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天之內,大內久情況急速惡化,輻射開始攻擊細胞中的染色體,使細胞無法再生,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也長不出來。 大內久志2025 不到一週的時間,醫師發現,人體細胞增生最旺盛的部位,像是白血球數量,在大內久體內已降至不到正常人的1/10;而白血球數量下降,又會增加病毒、細菌感染的風險。 反應在他的體內劇烈地進行,直到把一個鮮活的人徹底變成“人形有機物”。 但神奇的是,三人被送醫後看起來情況卻沒那麼嚴重,尤其是大內久。
放眼整個日本,乃至全世界醫學界,都沒有任何醫生有機會如此近距離接觸一個,受到如此高的致死劑量核輻射的患者。 無論是出於醫者仁心還是學術研究的角度,他們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留住大內久的生命。 雖然人人都知道核輻射可怕,但是核輻射具體是如何摧毀一個人,鮮少有人知道。 1999年日本東京的一名叫前川和彥的醫學博士爲了深入瞭解這個問題,不顧病人的痛苦和安樂死的請求,強行爲他續命83天,並且記錄下了全過程。 大內久史的身體猶如一具從古墓挖出的骨架,外層包裹着慘不忍睹的皮膚。 一直到臨死前,他都能清晰感知到體內的所有痛苦,卻早已失去了表達能力,只能用眼神絕望地看着“善良”的日本醫生。
大內久志: 日本東海村核事故!工人作業程序出錯 身體急速潰爛強撐83天
主治醫師早就明白他的意思,只不過這樣一具載滿核輻射的身體,對於當時的日本醫學界,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甚至在第18天,白細胞水平還升回了正常值。 然而,情況再也沒有轉好,大內久的免疫細胞開始攻擊其他細胞,大腦、腎臟等器官也漸漸衰竭。 大內久志 在家屬同意之下,入院第83天,大內久停止呼吸後,便不再搶救,宣告死亡。
- 筱原理人距輻射源1米,就遭受了6~10Gy的輻射。
- 這時人體細胞就無法分裂複製,無法產生新的細胞。
- 儘管之前並沒有過類似的病例經驗,但醫生早已料到後果會有多嚴重。
- 在把溶液傾倒進沉澱槽的過程中,槽中突然發出閃亮的藍光,監測器發出刺耳的警報聲。
- 消息一出,不但引起本國漁民的強烈抗議,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恐慌。
此時核裂變發射出的大量γ射線瞬間激發了警報器。 接到警報後的廠區人員被安排迅速撤離,廠房周邊10公里的居民也全部不得外出,工廠中的該三名員工以及其他可能遭受核輻射的人員也被迅速安排至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其中一名領班在辦公室內指控,另外兩名工作人員35歲的大內久和40歲的筱原理人負責把粉狀的原料鈾與硝酸配置成粗製硝酸鈾溶液,然後再把硝酸鈾倒入一個大型沉澱槽中進行反應。 大內久志2025 切到學術視角,大內久事件之中的醫生,談不上可敬,但無疑是盡責的。
大內久志: 日本東海村核泄漏 男廠工受核輻射 83天內急速潰爛畫面極震撼
可能在他們看來,註定死亡的大內久早已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類,他存在的意義,只爲了他們能夠獲取及時可靠的醫學數據罷了。 東京大學醫院這幢大樓,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 不能再等下去了,除了兒子,他們還有女兒,不能一直耗費時間留在這裏,對不起了,大內久。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醫生是最瞭解患者痛苦的人,自然也明白,這種折磨下,死亡對於大內久是最好的解脫,但是他們選擇了無視,一意孤行的進行學術研究。 他的腸道黏膜也遭到了破壞,開始成片成片的脫落。 沒有了這層黏膜的保護,大內久出現腹瀉腹痛的症狀,但因爲無法離開病牀下地,所有的生理問題,只能在牀上解決。
大內久志: 大內氏
有666人被輻射汙染,2名工作人員死亡[來源請求],是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之前日本最嚴重的一次核意外。 失去皮膚屏障後,大內久全身上下不時有劇烈痛楚,未幾更出現肺部積水、呼吸困難,需要用氣管插喉輔助呼吸。 此時大內久已不能與外界溝通說話,其家人只能在病房外不斷摺千紙鶴祈福。 其中大內久距離核泄漏源頭最近,僅有65cm距離;篠原理人居次,距離核泄漏源頭約1米左右;領班橫川則距離核泄漏2.6米,而且有薄牆隔開,受到的放射性較少。 核輻射主要集中了在沉澱槽旁邊的大內久和筱原理人身上,他們俱被送往日本國立放射研究院救治。 這起事件不僅對核輻射的醫護治療發起了一次挑戰,事故的起因也給核處理廠及相關工作人員敲響了一次警鐘。
核輻射事故給人們帶來了深深的恐懼,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輻射並不會傷害人體。 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因此具有致癌風險。 但又一些專家提出與坪倉正治相悖的言論:他們認為人民對輻射危害瞭解太少,低水平的核輻射暴露仍可能會導致數年後癌症發病增加。 大內久志2025 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坪倉正治接到了東京醫學治理研究所主席神麻正宏教授的電話詢問他是否可加入福島縣沿海地區做志願醫生,坪倉正治毅然前往。 事故現場範圍350m內的住民約40戶收到避難請求;500m以內的住民收到避難勸告;10km以內的住民約10萬戶(31萬人)收到屋內避難請求。 事故現場周邊的縣道、國道、常磐自動車道被封鎖。
大內久志: 一次失誤,遭受20000倍核輻射
事故發生的83天,大內久志的妻子和孩子來到醫院,見到了大內久志最後一面。 在當天晚上,大內久志停止了呼吸,這場持續了83天的救治也宣告結束。 此外,坪倉正治聯合尾崎明彥醫生共同調查,他們發現事故後居民的糖尿病發生率在3年內增加了5%,這可能與核泄漏事故導致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 在2011年之前,日本福島核電站是世界頂級核電站,然而當年的一次9.0級強地震並引發海嘯導致核電站發生爆炸和嚴重的核泄漏。 毀壞是一瞬間的事情,修復則需要花費十幾年光陰,更可怕的是核電站泄漏的有毒氣體,對人體傷害是不間斷的。 對策是將氬氣注入沉澱槽,排出冷卻水,投入硼酸以終止連鎖反應的作業。
大內久志: 大內氏
如果不害怕,那恐怕是不甚瞭解核輻射對於人的摧殘能可怕到什麼程度。 入院不到一週,大內久的白細胞數量就降低到不足正常人的十分之一,白細胞是免疫系統中極為重要的免疫衛士,承擔著防護、抵禦病菌和病毒入侵的任務。 大內久志2025 日本方面表示,經過稀釋後的核污水中殘留的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是國家標準的1/40,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的1/7,而且會在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視下進行排放。 依然是59天,對於大內久家人而言,是渾渾噩噩地59天,他們從希望到失望再到最終絕望,看着兒子/哥哥,那副身軀日漸斑駁,從一個完整的人變成了宛如“怪物”般的存在。 他們從最初希望大內久活下來,到如今只求一個最終結果的心情落差,也只用了59天。 他的雙目蓄滿淚水,聲音虛弱無力卻透露着堅定地絕然:“醫生,請讓我安樂死吧,像我這樣的廢人活在這世間有什麼用呢?
大內久志: 東海村JCO臨界事故
這種程度病症國立放射科學研究所已無力醫治,他們決定,將大內久及其同事,轉交給由Kazuhiko醫生坐鎮的,東京市東京大學醫院。 大內久志2025 他困惑地張望着,驟然瞥見頭上懸掛着的吊瓶。 我接觸到了核輻射,他們要送我去病房,雖然千葉市好像沒什麼優秀專家,希望可以順利地活下來吧”,大內久渾渾噩噩地思考着。 原本面色正常的兩人,驟然面白如紙,伴隨而來的,是不停地嘔吐與腹瀉,經驗豐富的醫生立刻判斷出,這是白細胞銳減而帶來的缺水症狀。 早在一百多年前,這位偉大的文豪,便從不久於世的病痛者本身出發,以委婉的筆觸提醒我們以病人想要的方式關懷他們,可是在1999年的日本,卻出現了一位被強行救治83天的病患——大內久先生。
大內久志: 核輻射慘烈堪比十八層地獄,一個壯漢83天內變成一堆腐肉
沉澱槽中發生了一次劇烈的鈾核裂變,大量的中子和伽瑪射線快速地發散出來。 大內久志 大內久和筱原理人是暴露在輻射源最近的兩個人,當場就被輻射集中攻擊。 大內久離輻射源0.65米,受到了16-23Gy的輻射量;筱原理人離輻射源1米,受到了6-10Gy的輻射量。 大內久志2025 當天早上10點30分左右,3名員工正在操作間中進行一次製備濃縮鈾工作。
大內久志: 大內久:遭核輻射後強行救治83天,看着自己腐爛,求安樂死被拒
舉例來說,按照正規流程,作為原料的鈾化合物粉末溶解工程本應在「溶解塔」中操作。 但私自規定的操作流程中,這一流程則變成了用鋼製水桶,並且在事故發生前的9月29日,為了提升作業效率,甚至使用私自規定操作流程不同的作業方法。 具體而言,就是將各種濃度不同的硝酸鈾醯混合,使之濃度均質化工程中,本應使用「貯塔」,卻改用形狀不一樣的「沉澱槽」。 貯塔形狀細長,難以產生臨界反應,但沉澱槽形狀粗短,下半部有冷卻水套層,則極易產生臨界反應。 更離譜的是,工廠報警時只說是有緊急病人,卻未有說明廠內核泄漏。 大內久志2025 救護員在不知情下,沒有戴上任何防護裝備進入核泄漏現場,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感染。
大內久志: 事故原因
事故發生後,當地的醫護人員不斷撤離,在事故的一年半時間後,醫護人員比之前減少15%。 18天後,移植的白血球一度在大內久身上發揮作用,讓其體內白血球數量遂漸回復到正常人水平。 可惜好消息維持不到1周,移植的血細胞便再次發生染色體變異。 大內久志 醫生發現輻射似乎貫穿了大內久的身體,讓後者變成一個放射源,即便是做骨髓移植,也未能發展成一套新的健康血液及免疫系統。 移植10天後,大內久仍能與家人及醫護人員正常對話,但當護士撕掉他身上的醫療膠布時,發現大內久的皮膚隨同膠布一同掉落,脫皮之處卻不會再長出新皮。
大內久志: 大內氏
據悉,日本 JCO公司成立於1979年,主要業務是以核廢料生產鈾粉末或硝酸鈾酰,其工廠坐落在日本以北偏遠地區的東海村,半俓10公里範圍內約有31萬居民,廠外不到200米左右即有民居。 大內氏是日本一個武家氏族,在守護大名時代,擁有周防國領地,家紋是大內菱。 大內氏是少數並非由源平藤橘演化的大名,他們自稱祖先為百濟國聖明王第3太子琳聖太子,琳聖太子到達了周防國的多多良濱後,改姓多多良。 1152年(弘平2年),首次有文獻紀錄多多良氏,當時已經成為周防權官,已經有相當的勢力,在盛房時代,改姓大內。 而日本因此通過了原子能防災的相關法律,在全國建立了防災基地。
大內久志: 事故原因
入院27天后,大內久的腸道黏膜開始成片地脫落。 但移植的白細胞能否在他體中正常發揮作用,要等10天之後才能判斷。 而家人日復一日摺疊象徵希望的千紙鶴,也只能掛在他看不見的隔壁。
可是還沒等細胞移植的結果出來,他的肺部就開始積水,呼吸困難。 由於大內久的身體已經無法自產新細胞,醫生不得不嘗試細胞移植,將大內久妹妹身上健康的白細胞移植到他體內。 大內久是一個千載難逢,受到核輻射影響的患者,他們必須抓緊一切時機,研究、治療他,哪怕外界因此罵聲一片、哪怕大內久因此痛苦不堪,他們也不能放棄。 身爲醫者,發生在大內久肉體之上,宛如凌遲一般之痛楚,他們真的不清楚麼?
缺少了這層肌膚屏障保護,埋藏於體內的毛細血管失去了依靠,體內的血液,如涓涓細流不斷滲出,哪怕身體上縱橫交錯般貼滿醫用繃帶,也無濟於事。 時間很快走到細胞移植手術那天,承載着大內久和他妹妹的兩架手術牀,依次被推向手術檯,隨着手術室大門閉合,門裏與門外形成了兩個世界。 親情,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民都無法割捨的情感,大內久年邁的父母與纖弱的妹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做細胞配型檢測。
爲此,日本政府派出專用設備,運送大內久及其同事趕赴東京大學醫院。 此刻大內久的意識隱約有些模糊,他能夠感覺到自己體內水分在不斷地流逝,更被嘔吐與腹瀉折磨得說不出話來,他彷彿一條瀕臨脫水的魚,逐漸失去思考的能力。 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日本醫生,深刻明白核輻射可怕之處,他們絲毫不敢放鬆警惕,安排大內久及其同事做了一系列檢查,就在等待檢查報告結果的幾小時間,異變突生。 大內久志 又過了一週,他體內的免疫細胞開始叛變,攻擊自身的細胞。
如果基因鏈條只是被改變,可能演化成癌變或新生兒畸形等。 這時人體細胞就無法分裂複製,無法產生新的細胞。 老細胞不斷死亡,又沒有新細胞補上,首先就表現爲頭髮和皮膚的脫落,傷口無法癒合,擴大到全身,最後臟器衰竭,油盡燈枯。
大內久志: 大內氏
雖然大內輝弘藉助大友氏的力量,曾一度佔據周防,但很快地被毛利氏調動部隊擊敗。 大內久志 雖然大內輝弘藉助大友氏的力量,曾一度佔據周防,但很快地被毛利氏調動部隊擊敗。 讓大內久活下去的希冀如果僅靠機器維持來實現,似乎就沒有意義了。 大量出血和大量輸血讓他的心臟面臨着很大的負擔。 他必須保持劇烈的心跳才能保持血液快速補充。 以至於頻率達到每分鐘120次以上,相當於一名躺在病牀上的運動員。
前川醫生則在紀錄片中稱:「透過這件事我感受到,人類所創造的事物一旦踏錯一步,就會釀成大禍。」,又指作為醫生根本敵不過對這種災難的破壞性影響。 這次心臟停頓,讓大內久多個器官出現衰竭,免疫細胞開始攻擊其他正常細胞。 同時他被確認已經無法感知外界,或做出任何回應,徹底變成一具依靠機器維持生命的軀體。 醫護人員每天要花數小時照料其已經潰爛的身軀,以及清除外滲的體液。 大內久志 每天圍繞着他的,除了冰冷的機器以外,還有心裏充滿同情的護士們。 她們每天需要花費幾乎半天的時間來對他進行皮膚處理。
據事故調查顯示,他們在把溶液倒入沉澱槽的過程中,槽中突然發出閃亮的藍光,監測器發出刺耳的警報聲。 臨界事故,是由於超過臨界反應條件而引發了鏈式核裂變反應。 大內久志2025 日本茨城縣東海村有一家核燃料處理廠JCO,事故發生在1999年9月30日。 2001年,日本NHK電視拍了一部49分鐘的紀錄片《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治療核輻射83天的記錄》。
血還在不停地輸,但生命對於他早就沒有意義了。 大內久志 醫療小組馬上採取應急措施,經搶救,心電圖又跳起來了。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大內久已經無法感知外界,也無法做出回應。 大內久志2025 然而,還沒高興多久,醫生就被現實扇了一耳光。
大內久志: 大內氏
也就是說,老細胞正常的代謝死亡,而卻沒有新細胞的補充。 最可怕的後果可想而知,當各種細胞數量減少的一定程度時人體將死去。 大內久志2025 僅僅三天時間,大內久體內白細胞的數量已經無限接近於0,他的皮膚開始出現脫落腐爛的跡象,肌膚表面看起來斑駁一片。 1999年9月30日10點35分,日本東海村核燃料處理廠JCO警鈴驟響,被緊急疏散的人羣自工廠敞開的大門傾瀉而出,神色驚慌地飛速逃離這片由於工人操作失誤,而造成核輻射的死亡區域。 這個時候大內久志基本上已經神志不清了,如果他還能夠開口說話,一定恨不得立刻從這種生不如死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但是治療仍在繼續。
大內久志: 東海村JCO臨界事故
皮膚不斷剝落,卻無法再生,留下無法修復的痕跡和渾身的疼痛。 也就只能不斷貼上紗布,儘可能阻擋體液滲出。 當時一位領班在隔壁辦公室內,沒有直接參與操作。
大內久志: 事故原因
血液病變,移植進去的白細胞同樣逃脫不了染色體損壞的命運。 強行延續生命,挖掘研究價值,這場極其痛苦、從一開始就無效的醫療救治,實質上就是一場殘忍的人體試驗研究。 於是,悲慘的大內久史失去了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清醒地看着自己的身體變成一具扭曲畸形、散發腐臭味的“活屍”,孤獨忍受着比酷刑還煎熬萬倍的輻射痛苦。 一直到第83天,醫療團隊評估大內即將死去,開放病房準許妻子和孩子探望一次。 不到十分鐘後,大內停止了呼吸,醫療團隊也收集到了足夠的研究材料。 於是他們以“不放棄每一個生命”的名義,拼命延長着大內久史的生命,並密密麻麻記錄下他身體變化的細節,作爲日後發表論文的絕佳材料。
就算將他們慘烈死亡的原因歸結爲距離過近,也無法否認那場災難是毀滅性的——現場數百人受到核輻射,事故發生後1小時,周圍γ射線劑量約爲正常值的4倍。 事件發生的27天,大內久志的腸道開始出血,醫生每天都需要為他輸血10次以上,盡管醫生使用了多種新藥和前沿的治療技術,效果都微乎其微。 大內久志 廠內受輻射照射者共213人,其中3位在近距離工作的工作人員在瞬間看到藍色閃光 ,三人都被緊急以直升機送到千葉縣千葉市的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急救。 據日本NHK紀錄片《東海村臨界事故》指,大內久妻子未有就此感到安慰。 她曾去信丈夫的主治醫生前川說:「也許我的想法有一些悲觀,但只要核能尚未被人類完全掌握,這樣的事故還是會發生吧!本性難移,我無法相信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