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為提供5,000夥的青年居屋單位[6]。 大坑西新村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鐘。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夥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遊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7]。

可是大坑西新邨屬於私營廉租屋邨,非房委會管理,政府欠理據動用公共資源協助拆遷,否則對現有公屋輪候家庭,以至對居屋申請者也欠公道,當局不打算破例。 大坑西新村 就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平民屋宇一直透過不同方式,為租戶提供協助。 平民屋宇特別安排過渡性房屋「恆莆新苑」營運團體於7月13日、18日及19日派員親臨大坑西新邨,向有興趣入住過渡性房屋的租戶作出講解及介紹,並讓租戶即場辦理申請入住手續。 同時,市建局亦在擬定項目規劃及設計的總綱發展圖,預計可於今年第三季內完成。

大坑西新村: 大坑西新邨

[3][4]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爲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可減低重建計劃阻力。 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 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纔會落實細節[8]。 【明報專訊】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租約本月底屆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宣佈延長租約至6月30日,另至今收回逾900份資料聲明書,將把收回期限設於4月底。

  • 至於不符合回遷資格的住戶,則可獲得一筆過的特惠搬遷津貼,每名租戶10萬元,上限為70萬元,惟相關人士不會獲發回遷安排。
  • 1880年代,政府於大坑海邊填海,重建海堤,高士威道和銅鑼灣道相繼落成。
  • 1890年代,政府平整大坑村前的稻田,將土地規劃成「田」字形街道佈局,並將地皮出售作住宅發展,新區沿用大坑村的名字,又被稱為新村,是現代大坑的雛形。
  •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豪宅,例如龍園,不少樓齡超過30年。
  • 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為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為民泰樓提供支承。

消息稱,在住戶登記資料中發現部分人已有公屋及物業,不符入住過渡房屋及回遷日後建成單位的資格。 大坑西新村 平民屋宇表示,為免住戶搬遷安排再拖延,若住戶4月底仍未交回聲明書及所需文件,將視作自願放棄回遷。 以一人家庭為例,租金津貼為54萬元、搬遷津貼為3萬元,以5年重建期計算,每個月租金津貼即9,000元。 1952年,九龍仔木屋區發生大火,燒燬大坑西邨現址一個名爲“光民村”的寮屋區。 香港政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分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 [3][4]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年受到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

大坑西新村: 較目標遲一年 大坑西邨遷限延至年底

石硤尾大坑西邨最快後年清拆重建,據瞭解負責管理的「平民屋宇」,將斥資約10億元,向受影響1,200個租戶發放現金津貼,料年底公佈細節。 直到2019年2月,重建計劃仍沒有進展,居民批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一直未有與他們商討重建及安置的計劃,而且安置單位內破舊不堪,要求政府介入[9]。 大坑西新村2025 為了興建地鐵,地鐵公司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石硤尾站,直至地鐵竣工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纔能夠繼續興建民泰樓,因而民泰樓的工程押後至1980年落成,並於1981年入夥[1][5]。

  • 石硤尾大坑西邨最快後年清拆重建,據瞭解負責管理的「平民屋宇」,將斥資約10億元,向受影響1,200個租戶發放現金津貼,料年底公佈細節。
  • 由市建局及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從2022年起進行回遷等資格審查工作。
  • 直到2019年2月,重建計劃仍沒有進展,居民批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一直未有與他們商討重建及安置的計劃,而且安置單位內破舊不堪,要求政府介入[9]。
  • 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纔會落實細節[8]。
  • 平民屋宇昨日下午在大坑西邨張貼重建項目新公告,並向住戶派發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信件,又派遣社工向其解釋。

60歲以上的住戶如擁有一個非自住物業,其全年度應課差餉租值低於17萬元,亦判定為合資格。 此外,現時部分大坑西新邨租戶正領取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平民屋宇得悉社會福利署會因應不同租戶的情況而作出酌情安排,在相關時間內將有關租戶因重建計劃而獲發放的各項津貼(包括租金津貼、一次性津貼、特惠搬遷津貼等)豁免計算為資產及入息。 2014年6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之一、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舊大坑西新村爲提供5,000夥的青年居屋單位[6]。 2015年2月9日,逾30名大坑西新邨居民與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等人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董事李兆基的代表、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國林會面逾句鍾。 梁美芬於會面後聲稱孫國林表示,大坑西新邨重建後的5,000夥不會全部闢作青年居所,呼籲居民毋須過分擔心安置問題。

大坑西新村: 大坑西邨

過去大坑多被認爲是銅鑼灣的一部分,但現在已經被認爲是獨立的地區。 過去區內地方在區議會分別歸入東區和灣仔區:大坑徑、虎豹別墅及渣甸山名門均位於灣仔渣甸山選區,以及多數地區歸入灣仔區;少數地區如勵德邨[註 2]及上林等則歸入東區。 [1]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即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豪宅,例如龍園,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天后,南部則接鄰渣甸山,西北面則是香港島主要購物、娛樂及旅遊區銅鑼灣。

針對上述問題,華商報已向西安市長安區交通局和長安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函諮詢,工作人員表示儘快聯繫相關部門覈查處理。 “前幾日傍晚,我看見一人看着手機正走着,就被樹坑絆了一跤,斜靠在樹上,差點摔倒。 ”近日,家住西安市長安區雅居樂湖居筆記的王先生向華商報反映稱,小區附近子午大道路西“任家寨”公交站兩側的人行道上種了一排行道樹,但部分樹坑內因黃土填埋太少,樹坑深度約有十釐米,隨着小區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晚上通行稍不注意很容易踩空摔倒。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包括大坑、禮頓山、加路連山、掃桿埔、渣甸山等範圍,即由紀利華木球會禮頓道交界起計禮頓道、高士威道以南至沿大坑道全段為範圍。

大坑西新村: 大坑 (香港)

另有居民爆料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正展開遊說遷出工作,約見長者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市價7折購買李兆基與碧桂園主席合組基金於內地興建的長者屋單位,又或以5萬元作搬遷補償等[7]。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有關的回遷方案合理,並建議預留部分市區過渡性房屋,以協助安置回遷居民,又希望平民屋宇為年長住戶提供更多搬遷協助。 大坑西新村2025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大坑西新村: 【石硤尾大坑西新邨】過半世紀老屋邨,定格在上世紀香港的感覺,重建在即,僅餘五老店

簽署儀式假政府總部舉行,在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先生、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先生及平民屋宇董事李國章教授見證下,由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先生和平民屋宇主席李國寶博士代表簽署。 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平民屋宇」早前向租戶講解重建細節及時間表,又做過租戶調查,但居民普遍拒絕接受方案,盼獲政府安置上公屋,或者轉購居屋。

大坑西新村: 落成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爲了興建地鐵,地鐵公司收回該座位置的地下使用權以興建石硤尾站,直至地鐵竣工後,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纔能夠繼續興建民泰樓,因而民泰樓的工程押後至1980年落成,並於1981年入夥[1][5]。 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爲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爲民泰樓提供支承。

大坑西新村: 香港文匯網

畢拿山山上有一條水坑流經大坑一帶再進入海中,而大坑居民常於坑中洗衣,大坑和浣紗街因而得名,該條水坑經過多次整治和因填海而延長,現已成為一條明渠。 大坑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行舞火龍活動,傳說在1880年8月有村民死於瘟疫,後有村民在中秋節舞動火龍及燃放鞭炮,瘟疫便消失,自此大坑居民每年便在中秋節舉行舞火龍,但中途曾經停辦,近年又恢復。 大坑西新村 2003年SARS肆虐香港,大坑亦曾經特別舉行一場舞火龍以求消災。 每年的舞火龍是由當地一個地區組織大坑坊眾福利會主辦,是項活動也是中外攝影愛好者的盛事之一。

大坑西新村: 重建

根據民泰樓切面圖顯示,民泰樓下方為石硤尾站,而石硤尾站亦為民泰樓提供支承。 1965年,7座樓宇落成,單位面積由261至523平方呎,分別為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及民安樓,而由於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6名董事均有太平紳士名銜,故此大坑西邨便俗稱為「紳士樓」。 同時,為方便租戶瞭解過渡性房屋的居住環境及配套,駐邨社工隊將於7月15日安排租戶至錦田「博愛江夏圍村」及位於錦上路港鐵站旁正在興建的「恆莆新苑」參觀。

大坑西新村: 大坑 (香港)

他說,早前曾有邨民尤其是長者租戶,擔心即使有為回遷租戶提供租金津貼,但由於租戶年齡較大,私人樓宇業主未必願意出租單位予他們,故希望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可提供進一步協助。 對不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他則建議應盡可能彈性處理,例如經社署評估有體恤安置的合理理由,可考慮容許有關租戶獲回遷安排。 1952年,九龍仔木屋區發生大火,燒燬大坑西邨現址一個名為「光民村」的寮屋區。 香港政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份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

大坑西新村: 香港文匯網

在2020年11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公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重建大坑西邨計劃[10]。 1965年,7座樓宇落成,單位面積由261至523平方呎,分別爲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及民安樓,而由於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6名董事均有太平紳士名銜,故此大坑西邨便俗稱爲“紳士樓”。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為回遷方案對居民而言是相當「貼心」的安排,而方案中提出會透過駐邨社工隊為居民提供支援服務,包括協助轉介物業顧問以物色及租住居所,以及協助推薦過渡性房屋,有助進一步協助處理居民遷出單位後的住屋安排,釋除居民疑慮。

大坑西新村: 落成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大坑西新村 2021年3月8日,市區重建局公佈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重置現有住戶約1,300個單位,其餘2,000個單位作“首置”用途[11][12]。 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推動和促成下,市區重建局(巿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今天(3月8日)正式就「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簽署合作備忘錄。

大坑西新村: 大坑西新邨

住戶在簽約當日即可獲發20%租金津貼,剩餘金額會在正式遷出時一次性發放。 據悉「平民屋宇」擬斥資10億元現金,向擬回遷租戶發放現金津貼;當中1人家庭可獲約54萬元、2人家庭60萬元、3人家庭70萬元、4人家庭81萬元。 大坑西新村2025 租戶取得津貼後,不一定要用來租樓,也可以選擇跟家人同住,意味可「淨袋」一筆現金。 倘居民年紀大,無能力外出睇樓,「平民屋宇」亦會包租一座酒店,供居民暫住;也不排除跟非政府機構合作,讓居民暫住過渡性房屋。 消息稱「平民屋宇」已敲定回遷補償方案,在清拆重建約5年期間,居民可獲發特惠現金津貼,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時租住同區以至市區鐵路上蓋物業。 大坑西新村2025 據悉現金津貼毋須實報實銷,居民約於明年第三季及2023年第一季,分兩期取款;當城規會批准規劃申請後,「平民屋宇」就會公佈詳細回遷建議,居民有半年時間考慮。

1880年代,政府於大坑海邊填海,重建海堤,高士威道和銅鑼灣道相繼落成。 1890年代,政府平整大坑村前的稻田,將土地規劃成「田」字形街道佈局,並將地皮出售作住宅發展,新區沿用大坑村的名字,又被稱為新村,是現代大坑的雛形。 平民屋宇公司夥拍巿建局推動重建,申請重建成8幢住宅,總數3,347夥,當中兩幢讓大坑西邨現住居民回遷,其餘6幢交市建局以「首置上車盤」推售,約有2,000夥,最快2027年完成重建。 大坑西新村 消息人士預計,目前至少逾半租戶完全合資格獲發回遷津貼,以及兩筆約4萬元的搬屋津貼。 至於仍待覈實資格的租戶,主要正在審視其家庭成員人數;完全不合資格取得現金津貼的租戶只佔極少數。

大坑西新村: 較目標遲一年 大坑西邨遷限延至年底

平民屋宇昨日下午在大坑西邨張貼重建項目新公告,並向住戶派發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信件,又派遣社工向其解釋。 大坑西新村2025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到大坑西邨訪問多名居民問,大部分均情緒激動,直言自己事前對此毫不知情,而能否順利覓得住處是他們的最大關注點。 大坑西新村2025 有租戶指租金津貼是按5年計算,擔心一旦重建延期完工,要額外負擔大額租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石硤尾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早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時隔近3年,管理該邨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終在昨日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符合回遷資格的居民如選擇回遷可按住戶人數獲得54萬元至186萬元不等的租金津貼另加搬遷津貼;若選擇永久遷出,會獲得67.5萬元至232.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貼。 該公司代表表示,至今共收到1,012份住戶資料聲明書,67%(676戶)符合回遷資格,仍有逾200戶逾期未提交聲明書,而住戶遷出及交回單位的最後期限是明年3月,若住戶到最後限期仍不提交,或會當「黑戶」收樓而不會向他們發放賠償。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為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可減低重建計劃阻力。 連同民泰樓263個出租單位,未來將提供823個出租單位,而民泰樓會先翻新,希望新安排滿足到居民原邨安置要求,居民亦可選擇交回單位,換取現金補償。 至於第二階段重建計劃,該公司與居民達成共識及因應社會需要後,才會落實細節[8]。

有關規劃將依照早前公佈的重建目標進行,包括提供約1,300個單位由平民屋宇公司用作重置現有住戶,以及約2,000個由市建局提供的「首置」住宅單位,以市場折扣價出售。 選擇該種方案的住戶將獲得67.5萬元至232.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貼,以及1.5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搬遷津貼。 至於不符合回遷資格的住戶,則可獲得一筆過的特惠搬遷津貼,每名租戶10萬元,上限為70萬元,惟相關人士不會獲發回遷安排。 由市建局及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從2022年起進行回遷等資格審查工作。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昨日舉行傳媒簡介會,公佈住戶資格審核結果及回遷安排。 直到2019年2月,重建計劃仍沒有進展,居民批評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一直未有與他們商討重建及安置的計劃,而且安置單位內破舊不堪,要求政府介入[9]。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代表指出,目前有224戶仍然未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該聲明書的限期早於今年4月30日截止,但如果居民近日繼續補交,並且不存在資料轉移等不公平情況,公司仍會盡量考慮處理其資料。 倘若住戶一直不交回聲明書,或會將其當作「黑戶」,行法律程序收樓,「我們纔是實際上的業主,他們只是租客。」代表指出,難以估計住戶不提交的原因,但基於公司過往接觸住戶的經驗,相信部分住戶是因為個人因素,部分亦可能自知資產已不符合回遷資格。 在時間安排方面,平民屋宇表示,住戶從昨日起有兩個月考慮期,在接受方案安排的日期後四星期內簽妥退租協議,並在簽署退租協議的半年內交還單位。

大坑西新村: 大坑西新邨

大坑(英語:Tai Hang[註 1])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是一個純住宅區,而大坑道較高位置環境較為寧靜,位於該處的屋苑大都是高尚住宅。 大坑西新村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啓德機場時,部分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爲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據悉「平民屋宇」將採取寬鬆呎度批出津貼,3人家庭可獲70萬元現金,相當於約5年市值租金,足以暫遷往美孚新邨租住,最快2027年可回遷。 1998年前香港國際機場仍然位於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時,部份飛機航道會在大坑西邨上經過,造成噪音污染,不過亦為居民提供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及攝影的地方。 戰後時期,大量內地難民來港,部份難民在大坑後山坡搭建簡陋的寮屋居住,成為馬山村和芽菜坑村,大部份寮屋於1970年代被清拆,以興建勵德邨和雲景道,其餘寮屋在1980年代清拆。 大坑位處銅鑼灣內的一個山谷,早年稱為紅香爐谷,香港開埠前,村民在海灣外築建海堤保護村落和村外的農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