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回家給幼兒一些鼓勵如小食和小玩意,即使幼兒哭鬧或未能適應,都要以輕鬆的語氣鼓勵他們,如「你今日好乖喎,老師話你茶點時有食餅乾,好叻仔呀!」讓他們對上學產生好感。 嘗試轉移幼兒視線,不要老是提着上學不要哭,反而多提上學或放學途中的美好事物,如「我哋聽日返學又會經過巴士站,數嚇幾多個哥哥姐姐排隊等巴士先……」邊行邊說有趣味的事物,讓他們放鬆心情,家長亦要保持開朗。 小朋友唔肯返學 其中一位媽媽Amy需要照顧三名女兒,更因幼女患有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感到心力交瘁,卻不獲丈夫理解,以至發生肢體衝突;另一位媽媽Judy身兼兩份清潔工作,由朝到晚做個不停,導致雙手長期勞損受傷,只為讓兒女過上好日子。 在瞭解孩子發生拒學問題的可能原因及目前的心理狀態後,纔有辦法陪伴孩子度過這個危機,亦才能找到合適的方式協助孩子早日返回校園生活。 在幼稚園至小學階段,家長要做孩子的後盾,給予鼓勵、信心、正面的支持,但也要恩威並重。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並非小孩單方面的問題,曾遇個案是小朋友逃避上學終日留在家,結果傾談後發現是家長對孩子過份保護,小朋友稱不想返學就任由他不返學,令他發現原來上學是可輕易逃避,以後便只會有更多藉口不上學。
- 離開孩子前,可與他們一起熟習新環境和新認識的人,直至他們情緒稍為放鬆才離開,不必急着要他們立刻融入新環境及圈子。
- 同時,家長亦可以提醒子女:若果喺學校需要幫忙的話,可以告訴老師,唔好自己收埋唔講。
- 建議多帶幼兒外出,面對不同的新面孔,鼓勵他們向人打招呼,有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 好似呢件事咁,大人可以話比小朋友知,落雨如果唔著雨衣,淋濕頭同身之後就會病,病係好辛苦,唔可以食鐘意既野,唔可以玩玩具,去公園等。
- 若然小孩常擔心皺眉,說身體不舒服,頭痛、胃痛、消化不良、肚痛,甚至上學前會嘔吐,頻說不想上學,都是焦慮的症狀。
房委會表示,截至今日下午5時,樂富客務中心累計派出約共23,700申請表,當中11,000份是居屋2023綠表和12,700份是居屋2023及「白居二2023」 白表;並累計收到約共300份居屋/白居二紙本申請表。
小朋友唔肯返學: 學校復課!幼童返學易有分離焦慮?大哭、唔肯返學都計!家長必學5招解決幼兒焦慮
一個人有以上的內在特質,做父母的真的不需要擔心太多! 其實社工爸媽有不少學生是資優,又或者成績好,畢業後搵到份好工,但不見他們活得快樂,甚至有些患上抑鬱症。 小朋友唔肯返學 小物件可以是任何孩子喜歡的玩具,能夠增加幼童在陌生環境下的安全感;父母亦能夠主動給予一個小物品給孩子,告訴他們該物品可代替爸媽在學校陪伴自己,讓小朋友想念爸媽時就可以看看小物件。 表現關懷及支持 父母要留意小朋友的情緒變化,如弟妹剛出生、照顧者改變、家庭氣氛不和諧等都會令他們感到不安,與父母分離時就更顯得焦慮了。
《親子頭條》成立的目的,是要帶給家長們這三方面的資訊,讓家長能夠在個人或社區層面上得到全方位支援,令家長不再孤軍作戰。 每季我們都會找來專業醫療顧問,解答兒童及家長的健康問題,並與多間社區組織緊密聯繫,為家長們帶來全方位的育兒支援。 建立「再見」常規 父母緊記在分離時跟小朋友說「再見」,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很重要的承諾,也是與小朋友建立互信的好機會,千萬不要「偷偷」離開。 此外,父母應在協定的時間或之前回來,令小朋友知道父母會按時回來,減低他們的不安感。 往後當父母要離開,小朋友憑經驗知道父母一定會回來就更安心。
小朋友唔肯返學: 加拿大中小學 Coquitlam 高貴林 教育局 申請時間
放手給小朋友去嘗試,信任孩子有解決問題能力,對他們建立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有不少家長表示幼童在首次上學前,由於未適應新環境,孩子會認為父母是拋棄了他們,從而在日後與父母分離時便會顯得更加焦慮。 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從他們的對答中瞭解他們心中的想法。 家長可以適時給予支持鼓勵,令孩子感覺被愛、關懷的感覺。
父母可多與小朋友傾談,瞭解他們的感受及需要,同時讓他們感覺被關懷及支持。 起初,Judy因為工作繁忙,無法每天照顧兒子,「照顧仔仔方面呢,我都覺得有好大壓力嘅,因為小朋友咁細,始終都要照顧佢返學,因為我都要返工嘅,所以我諗嚟諗去,都唔知點好。」她指偶爾需要拜託熟人照顧。 Judy透露,原本將幼子交由丈夫照顧,然而日子愈久,丈夫愈覺煩悶,加上身體欠佳,不願再照顧兒子。 後來Judy因工作長期勞損,導致手指及手腕受傷,目前需暫時停工一段時間,所以改由她照顧兒子,丈夫外出工作。 另一位故事主角Judy,育有現年21歲讀大學的長女及只有6歲的幼子。 小朋友唔肯返學 因為本身學歷不高,她的丈夫有病在身,情緒不穩定,但她希望子女過上好生活,只好身兼兩份清潔工作。
小朋友唔肯返學: 子女抗拒返學 家長7 招應對開學焦慮
家長謹記,毋須即時否定子女想法,只是換個角度向子女提供更全面和客觀的事實,平衡他們的心理,協助他們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下回林博士將和大家分享更多處理孩子不同情緒的技巧,例如子女擔心復課後的衞生問題等,以及協助家長如何在復課前重拾孩子的生活規律和自理能力。 教育局早前宣佈全港學校將分階段復課,面對長達四個月的停課後,學生終於要重返校園,難免會出現不同情緒和壓力。 小朋友唔肯返學2025 家長在復課前,又應如何輔導子女,令他們重拾動力上學? 小朋友唔肯返學2025 星島教育訪問了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俊彬博士(Ian Lam),從心理和生理層面向家長分享處理子女情緒的心得,今回先從心理層面說起。
答:我們暫時沒有跟任何課程,主要是以unschool的方式,以阿仔的興趣和想法做主導,6歲前每天的主要項目是:戶外活動、遊樂場、在家自由玩耍、煮食、藝術活動、故事、大自然活動、參加非主流教學團體活動等等。 6歲後慢慢加入一些阿仔有興趣而他又想參加的課堂,包括:足球班 / 溜冰班 / stem課堂 / Lego班 / 日文課等等。 有些homeschool家庭會購買課程在家上課,但暫時我們覺得阿仔未有需要。 家庭 ‧ 教育 ‧ 健康是育兒三大重要元素。
小朋友唔肯返學: 家長要狠心 懂得放手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初次面臨拒學問題的家長,顯得手足無措,是很正常的現象。 無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心裡覺得慌張;看著孩子受苦,希望能夠想辦法解決困難;直接去問孩子,孩子自己也無法表達清楚。 在社工及醫護人員的個案分享中,經常會聽到兒童及青少年說:「待在家裡比較舒服,可以玩手機」、「考試考不好,我不想面對爛成績」、「我不是在小團體中優先被關注,就不想去學校」等等。
小朋友唔肯返學: 家長別做的事
我地一直既教法係,扭計爆喊係更加唔會得到你想要既野! 唔會得逞反而仲會比人罰,所以呔細甚少扭計,因為知道無結果的。 試過呔仔見到有小朋友扭計就可買玩具,佢問點解,我直接答佢,因為我想你係一個好乖好明事理既小朋友,所以我會比心機教你。 唔需要同其他人比較,自己做自己覺得巖既事就得架喇。 咁你覺得佢咁樣扭計,佢父母仲買玩具比佢,巖唔巖丫?
小朋友唔肯返學: 適應小學生活的法寶|「超級奶爸」何基佑推介
此時,大部份家長可能開始出現指責的聲音:「不想念書就說,一大堆藉口」、「你只是抗壓力不足」、「你這樣根本是在逃避壓力」。 一家四口蝸居130呎劏房的季小姐表示,希望抽到啟德的單位,改善現時的居住環境。 亦有「慈母」專程為女兒交表,感慨「畀唔起私樓咁多首期」,只盼可以抽到居屋,為女兒未來作打算。 家長記住要提醒小朋友喺學校時都要記得做好防疫措施,例如唔好除口罩、食茶點前記得要洗手、洗手時要洗足兩次生日快樂歌(~20秒)等等。 家長可別忘記為小朋友收拾好書包,把上課所需的物品妥善放到書包內,讓小朋友上課的時候可以安心又放心!
小朋友唔肯返學: 兒童照顧者辛酸|日做兩份工養全家兼湊仔 為教女與夫嘈到對打
在學校及其他出現變化的環境,孩子可能要獨自承受害怕、焦慮及恐慌的情緒,於是他寧願留在舒適及安全的家中睡覺或玩遊戲比較輕鬆,沒有壓力。 面臨突然變得規律的學習和生活、課堂學業壓力增加,孩子上學可能會有適應困難,而這樣的問題會成為家長教養過程中的重大困擾。 當家長跟子女道別,抱完、親完小朋友離開後,孩子一哭剎那,家長又捨不得,不肯放手,轉身回到小朋友身邊。 然後,他們又再次哄孩子,抱完、親完再進入校園。 當家長重複這樣做的時候,只會令小朋友更加捨不得父母,令到孩子不停哭。
小朋友唔肯返學: 對付 分離焦慮 輕鬆返學有辦法
Amy因而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平衡對三個女兒的關注及照顧,而感到自責:「我都覺得好心酸,三個都係我女,我對我細女咁好,佢兩個就咁樣忽略佢哋。」尤其家中經常發生 「電視爭奪戰」,亦導致不善於表達的幼女感到不愉快,性格愈加內向。 故事集其中一名照顧者Amy育有三名女兒,分別為4歲、5歲和7歲。 她在分享會上縷述,最初並不懂如何成為一位母親,一切需要由零開始學習,她說:「凌晨起身都起碼五、六次,個女又喊住要飲奶,瞓都冇得瞓,闔一闔埋對眼又要擘大眼照顧個女,嗰時好多嘢都唔識,不過都係要努力學……」但更大的考驗陸續有來。 關注基層家庭的團體「關注草根生活聯盟」今日(1日)出版了《辛酸細聽 有誰共鳴》兒童照顧者故事集,收錄了9位兒童照顧者的真實故事,記錄其心路歷程及遇到的困難。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小朋友唔肯返學: 子女對復課感擔憂或恐懼 幼教博士教家長處理子女情緒(心理篇‧上)
為支援兒童照顧者需要,「關注草根生活聯盟」亦推出「周大福社區歇腳點計劃」,為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兒童及長者提供短時間的暫託服務。 另外,機構亦提供到家及到學校接送兒童前往機構服務點的服務。 小朋友唔肯返學2025 機構亦表示,希望政府推出針對兒童照顧者的24小時緊急支援熱線,以提供情緒支援、資源申請及緊急暫託服務申請支援、社工支援等服務。 孩子要學習面對新環境新階段,以及種種的未知數,我們可以教導孩子用甚麼心態去應對未知。
小朋友唔肯返學: 故事2:朝6晚11打兩份工養全家兼湊仔
培養自理能力 平時可訓練小朋友自理和獨立,有時父母對小朋友照顧周到,反而增加他們的依賴。 建議多帶幼兒外出,面對不同的新面孔,鼓勵他們向人打招呼,有助他們適應新環境。 預告分離 建議家長與小朋友分離前,先給予小朋友一點時間適應,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最好能盡早建立「預告」與「預先熟悉新事物」的習慣。
一般要1至2個月適應新環境是很正常,初小學生更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若然小孩常擔心皺眉,說身體不舒服,頭痛、胃痛、消化不良、肚痛,甚至上學前會嘔吐,頻說不想上學,都是焦慮的症狀。 小朋友唔肯返學2025 雖然不少學校會提供適應日讓幼童於正式上學前先熟悉校園設施及生活,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亦可以多帶孩子到學校門前看看,讓他們對學校及周遭的環境有熟悉的印象,自然在正式上學時便可以大大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小朋友唔肯返學: 故事3:丈夫不負責任 長期母兼父職獨力照顧兒子
這一責備反而弄巧成拙,令小朋友更加不願意上學。 社會愈來愈關注對照顧者的支援,尤其基層家庭兒童照顧者的需要更是不容忽視。 「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為讓大眾加深瞭解兒童照顧者的狀況,將9位來自不同背景的照顧者真實故事,結集成《辛酸細聽 有誰共鳴》兒童照顧者故事集的電子書,並於今日(1日)舉行分享會,當中兩位兒童照顧者更親自在會上分享其心路歷程和辛酸。 正因如此,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於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推出為期兩年的「教大賽馬會升小銜接計劃」,包括「教大賽馬會升級資源套」及一系列網上教育影片,協助家長輕鬆地掌握得到協助小朋友適應小學生活的技巧,有助小一生銜接小學生活。
小朋友唔肯返學: 【教育心得】9歲兒子Homeschool享受學習樂趣 社工媽媽解答在家自學5大常見疑問
咪係囉,如果扭計都有玩具,咁D小朋友仲使咩咁乖呢? 個個變曬壞人,super hero 有排煩喇! 如果係我,我可能會同佢返屋企先,等佢冷靜左,再問原因,再同學校傾下先。 但係屋企人就話,點都迫左佢返學先,返到學校老師會照顧佢,同埋,等佢知道,老師都會關心佢,亦都有小朋友同佢玩,咁佢就唔會咁唔鍾意返學。 若果家長罵小朋友催他們快一點踏進校園,只會令小朋友感到更害怕。
小朋友唔肯返學: 適應小學生活的法寶|「超級奶爸」何基佑推介
如果小朋友夜晚唔肯瞓覺,可以嘗試在日間畀多啲活動或者運動佢地做。 經過咗一日嘅精彩活動,消耗咗佢哋啲精力,小朋友夜晚就應該可以倒頭大睡了。 記住千萬不要今日先同小朋友講聽日要返學呀,可能會嚇到佢地心都離一離! 同時,家長亦可以提醒子女:若果喺學校需要幫忙的話,可以告訴老師,唔好自己收埋唔講。 陳女士為了照顧兒子,被迫放棄工作,由於丈夫長期不負責任,令她忍無可忍,打算正式離婚之際,豈料丈夫突然浪子回頭,醒悟自己對陳女士與兒子造成傷害,終於願意重拾父親的責任。
為了家庭, 陳女士選擇原諒丈夫,而對方果態度果真180度轉變,會關心她及兒子。 然而,當丈夫願意拾起身為父親的責任時,又患上胃炎,需要回鄉養病而未能工作。 陳女士現時只有依靠綜援,扣除租金電費,一家三口剩餘約4千元作為生活費及支付兒子的學習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