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我們可見三次考問「清初民族政策」課題,均會以跨課題的設題模式考問。 其次,早兩年DSE精簡課程內容後,中史科資料題,最尾一問已不會再跨甲乙部,要求考生同時比較甲乙兩個課題(最多隻會就某評論說法,選甲部或乙部其中一個課題來評價)。 可想而知,掌握DSE Cut-off分數的用處很大。 先學生可知道自己各科之估計級別,跟全港考生比較,實力如何位置所在。 這遠不止於滿足好奇心,更可藉此察見不足之處,跟理想成績相差多遠,進而制訂讀書方針,編排溫習時間表,設定目標……等等,對備戰DSE大有助益。 不過,若比較達標和優異的成績分佈,以考獲第2級和第5級或以上為例,代數與微積分獲2級的考生比率只排第4,反而音樂和歷史,以及組合科學(生物、物理)的達標比率最高。

  • 但他們卻好像永遠沒有足夠時間完成考卷,每一次考場停筆鐘鳴,他們都懊惱萬分:「唉!又做唔完。」如果你也有上述的經歷,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養成考試最重要的習慣:時間管理。
  • 如果想在中史科取得更高分,很多時候答長問題時補充一些史例、史料,能讓論述過程更加完滿而具有說服力,考官印象更深刻。
  • 除了大熱題目外,不用記太多史實例子,每個課題重點記幾個即可,但要具實,如不要說盛世中「人口大幅增長」,宜寫「由開元初年到天寶初年人口上升了…倍」。
  • 文憑試與香港中學會考一樣,兩者為普及教育的考試。

甲部分的必答題中,抗日時期的題目包含2幅與蔣介石有關的漫畫,考生需按資料回答圖中的事件,並舉出理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另需寫出漫畫對蔣介石所持的態度,並回答是否同意漫畫家的觀點等。 中史dse 小結:記住,一連兩篇文章強調若分時段溫習的話,不妨在餘下時間專攻宋至清一節,因此宋至清的中央集權、君主集權,到本節「民族政策」,均應投放一樣心力來讀啊! 下週會為本系列最後一篇文章,與大家談談乙部溫書策略。 莊子自己知道自己做緊啲咩,好好享受佢同惠子吹水嘅人生,咁就已經係快活。 「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天地只係一個整體嘅氣去轉化,當人見到一把弓遺失而希望本國人/人類執到呢一把弓,呢一個就係「有為嘅記憶」/成見,仍然視呢一把弓係獨立於天地以外嘅弓、係人所用嘅弓。 當呢一把弓唔一定被人執到,人就仍然有機會失去呢一把弓,而就算把弓一直被人所用,無論點樣藏呢一把弓,總有一日呢一把弓會用壞。

中史dse: 考評局決定取消試題

莊子著重嘅,係精神上嘅滿足,而佢相信,人人都可以擁有呢一個精神上嘅滿足。 睇頭兩篇文言文,我哋可能會認為楚共王愛民如子、孔子嘅人本精神已經走得好遠,但係翻開《莊子》你會發現一個奇怪但又耐人尋味嘅世界,呢一個世界係異常咁廣闊。 鯤鵬可以幾千里大、有力者可以搬走座山、中原只係米倉嘅一粒米,對於古人嚟講,莊子嘅講法係異想天開。 對於莊子嚟講,「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對比起未生嘅時候,生命只係一個好短暫嘅時光,但人往往著緊咗喺生命嘅短暫,而睇唔到死亡作為人嘅「懸解」,就好似一條懸吊嘅繩被解開一樣,點解係「懸解」?

例如 2020 年第2c題要求考生援引史實印證資料三的說法,而資料三其實是談論利弊, 因此題目本身是要求考生就三項措施:鹽鐵酒專賣、平準法、均輸的利弊來作答,不是問整個新經濟政策的措施。 收埋架船喺山谷度、收埋座山喺大澤當中,就以為唔會被人偷走。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音:提)米之在大倉乎?」四海對於天地嚟講,就好似蟻穴喺大澤之中;中原對於四海嚟講,就好似一粒米喺米倉咁。 所以當然係海大,而黃山附近有個千島湖,就正正係「藏山於澤」。 莊子係想我哋擁有一個好大嘅視角,去看像一座大山,再想像一個大湖去包圍住大山。

中史dse: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乙部同樣有3題,問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第一題引描繪1860年代列強侵略中國的油畫等資料,問到洋務運動及維新變法。 第二題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推行的措施、 年的歷史事件及與蘇聯關係。 中史dse 第三題則引用《鄧小平文選》等資料,問改革開放在農村的經濟改革、「四個現代化」及1993年第十四屆三中全會。 第二部分甲部有3題,問上古至19世紀中葉歷史,第一題涉及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的措施;第二題與東晉政權及北魏孝文帝漢化措施有關;第三題問到清初強化君權及對漢族推行的統治措施。

時機唔啱,就會「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所以一直潛藏,等待風起;時機啱嘅時候,鯤就可以化為鵬。 以上嘅嘢聽落有少少複雜,但其實如果一個DSE考生有一個好老師指導、自己熟讀《逍遙遊》嘅範文,咁佢喺考試之前已經會知道莊子面前住「有蓬之心」逃脫成「無用之用」嘅「無為」思想嘅背景,咁就唔難明白雙王句嘅意思。 孔子以人為本,認為人人喺教育面前平等,但可能因為禽獸唔能夠被教識文明,所以低人一等。 而老子就指出人只係萬物嘅一種,喺道面前,人同萬物都係平等,人可以用弓,而萬物都可以用弓嘅木去做其他用途。 睇嚟老子嘅眼界又比孔子再大,用老子嘅思想去睇近嚟對動物權益嘅重視、話大自然同人係一體嘅講法,可以見到老子思想仍然先進。 中史dse 孔子再無分咩種族、階級,最後建立一個「天下為公」嘅世界。

中史dse: DSE 數學 Maths Cut Off

就好似春秋有五個霸主,都係想用武力去維持各國之間嘅和平。 楚共王聽落都係一個幾好嘅君主,自己跌咗把弓,諗起把弓係跌喺楚國國土,執返嘅都係楚國子民,就唔去搵返把弓。 中史dse 但係呢種諗法,仍然係以國家去分別、判斷行事,如果楚共王係喺晉國跌咗把弓,咁佢就有可能想要搵返把弓,因為唔係「楚人得之」。 呢點就顯示住當時嘅國君可以做到愛護自己嘅國土、子民,但愛唔到人哋國家嘅國土、子民。 話說楚共王出去打獵,打打下就遺失咗把弓,身邊嘅人就想幫楚共王搵返把弓。 共王話:「Stop!楚國人遺失咗把弓,最終都係楚國人執到,咁仲使咩搵?」孔子聽到呢件事就話:可惜共王諗嘢唔夠大,只需要講『一個人遺失把弓,另一個人得到把弓,使咩講楚唔楚人呢?』所以孔子就係大公。

整好自己既notes之後,每次再睇到一啲新既內容或者正既史料,就會再加入去呢本手抄notes。 筆者用半年時間由零開始,所以時間對你黎講絕對唔係一個限制,除非你聽日考今日先睇到呢篇文。 AfterSchool 是一個針對DSE而設的網上補習平臺,課程涵蓋多個 DSE 科目,讓同學足不出戶就可以享有優質教學。 註冊用戶人達 50,000 人,當中超過四分之一學生為應屆文憑試考生,是全港最大型網上補習平臺。 中史的考試範圍廣、內容散,所以最好每一天都溫一點點、溫一下不同課題,以使知識能成為長期記憶,而每次都可以試默一下每個課題的mind map/ flow chart。 另外,有時有些好用的史實都是書中沒有的,宜用便條紙則在書中相關內容旁,一是方便溫到該課題時可以一併記憶,而且用便條紙比只是書寫在書頁上易找,一時忘了也能很快地找出來。

中史dse: 中國歷史 Chinese History

中文卷一向是不少香港學生的死穴,加上由2018年起,中文科閱讀卷增設12篇範文,佔試卷分數30%,即佔中文科總分約7%。 所以,透過操練past paper來熟習中文範文在DSE 出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而同時,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CEE的中文past paper。 考評局表示,因應疫情對學與教進度的影響,公開考試委員會議決通過進一步精簡2023年文憑試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要求,以釋出教學時間,讓師生在學與教方面更具彈性,整體安排與2022年文憑試相同。 至於乙部,則問及辛亥革命、國共合作及文化大革命;其中文化大革命一題,要求考生援引史實,分析「文化大革命」對經濟、文教及政治影響。 間隔記憶法:學習當日、學習完既一日、兩日、四日、八日、一個月、三個月,將資訊學習一次,就會非常入腦,而你整一份屬於你自己既notes就更有效,因為唔洗學習都對住書中海量既資訊,自然會更有動力溫習。

中史dse: 比較題

在HKDSE中,數學卷比中文和英文更需要靠操卷來熟習題型。 中史dse 因為考評局在每年出題我模式,都會與歷屆試題有所相似。 而在操練數學past paper 時,有一點,學生要留意,就是時間分配。 數學past paper可以提供學生一個良好的操練模式。 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CEE 及HKALE的數學past paper。

中史dse: 時間:2022-05-11 04:23:38來源:大公報

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DSE的M2 數學past paper。 如果想在中史科取得更高分,很多時候答長問題時補充一些史例、史料,能讓論述過程更加完滿而具有說服力,考官印象更深刻。 例如 2013 年第 5b 題問鴉片戰爭是不是導致英法聯軍之役的主因,我們會把它和其他原因做 比較,從而同意也許反對他是主因。 要說明他是也許不是主因的方式五花八門,最重要的是 每段都要把主因和其他原因做比較。 以這題為例,其他原因就是亞羅號事件、法國神父 被害事件等。 DSE中史卷一由第一、二兩個部分組成,以往的第一部分為必答題,現改為選答,而第一 部(1題)分約佔全科30%分數。

中史dse: 中國歷史區 – DSE Past Paper 2012-2022

卷二設六單元題目,每單元各設3題,考生需從所選的單元中選答兩題。 例如,當被問及當代人寫歷史的優點和侷限時,只要提出幾個標記方案的要點,如「資料較少因時間流逝而失真」、「未必全面反映事實真相」等,就可以輕鬆解決這類問題。 經過考評研討會簡報的分析後,我們知道在回答中史科「資料用處和侷限」題型時,可以根據編者身份、出版年份和資料性質來分析資料。 例如 2019 年第 2b 題問南朝士族衰落的原因哪一樣更重要,就要在同一標準上比較兩者, 例如「政治方面,君主奪取士族的政治權力較士族不思進取更重要」,每段都要做比較。 乙部的分為上古至19世紀中葉及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末兩部分,考生需在兩部分各選答一題,其中第6條題目涉及李烈鈞,相對其他題目較為冷門,另有文化大革命及辛亥革命等熱門考題。

中史dse: DSE 英文English Past Paper

DSE 中史dse2025 生物Biology考試模式主要考覈學生的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所以會有很多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應用題。 同時,同學需透過操練past paper來熟習DSE Bio出題方式。 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DSE、HKCEE 及HKAL的Biology past paper。

中史dse: DSE 英文Paper 2及Paper 3 最齊文體寫作攻略!

雖然第一屆文憑試經已於2012年7月中放榜,但現時比較新舊學制下學生水平的差異的實質數據並不多。 中史dse 不少本地及海外院校對於文憑試個別的科目、甚至對文憑試的資格本身抱有疑問。 喺回答中史「資料用處和侷限」嘅題型時,可以由編者身分、出版年份同資料性質嚟分析資料。 同學千祈唔好顧此失彼,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千祈唔好做漏任何一個分題。

中史dse: 試題內容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只用作香港大學收生之用,因此設計得較為艱深;但隨著專上學院學位的增加,學生生源減少,已不再需要精英式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另外史實部分最緊要唔好記得啲咩都背哂出嚟,寫太多冇用嘅野落卷。 時間緊迫,推演論點時唔好寫得太深入,避免顧此失彼。 呢啲題目相對直接,只要同學仔針對性咁做解說同史實補充就可以。

中史dse: 2 筆記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看新聞及培養對時事的觸覺,考生都應要知道通識內的考試框架及常見題型。 因為在通識考試裡,結構其實與最終的評分分數都有很大的關係。 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DSE 中史dse2025 歷屆試題,同學們可以多多操練,熟習格式結構。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5月15日的教育局記者會上,重申教育局對試題「嚴重傷害國民感情及尊嚴」深感遺憾,更直指考題在資料選取和題目設計上都不能符合高中歷史課程的宗旨,認為題目沒有討論空間,指「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 [12],並表示教育局將派員至考評局瞭解考評局的出題及審題機制[13]。

DSE 考試模式入面,中史卷各中國文學卷一樣,除左記熟歷史內容、時序、人物關係,都要係 DSE Past Paper 中睇熟出題模式。 修讀BAFS的同學們必定知道時間管理及格式步驟在BAFS 卷中拿取高分的重要性,所以同學要靠操練past paper來訓練自己的時間管理。 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DSE、HKCEE 及HKAL的Econ past paper。 操練後,必定能知道那些夠格式步驟分能夠拿到分數。 DSE 化學Chemistry考試模式主要考覈學生的對不同化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同學需透過操練past paper來熟習DSE Chem卷的出題方式。 小編也為大家蒐集了HKDSE、HKCEE 及HKAL的Chemistry past paper。

中史dse: DSE 中文卷五(綜合卷) Cut Off

檢疫中心有約三千個單位,可同時容納千多名考生,總共有44人曾在竹篙灣應試[42]。 約17000人考獲20分(平均全4)與會考15分即3C3D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15分的最低資格相若,即DSE平均全4大約等同昔日應考高考的最低資格。 會考的F級(更早前有G級和H級)是考獲的90%,則和DSE的1級(97%)等同,即使會考全U的學生,DSE大都在5分以下,差生在文憑試取分比會考容易得多,所以考取0分的人數由數萬人急劇下降為數百人。 考生對於例證的熟悉程度可以看出他是「吹水」還是言之有物。 如果考生僅能描述某時段的概況,卻未能精確提出任何例證,即使他把第二至第四點做得很好,他的答案也沒有內容,難以取得好分數。 以題b為例,考生宜先根據資料歸納出主題句(女性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明顯提升。),再引資料內有關句子為證(紅線),最後以已有知識加以闡述。

中史dse: DSE 英文 English Cut Off

相關試題最終取消,教育局向考評局施壓取消試題的做法引起社會輿論的反彈,批評教育局將試題政治化及政治凌駕專業,及籍歷史試題對教育界發動文革式的政治批鬥[5][6],討論再次引起社會對歷史教育的爭議。 在教育局解說要求取消試題的記者會上有記者要求局長楊潤雄說明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是否同樣須要被譴責[7]。 有一件事出現,唔好用耳去聽而要用心去聽,用耳去聽即係人講咩就吸收咩,惠子就係吸收咗大眾對於葫蘆嘅理解,用嚟裝水/切開一半當匙。 莊子話:「心止於符」,根據一個中國哲學家鍾泰嘅註解:「「符」,徵也。 (徵知近乎今所云概念。)」即係話符字係通徵兆個徵,而荀子去講「心有徵知」嘅時候,徵知就大概係「概念」嘅意思;莊子仲有一篇文叫〈德充符〉,個符係解驗證。

2024年起門檻大學聯招改為應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而取代通識教育科獲2級或以上,若過往曾應考通識教育科獲2級或以上將視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但不計算入學分數。 上述的成績要求為符合申請資格的條件而非科目的取錄要求,取錄與否,和會否承認個別科目成績都由院校自行決定。 會考的選修科及格率只有大約75%,等同DSE的3級,而會考的F級是90%左右,等同DSE的2級。 要注意的是73-77%的考生等同DSE的第3級和會考的E級,而90%的考生等同DSE的第2級和會考的F級,即會考5-6科F級(75-90%)就會取得0分,而DSE5科在75-90%(2級)亦可以取得不多於10分。 考生在整個小題中幾乎沒有分段,閱卷員難以區分出考生的不同論點。

中史dse: 甲類 – 新高中科目選修科目: 歷史

歷史不止是一門「背誦」的學科,它注重學生的歸納,分析等邏輯能力。 在考試的形式下,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寫出完美的答案。 但只要有充足準備,在有限的時間內「知無不言」(但需「言而有盡」),以簡潔的方式清晰表達自己的論點,不難在文憑試中取得好分數。

中史dse: 「史實補充類」答題方法

從2018年起,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可以再細分為「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 「達標並表現優異(I)」的表現水平等同文憑試甲類科目第3級的成績,而「達標並表現優異(II)」的表現水平則等同第4級或以上的成績。 而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則繼續用「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的評核工作由個別課程提供者負責,並由考評局進行調整。 成績分為「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而「達標」的水平相當於甲類科目第2級的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