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區年輕女子喜在七夕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這項習俗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 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 七姐誕2025 因此女性在這天沐髮,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髮。」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髮。
璀璨燈飾營造浪漫氣氛 精彩活動弘揚七夕文化 園遊晚會免費開放予公眾參加,首三千名入園女性更可獲得梳鏡套裝及迷你花露水一支。 園內多處設燈飾佈置,如「從心苑」橋上裝有LED幻彩拱型隧道,與池塘的波光互相輝映,浪漫醉人。
七姐誕: 香港七夕傳統習俗有什麼?
不少地區年輕女子喜在七夕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這項習俗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 七姐誕2025 人們認爲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 因此女性在這天沐髮,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 園內多處設燈飾佈置,如「從心苑」橋上裝有LED幻彩拱型隧道,與池塘的波光互相輝映,浪漫醉人。
- 婦女們穿上新裝,歡聚一堂、盟結七姐妹;少女們則製作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稱巧餅,用來祭祀織女。
- 在香港供奉七姐的廟宇中,以坪洲的仙姊廟較為著名。
-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也有出席,並與另外六位獻供嘉賓,向七姐獻上寶珠脂粉、寶衣及七姐盆。
目前成為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日期被定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主要的習俗是乞巧、祈願、拜織女、喫巧果、染指甲、結紮巧姑等。 拜七姐通常在晚上舉行,坪洲人習慣在七姐誕的前夕,即農曆七月初六晚到仙姊廟賀誕。 參拜者以中年婦女居多,有些帶同女兒到來,希望下一代維繫這個傳統。 問她們心裏祈求什麼願望,大都說平安和順景,姻緣一事未宣之於口,不知道還是不是她們心中最主要的訴求。
七姐誕: 香港水底奇兵 (作者︰李錦華) Amazing Marine Lives in Hong Kong (Author: SimFish)
勝會成員及深井街坊陸續上香拜祭天地父母,之後亦到大士臺及附薦臺上香,祈求順境,疫情早過。 翌日即30日中午,在近休憩處的深井河河邊燒衣,晚上10時許將天地父母聖駕送回廟內,之後化大士袍,功德圓滿。 七姐誕2025 雖然天氣不佳,但無損一眾善信跪拜七姐,嗇色園黃大仙祠今晚也舉行七姐寶誕暨園遊晚會,助善信結良緣的祈福科儀在晚上7時舉行,近200名穿華服女士參與。
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七姐誕2025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七娘生,發源於西周,最早可能追溯至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1][2]。 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七姐誕: 七夕日期是幾時?
可惜七姐誕這個有過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在香港已漸被人遺忘,要懷緬拜七姐這傳統,坪洲絕對是個好地方。 七姐誕 每年七月初六晚,在坪洲便有村民聚集,齊拜仙姐,並兼競投聖物,其中的七盞仙姊燈,更是大家的焦點。 祭品方面,,除了壽包生果外,亦有不少女性用品,由牙膏、洗頭水、毛巾、到針線香水,都一應俱全,當然還有「七姐盤」和「牛郎帽」,為這節誕添上特色。 七姐誕2025 七姐誕2025 七夕由來源於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故事講述牛郎織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 善信火化金銀元寶時,會用紙製的「七姐盆」承託,上面繪有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的彩色圖畫。
- ”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髮。
- 而供奉七姐的廟宇在香港有好幾間,包括西貢官坑七聖古廟、石梨貝七聖仙宮、坪洲仙姊廟及梅窩七聖仙娘廟。
- 日本各地的七夕祭中,宮城縣仙台市的仙台七夕祭別具代表性。
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髮。 ”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髮。 七姐誕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 七姐誕2025 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姐誕: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2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2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善信在「七姐盆」放置小型的「七姐衣」和「牛郎帽」,那帽子寫上「七夕牛郎鵲橋會織女」,表達了對姻緣的祈求。 七姐誕2025 8月30日早上,大江埔天德宮天德廣場地上鋪上大量衣紙及食物祭品。 到11時開始拜祭,眾會員依序跪拜眾神壇位(有天地父母、諸位福神、南神、北斗星君、觀音大士等)、大士爺、孤魂、福德。 七姐誕2025 之後總理及主席們上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毒不侵、疫症早退。
七姐誕: 習俗
但在廟方宣傳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傳統七夕民俗活動,七夕民俗開始復興。 今日(22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有中國情人節之稱,相傳由於牛郎和織女每年只有這天才能在鵲橋相會一次,故久別重逢時互訴相思,難免會流下「相思淚」,因此相傳都會下雨。 今年的七夕受偏南氣流影響,亦有幾陣「相思雨」,要等天色好轉,天文臺預測要等到下週日(27日)。 七姐誕2025 同樣受到中國傳說影響,日本七夕祭每年七月七日(大部分地區是西曆七月舉行)舉行,最初是宮廷節慶,到了17世紀流傳至普羅大眾。
七姐誕: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3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3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仙姊廟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位置在臨海的石丘平臺上,昔年石丘下盡是棚屋,那裏住了很多漁民,後來也成為主要的信眾。 據說建廟來由是有一週姓小女孩於坪洲某處拾得木雕公仔,帶回家作玩伴後竟每晚哭啼,長輩擔心故求神問卜,得知木雕公仔乃七姐,女孩祖父決定籌錢覓地建廟來供奉之。 廟宇面積細小,如斗室閨房,只可容一二人內進參拜,廟前建有拜亭可擺放供品香燭。
七姐誕: 香港兩棲爬行類眾生相 (作者︰蘇樂軒)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Hong Kong (Author: Ray So)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中國各大商家推出七夕情人節禮物應節,浪漫氣氛不輸給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 七姐誕 大家一直以為七夕由來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但其實最初七夕並非情人節!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目前成為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日期被定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主要的習俗是乞巧、祈願、拜織女、喫巧果、染指甲、結紮巧姑等。
七姐誕: 香港昆蟲圖冊 (作者︰祁麟峯、胡嘉麟、馬錫成、貓魔鈴) Hong Kong Insect Guide
鳳眼果有食用及藥用價值,但現在已少食用,亦只有少數的新界農民種植。 七姐誕2025 七姐誕2025 七姐誕 雖然拜七姐今不如昔,但坪洲七姐誕仍有氣氛,善信主要在初六晚來到仙姊廟拜七姐,並有投聖物環節;七盞仙姐燈,七姐扇及金花銀鏈等物皆拜過神有意頭,故善信街坊們均樂意投求聖物,氣氛熱烈! 然而今年疫症肆虐,大家不可羣集,因此主要在初六(8月24日)日間來拜祭,也不投聖物。 在閩南地區,七夕這天有喫石榴和用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用紅糖糯米飯以驅蟲防瘟疫等習俗;家中有小孩的家庭也會祭拜七娘媽。
七姐誕: 香港魚類自然百態 (作者︰李錦華) Fishes in Hong Kong (Author: SimFish)
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織女星與兩旁兩顆較暗的星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在此東面可見牛郎星[3]。
七姐誕: 中國情人節|七夕下相思雨 近200善信穿華服黃大仙祠拜七姐
織女星與兩旁兩顆較暗的星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在此東面可見牛郎星[3]。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着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 現時在香港,仍然有少量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紮店購買「七姐衣」、「七姐盆」,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 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
七姐誕: 七夕
善信離開本園時,亦會經過雲衢路LED星河隧道,在夜幕下留影。 本園亦為善信安排各項具傳統特色的活動,包括傳統刺繡和繩結工作坊、即影即有攤位、七姐盆祈願區、月老姻緣一線牽。 同場亦有七夕歷史文化展,希望大家祈求神明庇佑之餘,亦能瞭解七夕文化背後的歷史意義。 相傳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轉為少女「乞求」刺繡技巧,祈求如意郎君的節日。 香港歷史博物館最近於長期展覽「香港故事」的民俗展區內新增了有關「七姐誕」的展區,讓市民進一步認識這項漸為人所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傳統「七姐誕」慶祝儀式由農曆七月初六晚開始,為期一至二晚。
七姐誕: 日本
平日該廟香火不多,到七姐誕也只有數十居民前去拜祭,可見此風俗正走向衰微。 記者中午時分來到仙姊廟,已見善信三三兩兩斷斷續續地進廟上香參拜七姐,亦有路過的外國人好奇地到廟參觀及自拍留念。 七姐誕2025 七姐誕2025 一位曾居於棚屋的老漁民說,傳統七姐廟的冀求是追求七姐巧藝,但有坪洲人把仙姊廟作求子之用。 這果莢內無果肉只有黑色種子,當成熟裂開後種子看似眼珠,故美稱為鳳眼果,又因成熟時間與七夕相若,故用來拜七姐。
七姐誕: 七姐誕
為了避雨,大家都擠在廟前祭壇僅有的簷篷下,雖有點狼狽,但氣氛倒也不錯。 大雨下了大半個小時,有些村民亦已離去,正當大家開始猶疑應否改期投聖物之際,幸有虔誠村民,認為未得仙姐指示,應堅持再作等候,最後在雨勢漸緩一刻,開始擲勝杯來投花燈。 說也奇怪,活動開始後,雨便很快細起來,不由得暗想這莫非是七姐對信眾的一次考驗,相信村民的虔誠行為,應該可以及格了。 在香港供奉七姐的廟宇中,以坪洲的仙姊廟較為著名。 該廟屹立於高臺之上,只有一進,面積細小,殿內僅可容身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