩畫及油畫等作品,但卻以中國的人物、風景及風俗作為題材,這類新奇的作品在當時大受歡迎,因此漸漸形成一種新的藝術產業──外銷藝術。
有關申請表可於為這展覽而增設的網頁下載(qingmingriverside.hk). 我亦特別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鼎力支持,除贊助香港展的部分製作經費外,還全力支持為這次展覽而設的「交通費津貼計劃」,資助參觀展覽的二十萬學生及社福團體租用旅遊巴士到亞洲國際博覽館參觀展覽。 (七)特別交通安排:除了為二十萬學生及社福團體而設的「交通費津貼計劃」外,為減低一般市民的交通費用,我們已與港鐵及其他交通運輸機構聯繫,為參觀者提供方便及價格相宜的交通路線前往展館。 我們很高興得到港鐵的支持,為直達展館的「機場快綫」提供優惠票價,如由香港站至展館的來回雙程票價將由一百元減至四十八元。 詳細的交通安排稍後由我們的場地夥伴,亞洲國際博覽館的行政總裁哈永安先生介紹。 (八)訪港旅客參觀安排:為照顧訪港旅客的需要,我們邀請了香港旅遊發展局,協助安排香港的旅行社購買門票,以便組織內地及外地的遊客到港參觀展覽。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中國文物
由於此展出為特展,因此不屬於免費參觀範圍,每人需繳納20元的門票費(符合條件者可享半價優惠)。 另外,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曾在上海世博會紀念展中展出,但由於世博會紀念展將進行改造並擴建成世博會博物館,因此該展館已於2014年12月31日關閉。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及澳門體育發展局承辦,並由水晶石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及製作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澳門展於2011年3月25日至4月14日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展出[5]。 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主辦、中國銀行(香港)作為首席公益合作夥伴的《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於7月26日至8月25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3號館舉辦。 香港政府於2010年10月11日宣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的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仿製品)將利用中國館閉館整修期間,於2010年11月9日至11月29日於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展出三週[1],每張門票售港幣10元,每節1小時,完場前20分鐘開始清場。 由於票價低加上香港人多數未能於世博期間觀看,故此香港出現搶購熱潮,直至2010年10月22日已售出86%的門票[3]。
我們只會收取象徵式港幣十元入場費(四歲以下小童免費入場),有關門票將作預售,作為人流控制措施。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根據場地的大小及人流控制的需要,我們預計為期三個星期的展覽將可容納約八十萬參觀者。 我們會將其中約六十萬張港幣十元的門票公開發售,市民可於十月十九日(下星期二)上午十時開始於全港四十一個城市電腦售票處購票,選擇參觀時段。 為避免第一天發售門票時產生嚴重網絡擠塞及影響購買其他節目門票的市民,開售門票的第一天,即十月十九日,只提供售票處櫃檯服務,市民須到票房購票,每人每次限購二十張。 售票第二日(即十月二十日)起開始接受網上及電話訂票服務,每人每次限購四十張。 以上安排能令更多市民可以在首天購買到一些熱門的參觀時段的門票,例如週末時段的門票。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時間:2017-01-06 03:15:09來源:大公網
1997年12月16日至1998年3月1日期間,為慶祝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而舉行的「國寶—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吸引共226,065人參觀。 鳳凰數字科技新媒體藝術事業部總經理李利稱,是次展覽形式上與2010年的展覽不同,將展現更多有關宋朝文化的故事,如邀來不同的專家進行主題講座,預料香港站最高可有60萬人次。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會場內設有球幕影院,播放名為《汴河碼頭》的 180 度影片,讓參觀者恍如置身《清明上河圖》之內,在河道上穿過畫中橋底,又可看到魚跳出水面、丹頂鶴飛過的影像。 一般門票票價為 $10 港元,每日有 7 場,每場 1.5 小時;如欲一次過欣賞《清明上河圖3.0》和球幕影院放映的《汴河碼頭》影片,套票價錢為 $25 港元;因影院每次可容納 20 人,每日提供約 60 場次。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作品差別
香港展覽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與世博會中國館版本有所不同,中國館的投影幕牆是折線形,而在香港的則改成波浪形。 此外,《清明上河圖》在中國館,頭尾兩端受到對面展項光影的影響,較會令觀眾分心,香港則是單獨展出。 人流控制方面,世博會中國館是單向流動,而香港是可來回走動[4]。 這次《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由故宮博物院及鳳凰衞視聯合主辦,於7月26日起至8月25日在亞洲國際博物館舉行。 《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昨天(26日)揭幕,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 夏日炎炎想消暑驅走熱浪,不如約上朋友家人,齊齊去亞洲國際博覽館來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世之旅。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香港藝術館
據香港傳媒報導,中國館之參觀者僅可欣賞5至6分鐘,便要前往下一景點[2]。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2025 「盛世長卷」將呈現一幅近5米高、30餘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動態高清投影。 動畫的線稿部分由20餘位元元原畫師歷時400多天手工繪製而成,真實還原原作筆觸,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宋代畫作效果,並通過後期合成、render等手法,讓畫中事物「活起來」,再現經典鉅作。 4000平方米的展覽由「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汴河碼頭」180°球幕影院、「宋『潮』遊樂園」親子民藝體驗空間、圖書閲覽、公共活動與文創衍生等部分組成。 展覽另一項目「汴河碼頭」球幕影院的180度影片採用一鏡到底的技術,描繪汴河從白天到傍晚的生動景象,將原作畫面還原成視覺上可移動的立體空間。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交通
無論如何,我相信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可提升「打機新世代」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興趣,聲光動畫與日夜變化亦是連看真跡都看不到的效果。 2010 年參觀上海世博時我雖以極速跑了 88 間館,但始終都取(搶)不到中國館的門票,跟它緣慳一面。 上海世博中國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裡面那電子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上次以為錯過了,想不到當局竟會把展覽大致原貌移師香港機場博覽館展出。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組圖 中國女生們贏了!來看冠軍的表情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5米多長的展櫃上,趴滿了捨不得離開的觀眾,誰都想多看一眼這《清明上河圖》裡的各種人物。 展櫃的玻璃上時不時出現手印、鼻子印,保潔員只能不停地擦拭。 自首屆香港藝術雙年展於1975年2月1日開幕以來,往後的藝術雙年展均為香港的藝術發展提供展示的平臺,亦多成為年內的藝術盛事。 本次論壇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支持,廣東海絲研究院主辦,廣東海洋協會、南沙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南沙區農業農村局、湛江灣實驗室協辦。 本次論壇也是廣東海絲研究院在南沙舉辦的第五屆海絲論壇。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亞洲買家掃貨!國際油價連漲六週,“歐佩克+”再發強力信號…
「宋『潮』遊樂園」採用cosplay的形式,打造沉浸式宋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驗空間。 展區內設置一系列的闖關任務,包括:手繪一把團扇,臨摹一張年畫;體驗元宵燈節猜詩謎;活字印刷拓印宋詞;觀看《清明上河圖》動畫片;認知一卷《清明上河圖》裡的漢字等。 通過看、觸、聽、賞、玩,讓大人和孩子們身臨其境地「穿越」宋代,瞭解華夏博物之美。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汴河碼頭」球幕影院的180°影片採用一鏡到底的技術,描繪汴河從白天到傍晚的生動景象,將原作畫面還原成視覺上可移動的立體空間。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澳門展出
1924年,《清明上河圖》和兩幅仿作被溥儀一起帶至東北,但溥儀也不知何者為真品。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滿洲國,於是《清明上河圖》又被帶到長春,存在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並在1945年被收入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當成贗品處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楊仁愷等人從庫房的贗品堆裡鑑定出真跡,後藏於北京故宮。 藝術館於2015年8月閉館4年,由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慧雯負責進行翻新及擴建,於2019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7]。
胡耀東認為香港電影有「香港電影資料館」和香港漫畫有「香港漫畫星光大道」,電子遊戲也需要文化保育。 透過展覽媒介載體,主辦團隊聚集到參加者,將電玩文化和集體回憶傳播給公眾和年青人。 [3]及後主辦團隊於2017正式成立非牟利團體「香港遊戲協會」HKGA,向公眾教育電子遊戲文化保育[4]。
是次展覽亦增設更多歷史、文化、藝術及教育的元素,包括介紹《清明上河圖》在中國文化和藝術上的重要性,以及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製作意念和過程。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2025 展場內亦設有解說展板及實物陳列,讓市民對宋代都市面貌、民生和科技成就有更深刻的認識。 講座分別於指定日期下午二時三十分及三時三十分在亞洲國際博覽館二○一號會議室舉行,以粵語及普通話進行,有興趣人士可即場輪候參加,費用全免。 是次展覽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十時至晚上十一時,星期六及星期日上午九時至晚上十一時。 入場費十元,四歲或以下小童免費入場,有關門票已經全部售罄。
清明上河圖展覽香港: 原作
有興趣前往參觀「清明上河圖3.0」的朋友可乘搭機場快綫前往亞博館。 動態版與原本的畫作之差別在於中國館展出之圖片,圖中的人物或物件都會移動;此外,動畫版中亦增設夜間畫面,每四分鐘一個日夜循環。 目前,《清明上河圖》原作珍藏於故宮,每隔3-5年才能展出一次,且在故宮以外展出次數寥寥可數。 每次展出皆因參觀者甚眾,參觀者通常只能作短暫停留,很難認真觀賞、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