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強調,自鯨魚出沒本港水域開始已經緊密與漁護署合作監察鯨魚狀況。 公園對鯨魚死亡感到可惜,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市民反思,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與大欖湧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萬宜水庫(英語: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在2009年11月,獲列為當時香港國家級地質公園(2011年獲接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以世界罕見的大規模酸性流紋質火山岩柱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表示,西貢牛尾海發現的鯨魚屍體已於晚上運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工作,以確認死因。 萬宜水庫西壩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興建多個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漲民眾用水量大增,加上工業用水需求量大,計及所有水塘儲水量仍不敷應用。 香港在1960年動工建造船灣淡水湖,容量雖然遠比之前落成的水塘龐大,但無法趕及應付1960年代的旱災,在1963年至1964年嚴重水荒時期,香港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

萬宜水庫西壩: 景點2. 六角形巖柱

西貢牛尾海出現鯨魚屍體,據瞭解,初步相信為較早前香港海域發現的鯨魚,漁護署人員及專家已抵達現場,正在安排租用躉船將鯨魚屍體拖往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對著越南船民問題,於是在萬宜水庫西壩興建萬宜羈留中心,但在興建時有西貢居民曾靜坐抗議。 在興建主壩之前,首先要在建築堤壩地點建造圍堰,將海水隔開,抽乾海牀範圍內的海水,挖除黏土和沙,纔可以築堤壩,使主壩能穩固地建造在堅硬的岩石上。 除主壩外,糧船灣洲、西貢半島建有3條規模較小的副壩,以此封閉相鄰的山谷,並防止水庫滿溢。

  • 在東壩上的路旁,豎立了一個巨型藍色錨形石,便是為了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5][6]。
  • 破邊洲因看起來像被切割出來的小島而命名,與旁邊的花山只有一水之隔。
  •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巖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大約有 40 層樓高。
  • 不過,若市民想以的士離開萬宜水庫東壩,就要謹記跟的士司機事先預約回程時間,因為很少的士會主動前進東壩。
  • 主壩又名西壩,由於光害較少,適合觀星,而且離西貢市中心不遠,又有馬路連接,故成為近年數個夜攝熱點之一。
  • 一直沿著萬宜路(即逆走麥理浩徑第一段)走,再經過至西壩到達萬宜凹後,便可循來時路走回鯽魚湖,結束環繞萬宜水庫之行。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沿福音戒毒所旁的水泥路上走,跨過山坳後便會走到東壩。 一直沿著萬宜路(即逆走麥理浩徑第一段)走,再經過至西壩到達萬宜凹後,便可循來時路走回鯽魚湖,結束環繞萬宜水庫之行。 萬宜水庫風景秀麗,在夏日時水色湛藍,猶似天然湖泊。

萬宜水庫西壩: 出發萬宜水庫東壩前 必到火山探知館

海洋公園提到,對比起上一次觀察,鯨屍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 陳梓南說,相信鯨魚死亡是剛剛發生,屍體仍保持新鮮,而海中飄浮的是鯨魚的脂肪組織。 萬宜水庫西壩2025 被問到保育基金是否太遲介入,他說,在鯨魚出現在香港水域時,已與海洋公園及漁護署緊密監測牠的狀況,對於鯨魚死亡感到可惜,但認為也是好機會讓社會認真思考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湧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萬宜水庫西壩2025 西壩為萬宜水庫兩大主壩之一,西壩水庫的美景,絕對是香港最佳的景色之一。 比起另一端的東壩,要前往西壩的路途可說是方便得多,除了最傳統的麥理浩徑一段馬路外,是次遊記會選走上窰家樂徑一帶路線,路線會沿海岸而走,並會經過起子灣及曝罟灣,路線風景會更為豐富。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輕鬆暢遊萬宜水庫西壩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上窰郊遊徑 + 萬宜水庫西壩 +麥理浩徑一段)

這條長徵路線,其實是第一條路線的高階版本,同樣由北潭湧出發至西壩,只是臨近東壩時繞路前往白臘,經七重石灘前往破邊洲,再回東壩作結。 每年我們都去好幾次東壩,有時候是途徑,有時候是以東壩為起點與終點,例如月前分享沿陸路前往木棉洞的旅程,就是從東壩出發。 在東壩上的路旁,豎立了一個巨型藍色錨形石,便是為了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5][6]。

同時,如果大家想更深入瞭解萬宜水庫東壩的資訊,建議大家可以在西貢火山探知館報名參加東壩半日遊。 萬宜水庫東壩的旁邊是花山,但就要從海路而進纔可近距離接觸。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巖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大約有 40 層樓高。

萬宜水庫西壩: 警方深水埗拘一男子 檢6千元懷疑冰毒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此外,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鹿湖、橫頭墩、蠄蟝石頂、螺地墩、西灣、西灣山、罾棚角咀、獨孤山、花山、白臘、北丫、大蛇頂、上窰及擺頭墩等地,路線可謂多不勝數。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巖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糧船灣對出的橫洲,可以看到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郊遊 萬宜水庫東壩

年紀漸大,既想夜攝,又怕熬夜,於是便乘坐的士前往萬宜水庫西壩,極盡懶惰之能事。 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巖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羣島。 不過,現在新增一條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 海蝕洞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萬宜水庫西壩: 交通

另外,其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巖柱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從北潭湧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萬宜水庫西壩2025 9A 專線小巴則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來往西貢北潭湧與萬宜水庫東壩,方便市民前往。 【20:55】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表示,對比起上一次觀察,初步檢查發現鯨魚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大小仍待量度。 海洋公園相信鯨魚是最近才死亡,其脂肪組織經傷口溢出漂浮海面。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鯨魚|消息:屍體將拖往萬宜水庫西壩 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

不過路程相對較長,沿途只有部分遮蔭,有意前去最好做好防曬準備呢。 這次遇上夜間攝影團,導師以一帶十,頻頻大呼,指導著四散的學生們。 當發現有人以手電筒隨意照射,便會大嚷:「如果是夜攝團的同學,就不要用手電筒亂照啦!」嘻嘻,說話真有技巧。 只是她那聲音如彗星般劃破夜空,惹得身旁的攝友低聲咒罵。 萬宜水庫西壩是個容易到達的觀星地點,也有對夜攝極為重要的前景要素。 環萬宜水庫路線可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路程較短,景色較遜;中段較為艱辛,卻是精華路段;後段距離甚長,是耐力的考驗。

萬宜水庫西壩: 相關報道:西貢鯨魚|漁護署:解剖後會有合適安排 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教育

在西灣山上既可遠眺蚺蛇尖,更可一口氣飽覽東灣、西灣、大灣和鹹田灣。 回想兩年前挑戰經典考牌路線,「一尖三咀過四灣」,無限回憶立即湧起。 萬宜水庫西壩 當時抹香鯨屍體亦是於萬宜水庫西壩對開的北面角一個沙灘埋葬。 根據過往資料,將發現的鯨魚屍體拖往西壩進行解剖及調查死因為慣常做法,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如評估海洋生物已死亡,並屬新鮮或中度腐爛的屍體,會先進行影像解剖。 最後該輔助服務獲獨立編號為9A,於2018年7月22日起投入服務,計劃實施後約3個月再作檢討。

萬宜水庫西壩: 萬宜水庫西壩

另外海洋公園獸醫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代表,將於晚上8時會見傳媒,說明初步情況。 步行從北潭湧燒烤區停車埸出發,越過檢查站,往麥理浩徑第一段祉萬宜路(兩條路是重疊)方向走,走大約一小時,就到了。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303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 萬宜地質步道可以令大家近距離欣賞六角形巖柱,而且沿途設有解說牌,路段平坦易行,特別適合行山新手和親子前往。 萬宜水庫西壩2025 在香港,新月前後而天清氣朗的日子,罕有得可憐;若要再配合星期五、六,更可能是一年一遇,因此絕不能錯過。

萬宜水庫西壩: 海洋公園:鯨魚移至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背部發現新傷口

水庫的東壩與西壩,均有其可賞性:西壩面向西南方,適宜欣賞日落;東壩則遠離市區,光害較少,有利觀星。 萬宜水庫西壩 另外,郊遊前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注意難道級別,不要獨自一人去。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市民可於北潭湧乘坐於假日行駛的新界專線小巴 9A 號線往返北潭湧與萬宜水庫東壩之間(小巴公司會因為人數而加開班次)。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 萬宜水庫西壩 1.4 億年前,巖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只要細看S形的裂隙,便會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有著深灰色的玄武岩。

萬宜水庫西壩: 西貢鯨魚屍體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各重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直接面向外海。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沖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萬宜水庫西壩2025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是香港容量最大的水塘,共有兩座水壩──主壩與東壩。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休後續走山徑至深篤,小路下海邊探企人石及183號燈塔。 看罷沿燈塔旁山徑返回橫山徑,繞行深篤內灣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行車路上行回到今早西壩尾下車的涼亭。 很幸運等一會便有的士搭回麥邊轉車,是日走約8公里,6小時完成。

備註:費用已包括導賞員、交通。 報名:火山探知館網頁/前臺 因應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火山探知館將由七月十五日起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 香港在 1.4 億年前,曾經歷一次極度猛烈的火山爆發,正因為這一系列的火山活動,形成壯麗的六角巖柱羣,只要沿步道往下走,就可以近距離賞巖,走到盡頭更可近觀海蝕洞。 另外,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拉近遊人與海蝕洞的距離,吸引力大增。

萬宜水庫西壩: 警方旺角反罪惡 拘捕兩名被通緝男女

天后宮:西貢墟天后古廟及協天宮座落香港新界西貢區西貢市中心普通道,天后廟與協天宮相鄰緊接在一起,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萬宜水庫西壩 工作人員身穿保護衣,把體長約七米、相信是布氏鯨的鯨魚分成多個部分。 負責解剖的海洋公園預計解剖要持續數日,團隊現時的工作方向是盡快採集鯨魚的新鮮內臟及血液樣本拿去化驗,瞭解鯨魚死前的健康狀況及真正死因,相信牠背部的新傷口較大可能是被船撞到造成。 【18:25】鯨屍被吊上躉船,準備載走,現場所見鯨身創口駭人。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是香港容量最大的水塘,共有兩座水壩──主壩與東壩。 主壩又名西壩,由於光害較少,適合觀星,平坦易行,而且離西貢市中心不遠,又有馬路連接,故成為近年步道行熱點之一。 萬宜水庫西壩 登上萬宜水庫,可以一覽羣山與灣岸的美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