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二年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芸尾村遷臺之李氏族人興建,主祀玄天上帝。 民國一百零三年由新北市文化局評定列為市定古蹟,為三峽首座列為古蹟之廟宇。 由受天宮分香之宮、觀、壇、宇計1萬8千餘座,是臺灣玄天上帝的進香中心。 這座寺廟就是地處塗山上的塗山寺,寺廟建在了塗山之巔,屬於國內所有寺廟裏面,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寺廟,除了命名爲塗山寺以外,還叫真武寺。 黃埔古村玉虛宮,舊稱北帝廟,位於廣州市海珠區黃埔古村,北帝廟建於北宋年間。 現廟內還保存了八塊重修北帝廟的碑記,上刻有1755年《重修北帝廟碑記》中「黃埔稅口肆員」等重要文字資料。
北極殿位於當時的臺灣府(臺南)城區「府城七丘」之一的鷲嶺,是城內地勢最高處之一,更顯廟宇的壯觀魏峨。 臺南當地有句諺語「上帝廟埁(音同岑)墘,水仙宮簷前」,意思指在鷲嶺之上的北極殿,其臺階相較於當時臨海岸的水仙宮之廟簷還高,不僅反映當年府城大街由鷲嶺往西漸低之地勢的落差,也比喻廟宇地位高低。 但在清兵入府城之後,因玄天上帝是前代明朝的鎮邦護國神祇,導致北極殿地位不若以往。 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11日就表示,「國民黨的這個數據是從25%開始,一路慢慢爬纔有這個大勝」,引發討論。 老一輩村民說,華視開播時,在社區民俗技藝的節目中採訪介紹,轟動一時。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區產業文化展示館
劇情內漫遊具有360年歷史的下營上帝廟及茅港尾天后宮,傳統與創新並存的大屯保安彩繪社區、顏水龍紀念館…等著名文化景點,每處都是下營具有在地特色及蘊含文化的絕美饗宴。 區長姜家彬表示:希望透過影片讓觀眾瞭解下營是個適合人們長居、紮根的地方。 日治:大正8年(1919年)八月,信衆鑑於廟勢低窪、裝飾剪黏亦損壞,又議重修再添高3尺6寸。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阿德亞曼11日專電)土耳其強震災情慘重,在一票臺灣搜救隊中,一位高瘦的志工特別顯眼。 他是葉瑪思,一位與臺灣情牽30年,聽到臺灣搜救隊前來土耳其馳援後,立刻開車數小時加入臺灣團隊擔任翻譯的土耳其教授。 下營上帝公廟2025 縱然時代更迭,北辰宮也依然且永遠都會是屏東平原北部最具代表性的上帝廟,帝爺公也會永遠在這青山綠水間護佑著大家。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北極殿玄天上帝
舊稱叫「勗齋寺」,於民國40年(1951年)鳩資草創佛堂,迨至民國52年(1963年)傳妙法師,慧山寺早年曾附設有慧山幼稚園,現在寺內附設「下營慧山寺唸佛會」。 舊稱「王大使廟」或「大使公廟」,主祀「武安尊王」,是下營地區老廟之一。 原位於已消失的莊落-右武衛(明鄭時期屯田聚落之一)以王、戴為大姓;古聚落因地勢低漥,屢患水災,日治明治年間遭洪水侵襲,大正元年村落南遷到中營莊西北處茅仔頂落腳;1964重建,稱「公厝」。 1993年,再次重建成目前廟況,廟名取「武盡成仁、安使之亂」之意,命「武安宮」。
- 廟內有監軍寧靖王朱術桂奉上的匾額,筆跡娟秀清靈,「威靈」象徵神明的神通廣大;「赫」是彰顯;「奕」是指世代,題字的意思是彰顯玄天上帝的神武威靈能世世代代永流傳。
- 至茅港尾邀請觀音祖廟 觀音佛祖(茅港尾觀音寺)及天上聖母(茅港尾天后宮)一起看戲,各式藝陣、梨園管閣以酬神恩。
- 被朱元璋扯破的蜘蛛網,在他進入藏身後,竟又自行癒合如舊,得以騙過追兵耳目,平安脫險。
- 下營上帝廟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據廟碑記載,創建於明永曆15年(1661),由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沈崇明將軍、藩庚鐘將軍、姜孥副將軍等始共議倡建茅屋於今廟西南的「廟地區」,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原位於廟前一里處。
三年一科的繞境,俗稱爲“扛大轎”,特殊扛轎方式稱爲“犁轎”。 以入廟之際,各陣頭、神轎、鑼鼓等 ,無不鉚足全勁表演,最具看頭,人稱“三月扛大轎”、“上帝公踅莊”、“上帝公出巡”。 崇拜玄天上帝的廟宇常使用真武廟、玉虛宮、玄天宮、北極殿、北帝廟等名稱,當中又以湖北武當山上的真武廟為最著名之聖地,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閩南、臺灣多所建廟。 玄天上帝誕於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一如其他神明的誕辰,善信均帶備線香、火燭、紙錢、供品祭拜,以祈消災解難,平平安安。 其中以武當山進香朝拜為最盛,其他各地的賀誕活動亦壯觀非常。 清治康熙33年(1694)設立「茅港尾堡」,不僅有鋪兵送公文,而塘汛、倉厫、渡口、橋梁、陂圳也於茅港尾或鄰近地區逐漸建設起來,諸羅知縣周鍾瑄也於康熙55年建茅港尾公館。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臺南六大香科「下營香」 4/3~4/4遶境
後更為提升鄉土神保生大帝的神格而編造玄天上帝神力不足而向保生大帝抵押三十六天將借劍收服龜蛇二將。 近年在中國道教協會在武當山查找古本,多面參考相關年代記錄,並無相關記錄及傳說。 鄭成功攻臺成功後,漢人陸續渡臺定居於此,初期僅有二百餘戶。 清康熙廿四年(西元1685年),臺廈巡狩周昌與先人遷建於現址,神威顯赫,香火鼎盛,至乾隆十二年(西元1747年), 巡臺御史範威其,蒞廟進香,隨即發起增建前殿,原後殿添高三尺,形成前後殿,並恭塑玄天大上帝神像,鎮座大殿。
後決議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改為每三年一科(農曆初四和初五),舉行遶境儀式,巡視各境和眾人丁平安,此傳統維持至今日。 下營上帝廟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據廟碑記載,創建於明永曆15年(1661),由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將軍、洪旭副將、沈崇明將軍、藩庚鐘將軍、姜孥副將軍等始共議倡建茅屋於今廟西南的「廟地區」,奉祀開天炎帝、玄天上帝,原位於廟前一里處。 下營上帝公廟 清康熙24年(1685)臺廈巡道周昌與先人遷廟於現址。乾隆12年 (1747),巡臺御史範威其增建前殿,並雕塑玄天上帝神像,授廟額為「北極殿」。 嘉慶20年(1818),因年久失修後殿坍塌,時富紳沈懷(沈百萬)倡起重修,光緒17年(1891)重新興建,並於前開掘一泓半月池漾照黌宮廟池。 三年一科的繞境,俗稱為「扛大轎」,特殊扛轎方式稱為「犁轎」。
下營上帝公廟: 管理組織
目前發現最早的現存文件資料爲清道光22年(1842年)的《番仔橋埤水鬮份書》,當時名稱爲“武承恩”公號。 日明治35年(1902年)改“六姓共同事務所”名下土地達160餘甲。 民國39年(1950年)改爲董事會制,名“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委員會”,土地約百餘甲。 民國69年(1980年)起每姓推選代表出任管理委員會之委員,土地80餘甲,並更名爲“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管理委員會”至今。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主神為玄天上帝,為下營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眾俗稱為「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是下營莊六姓共治廟宇,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
下營上帝公廟: 奉祀神祇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歷史上的四次增高廟基皆是因急水溪不斷向南改道沖刷之故。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的祭祀圈以今日下營區中心的區域為主。 而後信眾感舊廟矮小狹隘,倡改建成現代化三層樓殿以謝神佑,於民國78年(1989年)八月竣工。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下營上帝公廟 民國98年,購得下營地區的第一家公醫院「文貴醫院」產權,而後「文貴醫院」雖被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但仍於民國99年被廟方拆除改建成停車場。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澳門只有一間北帝古廟,位於氹仔市區,是澳門最早出現的廟宇,據說有百年歷史,真確年期卻無法查證,而據廟內的碑牌記載則估計至少擁有160年歷史,即約清代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時,當時曾作修建。 從前的氹仔島以漁民為主,故對漁獲最為關心,因此經常祭祀北帝並在當地建立北帝廟。 諸星君中,除北極帝星、紫微星及北極四聖之外,唯有北斗七星被冠以「北極」的稱號,連玄武七宿都沒有被稱為「北極」過。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下營上帝廟活動在祭典活動 – 下營玄天上帝廟的討論與評價
常聽人家說「暮鼓晨鐘」,鐘和鼓是寺廟不可缺少的文物,懸掛於三川殿的兩側上方,除了每日早晚,重大祀典、貴賓入廟也會擊鼓鳴鐘。 北極殿有一口非常古老的古鐘,打造於1837年,超過150年以上的歷史,因為年代已久,現在改放置在地藏王殿旁的地面,正好有機會讓大家一瞧究竟。 廟內有監軍寧靖王朱術桂奉上的匾額,筆跡娟秀清靈,「威靈」象徵神明的神通廣大;「赫」是彰顯;「奕」是指世代,題字的意思是彰顯玄天上帝的神武威靈能世世代代永流傳。 匾額旁的「術桂書」則顯示了這是由鄭氏時期皇族留下的墨寶,是難得超越三百年還流傳至今的真跡。 戰後,民國69年(1980) ,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改組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
下營上帝公廟: 到名廟打卡/下營北極殿 上帝公化名武承恩成最大地主
目前,民間所崇拜的玄天上帝像,是披髮赤腳,手持寶劍,腳踩龜、蛇各一,象徵真君仗劍伏二妖的傳說。 祂們已經分散三百多年,而且只剩彰化的玄天上帝是三百年前從大陸到臺灣來的「本尊」,也是一尊古董神像。 因此,每次神明出巡,都一定有兩、三位信徒全天候「隨侍在側」,以防遭竊。 本廟歷史悠久,聖威赫丞,廟譽聞名四方,香火鼎盛,虔誠香客終年絡繹不絕,均霑玄天上帝庇佑。 北極殿現今的樣貌及結構主要是由日治時期與二次世界大戰後翻修所確立。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區
明成祖起於北方燕京,自認得神相助,方有天下,故加封最力。 蕭元帥,諱法明,封「輔天真君」,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以法術高強而聞名,法主真君的換帖兄弟,五營元帥之南營元帥。 據傳,越南有人以爲真武帝君是秦始皇時的將軍黎翁仲,民間稱爲”黑天尊”,有驅邪的功能。 越南各王朝,在越南北方,即從中月邊境至紅河流域一帶,建有許多真武觀,大多建在從中國進入越南北方的路上,而且,其真武像大多面朝北方。 玉井北極殿,位於臺南市玉井區,舊稱『大武壠祖廟北極殿』,開基神明為『三帝爺公』,建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為增廟貌觀瞻,特籌鉅資重修屋頂,富麗堂皇,名聞遐邇。
下營上帝公廟: 臺南旅遊網
因為它是在天中北極的區域以內,所以能夠被稱為「北極七星」;而二十八宿則環列在紫微星垣之外,所以玄武七宿不能被稱為「北極」。 由於玄天上帝有著「北極鎮天」的尊號,所以常被認為祂是北極星的人格化。 然而,在後來的發展中,玄天上帝逐漸發展成了北斗七星的人格化,而且儼然成了主流。 下營上帝公廟 明成祖朱棣崇奉真武,曾宣稱靖難起兵得勝乃真武相佑,朱棣更自詡為真武化身,御用的監、司、局、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稱之為「鎮邦之神」。 北帝鎮攝龜精蟒靈於腳下的功勞,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 今日除下營六姓祭祀圈之外,信仰範圍涵蓋下營區茅港裏、中營裏、開化裏、西連裏、紅厝裏、甲中裏、大屯裡、大埤裏、賀建裏和附近區域等地,及遍及國內、外各地。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玄天上帝: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搜尋靠近北極殿機場飯店訂房優惠,10間最佳北極殿飯店住宿限時優惠NT$692起! 下營上帝公廟2025 晶英真的太讚了,整體服務都很尊榮,聖誕節還有可愛的驚喜,下次去臺南還是會選擇晶 … 下營上帝公廟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姜金利指出,扛大轎是上帝廟遶境活動特色,一般各地廟會遶境神轎都是用推的,只有下營上帝廟遶境神轎是用扛的,因體力消耗大,轎班幾乎都是輪班進行扛轎。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主神為玄天上帝,為下營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眾俗稱為「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是下營莊六姓共治廟宇,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45條綜合評定之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下營上帝公廟2025 北極殿外觀特徵上,可見到其因歷史因素而夾在商店之間,建築面寬窄,但縱深長,像傳統漢人店屋,因此說是店屋廟宇形式。
下營上帝公廟: 地方俗諺
下營玄天上帝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爲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衆(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 粵海清廟,坐落於新加坡商業區菲利普街30號B,是該國最古老的道教寺廟之一。 按照官方説法,粵海清廟在1826年正式重建為一間雙殿廟宇,主奉媽祖與玄天上帝,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媽祖廟與及玄天上帝廟。 下營上帝公廟2025 1845年,潮僑成立了新加坡義安公司,該廟便歸義安公司所管理。
西連裏西寮遺址是一個西拉雅族遺址,亦為全臺灣最大的平埔族遺址,面積長約3公里、寬2公里,年代約為西元800年,包含蔦松文化與大湖文化。 曾發現多具人類遺骸、陶環、陶壺、骨製工具、裝飾品、玻璃器、鐵器及貝飾等,數量方面遠超過前期文化,為一大聚落遺址,可能是文獻記載中的麻豆社。 相傳除了龜蛇二將之外,玄天上帝修行於武當山時,首先棲隱於太子巖處修練,其修練期間,晨有靈鴉報曉,旁有黑虎護衛。 世傳『烏鴉喙赤,見之者昌;黑虎驅奸,逆之者殃。』黑虎大將軍為武當山護國鎮山之神聖,一般玄天上帝廟亦大都有奉祀『黑虎將軍』於神桌下,俱有驅除癘疫及鎮護廟堂之功用。 粉嶺三聖宮北帝廟,位於靈山村馬會道51約4767號地段,創建於明萬曆年間(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粉嶺地區之主廟。
如果在中研院的文化地理資源系統上搜尋,就可以發現附近地區分靈自北辰宮或會前往北辰宮進香的廟宇非常之多,且許多都是鄉鎮大廟或社區公廟。 下營上帝公廟2025 足見北辰宮帝爺公在屏北地區上帝公信仰中的代表性與影響力。 下營聖母昇天堂:下營的天主教信仰代表,創立於1960年9月,位於文化街39號。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上帝公廟 由德國方濟會士的苗克聖神父(Friedbert Marx)一邊傳教,一邊購地建堂。
到了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茅港尾東西二堡合併改稱「下營莊」,劃歸臺南州曾文郡管轄,轄下有:下營、十六甲、麻豆寮、大屯寮、茅港尾等五大字。 下營區(臺灣話:Ē-iânn-khu),前身「下營鄉」,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爲玄天上帝聖誕日,從三月初一日至初五日是下營人慶祝玄天上帝聖誕的日期。 至茅港尾邀請觀音祖廟 觀音佛祖(茅港尾觀音寺)及天上聖母(茅港尾天后宮)一起看戲,各式藝陣、梨園管閣以酬神恩。 後決議從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改爲每三年一科(農曆初四和初五),舉行繞境儀式,巡視各境和衆人丁平安,此傳統維持至今日。 每年農曆三月上帝爺公聖誕期間,莊民喫潤餅(舉行香科之年並辦桌 宴請親友)、攻炮城等,是下營地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下營上帝廟活動在下營玄天上帝廟及文化館 – 臺南旅遊網的討論與評價
該廟也由一間亞答小廟,變成水泥屋瓦,雕樑畫棟,香火旺盛的大廟。 清治康熙33年(1694)設立「茅港尾堡」,不僅有鋪兵送公文,而塘汛、倉厫、渡口、橋樑、陂圳也於茅港尾或鄰近地區逐漸建設起來,諸羅知縣周鍾瑄也於康熙55年建茅港尾公館。 下營上帝公廟 明鄭時期,「鄭氏臺灣軍備圖」記為「梅港尾」,後來改稱「茅港尾」,也是倒風內海海汊,為一港口,逐漸熱絡。 另有「右武衛」、「中營」、「營仔莊(溝)」、「海墘營」等地名,皆是軍民沿著倒風內海沿岸及茅港尾四週開始紮營落腳與此。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的祭祀圈以今日下營區中心的區域爲主。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主神爲玄天上帝,爲下營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衆俗稱爲“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是下營莊六姓共治廟宇,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
下營上帝公廟: 上帝廟
在荷蘭統治時期,此地瀕臨倒風內海,是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蕭壟社的遷居之地,為今茅港尾社內。 下營上帝公廟 熱蘭遮城日誌中就記載著為於位於麻豆與哆囉嘓之間有條茅港尾(Omkamboy)溪,又稱Vatiouwva。 考古學者曾在轄區內的右武衛遺址,發現陶罐口、青花瓷和大型巴圖型石器,年代可能與烏山頭遺址相當,約在西元前800年至前500之間。 其中的「大型巴圖」亦有學者稱為「巴圖形石器」、「巴圖」或「冠頭石斧」,是目前臺灣史前人類所使用的最大型磨製石器。 北斗七星在紫微星垣之內,環繞著天北極,也等於環繞著紫微星和帝星。
每年農曆三月上帝爺公聖誕期間,莊民喫潤餅(舉行香科之年並辦桌 宴請親友)、攻砲城等,是下營地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 以入廟之際,各陣頭、神轎、鑼鼓等 ,無不卯足全勁表演,最具看頭,人稱「三月扛大轎」、「上帝公踅莊」、「上帝公出巡」。 民國七十二年 (西元一九八三年) 六月十六日,吉日開工,至民國七十八年 下營上帝公廟 (西元一九八九年) 八月三十日竣工,工程歷經五載,訂名「下營北極殿 玄天上帝廟」。 廟宇歷史悠久,聖威赫丞,廟譽聞名四方,香火鼎盛,虔誠香客終年絡繹不絕,均霑玄天上帝庇佑。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歲次庚申年一月一日下營武承恩六姓財產管理會改組下營上帝廟管理委員會。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 維基百科 湖北一名56歲張姓男子為了讓自己的性器官光滑,親自體驗「鰻魚浴」希望能去除角質,沒想到水中的小鰻魚太會鑽,直接遊進陰莖裡,直到他感到下體疼痛,就醫後才取出15公分的小魚。
李宗翰強調,雖然送暖家戶有限,但期盼發揮拋磚引玉之效,帶動更多人投入行善行列,共同扶助週遭弱勢族羣,讓其感受社會關愛及溫暖,區公所也會持續以公私協力方式關懷長者,讓長輩能感受政府關懷與重視,也讓老人家重拾溫馨幸福感受。 許昭安主委指出,府城中和境北極殿(大上帝廟)原為荷蘭時期所建的中國醫館,公元1661年(明朝永曆15年)4月1日黃昏,鄭成功大軍登陸禾寮港(今忠義 路北段),旋即佔領此處,充作救護站。 公元1661年底,荷蘭人退出臺灣,鄭氏王朝奉祀明朝守護神-玄天上帝軟身聖像被迎請入內供奉,並改建為寺廟,命名為「大上帝廟」,成為明鄭時代所建「以為此邦之鎮」的個上帝廟中,規模最大。 下營上帝公廟2025 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明代600年歷史的玄帝神尊即將跨海來臺進行玄天上帝兩岸宗教民俗交流,撫慰臺灣崇奉子民。 臺南市府城中和境北極殿(大上帝廟)與下營上帝廟,藉由此次兩岸交流活動,拾起老祖先在史料叮嚀的勿忘友廟情誼,藉由祖廟來臺巡禮再次牽手百年交誼,並共同迎奉祖廟來訪。 授廟額為「北極殿」,嘉慶20年後殿坍塌,當時富紳沈懷倡重修、再增高2尺5寸,並在廟前置石階,長1丈8尺。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玄天上帝: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查看源代碼討論查看歷史
傳草創於明鄭時期的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由鄭成功的部屬劉國軒發起,奉祀玄天上帝、開天炎帝。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臺廈巡狩周昌主導遷建於現址,其後又經多次擴建,如今已成為下營地區的民間信仰中心[6]。 在日治時期部分莊民害怕無法繳納土地稅,將土地產權登記「武承恩」名下,因而形成上帝廟產富甲一方的特殊景象。
下營上帝公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下 營 北極殿 住宿的PTT 評價、討論一次看
嘉慶二十年(西元一八一五年)歲次乙亥年二月,又因年久失修後殿坍塌,時富紳沈懷(沈百萬)倡起重修再增高二尺五寸,並在廟前置石階,長一丈八尺,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歲次辛卯年八月,重新興建復添高三尺,前面開掘一泓半月池,與廟宇相互映照,氣勢恢宏。 時住民三百餘戶,至民國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歲次己未年八月,六姓董事會鑒於廟低窪所裝花鳥人物亦告損壞,乃又議重修更加添高三尺六寸,時住民增至一千多戶。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官府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 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大陸湖北省武當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景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3年4月17號確定評級。 寧都水口塔,位於寧都始建於明萬曆壬辰年(公元1592年)。 塔內鑄有真武大帝神像,意在塔有真武大帝鎮守,保風調雨順、太平昌盛、蔭福萬家,有風水寶塔之美譽。 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峯——天柱峯東北的展旗峯下,佔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 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峯,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峯。
並由民國72年,動工改建原廟,至民國78年竣工,成今日之貌。 下營上帝公廟2025 下營上帝公廟2025 「下營香」目前加緊籌辦,下營玄天上帝廟的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四上帝和五上帝都會出巡,遶境隊伍編號到273號,除了各宮廟參與的神轎、開路鼓、王馬,就是傳統陣頭。 下營上帝廟主委姜金利說,下營香文化祭在國曆4月1日到4月5日舉辦,每天都舉辦祈福法會,4月1日到茅港尾天后宮請媽祖,4月1、2日晚上7點邀請明華園總團演出,4月2日舉辦馬拉松路跑,4月5日晚上7點舉辦歌星聯歡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