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馬鞍山線完成列車編組改組,全線改以8卡列車運轉;西鐵線亦於2018年5月27日完成列車編組改組。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路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線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屯馬線啟德站2025 其後興建將軍澳線時,為了方便九龍東的乘客可以更方便轉乘港島線,2001年9月起利用北角站原有的側疊式月臺設計擴展成為平行轉乘站,起初暫時供觀塘線和港島線平行轉乘。 2002年8月將軍澳線通車後改為與該線轉乘,同時油塘站和調景嶺站的雙向同月臺平行轉乘站配置亦先後啟用。 一些情況下,為了方便進行平行轉乘,有一部分鐵路線會為此將部分或全部路段更改行車方向配合,例如港鐵馬鞍山線(現已併入屯馬線)、上海地鐵10號線、成都地鐵2號線、成都地鐵10號線、倫敦地鐵維多利亞線等等。

  • 慕尼黑城市快鐵網路中,慕尼黑-西十字站、慕尼黑-吉興車站、慕尼黑-萊姆畔山站與慕尼黑機場訪客公園站都可提供兩條支線的平行轉乘。
  • 其中原本在東鐵綫上行駛的列車在經過改裝後,已全數退出東鐵綫的服務並全部改行屯馬綫。
  • 早於1970年代,當局已規劃由鑽石山以南穿越九龍城的鐵路綫,當時稱為東九龍綫,但因為不同原因而暫緩興建。
  • 位於布魯克林區的霍伊特-歇爾美角街車站則是IND跨區線(G線)及IND福爾頓街線(A線、C線)間的同月臺平行轉乘站。
  • 阿姆斯特丹地鐵在凡德馬德路站(英語:Van der Madeweg metro station)(Van der Madeweg)設有50號線和53號線的跨月臺轉乘,阿姆斯特丹南站(Amsterdam Zuid)亦設50號線和52號線的跨月臺轉乘。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綫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廂組成的列車行走。 馬鞍山綫車站於設計時已預留空間擴建至最長可容納8節車廂停靠;通車初期以4節車廂行走,由2017年1月15日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西鐵綫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廂(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廂,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廂);通車初期以7節車廂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2023年8月,無線新聞節目《時事多面睇》表示形容屯馬綫已經非常擠逼,其中於早上繁忙時間,有在錦上路站或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平時須等待至少兩、三班車纔能夠登車;另外亦有在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登車後亦不容易有空座位。 而媒體更發現雖然港鐵指出屯馬綫一小時單方向最多可以開到28班列車,不過於錦上路站現場考察後發現,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一小時只有22班列車[42]。

屯馬線啟德站: 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M

地下街由太子道東/啟新道人行地下道開始,經兩個計畫連接車站B出口,而車站C出口(已於2022年3月開始興建,原預計於同年第四季完成,其後更改為2023年下半年完成)經車站以北的一眾商住計畫連接宋皇臺站[17]及AIRSIDE。 AIRSIDE連同C出口於2023年9月28日中午12時開放[18]。 啟德站有一組島式月臺,兩個月臺於啟用時均已裝設全高式月臺門,而月臺牆身鋪設的焗漆板亦印有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 啟德站由基利-俊和聯營負責興建,而車站共設有3層,當中G層為車站地面出入口;L1層為車站大廳;而L2層則為月臺。 值得一提的是,屯門站至土瓜灣站之間是採用左上右落行車方式(原西鐵綫行車方向),而土瓜灣站至烏溪沙站之間卻是採用右上左落行車方式(原馬鞍山綫行車方向)。 地下街由太子道東/啟新道行人隧道開始,經兩個項目連接車站B出口,而車站C出口(已於2022年3月開始興建,原預計於同年第四季完成,其後更改為2023年下半年完成)經車站以北的一眾商住項目連接宋皇臺站[17]及AIRSIDE。

  • 而在擁有權方面,擬建的屯門南延綫預計以「地下鐵路地段」形式批予港鐵公司,而非由九鐵公司持有[52]。
  • 13號線光明城站預計與6號線支線(以及直通的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跨月臺轉乘。
  • 大會今日公佈 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運輸署將於下週日凌晨1時至下午1時於港島及九龍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封路公共運輸安排,港鐵、巴士及小巴會作出相應的調整,包括改道及遷移車站。
  • 桂莎白沙羅站是加影線(9號線)和布城線(12號線)之間的「同臺」轉車站之一。
  • 當餘下3列近畿川崎列車完成重編後的測試工序後,全綫用車數量將增加至65列。
  •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
  • 多數的乘客皆為西鐵線出發前往西九龍和香港島,或是東湧線前往尖沙咀,大部分乘客仍要途經大廳轉乘。

受制於軌道設計,通車初期列車沿車站東北面一條單向渡綫駛入2號月臺,再返回烏溪沙方向。 1號月臺在2021年2月16日起因開始進行屯馬綫餘下部份的營運測試而開放作落客用途。 直至2021年6月27日屯馬綫全綫正式運作成為往屯門方向的月臺。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用途

「全月通1(上水/烏溪沙-尖東)」、「全月通2(屯門-南昌)」及「全月通3(屯門-紅磡)」是一種透過八達通來使用的月票,其月票記錄在八達通的內置晶片內。 另外,港鐵提供屯馬綫通車八達通車資優惠,由一期通車日(2020年2月14日)至2022年1月1日止,在啟德站及/或顯徑站及/或宋皇臺站及/或土瓜灣站入閘/出閘,均享有成人HK$1及小童HK$0.5優惠[30]。 2020年1月17日,陳帆於記者會中透露屯馬綫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並稱「希望港鐵當天有些安排讓乘客有驚喜」[19]。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 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

港鐵與九鐵在2020年2月11日就屯馬綫一期簽訂補充服務經營權協議,對屯馬綫一期通車後的營運安排作出規限,為期兩年。 為了使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能賺取商業回報,九鐵每年向港鐵支付定額款項,在經營權有效期內總值4.65億港元[11]。 早於1970年代,當局已規劃由鑽石山以南穿越九龍城的鐵路綫,當時稱為東九龍綫,但因為不同原因而暫緩興建。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

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佈屯馬綫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綫,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西鐵綫同屯馬綫一期喺屯馬綫全綫通車前一星期(6月20號)起合併運作,紅磡站新月臺亦同時啟用,西鐵綫列車喺紅磡站新月臺清客後,會空載形式經過新起路段,之後喺啟德站以屯馬綫一期名義重新接載乘客。 而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在屯馬線全線通車前一星期(2021年6月20日)起合併運作,紅磡站新月臺亦同時啟用,西鐵線列車在紅磡站新月臺清客後,以空載形式經過新建路段並在啟德站以屯馬線一期名義重新接載乘客,反之亦然。 隨著屯馬線餘下部份的工程完成,屯馬線全線於2021年1月底進入最後的試營運階段。

「自悠通」原定優惠期至2007年12月31日,但兩鐵合併時被西鐵綫全日通取代。 西鐵綫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自悠通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所有輕鐵路綫、所有港鐵巴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K16線。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綫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綫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綫的換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屯馬綫由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的新建路段與原有的西鐵綫以及馬鞍山綫連接而成,在規劃及建築時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或東西綫(East 屯馬線啟德站 West 屯馬線啟德站 Line)[4]。

屯馬線啟德站: 「香港街馬2023」本週日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

「香港街馬2023」將於本週日(17日)舉行,當日凌晨1時起,港島北、九龍東及將軍澳多處將分階段實施臨時特別交通及運輸安排,屆時多段道路會封閉,直至下午約1時重開。 屯馬線啟德站2025 駕駛人士請留意現場交通標誌,並考慮使用替代路線前往目的地。 在盧茲車站,當710服務(7號線與10號線直通)時可與11號線的下車乘客與南行往裡奧格蘭德-德塞拉的列車平行轉乘。 該服務不運轉時,則為11號線東行列車與7號線南行列車平行轉乘。 在繁忙時段,平行轉乘所需的時間甚至更能大為縮短,因為各列車間的水平轉乘動線,可以直接穿越停靠中央軌道、雙側開門的列車。 此外,在阿爾維克站(英語:Alvik metro station)[9],則設有地鐵綠線和Nockebybanan路面輕軌之間的平面轉乘島式月臺,該站因此成為斯德哥爾摩西部重要的郊區轉運站之一。

屯馬線啟德站: 港鐵車站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若干車站可進行快慢車的平行轉乘,芬奇利路站提供大都會線與銀禧線的平行轉乘。 阿克頓鎮站、男爵宮站、特南綠地站及漢默史密斯站都設有皮卡迪利線和區域線的平行轉乘。 長春軌道交通3號線與4號線可在偽滿皇宮站進行順向同層分離島式平行轉乘。

屯馬線啟德站: 列車班次

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2021年屯馬綫最繁忙路段為荃灣西至美孚,每平方米站立6人載客率為61%,每平方米站立4人載客率為86%[20]。 屯馬線啟德站 屯馬綫屯門至錦上路及大圍至烏溪沙段為高架橋,為了發生意外時讓乘客可安全返回地面,該等路段每隔一段距離皆建有緊急樓梯及疏散處。 屯馬線啟德站 屯馬線啟德站2025 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2015年通車[7],先延遲至2018年[8],再受宋皇臺站發現古蹟影響押後至2019年中[9],及後因應紅磡站結構問題而一再延期。

屯馬線啟德站: 啟用日期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佈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綫」[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綫」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綫」的支持度高達62%。 此外,多達83%投票者認為港鐵有必要就新路綫命名作公眾諮詢[16]。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線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屯馬線啟德站: 街馬2023|12.17凌晨1時起封路 港鐵提早開頭班車 一文看清交通

阿姆斯特丹地鐵在凡德馬德路站(英語:Van der Madeweg metro station)(Van der Madeweg)設有50號線和53號線的平行轉乘,阿姆斯特丹南站(Amsterdam Zuid)亦設50號線和52號線的平行轉乘。 除此以外,阿姆斯特爾車站(Amstel)提供地鐵(51、53、54號線)與鐵路間的平行轉乘。 屯馬線啟德站 由於慕尼黑城市快鐵部分在國鐵路線上運轉,故與通勤鐵路列車的平行轉乘還可在弗賴辛、彼得斯豪森、蓋爾滕多夫、格拉芬與馬克特施瓦本進行。 另一個平行轉乘站位於地鐵1號線西北端終點站諾德施泰特中站(英語:Norderstedt Mitte station),當中地鐵使用外側軌道,而中間軌道則為AKN私營鐵路公司營運非電氣化市郊鐵路A2線。

屯馬線啟德站: 巴士迷吹水區 (B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綫全綫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架空電纜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綫及馬鞍山鐵路延綫的形式興建沙中綫,走綫基本與現有屯馬綫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綫過海段重合。 屯馬線啟德站 隨着兩鐵合併,沙中綫項目交由港鐵公司規劃,同時整合全港重鐵網絡。

屯馬線啟德站: 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V)

另外,港鐵提供屯馬線通車八達通車資優惠,由一期通車日(2020年2月14日)至2022年1月1日止,在啟德站及/或顯徑站及/或宋皇臺站及/或土瓜灣站入閘/出閘,均享有成人HK$1及小童HK$0.5優惠[30]。 2020年1月17日,陳帆於記者會中透露屯馬線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並稱「希望港鐵當天有些安排讓乘客有驚喜」[19]。 香港都市建設、城市規劃及政策、建築設計、房地產業、香港地理歷史、各區風貌及道路及天文氣象等、遠足路線查詢。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象徵

三期系統通車後,新建的紅樹灣南站和車公廟站亦是同月臺平行轉乘站,其中紅樹灣南站為9號線與11號線的轉乘站,而車公廟站中香蜜湖路下的月臺則是7號線與9號線的轉乘站。 11號線在14號線開通後延長至崗廈北站與14號線平行轉乘。 13號線光明城站預計與6號線支線(以及直通的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平行轉乘。 14號線在大運站平行轉乘16號線,在坳背站平行轉乘21號線。 新加坡地鐵第一對連續同月臺平行轉乘站是政府大廈地鐵站和萊佛士坊地鐵站,於1989年11月4日拆分為南北線與東西線時投入服務,方便乘客可在兩線之間平行轉乘。 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時,東鐵線和西鐵線都以紅磡站為總站,並提供平行轉乘。

北環線東延線全長約9.5公里,,將北環線從古洞站向東延伸至坪輋,途經新界北新市鎮(包括羅湖/文錦渡),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將軍澳-油塘隧道將軍澳 – 油塘隧道全長約3.5公里,當局在檢視方案後,政府建議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將油塘出口連接至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香港街馬2023」將於下週日(17日)早上舉行,將有近2萬名跑手參加比賽,比賽首次於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上進行的10公里賽事,並繼續食玩跑主題。

屯馬線啟德站: 輕鐵第一期列車

2019年7月18日,政府及港鐵決定屯馬線將會分階段通車。 屯馬線啟德站2025 陳帆於記者會中透露屯馬線大圍至啟德段將稱為「屯馬線一期」[17][18];而啟德至紅磡段將爭取於2021年啟用。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佈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線」[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線」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線」的支持度高達62%。

而在車站啟用初期,由於車站鄰近一帶仍為發展區,故除了上下班繁忙時間外,啟德站在離峯時間的出入閘人流較少。 然而隨著車站鄰近的物業相繼落成以及屯馬線全線啟用,車站的客流量亦因而逐漸增加。 由於沙中線原訂設於大磡村舊址的鑽石山列車停放處改設於前紅磡貨場,故港鐵於啟德站加設側線供停泊列車[6]。 縱使屯馬綫通車令西鐵綫及馬鞍山綫名稱消失,但因有關路綫名稱使用多時,不少人仍然會習慣稱呼其為西鐵或馬鐵,而部分人以地鐵稱呼沙田至中環綫新建路段。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屯馬線啟德站: 使用狀況

計劃由2011年第1季第4期輕鐵車輛1127投入服務開始,將有6部輕鐵Comeng輕鐵車輛進行翻新工程。 當有更多新車卡投入服務,相同數量的輕鐵Comeng車輛(第1代)將會翻新,每批6輛輕鐵翻新工程需時約16星期,整項工程需時約60個月,當中亦包括維修及系統更新[16]。 屯馬線啟德站2025 在2007年11月,九廣鐵路公司在批出第4期輕鐵車輛的合約的同時,亦批出第1期輕鐵車輛(Comeng輕鐵車輛)車廂的翻新工程合約,兩份合約均批出予澳洲聯合戈尼南集團鐵路服務公司(英語:United 屯馬線啟德站2025 Goninan)(United Goninan)負責。 港鐵公司亦歡迎公佈《藍圖》,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方針,規劃及推動運輸基建項目,完善鐵路網絡,推動香港持續發展及策略定位。 東九龍線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東九龍的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方便接駁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遊塘,並透過行人通道接駁安達臣道一帶。 運輸系統主要在高架道上運作,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建議,以隧道形式由馬遊塘伸延至油塘一帶。

屯馬線啟德站: 使用車輛

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站是另一個加影線(9號線)和布城線(12號線)之間的雙層同月臺平行轉乘站。 上層月臺所前往的方向為加影線的加影站(一號月臺)和布城線的布城中央車站(三號月臺);下層月臺所前往的方向皆為桂莎白沙羅站,但加影線會途經武吉免登站、中央藝術坊站、國家博物館站、萬達廣場站,而布城線會途經康萊站、安邦購物中心站、蒂蒂旺沙站、美娜園站。 桂莎白沙羅站是加影線(9號線)和布城線(12號線)之間的「同臺」轉運站之一。 成都地鐵營運的成都地鐵2號線和國鐵成灌鐵路於犀浦站平行轉乘。 這是中國大陸首個都市軌道運輸與國家鐵路平行轉乘的案例[4]。

屯馬線一期列車將會全日使用啟德站1號月臺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後到紅磡站新3號月臺以西鐵線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尖東至屯門沿途各站。 至於西鐵線列車將會到紅磡站新2號月臺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最後駛到啟德站2號月臺以屯馬線一期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鑽石山至烏溪沙沿途各站。 屯馬線啟德站 同年2月14日,通車特別首班車於清晨約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馬鞍山線正式併入屯馬線一期運作。 時任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總經理鄭羣興及常務總監劉天成在啟德站派發「驚喜紀念品」予乘搭頭班車的乘客,包括免費車票一張、港鐵吉祥物「鐵仔」零錢包一個及「鐵仔」巧克力一個(因為首日通車當天是情人節而派發巧克力)[21]。 為確保順利通車,警方在同月13日晚上派出約10輛警車,有近100名警員在啟德及顯徑站戒備,包括防暴警察及鐵路應變部隊。 至同月14日早上7時,仍有數名防暴警員在不同出入口駐守[22]。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位置

討論範圍包括可貼出最近45天內新領牌/除牌、轉廠、新上牌/甩牌、新翻油、留廠中/復出巴士及其他巴士車廂設備變動的資料。 為配合企業形象更新,九鐵於1997年至2000年間陸續塗上新塗裝;路線顯示方面,最初車頭及車側的顯示牌只是使用布牌顯示(目的地及路線編號均印在同一塊牌布之上,左邊印有白色的中英文的目的地名稱,而右邊則印有橙色的路線編號),車尾並無顯示路線編號的設備。 九鐵於2002年至2003年間陸續使用電子顯示牌取代布牌顯示,而車尾亦增設電子路線編號顯示牌。 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將北都公路向東延伸至坪輋,接駁至香園圍公路及沙頭角公路,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討論有關香港與海外海上交通及船隻的話題,  包括渡輪、郵輪、政府船隻和貨船以及與其相 屯馬線啟德站2025  關的碼頭設施的文章和相片。 討論關於香港電車的話題,包括運作、服務、歷史、機械設備、車廂設施及車身廣告等,歡迎於本板張貼電車相片。 不過建設中的7號線將在小洋江站與規劃中的寧波至象山市域鐵路平行轉乘,並將成為寧波第一個平行轉乘。 西安地鐵4號線與14號線的西安北站可以平行轉乘,6號線與9號線的紡織城站亦可平行轉乘,6號線還在省體育館站預留與8號線平行轉乘。 因這張訂單為Comeng首次取得的海外訂單,為了隆重其視並排除列車未能於限期前交付的影響,於是把車廠內其他仍正在建造或已簽署的訂單推遲,以讓出位置給予最優先權建造屯門輕鐵列車。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藝術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 同年2月12日,港鐵召開記者會公佈屯馬線一期通車安排和帶領傳媒參觀新車站以及試搭列車。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線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路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線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線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線為「沙田線」,為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線之一。 屯馬線啟德站2025 沙田線建議於沙田的禾寮坑、下禾輋、沙田中、山下圍、紅梅谷(接近現大圍站)、慈雲山、鑽石山、啟德、馬頭圍(接近現宋皇臺站)、土瓜灣、何文田、紅磡及尖沙咀設站。 屯馬線啟德站2025 在斯德哥爾摩地鐵中,可行平行轉乘的車站有地鐵中央站(T-Centralen)、老城站(Gamla 屯馬線啟德站2025 stan)及斯魯森站(Slussen) ,三者皆為紅線、綠線間的轉乘站,並且彼此相鄰。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列表

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時,東鐵線和西鐵線都以紅磡站為總站,並提供跨月臺轉乘。 由於紅磡站非常靠近海邊,過海的東鐵線受高度差影響無法與屯馬線進行跨月臺轉乘,以及遷就紅磡列車停放處等原因,故此東鐵線過海後改為垂直轉乘。 另外,會展站也預定成為東鐵線與將軍澳線的轉車站,很可能會採用跨月臺轉乘。

屯馬線啟德站: 車站數目

慕尼黑城市快鐵網絡中,慕尼黑-西十字站、慕尼黑-吉興車站、慕尼黑-萊姆畔山站與慕尼黑機場訪客公園站都可提供兩條支線的跨月臺轉乘。 計劃中連接中央繞道與幹線的同方向跨月臺轉乘還有慕尼黑-萊姆車站與慕尼黑洛伊希滕貝格環路站。 另外,柏林武勒塔爾車站(英語:Berlin Wuhletal railway station)可提供柏林城市快鐵5號線與柏林地鐵5號線的跨月臺轉乘。 若干車站可進行快慢車的跨月臺轉乘,芬奇利路站提供大都會線與銀禧線的跨月臺轉乘。 阿克頓鎮站、男爵宮站、特南綠地站及漢默史密斯站都設有皮卡迪利線和區域線的跨月臺轉乘。

屯馬線啟德站: 沙田至中環綫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列車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將在原來停靠的月臺折返,而乘客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需下車到對面月臺轉乘另一班列車以繼續行程,事件於當天車務運作完結後完成修復並於翌日回復正常。 隨著兩鐵合併,沙中綫項目交由港鐵公司規劃,同時整合全港重鐵網絡。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線全線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高架電車線故障,屯馬線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屯馬線啟德站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線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屯馬線啟德站 紐約地鐵的許多路線中都採用了四線鐵路(或三線)的設計,同一條路線上即可開行多種營運模式,因此紐約的同月臺平行轉乘,有許多是針對同條路線中的快車(直達車)、慢車(各站皆停)間提供的平行轉乘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