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廂,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土瓜灣屬早期發展的舊區,新鐵路支綫將進一步釋放土瓜灣的重建潛力,增加吸引力。 據瞭解,土瓜灣區舊樓羣更曾爆發收購戰,像環字八街西側,市建局就曾經與財團爭持不下,最後由市建局完成收購,上月並已完成招標程序,仍待公佈花落誰家。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湧、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 十三街是土瓜灣有名的地帶,由13條街道組成,其中11條全直街道,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命名,龍、鳳、 鹿、麟(麒麟)、鷹、鵬、鴻(鴻雁)、蟬、燕、 駿(馬)、鶴。 土瓜灣舊區2025 十三街是以80多幢50-60多年樓齡的唐樓羣組成,外型相類似,外牆顏色七彩繽紛。

  • 以市建局過往的項目,似乎難以達到這個目標,他們甚至沒有在油旺研究報告提及如何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劏房租戶。
  • 為提高油旺區的環境質素,市建局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五個發展節點,包括興建大型水道公園及大型露天廣場、活化旺角街市及油麻地果欄,以及在西九龍門戶提供甲級寫字樓及其他混合用途的建築物。
  • 店名取自魯迅的《朝花夕拾》,「夕拾」收藏了琳琅滿目的舊物,希望大家可以重拾美好的回憶。
  •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 不過,假若重建項目的主導者,包括市建局及發展商,選擇矇蔽殘酷的現實,只看到種種不切實際的願景,就算重建後有再多的綠化、整潔的街道,都只是本末倒置。
  • 社區公共空間研究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土瓜灣舊區2025 土瓜灣舊區 恆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土瓜灣舊區: 九龍城碼頭:來回北角航線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舊區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確實,不論是油旺重建研究提出的方案,還是市建局過往的重建項目,都會自不然會淪為「搞地產」,造成不少舊區出現「士紳化」的現象。 「士紳化」所破壞的,並非是文化本身,而是社區內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以活化街市及果欄為例,如果市建局將其打造成旅遊景點,有機會提升當區的舖租,令原本的商戶無法負擔而被逼離開,破壞社區經濟網絡。

  • 若要改善這種土地用途不協調的情況,無可避免要制定一個能兼容住宅用地和部份現有工業用地的規劃,需要處理多重技術挑戰。
  • 團隊一直以新思維及新規劃工具,為項目拆牆鬆綁,提升執行的可行性。
  • 鐵閘美化工作坊、小街俱製作工作坊、升級再造綠化裝置工作坊
  • 土瓜灣馬頭角的大型煤氣鼓曾是區內地標、居民的集體回憶,中華煤氣公司擁有,1956年開始投產,2015年其中一座被拆卸,現在只剩下唯一一座的煤氣鼓。
  • 他說:「活化舊材料時,我會加入自己對土瓜灣的理解。」例如,他不時會蒐集到舊金屬招牌,然後便查閱商業登記、找街坊進行口述歷史,寫下這塊招牌背後的社區故事;而這塊金屬招牌本身也會「活化」為新的社區歷史工藝陳列品。
  • 據瞭解,街坊們很多時候是「為身邊人而織作」,即會將編好的作品相互贈送。
  • 大廈的2樓及3樓為停車場,僅提供6個車位,而5樓為會所及花園平臺。

網上流傳「車cam(行車記錄器)」片段,顯示有「學神」在土瓜灣進行駕駛考試時,按交通燈號順利開車轉彎,可是轉彎時疑因太過緊張,竟直接轉至相反方向行車線,逆線駛了數十米才返回正確路線,情況危險,嚴重錯誤變相即時宣佈考試失敗。 網民看過學神的「蝦碌」表現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緊張影響發揮,有人卻質疑考生根本未準備好,「係咪冇練過條(路)線?」。 土瓜灣作為一個擁有18萬人口的社區,面對舊區重建步伐加速,因而更多中產人口與年輕組羣加入社區,加上港鐵屯馬線開通與毗鄰的啟德新發展區落成將至,漸見商戶營運模式變更及轉型,土瓜灣頓時人頭湧湧,一個全新的社區網絡與形態誕生。 鐵閘美化工作坊、小街俱製作工作坊、升級再造綠化裝置工作坊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適時公佈

不過也有人質疑考生根本未熟練路線,「係咪冇練過條(路)線?」、「想行捷徑?」、「我唔識都知行開面嗰條啦」、「肥咗仲好,少個炸彈,日練夜練,連入邊條線都唔知」。 片中可見,為了不妨礙「學神」進行駕駛考試,片主特意提早停下,預留較遠距離避免給予壓力。 土瓜灣舊區 當交通燈轉為綠燈後,輕型貨車順利起步開車,一直亮着指示燈同時右轉,可是「學神」似乎太過緊張,竟直接轉往距離較近的相反方向行車線,變相逆線行車。 Woody用極為矛盾的語氣向記者解釋道,目前他已從街坊手中搜集超過一百件諸如玻璃、金屬、木料等類別的生活物件。 「蒐集的材料越多,說明越多的街坊搬走了,土瓜灣未來的變化也就會越大。」Woody無法以簡單的語言去描述自己面對重建的心情。

「這一切都體現了濃濃的平民精神。」Eunice很開心地分享編織的情感意義。 據瞭解,街坊們很多時候是「為身邊人而織作」,即會將編好的作品相互贈送。 保育藝術家王永棠(Ah Tong)告訴記者,土瓜灣畢竟是基層平民區,所以作品有時亦會在市集出售,而且頗受歡迎。 土瓜灣舊區2025 來到土瓜灣,記者看到不同顏色的廢棄塑膠袋,被街坊編織成新的靚手袋;不同顏色的毛線織出了銀包、圍巾或披肩。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總覽》地鐵開通後焦點老社區,除 了牛棚藝術村,十三街唐樓羣,垣記蛋卷還有…

在此之前,市建局在2012及2013年,分別於中西區和長沙灣區,啟動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究其原因,包括工廈內一定比例的物業由數名業主擁有,部份更是由發展商持有,相對於出售物業予市建局,他們希望保留物業自用或自行重建。 此外,因應政府擬擴闊現時土瓜灣道、由目前的四線行車提升至六線行車的規劃意向,兩個項目在重建後,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將會後移,以提供足夠的地面空間配合相關擴建行車線的工程,促進與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連接。 由於兩個項目位處策略性的海濱地點,市建局在為該地區進行規劃研究時,已將政府優化海濱環境的規劃願景,一併納入考慮。 雖然項目在不同時間批出合作發展合約予發展商,但各個項目之間將透過「總體設計要求」所訂立的標準,發揮協同效應,加強地區對外、內的連繫。

還是把握僅餘的空間土壤,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更多公眾認識土瓜灣獨有的文創氛圍以及這區設計與創意的潛能? 土瓜灣舊區2025 事實上,市區更新的目的是為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令社區更多元化,達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不過,假若重建項目的主導者,包括市建局及發展商,選擇矇蔽殘酷的現實,只看到種種不切實際的願景,就算重建後有再多的綠化、整潔的街道,都只是本末倒置。

土瓜灣舊區: 交通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及用戶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鑑於社交距離措施仍在實施當中,市建局在是次項目進行的凍結人口調查前後將採取一系列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在職員進入單位調查前,把有效的「電子針卡」及同日進行的快速抗原(RAT)測試的陰性檢測結果,儲存在其智能手機的市建局「健康碼4.0」流動應用程式內,向住戶及用戶展示。 這項研究中的措施,旨在提升KC-019項目在收購安排上的執行性,以促成有關工業樓宇在整全規劃大綱下進行重建,發揮更大的規劃裨益,並不適用於其他項目。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出,破舊樓宇是否值得重建,有三大考慮因素,包括樓宇重建效益是否多於維修效益、土地資源能否更有效運用及有否足夠的財政資源儲備。 土瓜灣舊區 然而,舊日的重建以一棟棟樓宇為單位,重建後的新樓宇分佈「零散」,未能令土地最有效運用。 土瓜灣以往稱作土家灣,名字源由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是說法是昔日這裏的海心島外形像土瓜,亦即番薯,因而得名,也有另一個說法是以前的居民主力種番薯而命名,不過現今已無從考究。

土瓜灣舊區: 特色地標

觀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而是為整個觀塘社區帶來裨益,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土瓜灣舊區 不過,市建局所提出的重建方案,不但與2010年油尖旺區議會一份具民意基礎的研究報告有出入,甚至與居民的意願有相違背。 居民期望市區更新後,能夠解決生活環境及交通問題,但以上的市區發展果真能解決區內的問題嗎?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社區規劃參與設計工作坊 與建築師合作,透過工作坊,訪問及觀察社區人士於公共空間的互動,瞭解各界就公共空間的使用及優化的意見。 土瓜灣舊區2025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土瓜灣舊區: 社區環境

全盤共有48夥,提供兩種戶型,包括兩房及三房一套間隔,實用面積分別為510平方呎及708平方呎。 土瓜灣舊區 發展商指,項目最快本月底以價單形式開售,首張價單將不少於30夥,短期內會公佈銷售詳情。 城大公共政策及政治學系教授葉毅明指出,今次的研究可顯示政府希望市建局能在重建項目中進行長遠規劃,摒棄過往「小修小補」的規劃模式。

土瓜灣舊區: 香港文匯網

位於美華工業大廈11樓,這裏有「出土文物——土瓜灣文化造物出沒」活動中的其中一員,「土家」。 2014年由聖雅各福羣會申請資助營運「土家」(土瓜灣故事館),有職員負責管理空間及活動,目前,他們雖然仍沒有得到資助,但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保留土瓜灣地區遷走的舊日小店的遺留物,收集本地特色及保留了許多關於時光的故事,非常「土瓜灣」。 九龍城區是九龍最早發展的地區,區內有超過2,600幢樓齡逾50年的樓宇,不少已經老舊失修。 儘管私人發展商在過去20、30年,在區內推行不少重建項目,改善了原來居住在舊樓居民的居住環境,但這類單幢式的重建一般欠缺整全完善的土地規劃,對提升社區設施、優化道路網絡幫助不大,有關項目落成後,亦會增加日後重新規劃舊區土地的難度。 土瓜灣舊區2025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土瓜灣舊區: 細味舊區情繫列(二):「重建」土瓜灣

唐樓羣樓上為住宅,地下為商舖,附近多為車房、茶記、小店,充滿香港舊區風味情懷。 本文整理了土瓜灣好去處,趁現在還來得及,不妨有空到這區欣賞一下昔日的香港面貌。 翻查資料,裕泰興家族於2011年作價1億元透過舊樓強拍統一上址業權,以其總樓面面積約2.16萬平方呎計,每呎樓面達4,629元。 集團其後再於2021年1月完成約1.85億元補地價作契約修訂,涉及住宅樓面面積約36,006平方呎,摺合每平方呎補地價約5,134元。 這也是「織織團」的期待:以推廣編織的方式營造社區,讓街坊更瞭解土瓜灣,強化大家的情感聯結與互助精神。 座落於土瓜灣寧靜一處,On The Hill Coffee Bar 在2019開業至今,是區內人氣的咖啡迷聚腳點。

土瓜灣舊區: 規劃主導結合轉移地積比新規劃工具 創造開揚景觀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2] 土瓜灣舊區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KC-018及KC-019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佈啟動。

土瓜灣舊區: 香港旅遊優惠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強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恆地過去花上7年時間、斥逾41億元購入土瓜灣4個地盤一併發展重建,範圍包括土瓜灣道68A至76B號、落山道58至76號、下鄉道14至20號、麗華街1至7號,以及美華街1至9號及2至8號,總地盤面積約4.25萬平方呎,可建總樓面約38.2萬平方呎。 [36] 土瓜灣舊區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掛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純白裝潢,設計簡潔,設有戶外座位,打造遠離煩囂、彷如走進山中般的悠閒環境,適合各位都市人來放鬆。 店裏挑選優質咖啡豆自家烘培,而手沖單品咖啡豆會定期更新款式和產地,新鮮感不斷。 大家可以品嚐一系列的咖啡豆製作的 cold brew 和冰滴咖啡,記得點配招牌的「老闆絕不妥協的 cheese cake」,芝士蛋糕喫起來比一般的輕盈,配搭甜蜜蜜的焦糖脆脆,甜度適中,女生一定愛。 隱身於馬頭角明倫街與忠信街交界一帶,走過一家又一家的車房,你會看到斑駁的牆上居然出現了一代影星阮玲玉的身影。 阮玲玉是30年代上海著名演員,演技出色,作品無數,可是在25歲時自尋短見,香消玉殞。

土瓜灣舊區: 黃澤恩:「規劃主導」模式切實處理市區老化問題

為了達到此更新願景,市建局計劃將現時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擴闊成不少於18米闊的行人專區,保留街舖營造出街舖林立氛圍,形成「小街飲食文化區」,配合旁邊規劃設計的市集廣場,提供地方舉辦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以強化九龍城區特色,促進傳承該區的獨有潮、泰文化。 「門戶廣場」連接啟德與「龍城」,同樣與啟德相連的還有土瓜灣「五街」。 對比當年諮詢平臺報告的建議,市建局提出將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連續三條街道範圍的樓宇及道路,結合成一個整體重建發展項目,突破以往重建只將建築物納入規劃的方式。 項目並建議在賈炳達道公園部分土地,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待新大樓落成後,才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及李基紀念醫局三項社區設施,透過個整體規劃,解決了重建期間需要暫停相關公共服務的憂慮。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10月7日)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整及重新規劃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改善居住在舊區樓宇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亦以一體化的規劃及設計,提升土瓜灣舊區和啟德發展區的連接,優化海濱空間,為舊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葉毅明表示,社會現時對於市建局有頗大的訴求,希望當局規劃重建時多興建出租公屋,或將出租公屋及出售居屋混合興建,但市建局的回應卻是提供「港人首置」。 不過,既然市建局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便應該將這個理念貫徹到底。 葉毅明認為,即使興建公屋的成本高、回報少,那政府至少可以提供資助,興建出售居屋,解決部份當區居民的需要。

外界對市建局這份規劃報告似乎有極大的保留,亦提出了三個延伸討論,第一,以轉移地積比的方式進行重建是否可行;第二,整合街區會否扼殺街道文化;第三,活化不同地點對於保留社區特色是否有一定影響。 香港土地房屋供應緊絀,舊區重建成為政府其一個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 近年,市建局積極研究各區的重建規劃,土瓜灣、九龍城、油旺區等舊區都成為了他們重建的目標之一。 當中,油旺區重建研究報告與今年的《施政報告》同時出爐,提出油旺區正面對各種的社區問題,包括樓宇結構不穩、休憩用地嚴重不足、交通負荷量過高、空氣污染指數高等等。 土瓜灣舊區2025 為提高油旺區的環境質素,市建局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五個發展節點,包括興建大型水道公園及大型露天廣場、活化旺角街市及油麻地果欄,以及在西九龍門戶提供甲級寫字樓及其他混合用途的建築物。 DURF報告建議將「龍城」衙前圍道旁位置,興建「小街飲食文化區」,以保留地區的街道活動及歷史文化特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