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世界長壽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青花瓷之鄉、中國蜜柚之鄉”之譽。 大埔縣地圖 滄海桑田,雖然明清之際大埔的發展一度沉寂,但在復界以後,大埔又因其得天獨厚的水陸交通條件,一變為香港發展較早的商業墟市。 據新安縣衙門立於光緒十八年(1892)的碑刻《大埔示諭》記載,康熙十一年(1672),龍躍頭鄧氏建立大步頭墟(今大埔舊墟)。

  • 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 大埔(英語:Tai Po)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
  • 但大埔舊墟連同後起的大埔新墟(即現今大埔墟富善街,古稱太和市)兩個地方被納入大埔新市鎮的建立之中,大埔墟並成為市鎮中心之一,故此亦可說現今的地名大埔,以大埔墟而命名。
  • 唐代大埔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橫嶺頭在一九八五年出土了八座唐代灰窰。
  • 1977年在魚角(粵語:魚角)興建一個大型臨時房屋區,以收容受發展大埔區的清拆行動影響而須遷置的居民,首批入住這個臨時房屋區的是鄰近的元洲仔寮屋區居民。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傳統漁業主要是深海捕魚,漁民以漁船為家,大埔漁民主要的捕魚區是塔門、較流灣、深灣及鹽田仔。 隨着海水污染導致魚獲減少,很多漁民已轉業或上岸居住。

大埔縣地圖: 區議會

據《大埔縣誌》:“大埔,蓋俗稱,平曠高原,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舊縣治)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百頃地,總呼爲埔。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義招爲萬川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萬川併入海陽縣,屬潮州。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饒平縣,縣地域屬之。

大埔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大埔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時大埔區議會主席為毛家俊先生,副主席是劉勇威先生。 大埔區天氣非常潮濕,在春夏期間濕度經常都高達100%,能見度最低時可以只有數米距離。 大埔區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鎮,包括舊區大埔墟,以及新區大埔中心一帶。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大埔縣地圖2025 大埔的地名來源説法有二:

大埔縣地圖: 大埔 (香港)

故此,古名大步,與今名大埔同義(「埔」在此通「埗」、「浦」)。 大埔縣地圖2025 按明朝史籍記載,當時已存在的大埔古村有塔門、白沙澳、茭塘村、榕樹澳、荔枝莊、泮湧及陶子峴,但現時的居民多是清朝遷界後才移徙到來。 大埔區位處新界東部,南起大埔滘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地界線,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 大埔縣的農業比較有特色的是烤菸、茶葉、蜜柚、水果、蘆筍種植業。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義招為萬川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萬川併入海陽縣,屬潮州。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饒平縣,縣地域屬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興梅專區、粵東行政區,1956年屬汕頭專區管轄,1965年屬梅縣地區管轄,1988年屬梅州市管轄。 由於公共房屋政策作出重大修訂,大埔發展區的目標人口總數為22萬。

大埔縣地圖: 烏克蘭局勢惡化之際中俄鞏固經濟聯繫

1977年在魚角(粵語:魚角)興建一個大型臨時房屋區,以收容受發展大埔區的清拆行動影響而須遷置的居民,首批入住這個臨時房屋區的是鄰近的元洲仔寮屋區居民。 大埔區(英語: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 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大埔區人口為316,470人[1]。 大埔縣有梅江、汀江和韓江流經縣境,境內有梅大高速、梅坎鐵路。

作為新界地區與粵東地區的重要水路運輸路徑,大步海曾有著興盛的過去,直至1960年代才衰落。 大埔縣地圖 根據大埔舊墟(又名大埔墟、大步墟、大步頭墟)的歷史,該墟市在清代初期建墟,故不可能是因為該墟市而令該地域命名為大埔(大步),因為「大步」比該墟市起源更早。 大埔縣地圖2025 但大埔舊墟連同後起的大埔新墟(即現今大埔墟富善街,古稱太和市)兩個地方被納入大埔新市鎮的建立之中,大埔墟並成為市鎮中心之一,故此亦可說現今的地名大埔,以大埔墟而命名。

大埔縣地圖: 大埔縣

區內的黃地垌發現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打磨石器,到了距今約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則在元洲仔和鹽田仔發現。 湖寮鎮、​青溪鎮、​三河鎮、​銀江鎮、​洲瑞鎮、​光德鎮、​桃源鎮、​百侯鎮、​大東鎮、​大麻鎮、​楓朗鎮、​茶陽鎮、​高陂鎮、​西河鎮、​豐溪林場、​洲瑞林場和大埔林場。 訂閱電子通訊前,請先細閱我們的「私隱政策聲明」 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大埔縣地圖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閣下提供個人資料純屬自願性質。

大埔縣地圖: 大埔很大

烏克蘭的居民點系統地劃分為兩種類型:城市型和鄉村型[6]。 城市型居民點可以是城市或市級鎮,鄉村型的居民點可以是村莊或鄉村居民點。 區(烏克蘭語:Райони України),為烏克蘭第二級行政區,位於州之下。 2020年7月17日烏克蘭最高議會批准,將區的數目由490合併至136個[5] 。

大埔縣地圖: 行政區劃

到了1990年代中期,三百多公頃的土地已經由填海闢拓而成。 這些土地會用作發展一個基本上自給自足的社區,具備完善的工商業和社區設施,為約30萬人服務。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21個議席,包括19個民選議席及2個當然議席(大埔及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主席)。

大埔縣地圖: 香港志

最後香港總督卜力要動用戰艦炮轟,才成功鎮壓居民。 香港政府首先改善新界的陸路交通,連接大埔和九龍的大埔道(現分為大埔道及大埔公路)於1902年通車。 1910年九廣鐵路(今東鐵綫)通車,設有大埔站(後來的大埔滘站)和大埔墟站(即今日的香港鐵路博物館,鄰近太和站,位置與現時的大埔墟站不同)。 另一方面,大埔亦發展成為新界地區的行政中心,政務司官邸及北區理民府分別於1905年及1907年落成。 大埔縣地圖2025 二、據地理書《水經注》,「步即水渚也」,「步」指「埗」,亦通浦、津等,可解作水邊的地方、碼頭。 大步之稱,在文獻上最早出現於元大德八年(1304)《南海志》卷第七〈寶貝〉〈珠〉所記的「大步海」,被記載為東莞縣內出產鴉螺珍珠的海域。

大埔縣地圖: 行政區劃

「大埔農墟」原為「七約農產品擺賣場」,是當年太和市(大埔新墟)的一部份,由七約鄉公所管理,作為批發議價的公秤手,後因新市鎮發展和農地減少而式微[16]。 漁農業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經濟活動,居民主要以務農或捕魚為生。 1950年代成立協助農業發展的嘉道理農場座落大埔的白牛石。 位於大尾篤及沙頭角半島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一個劃自海域的大型儲水水塘,也是大眾騎單車的好去處。 淡水湖原本是一個大海灣——船灣,灣內沿岸曾經有多條鄉村,不過在1960年代建淡水湖時遭拆遷,部份鄉村遺址已經埋在淡水湖水底。 大埔縣地圖 大埔區內有香港的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大埔縣地圖: 工業

位於大埔區的北約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及沙田區,但不包括九龍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貢北(當時屬南約)。 1948年元朗區從北約分拆;到後來1970年代,沙田區在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之時自立成為單獨一區;最後是北區於1980年獨立成區。 1898年清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地區租借給英國99年。 1899年英方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升旗儀式時,大埔居民激烈反抗。

大埔縣地圖: 大型商場

大埔現時有七個政府劃定的海魚養殖區,分別是塔門、較流灣、深灣、老虎笏、榕樹凹、鹽田仔及鹽田仔東。 大埔區議會屬下設有5個委員會,負責區內的工商業、環境工程、文娛康體、社會服務及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事務。 大埔區較著名的高山有北邊的八仙嶺,這個山嶺亦是大埔區和北區的天然分界,而附近九龍坑山山頂則設有數個發射站。 湖寮鎮、​青溪鎮、​三河鎮、​銀江鎮、​洲瑞鎮、​光德鎮、​桃源鎮、​百侯鎮、​大東鎮、​大麻鎮、​楓朗鎮、​茶陽鎮、​高陂鎮、​西河鎮、​豐溪林場、​洲瑞林場和大埔林場。

一、據黃佩佳《香港新界風土名勝大觀》記載,「當地土人稱:往昔該地為大森林,人跡罕至,行者大步而過,故有是稱。」清代中葉,大埔有碼頭建成,曾有人易名之為「大埗」。 大埔縣地圖2025 以往的耕地部分改為種植蔬菜、花卉及養魚之用,但亦有很多耕地被荒廢。 務農人士由於綠色產品成為時尚,有機耕作乘時而起,於「大埔農墟」直銷有機蔬菜[15]。

大埔縣地圖: 大埔傳統美食

大埔縣大部分居民講客家語大埔話,屬於粵臺片龍華小片,但在光德鎮九社、高陂鎮古埜蒲田等村間有閩南語漳州話和潮州話。 大埔縣地圖2025 大埔縣總人口534461人[2],以漢族客家人爲主,此外,還有少量蒙、回、壯、滿、瑤、土家、黎、高山等少數民族居民。 六零年代因建造船灣淡水湖的關係,將船灣海沿岸原有六條村落(小滘、大滘、金竹排、橫嶺背連橫嶺頭、涌尾及湧背),近千名村民搬遷到大埔墟的陸鄉裏。 大埔縣地圖2025 白沙頭洲三門仔村的村民希望維持原有鄉村社羣,選擇在大埔鹽田仔三門仔新村重新安居立戶。 大埔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大埔區的事務,共有21名議員,現屆大埔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7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2],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大埔縣地圖: 大埔總覽

而作為地名的「大步」,則要至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粵大記》所附〈廣東沿海圖〉中記錄的「大步頭」(今大埔頭)。 始自南漢的大規模採珠、以及明清時期興盛的碗窯業,均產生大量水路運輸需求,須使用大船運送人員貨物來往。 而相對於附近只可泊舢舨的「小步」,大埔滘碼頭即是附近沿海一帶唯一可泊大船的大碼頭「大步」。

2009年在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中華民族和諧發展促進會、歐中經濟技術交流促進會、中國影響力傳媒、中國縣域旅遊網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網絡票選中榮獲十佳「中國最美小城」。 大埔縣的農業比較有特色的是烤煙、茶葉、蜜柚、水果、蘆筍種植業。 工業比較有特色的是陶瓷、食品罐頭和水泥等製造業和加工業,特別是陶瓷有700年歷史,被譽為「陶瓷之鄉」,高陂鎮素有「白玉城」之稱。 大埔縣地圖2025 大埔的礦藏資源也非常豐富,瓷土、礦泉水、稀土的儲量較大。 區之下稱為市鎮(烏克蘭語:територіальна громада,羅馬化:terytorialna hromada,字面意思為「領土社區」)。

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英國租借新界以後,在1913年於太和市興建大埔墟火車站,太和市逐漸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後來被稱為大埔墟,而原來的大埔墟(大步墟)則改稱為「大埔舊墟」。 唐代大埔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橫嶺頭在一九八五年出土了八座唐代灰窰。 大埔在中國史籍中的記載可以上溯至五代的南漢,大寶六年(963年),後主劉鋹招募 大埔縣地圖 3,000 人於「大步海」(即吐露港)採集珍珠,並設置「媚川都」。

大埔縣地圖: 大埔區

而根據康熙《新安縣志》記載,大步頭墟更名列香港最早期的三個墟市之一,其餘兩個分別是為在今日元朗河口西岸的大橋墩墟(康熙八年遷至圓朗墟)和天岡墟(在今上水天光莆,後遷至石湖墟)。 大埔(英語:Tai Po)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 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

大埔縣地圖: 香港旅遊路線系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興梅專區、粵東行政區,1956年屬汕頭專區管轄,1965年屬梅縣地區管轄,1988年屬梅州市管轄。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誌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大步的經濟活動,在古代與海港息息相關,而根據國學大師饒宗頤的考據,引用近代漢語的文學經典,大步中的「步」應指浦、津,即碼頭之意[1]。

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因長期採集網羅淨盡,才明詔罷採,大埔的採珠業自此式微。 大埔縣,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世界長壽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青花瓷之鄉、中國蜜柚之鄉」之譽。 大埔縣地圖 1672年鄧氏族人建立大步墟(即今大埔舊墟);1892年以泰亨文氏為首的大埔七約創建太和市(即今大埔墟),其後一度成為新界東第一大墟市。 大埔亦成為區內水上交通樞紐,有客船來往多個地點,甚至遠至潮州及汕頭。 大埔的工業大部分設於大埔創新園(第26區內約62公頃填海闢拓的土地)和第8區位於汀角路的混合式工業和辦公室用途的建築物內,而其餘的工業則設於少數傳統的地下物業和寮屋構築物內。 大埔縣地圖 大埔創新園位於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地,是香港首個創新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