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是不對滴~~~為了防治碘缺乏病,「碘鹽」家族分別派出了「碘化鉀碘鹽」和「碘酸鉀碘鹽」去執行任務。 無碘鹽香港 他指出,相反,如果長期缺碘可能會引起機體損害,其中以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克汀病為代表。 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孕婦孕期嚴重缺碘甚至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情況,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甲狀腺腫。
劉先生說,自己患有甲狀腺疾病,醫生說平常最好食用無碘鹽,但是市面上卻很難找到無碘鹽,現在連網上也無法購買到無碘鹽。 市民李先生說,自己甲狀腺功能正常,但為了保險起見,想買一些無碘鹽換著喫,但找了東莞很多超市和便利店,都找不到無碘鹽。 於是沒辦法,每次去香港的時候都會帶不少無碘鹽回來。 據市衛計委公佈的最新居民食用碘鹽情況抽查監測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我市居民食用碘鹽的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食用非碘鹽人羣由5.1%增加到11.9%,合格碘鹽食用率由86.53%下降到73.7%。 南通的小夥伴們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也被稱作”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不過,你的「碘」真的補對了嗎?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結節這麼多見,日常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廠商每次出貨的定期化驗結果都在每千克鹽含30至40毫克碘的範圍內。 目前,一些甲狀腺不好的人們經常為喫海鮮而發愁,不知道是喫還是不喫以及喫多少而糾結。 河南大學附一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師丙帥主任根據相關文獻告訴大家如何正確選擇。 碘為甲狀腺素之成分,甲狀腺機能亢進者給予碘化合物,可以增加甲狀腺素貯存量並減少釋出,但是過量會影響抗甲狀腺素治療。 但這裡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
男性和女性以及12個年齡羣組的情況大致相若。 本港約59% 市民的碘攝入量低於每日50微克,即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所需的攝入量下限。 無碘鹽香港 [11]表3列出12個按年齡和性別劃分的羣組膳食碘攝入量分佈數據。 整體來說,這些不同年齡和性別羣組的碘攝入量中位數並無特別趨勢。
無碘鹽香港: 研究方法
甲狀腺患者被要求忌碘飲食,多是因為疾病所需,比如甲亢、甲狀腺癌患者。 健康平衡鹽的主要特點是把碘、鉀、鎂、硒、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調和在了一起,通俗的講就是綜合了加碘鹽、低鈉鹽、加鋅鹽、加硒鹽等特性。 市面上賣的鹽可謂五花八門:加碘鹽、低鈉鹽、烤鹽、醃製鹽、涼拌鹽、竹鹽、菇鹽、加鈣鹽、加鋅鹽、加硒鹽……這麼多名字,看都看暈。
成年人日常食用碘鹽,膳食碘攝入量會高於推薦攝入量,但低於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我們有需要利用臨牀和生化指標,結合營養研究,全面評估本港市民的碘營養狀況。 食物消費量調查並沒有評估碘鹽的消費量模式,而且似乎低估本港市民的食鹽平均攝入量(每日1.7克)。 其他研究錄得的食鹽攝入量(例如中國內地每日12克,英國每日8.6克)均遠高於這項研究的數字。 [36、37]由於普通食鹽的碘含量低(每公斤120微克),佔膳食碘攝入量的貢獻甚低(每日約0.2微克),因此我們假設本港市民食用碘鹽,重新評估市民的膳食碘總攝入量。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出了毛病,該怎麼「喫」碘打救?
原創編/張中國人喫飯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食物的味道就離不開一種調味料——鹽。 如果你仔細看家裏的鹽,會發現絕大多數鹽都是加碘的,而加碘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影響人羣最多的一種病。 2018年北京市健康科普大賽優秀科普文章 生活中,經常聽到周圍有人說:「現在營養這麼好,哪有人缺碘,都是碘過量」;「我們住海邊,碘足夠了,不用喫加碘鹽」「加碘鹽喫多了會得甲狀腺癌」。
- 該文件檢視本港不同人口組別碘缺乏病研究的現有數據。
- 碘含量的化驗分析工作由中心的食物研究化驗所進行。
- 這些測試的預先包裝或散裝食鹽均沒檢出測試的五類金屬污染物。
- 我們需制訂策略,確保從食物消費量調查所得有關食鹽攝入量和食鹽類別的數據準確,以評估市民的碘攝入量。
本港應就這類人士進行更多研究,而且研究應包括生化測試(例如尿碘水平測試)和臨牀檢查(例如甲狀腺腫和克汀病檢查),全面瞭解市民的碘營養狀況。 檢測樣本的碘含量差別很大,由檢測不到至每公斤2,900,000微克不等。 即使同一種食品,不同樣本的碘含量亦有差別。 另一方面,進食過量的碘質會影響甲狀腺的功能,亦能導致甲狀腺腫大。
無碘鹽香港: 食物碘含量的資料
專家稱我國碘攝入量適宜且安全 可繼續食用加碘鹽 近年來,是否應該繼續食用加碘鹽一直是爭議最多的話題之一,最近,有市民向北京晨報記者反映,因為擔心碘攝入過量造成健康問題,想買無碘鹽,而在市場上卻很難買到。 近年來,很多大連人發現身邊患甲狀腺疾病的人多了起來,也有監測數據表明甲狀腺癌在癌症中的發病率較過去上升了許多。 因此,不少人認為,「甲狀腺疾病高發原因是喫加碘鹽造成的」、「我國沿海地區居民常喫富含碘的海產品,不需要喫加碘鹽」、「我們喫了20年碘鹽了,不需要再喫了。 無碘鹽香港 家住南山的孫小姐每天都接送孩子去香港上下學,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在屯門的超市購買幾包無碘鹽回來做菜用。 雖然巖鹽和海鹽所含的礦物質較多,但屬極微量的,若要以鹽補充所需營養,便需喫很多鹽才起作用。 因此,並不建議攝取鹽作為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只要日常維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足夠的礦物質。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不好,還能喫海鮮嗎?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對維持正常的甲狀腺功能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十分重要。 碘攝入量不足或過多,均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無碘鹽香港2025 甲狀腺每日需攝取約50至75微克碘,以維持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 碘攝入量每日低於50微克的下限,可能會引致甲狀腺腫。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病人能否喫海鮮和西蘭花,專家:飲食忌口因人而異
另外,在食鹽袋子上還常常能看到海鹽、湖鹽、巖鹽、竹鹽等字眼,這是指鹽的出處,跟含碘量也無關係。 碘質是人體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必要營養素,甲狀腺激素調節人體多個新陳代謝的功能。 人類主要從飲食中吸收身體所需的碘質,海魚、海藻及其他海產可提供豐富的碘質,食用動物衍生而來的食品如奶、蛋、肉類等亦可是碘質的來源。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不好,還能不能愉快地喫海鮮?
其中,海帶、紫菜屬於藻類;魚類有帶魚、三文魚、墨魚等;基圍蝦、扇貝等屬於蝦貝類。 含碘量最多的就是藻類,100克海帶中含碘36240微克,而最少的是魚類,100克墨魚含碘量13.9微克,100克帶魚含碘量僅5.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細胞異常生長,在腺體內形成的團塊。
無碘鹽香港: 甲狀腺出現問題都怪碘鹽?專家教你如何買鹽
不過,將24-hr recall與FFQ的食物消費量估計數據結合應用時讀者務須留心,並注意兩種方法本身的侷限。 [1、4]下述研究只限於從營養角度評估本港成年人的碘攝入量是否足夠。 此外,一些碘含量高但市民只偶爾食用的食物,可能沒有在24-hr recall的兩天採訪中被記錄。 FFQ可以就這些食物(例如藻類)的食用情況提供補充資料,但FFQ的調查結果只能用以粗略評估市民從膳食中某些特定食物攝入的碘量。 估計本港成年人從各類食物攝入的碘量(平均每日127微克)佔碘攝入量的貢獻率載於圖1。 儘管市民食用藻類的分量平均很小(約每日0.2克),而且只有約4.0%及0.1% 市民分別報稱食用藻類及零食紫菜,但藻類卻是市民攝入碘的主要來源(46.2%)。
無碘鹽香港: 食鹽對身體的影響
此外,在碘質含量豐富的土壤上種植的蔬菜,亦是碘質的膳食來源。 很少分量的碘質(約每日 微克)已足夠維持人體健康(見表二)。 無碘鹽香港 至於容易患上碘缺乏病的人(例如孕婦和幼童),由於本港並無這類人士的整體食物消費量數據,這項研究未能評估他們的碘攝入量。
無碘鹽香港: 成年人碘攝入量的安全參考值
最後,下表分別載列成人、孕婦及兒童每日碘質建議攝取量,以及一些常見食物的碘質含量,供各位參考。 無碘鹽香港2025 均衡飲食固然重要,但市民亦無需過份擔心。 事實上,衞生署2021年8月也曾發佈「碘質水平調查報告書」,同樣以化驗尿碘濃度的方法,瞭解孕婦、哺乳婦女及學童3大關注羣組的碘質攝取量。 尿碘濃度中位數高於100微克/升,屬於「足夠」,反之則屬「不足」。 調查發現,學童的碘質平均屬「足夠」水平;沒有服用補充品習慣的孕婦,以及所有哺乳婦女,體內碘質平均屬「不足」。 餐桌鹽經高度精製,所以不少人因而轉食巖鹽或海鹽,認為它們較健康。
或經常食用海產品, 海帶海蝦等等比較多的人羣, 因為這些食材當中本身就含有碘,
無碘鹽香港: 結果及討論
口對疾病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病從口入,病由口重,所以飲食對疾病的影響是很大的,在治療甲亢的過程中也不例外,且更顯得重要。 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帶、紫菜、海白菜、海魚、蝦、蟹、貝類含碘豐富。 單純性甲狀腺腫俗稱「粗脖子」、「大脖子」或「癭脖子」。 是以缺碘為主的代償性甲狀腺腫大,青年女性多見,一般不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 生活中需要補碘,可以喫一些海類食物,例如:海帶,紫菜等,或者在炒菜的時候放些碘鹽,但是不要放太多,過多也會導至其他疾病,同時還要喫一些輕淡類的食物,重在調理。
碘主要隨食物和飲水進入體內,在消化、吸收過程中,絕大部分有機碘和元素碘皆還原成無機碘化物,方能夠被小腸吸收。 飲食中攝入的碘量,因飲食習慣及當地土壤和水中含碘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一般飲食情況下,我國成人每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碘約100~200微克。 對於甲狀腺患者,選鹽更是頭疼的問題,因為有些患者需要忌碘飲食,有些患者需要低碘飲食。 按照碘含量的多少,食鹽主要分為三類:加碘鹽、無碘鹽、低碘鹽。
無碘鹽香港: 食鹽的規管
研究報告指出,幾乎所有沒有標明是碘鹽的樣本(70個)碘含量均低於每公斤500微克的檢測限,3個標明是碘鹽的樣本碘含量則介乎每公斤31,000至43,000微克。 [30] 這些研究的結果,加上這項研究所得的數據,可有助監察本地食物的碘含量。 本港成年人從該11類食物每日攝入碘的中位數為44微克。 假若本港市民每日食用5至10克碘鹽(世衞推薦每日食用少於5克(約1茶匙)鹽),膳食的碘含量會每日增加150至300微克,膳食碘總攝入量便會高於推薦攝入量,但低於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24-hr recall和FFQ兩種方法各有優點和缺點。
無碘鹽香港: 推薦文章
同樣巖鹽只有約2% 的成份含有聲稱的84種礦物成份,如鐵、鉀、鎂、碘等,所以大家無需想像使用巖鹽可以獲得身體所需的礦物質。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健康成年人正常每日的鈉攝取量不應多於2000毫克,即5000毫克或大約一茶匙的鹽。 另外,如果想從碘添加鹽中攝取碘,以每天5000毫克的鹽計算,會有 毫克碘,超出每天鈉攝取量的機會很低。 下面就隨莘莘來看看它們的區別吧加 碘 鹽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鹽一般是加碘鹽,江浙一帶,每 100 克普通鹽的含碘量為 2250 微克。 人類進食超過每千克體重500–1,000毫克食鹽(即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約進食6至12茶匙的食鹽)可能產生中毒反應,症狀包括嘔吐、腸胃潰瘍、肌肉無力及腎臟受損,導致缺水、代謝性酸中毒及影響神經系統。 不過,進食過量食鹽而導致的食鹽中毒情況亦為罕見。
無碘鹽香港: 我們還需要繼續喫加碘鹽嗎?
近年有報道指內地銷售假鹽,令消費者對本港食鹽的安全產生疑慮。 本會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合作測試市面上預先包裝和散裝食鹽中的金屬污染物、氯化鈉及碘質含量,以瞭解這些產品的安全水平。 無碘鹽香港 他解釋,人體膳食中,只有15種礦物質確認對人體有幫助,例如鉀、鈉、鎂和鈣;另外尚有7種對人體可能有益,但未經證實。 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30~50歲女性,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病程較長,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多數為瀰漫性,少數可為侷限性,部分以顏面、四肢腫脹感起病。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市面上的食用鹽種類五花八門,有常見的井鹽,稍貴一些的竹鹽,還有從國外進口的高檔食用鹽。 前一陣,一種叫作「玫瑰鹽」的粗鹽高調走進人們的視野。
無碘鹽香港: 數據闡釋
健康的成年人偶然進食大量這類食品,未必會對健康構成風險;但對一般人來說,碘攝入量不宜長期經常超過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15] 以清水浸泡乾海帶,然後將水倒去,有助減低海帶的碘含量。 根據食物消費量調查結果,本港成年人的食物總消費量平均為每日2,980克(固體食物約佔38%),當中88.2%(即每日2,628克)為碘含量檢測樣本的對應食物,用作評估膳食碘攝入量。 這項研究進行之前,只有兩份關於本地食物碘含量的研究報告。 [29] 2005年,食物環境衞生署(下稱“食環署”)聯同消委會進行餐桌鹽/食鹽的碘含量研究,分析74個樣本的碘含量。
無碘鹽香港: 食鹽是居家必備調味料 教你分辨不同種類鹽的區別
•本店將依照個人資料( 私隱) 條例相關規定保護您的個人資料, 並遵守HKTVmall 的私隱保護政策。 •商品顏色或會略有不同,一切以實物為準。 •如有任何爭議, HKTVmall保留最終決定權。 「哎呀,家裏沒鹽啦,兒子,趕緊去超市買一袋鹽回來!」於是,家中7、8歲的小可愛拿著5塊錢去超市買了一袋鹽,隨便給自己買點零食就回來了。
無碘鹽香港: 「飲食健康」加碘鹽:貢獻遠大於風險
我們採用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粗略估計本港成年人因攝入過量碘而健康可能受影響的百分比。 碘攝入量高(第95百分位)的成年人每日攝入量為277微克,大約相等於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的30% (見表2)。 這個估計數字並未計及從該11類食物以外的其他食品(例如補充劑)攝入的碘量。 碘攝入量數據偏斜,約2% 市民的碘攝入量超出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原因可能是食物消費量調查的受訪者在調查期間進食大量藻類或含藻類的食物。 儘管如此,根據目前的評估,因碘過量引發中毒的風險不高。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不是毒性發生的下限,短時間超出這數值可能對健康沒有明顯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