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青年友好香港》多媒體互動展於8月20日圓滿閉幕,為期三天的展覽錄得逾 小童羣益會 110,000 累計現場參與人次,衷心感謝合作夥伴的支持及大眾的參與,一起「共創未來.童心前行」,攜手創建有利下一代身心發… 小童羣益會2025 凱欣媽媽說,女兒停課後作息混亂,經常睡得很晚,沒精神上課;而且和老師、同學討論功課時很不方便,孩子也失去學習興趣。 所以她每個禮拜都會抽一、兩日帶孩子去公園做一個小時運動,緩解煩悶心情。
- 自2009年紐約站舉辦至今已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合共30多項賽事系列。
- 週年慈善晚會:本會將於每年8或9月舉行慈善晚會,當中需要義工協助我們售賣獎券、派發場刊及禮物等工作。
- 家庭治療與保護兒童工作層層緊扣,如問題持續出現,駐校社工亦能作出轉介,防止危機發生。
- 本計劃今天於香港小童羣益會總部禮堂舉行的「學習展現日暨第二期STEM體驗日」,共有逾200名參與學童及家長出席。
- 「知識管理」系統正式成立,加強同工在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交流、切磋和建立。
- 此後的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證實,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可降低兒童近視發病的風險,並可能降低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的發展,目前假設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近視的風險(圖1)。
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未來」的宗旨,本會一直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均衡發展及推動營造有利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不同年代的兒童及青少年均面對各種成長挑戰,香港小童羣益會一直竭盡所能走入社區,連繫不同持份者,同創共建有利下一代成長的社會環境。 將這些寶貴的實務智慧、精神及價值承傳,以及推動持續創新的服務,優化系統與流程,是我心之所繫。 我將會秉承『羣益』這基因,深化共學共進的機構文化,長遠建立『學習型機構』,務求與時俱進,推動兒童及青年友好的共善環境,迎接未來。 患病率的上升不僅有直接和間接的相關成本,而且目前的數據表明,近視相關的狀況會增加失明和視力障礙的負擔。 例如近視性黃斑病變,青光眼和視網膜脫離,其風險隨着近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小童羣益會: BJO 近視可能與光照強度相關,戶外活動預防近視原因揭示
唯疫情反覆不定,以往DSE考生可以溫習的學校、圖書館及自修室均停止開放,他們失去了一個… 「RBC童心競賽」是全球一系列精彩的慈善步行跑步比賽,為兒童和青少年服務籌集善款。 自2009年紐約站舉辦至今已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合共30多項賽事系列。 現時活動已吸引逾325,000多名參加者,為世界各地… 小童羣益會 小童羣益會2025 (香港 – 2016年4月25日) 由香港小童羣益會與太古地產攜手舉辦、一連4天的「書出愛心 十元義賣」慈善義賣活動,已經圓滿結束。
同年嘗試推行「遊離工作」為有越軌傾向的青少年提供輔導服務。 除為兒童提供基本教育外,更著重課餘活動,康樂輔導的發展。 幼稚園兒童較為年幼,一般缺乏經驗及言語技巧去表達事件的經過及他們的內心世界,因此要了解兒童的狀況需要具備良好的兒童溝通技巧,和兒童建立互相的關係,亦可藉助兒童喜歡的媒介,例如遊戲等,以瞭解兒童的情況。 而幼稚園社工能透過駐校服務能專與兒童建立互信的關係,在校內進行預防性工作。
小童羣益會: 活動通訊
2002年倡議「兒童為本」社會政策,於各區服務單位設立兒童諮議員制度,讓成年人重視兒童的聲音。 同年亦開展內地山區助學工程,落實於廣西省馬山縣復修大龍羣益利昌小學。 2003年服務重組有3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分別與社會福利署及2個機構結為策略聯盟,亦參與綜閤家庭服務中心試驗計劃。 03年新學年開始,為24所小學提供「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駐校社會工作服務;並參與教育署試驗的「成長的天空 – 小童羣益會 小學生成長輔助計劃」。
「知識管理」系統正式成立,加強同工在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交流、切磋和建立。 70年代初期,政府全面推行普及教育及公共援助計劃,已毋須提供基本教育的及物質救援工作,開始著意於趨向多樣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以應付日益複雜的兒童及青少年問題。 香港小童羣益會成立於一九三六年,是一個正式註冊的非牟利志願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三至三十五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長。 文中對八個關於戶外活動如何預防近視的主要假設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明亮的光線,減少周邊離焦,較高的維生素D水平,不同的色光光譜,較高的體力活動,夾帶晝夜節律,減少近距離工作和更高的空間頻率(SF)能量。 小童羣益會2025 總體來說,已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暴露在更明亮的光線下可以降低近視的風險。
小童羣益會: 活動相片
根據統計顯示家居是幼兒最常見的意外地點,而五歲或以下的兒童對「危險」這概念仍然是很模糊,因此家長應注意家居環境的安全,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活動空間。 家長可參考保護兒童小冊子內有關家居安全的篇幅,與兒童一起找出預防意外的措施。 小童羣益會2025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小童羣益會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 唯疫情反覆不定,以往DSE考生可以溫習的學校、圖書館及自修室均停止開放,他們失去了一個…
- 眼軸生長(稱爲“眼生長”)作爲關鍵的生物標誌物,是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對兒童來說實體書籍的吸引度可能比電子產品、電玩等遜色;然而閱讀卻對兒童的語文能力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均有莫大裨益。
- 分別有56.2%和45.2%來自高社經家庭受訪者會關注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他們會花時間去放鬆和運動,想辦法令自己心情愉悅,而會花時間關注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基層受訪者僅佔27.3%和18.2%。
為推動閱讀風氣,本會在義賣活動前,本會特別舉辦「『書』出愛2016 – 閱讀後感郵票創作比賽」,把閱讀和藝術創作連繫起來,讓兒童發揮創意,以圖畫表達讀後感。 頒獎禮於4月23日「世界閱讀日」假太古坊ArtisTree「書出愛心 十元義賣」會場舉行,大會邀得太古地產公共事務總監林珩女士、香港郵政署長丁葉燕薇太平紳士及香港小童羣益會總幹事羅淑君太平紳士擔任頒獎嘉賓。 20名初小組及高小組的得獎學童均獲頒獎狀、書籍及豐富禮物,而兩組冠亞季軍得獎者的作品更製作成郵票,可謂別具特色和意義 (得獎名單見附表)。
小童羣益會: 活動相片 Activity Photos
當發生不幸的事件時,社工能夠運用專業手法介入及輔導等補救性的工作,雙管齊下以加強保護兒童。 本會早於2004年開始成立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並以「兒童為本」的角度出發,組織及推行多元化服務和活動,為學前兒童及其家長提供全面的教育及支援服務。 「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為期兩年,為150名就讀小三至中二、生活於低收入家庭的資優兒童,提供免費參與STEM增益課程,例如思維技巧、地球科學、機械工程、航天科學、山藝等,發掘他們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範疇的潛能。
小童羣益會: 中心簡介 About TCC
本會屬下之 幼兒園是根據《幼兒服務條例》和《幼兒服務規例》(香港法例第二四三章)及《教育條例》和《教育規例》(香港法例第二七九章)註冊及運作。 小童羣益會2025 社工服務能有效從不同方面進行及早介入工作,而幼兒在校內逗留時間長,在校內提供社工服務更有效防止危機的發生。 駐校社工在保護兒童的工作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為兒童自身、家長、教職員等提供預防性及補救性的工作,共同保護兒童的福祉,因此幼稚園社工服務是不可或缺。 為響應5月至6月的母親節(9/5)、國際家庭日(15/5)和父親節(20/6),家庭支援與培育實務網絡於各區推動Joyful 小童羣益會 @ Family計劃。 參與計劃的青少年綜合活動中心及兒童中心舉辦了多元的家…
小童羣益會: 服務提供 -申請和退出服務的政策及程序
為了與青少年「疫」境同行,計劃增加了一系列線上分… 承蒙 社會福利署的資助,本會於2023年8月1日開始,於大埔及北區設立「陽光校園 – 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 (上水區隊)」,為北區內的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服務。 本會致力發展義工服務,爲有志參與義務工作的青少年、企業及持分者提供機會,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社羣。
小童羣益會: 保護兒童
1959年1月29日,位於灣仔駱克道的前總部大廈由港督柏立基爵士主持揭幕。 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兒童友好大使」,我們期盼連結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有利兒童及青少年全人發展的環境。 我們在2月參與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香港社會服務巡禮2023」,與社福界、教育界、商界及政界人士交流… 香港小童羣益會助理總幹事陳碧輝坦言,因疫情影響,許多家庭失去了經濟收入。 比如有的單親家庭家長已經失業半年,平時不僅要照顧年老的婆婆、擔心孩子學費,還要煩惱生活開支,經常感到壓力。 香港小童羣益會創立於一九三六年,一直本著「培育新一代,攜手創 未來」的精神,為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提供各類型的專業服務,並於一九 九五年設立樂緻幼兒園,為二至六歲兒童提供學前教育服務。
小童羣益會: 服務
外周離焦可以調節眼睛的生長,但花時間在戶外是否會顯著改變外周離焦模式,以及這如何影響近視的風險尚不清楚。 光譜、晝夜節律和SF特徵是可能的因素,但缺乏來自人體研究的確鑿證據。 維生素D、體力活動和近距離工作似乎不太可能介導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之間的關係。 香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物質救援工作遂漸減少,食糧援助亦於1967年於止。 除為兒童提供基本教育外,更着重課餘活動,康樂輔導的發展。 1964年與香港青年協會借用官立小學校舍合辦暑期康樂中心。
小童羣益會: 專題故事・積極推動社會參與 成立社企延續目標
香港小童羣益會成立於一九三六年,是一個正式註冊的非牟利志願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的主要對象是二至三十五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本會提供的教育性及輔導性服務亦不斷創新和趨向多元化。 小童羣益會2025 70年代初期,政府全面推行普及教育及公共援助計劃,已毋須提供基本教育的及物質救援工作,開始着意於趨向多樣化和專業化的發展,以應付日益複雜的兒童及青少年問題。 1973年政府實施「少年輔導計劃」,香港小童羣益會同時於5間小學內嘗試推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1979年國際兒童年,以「今天培育我兒童,明天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策劃及推行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動,喚起社會人士對兒童的關注。
小童羣益會: BGCA Care 青少年籃球聯賽決賽
1991年開辦「童心線」全港首項兒童熱線電話服務,服務對象為小四至中一的同學提供一個抒發情懷和傾訴的機會。 1992年香港小童羣益會位於灣仔駱克道的總部大廈拆卸重建。 1994年初開辦一項新服務-兒童之家,為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住宿及輔導服務。 1994年中新總部大廈落成啟用,除香港小童羣益會總部的辦公室及服務單位外,新總部大廈更設有禮堂、演講廳及多間活動室供外間團體租用。
每天正常視覺輸入2-4小時,FDM和LIM基本上都可以被否定。 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模型最適用於人類;人類近視是進行性的,與FDM相似,但人類的眼睛在正常環境中一般不會被剝奪形狀。 小童羣益會2025 另外,遠視離焦可能發生在兒童身上,但需要幾乎恆定才能誘發近視,這似乎也不太可能。
小童羣益會: 學校簡介
父母先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身體不同部分和功用,學會照顧自己。 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保護身體的重要,包括懂得保護自己的「私人部位」、學會尊重別人的身體及分辨「合適」和「不合適」的身體接觸方式。 假若遇到不愉快的身體接觸時,不應隱瞞,並緊記安全3R。 家長可透過保護兒童小冊子中自我保護篇中的小活動,和孩子分享自我保護的小貼市。 香港小童羣益會(英語:The Boys’ and Girls’ Clubs Association of 小童羣益會2025 Hong Kong,BGCA)成立於1936年,二次大戰後重組,1951年7月27日正式登記為註冊團體。
小童羣益會: 香港小童羣益會發布「兒童快樂調查2021:希望感與快樂」研究
因此,尋找可改變的近視發作和發展風險因素是研究的重點。 在2008年發表的一篇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文章中,無論是否從事體育活動,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與兒童近視發病率較低有關。 此後的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證實,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可降低兒童近視發病的風險,並可能降低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的發展,目前假設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降低近視的風險(圖1)。 確定這種關係背後的因素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幹預,從而避免與戶外時間相關的潛在有害影響,如曬傷和皮膚癌風險增加。
香港小童羣益會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津貼、香港賽馬會捐助、信託基金、會員繳費及個人捐助等。 葉柏強認為,疫情加劇了低社經(社會經濟地位低)家庭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基層家庭的父母需要工作更長時間才能維持日常開銷。 小童羣益會 在疫情影響下,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整體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他們較易對不穩定的生活感到焦慮,發生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的風險更高。
小童羣益會: 兒童遊戲治療證書課程
探訪活動:本會將於每年復活節及聖誕節到訪各合作機構,當中需要義工協助我們派發禮物、維持秩序、攝影等工作。 週年慈善晚會:本會將於每年8或9月舉行慈善晚會,當中需要義工協助我們售賣獎券、派發場刊及禮物等工作。 其他單次性活動,例如運動會 小童羣益會2025 及 步行活動,當中需要義工協助集合、領路、分站支援、搬運物資等工作。
小童羣益會: 影響身心/長期停課 逾三成基層童感恐懼
本計劃分兩期推行,第一期主要服務75名來自於天水圍及黃大仙區的學童;第二期即將展開,為75名居住於沙田及屯門區的學童服務。 本計劃透過統整知識,使學童提升思考能力,激發創意概念以解決未來社會面對的問題,培育具有STEM素質的人才。 本計劃今天於香港小童羣益會總部禮堂舉行的「學習展現日暨第二期STEM體驗日」,共有逾200名參與學童及家長出席。 為關顧受創傷經歷影響的兒童及其家庭,本會致力推廣「創傷知情.全人關懷」(Trauma-informed care and practice)的服務實踐,成立「香港小童羣益會 心理創傷輔導中心」。 小童羣益會2025 針對兒童成長創傷對身心健康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及深遠影響,專為3至21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創傷治療服務。
小童羣益會: 家庭生活教育組
有意參與義務工作的朋友,歡迎登記成爲本會義工,以行動將關愛傳到社會不同階層,締造共善社會。 每個人都能夠成爲「兒童友好大使」,我們期盼連結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有利兒童及青少年全人發展的環境。 我們在2月參與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香港社會服務巡禮2023」,與社福界、教育界、商界及政界人士交流… 由香港小童羣益會及香港電臺合辦的「全港兒童故事演講比賽」複賽亦於義賣活動最後一天(4月24日)在場內舉行,各組別的參加者皆施展渾身解數演繹他們的故事,爭取晉身總決賽的席位 (出線名單見附表)。 世界各地的兒童因疫情長期居家,愈來愈多的小朋友感到悲痛和焦慮。
小童羣益會: 成長體驗室
50年代初難民潮湧現,香港小童羣益會加強物質上的援助工作。 1955年於最早期的公營屋邨(七層徙置大廈)設立天台兒童會,為兒童提供基本教育,以補當時正式教育的不足。 1958年開始在公園及遊樂場開設兒童圖書館,第一間在石硤尾徙置區開設,翌年再於維多利亞公園及英皇佐治五世公園設立。
小童羣益會: Author: 香港小童羣益會
而當時貧童普遍存在失的情況,香港小童羣益會教授他們「讀、寫、算」和一些基本謀生技能,如織籐籃、縫紉等,協助他們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因應社會環境的急速發展,本會近年的服務推動「及早介入」的概念,特別針對為學前或有特別成長需要的兒童提供服務,同時亦加強家庭及家長支援的工作。 透過遍佈全港超過181個服務點的廣泛網絡,本年度本會服務人數超過280,000名,會員人數超過11萬,力求發揚本會「羣策.羣力.羣益」的信念。 本會致力發展義工服務,為有志參與義務工作的青少年、企業及持分者提供機會,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社羣。 小童羣益會2025 有意參與義務工作的朋友,歡迎登記成為本會義工,以行動將關愛傳到社會不同階層,締造共善社會。 香港小童羣益會創立於1936年,屬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兒童服務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