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冷水堆填區、望后石谷堆填區、新界西堆填區、垃圾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設施、都在這一帶,更將在此建垃圾焚化爐。 被山景,大興及以前的新發邨所包圍著,希望屯門區達到「自給自足」,區內生活和區內工作。 屯門南範圍2025 屯門南範圍 到1990年代,隨著香港工業北移,屯門工業區同為貨倉多而工廠少,市民大都是坐長途的車程往市區上班,徧離「自給自足」的原意。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之一,共有32名議員,其中直選議員31名,當然議員1名。 區徽為翠綠色方形圖案,中間有中文「屯」字圖案,外圍兩邊有類似中文「門」字簡化後的兩邊,表示「屯門」兩字。 屯門南範圍 而「屯」字亦造成一個「T」字,指「屯」的英語「Tuen」的首個字母[8]。
屯門南範圍: 主要私人屋苑
據悉,租客為區內客,議價後以$1.08萬承租單位,實用呎租約$31。 除生態受影響,位於藍地石礦場北面的相關連接路工程,將座落於虎地下及泥圍窰具考古研究價值地點附近。 另外,石角咀附近的紅樓(一級歷史建築物)和三聖墟附近的聖廟(二級歷史建築物),均位於工程的路線附近。 唐代開元二十四年,唐室發展南方,設屯門軍鎮,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交通樞紐。 唐代詩人韓愈的《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中寫:「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描寫屯門海面的水勢湍急險峻的情景。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 屯門東選區由原有單議席的屯門市中心、兆置、安定、兆翠、友愛南、友愛北、新墟、掃管笏、三聖、恆福選區合併而成。
- 2020年5月29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屯門南延線計畫的詳細規劃及設計,於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2]。
- 現時選區包括屯門的東南部,屯門公路青田交匯處以南、屯門河以東一帶,與其接壤的選區有屯門西、屯門北、元朗區議會的元朗鄉郊東選區以及荃灣區議會的荃灣西北選區[3]。
-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 除史籍所載外,唐代文豪韓愈、劉禹錫的詩句亦出現有關屯門的描述。
- 運房局表示,根據港鐵提交的項目建議書,預算建造成本按2015年12月計算,約為114億元;相關項詳細規劃及設計需時2-3年,故預計2023年動工、2030年竣工。
政府2014年發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興建屯門南延線,並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及,未來一年將邀請港鐵就屯門南延線展開詳細規劃和設計。 屯門南範圍2025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日前已批准政府邀請港鐵開展相關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運房局發言人今日(29日)指,屯門南延線將從西鐵線屯門站向南伸延2.4公里,並在屯門碼頭附近設置新的屯門南站,以及在屯門第16區增設一個中途站,按2015年12月價格計算造價約為114億元,預計2023年動工,並於2030年竣工。 工程原計劃2022年落實,增加屯門碼頭一個車站,造價55億元,換言之新規劃造價翻倍。
屯門南範圍: 鐵路網絡擴展工程
屯門南延綫將鐵路網絡擴至屯門南,加強人口流動,為居民生活注入新活力,有助其發展成為更具潛力的地區,長遠有利社會、商業及經濟發展,拓展商機,創造就業機會。 屯門南延綫將南面社區和屯門碼頭與區內鐵路網絡連繫起來,屯門友穿梭各區將可更安全、更可靠、更方便、更舒適,預計由屯門站至屯門碼頭附近的屯門南站車程少於5分鐘。 有了新鐵路延綫,區內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將得以紓緩,廢氣、噪音和碳排放也可以減少一點。
為配合新市鎮發展,1970年代斥資數億港元動工興建屯門公路,1983年全線通車。 但由於交通流量大,而且彎多路斜,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即使到今日屯門公路每天繁忙時間必定塞車。 直至三號幹線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車,西鐵(今屯馬線)於2003年通車,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門唯二的對外道路,前往港九區之交通才大大舒緩。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已於2020年12月27日通車,直通香港國際機場。 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是北部都會區首個進入工程階段的新發展區項目,單是古洞北於全面發展後,預計將容納約131,600規劃人口。
屯門南範圍: 項目時間表
請留意有關的數據只顯示區議會地方選區分界,並不包括其他數碼資料,例如地形圖、數碼土地界線等,該等資料屬地政總署所有。 改善車站附近的行人道路網絡, 包括將橫跨湖景路近湖月街的 行人天橋(湖月橋)改為更直接 方便的地面行人過路設施。
中原地產新界東豪宅御龍山第一分行副分區營業經理周家傑表示,整體租賃交投持續活躍,火炭星凱. 堤岸12月暫錄約5宗租賃成交,分行最新錄3座高層A室,單位實用面積673平方呎,3房間隔,享山景,開價約$29,000,議價後以$27,000租出,累減約$2000,實用平均呎租約$40.1。 李貫甡表示,成交單位為青衣盈翠半島9座低層C室,實用面積677平方呎,採3房套設計,裝修企理,面向青衣公園,主人房瞭望海景。 據悉,買家為為區內客,鍾情單位景觀,逐議價後以$1,018萬承接,實用呎價約$15,037。 屯門南範圍 顧耀彬表示,成交單位為屯門市廣場3座高層D室,實用面積349平方呎,間隔分明,易於擺放傢俱。
屯門南範圍: 港鐵古洞站及屯門南延線拍板|最快2027年竣工!車站位置、發展詳細曝光
宋代,屯門鎮地區曾建有營壘,稱為屯門砦,並曾在青山設捕盜廨。 陸秀夫保護宋帝逃亡,曾率兵避居屯門的龍鼓灘,今日龍鼓灘後山上有「皇帝巖」,即相傳為宋帝昰曾藏身處。 宋亡,元廷在屯門設置巡檢司,衙署建於屯門寨,委派一名巡檢,統轄寨兵150人。 後來,明廷又移官富巡檢司於屯門,一度負責相當於今日香港全境範圍的行政和軍事管治。 元末,漸有氏族由江西、廣東等地舉族移居屯門,例如陶氏自廣西遷入,建立泥圍、青磚圍和屯子圍,陳氏建立田心圍。
屯門南範圍: 屯門泳池現址將拆卸 初步計劃於屯門高爾夫球中心重置
郭詠詩指,單位以$3.8萬放租約3個月後獲區內客接洽,議價後減價$5,000,以$3.3萬承租,實用面積平均呎租約$44.1,低市價約3%。 香港置業奧運站帝柏海灣分行營業經理周栢達表示,售出單位為大角咀帝峯. 皇殿8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約1,278平方呎,建築面積約1,672平方呎,屬4房雙套間隔,向正南望市景。 周栢達稱,原業主以$3,100萬放盤約3個月後吸引外區客,最終雙方議價後減價約$412萬,以$2,688萬易手,單位實用面積平均呎價約$21,033,建築面積平均呎價約$16,077,較市價略低。 美聯物業將軍澳天晉匯分行營業經理羅定康表示,成交單位為將軍澳蔚藍灣畔7座中層D室,實用面積492平方呎,座向東南,2房間隔。 買家見單位位處地鐵上蓋交通方便,而且價錢符合預算,故決定以$708萬承接單位,實用面積平均呎價約$14,390,成交價創今年新低。
屯門南範圍: 主要運動場地
地理上,唐代的珠江口西岸是淺水地帶,不利航行,東岸則有深水航道。 屯門為商船沿著深水航道進入珠江前的最後一處深水港口,故而成為中外海船停泊之處。 《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地理志》引用賈耽《古今郡縣道四夷述》「廣州通海夷道」條:「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航海外夷」條更稱「其欲至廣者,入自屯門」,即可以為明證,以見屯門對以廣州為中心的海上貿易相當重要。 唐天寶三載(744)二月,南海郡太守劉巨鱗調派屯門鎮兵經海路北上,鎮壓浙江海賊吳令光,可見所鎮兵力不弱。 除史籍所載外,唐代文豪韓愈、劉禹錫的詩句亦出現有關屯門的描述。
屯門南範圍: 計劃
區內中心區被青山和九逕山2座高山夾着,而大小磨刀和龍鼓洲等島嶼亦屬屯門區,當中屯門河分隔東西屯門。 屯門河為屯門區發展時由青山灣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大海,所以屯門區內大部份屋宇都建於填海區上。 現時的青山灣實際只是原來的一小部份,而且早年發展期把避風塘建立於該區域[2]。 東鐵綫古洞站為地底車站,將是全港首個於營運中的鐵路隧道上興建的新車站,施工過程涉及的工序非常複雜。
屯門南範圍: 重置設施換新LOOK 為社區注入活力
羣創昨(11)日回應,已於第一時間與相關單位同仁溝通,將尊重員工個人意願安排,主要措施包括組織與產線的最適調整,以強化集團佈局與發展。 中原地產粉嶺名都分行經理劉德興表示,日前促成粉嶺欣盛苑D座中層05室成交,單位實用面積401平方呎,建築面積514平方呎,2房間隔,放盤時開價約$250萬,議價後以居二市場價$230萬易手,實用面積平均呎價$5,736,累減約$20萬。 文件提到,工程施工期間,會對具有重要保育價值的地區,例如大欖郊野公園 和「自然保育區」,以及地面工程施工範圍附近的自然生境和野生動植物,造成間接幹擾。 屯門南範圍2025 另外,由於可能需要填海,有機會導致海洋生境永久或短暫消失,亦可能因沉積物和化學品意外洩漏,導致水質惡化。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擁有的版權保障。
屯門南範圍: 發展走更前
相傳南朝宋元嘉年間,杯渡禪師曾到屯門,但屯門明確見載於史籍者,最早見於唐代。 《新唐書‧卷四十三上‧地理志》「嶺南道廣州南海郡」條下有注曰:「有府二:曰綏南,番禺;有經略軍,屯門鎮兵。」這也是香港的地方最早見於史籍的記載。 《唐會要‧卷七十三》「安南都護府」條亦記載:「開元二十四年(736)正月,廣州寶安縣新置屯門鎮,領兵二千人,以防海口(今珠江口一帶)」。 安史之亂後,吐蕃佔據安西諸郡,絲路閉塞,隨之而來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航路由廣州開始,連接海外遠國。 當時航海受季候風支配,諸國商船入廣州前,需停泊屯門,稍事休整,然後沿珠江北上;離開廣州時,亦需停泊屯門,等候季候風,啟航回國。
屯門南範圍: 社區煥然一新
近日市場亦錄得平均呎價不足$1萬的同類型單位買賣成交,該單位為2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531平方呎,成交價約$510萬,摺合實用呎價約$9,605。 李錦榮表示,成交單位為東湧映灣園11座低層G室,實用面積756平方呎,採3房設計,裝修企理。 據悉,買家為區內租客,政府減辣後開始睇樓,見近期樓盤業主願減價,即把握時機「租轉買」,議價後以$735萬承接,實用呎價約$9,722。 屯門繞道包括長約7.5公里用作連接隧道的高架橋或地面道路,將會連接南面的屯赤隧道、北面的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的隧道。
屯門南範圍: 公共交通
據瞭解,羣創竹南廠主要生產家電類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日前傳出主管被要求提交名單,預計在12月12日舉行說明會,於19日、20日兩天辦理離職手續。 羣創昨天並未回應竹南T1廠是否面臨關廠,以及實際人力調整數字,僅表示,基於彈性策略規畫,致力優化生產配置及提升整體營運效益,經審慎評估將全面精實管理,並以組織與產線的最適調整,強化集團佈局。 海關強調,會繼續透過風險評估和情報分析嚴厲執法,打擊跨境冒牌物品活動。 屯門南範圍 屯門南範圍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1年6月斥$337萬購入上述單位,持貨約12年,是次帳面獲利約$171萬離場,單位期內升值逾50%。 參考成交資料,原業主於2004年以$185.1萬購入上述單位,持貨約19年,帳面賺$522.9萬,單位升值約282%。 美聯物業太古城-金星閣分行高級分區營業經理陳彪表示,該行日前單日連環促成2宗太古城逾千萬元的單位成交,12月首11日暫錄得6宗成交,與上月同期相若,而748實呎戶獲外區客以1,310萬承接,而一個682實呎戶則以1,120萬易手。
當項目完成後,當區居民前往屯門市中心或遠至市區,將有多一個新鐵路線選項。 與此同時,使用屯馬線前往市區的屯門區居民不算多,主要原因在於路線先繞經元朗、後經天水圍,最終纔到達屯門,費時失事而且交通費用高昂,而屯門前往市區經屯門公路會比較直接。 因此一直有聲音要求興建屯荃鐵路,讓屯門區居民有較直的鐵路服務前往市區。
屯門南範圍: 屯門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韓愈被唐玄宗貶官至潮州任刺史時就是循海路赴任,途經屯門,但有關說法仍存爭議,部分史家認為他循東江前往,並未路經屯門[3]。 屯門南範圍2025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而劉禹錫的《踏潮歌》寫道:「屯門積日無風飆,滄浪不歸成踏潮。轟如鞭石屹且搖,互空欲駕黿鼉橋。」描寫屯門巨浪滔天的海面[3][4]。 屯門三面環山,西面是青山,東面是九逕山,屬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在南北朝的劉宋已成一有名航門[2],海外國家商船(如從波斯、印度和南洋來的船泊)到廣州府城經商時,都會選擇先停駐屯門補給,經屯門水道,再向北前往廣州等地[3]。
2022年初,社企 不朽傳耆 出版書籍《屯團轉:屯門心導遊》,推介由不朽傳耆團隊過去為屯門設計的其中兩條主題導賞路線,附有社區地圖,也收錄了由多位屯門居民所撰寫,分享他們親身經歷、見證屯門變遷的小故事,以達至社區保育的目標 [18]。 海關早前透過風險評估,於上月30日在屯門內河船碼頭海關驗貨場,抽查一個從廣東南沙抵港的40呎貨櫃,並在其中搜出約1萬件懷疑冒牌貨物,包括衣服、鞋履、手提電話殼和飾物等,估計市值共約210萬元。 人員初步調查顯示,該批冒牌貨物料將轉口至海外地區,案件仍在調查中。 香港海關11月30日在屯門內河船碼頭海關驗貨場,檢獲約1萬件懷疑冒牌貨物,估計市值共約210萬元。 經檢查後,海關人員在貨櫃內檢獲該批懷疑冒牌貨物,包括衣服、鞋履、手提電話殼和飾物等。 香港置業西南區港島南岸分行高級聯席董事郭詠詩表示,日前促成黃竹坑揚海2B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約為749平方呎,屬3房套連儲物室間隔,向東北望園景。
屯門南範圍: 資料來源
政府沒有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合適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亦無須對與該等地圖資料或本網站有關的任何原故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上責任。 北宋知廣州軍事蔣之奇〈杯渡山紀略〉一文記載,南漢曾在屯門設置管理屯門鎮的靖海都巡,並在屯門山北麓上建立軍寨。 南漢在屯門的軍事設置,是否即唐代屯門鎮,已經無法稽考,但從唐至南漢,屯門都置有軍事設施,已能證名此地有相當的重要性。 在延續從唐代開始的軍事地位外,南漢時期,青山一度躍升成為重要的佛教聖地。 相傳在南朝宋元嘉( )年間,杯渡禪師曾到屯門禪修,僧眾後為之在屯門青山建杯渡寺,即今日的青山禪院。
惟他指出,開展是次線路以「擁有權」經營,估計項目以物業及鐵路形式融資興建,倘港鐵能獲批興建4,000個私人單位,將毋須向財委會申請撥款。 屯門南範圍 屯門南範圍2025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當時文件提及將現有西鐵線屯門站向南延伸,並在屯門南增設一個鐵路站,且選址擬建在鄰近屯門碼頭及兆禧輕鐵站。 當時構思是以高架鐵路形式興建屯門南延線,且初步建議於2019年至2022年落實,而按2013年價格計算,初步成本估算為55億元。 由於清政府與大英帝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屯門納入英國殖民地範圍內。 在英國所編製的地圖,屯門地帶有清山(青山),故此屯門區以前為青山區。 於1960年,香港政府計劃在青山區及其填海區上建青山新市鎮,後來青山區易名為屯門區,新市鎮亦更名為屯門新市鎮。
屯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屯門南範圍 第六屆屯門區議會有31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現時屯門區議會主席是陳有海先生,副主席是黃丹晴先生。 屯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屯門區的事務,共有32名議員,現屆屯門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11名議員當中5名為民主派議員,1名為中間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
在嘉慶《新安縣志》中,屯門青山的勝景被稱為「杯渡禪蹤」,列為新安八景之一。 分界圖亦存放在選舉事務處、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公共屋邨辦事處,以及主要及分區公共圖書館供公眾人士在通常辦公時間內參閱。 屯門南範圍2025 2023年區議會選舉,估算人口有168,080人[5],選民有94,443人[6],吸引到三人參選。 「屯門」意即「屯兵之門」,也是「屯田防衛的海門」,是中國歷史文獻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1],比「香港」一詞還要早數百年。 2020年起,屯門區有街坊先後設立社區報《屯敘》,《溯本尋屯》等,希望藉此提升屯門人對社區的認識和熱愛。 屯門區在1990年代是品流複雜的地方,屯門區內開設了多間卡拉OK,有些更以年輕少女作招徠,及後經警方大力掃蕩後,治安情況已大為改善。
劉禹錫的《踏潮歌》寫有「屯門積日無迴飆,滄波不歸成踏潮」之句,是目前發現最早詠及香港地區景物的文學作品。 屯門南範圍2025 另韓愈在元和十四年(819)的《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其六》亦寫有「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之句。 目前雖無史料證實韓、劉二人曾到屯門,但文人雅士感興傳唱,使得屯門的高山奇巖名滿中原,亦反映唐代屯門已是往來繁盛之地。
政府在獨立審核顧問的協助下,已審視和核實港鐵提供的項目財務預算。 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為「特殊工業區」、物流業、回收業、廢物處理、堆填區、發電廠等都在這一帶。 其中最大的乃屯門內河碼頭,位於屯門龍鼓灘,不但讓各物流公司進駐,更設有大型貨櫃場,方便接駁珠江三角洲的內河貨運往來。 此外香港最大的英泥製造商、中華電力的青山發電廠、龍鼓灘發電廠,以及香港唯一一個環保園也坐落此區。
屯門南範圍: 面積(公頃)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誌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上述售出單位為珀麗灣1期11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約531平方呎,建築面積約694平方呎,屬2房間隔,望翠綠內園景。 熊建明稱,單位原業主最初以$608萬放盤,不過其後因應市況調整叫價至$545萬,即吸引新買家洽購。 據悉,新買家為首置客,於市場物色單位多時,心儀上述單位價格相宜,睇樓後翌日進一步還價,買賣雙方最後同意以$508萬成交,累減約$100萬沽出,減幅約16.4%,摺合實用呎價約$9,566,不足1萬水平,較同類單位低約5%。 美聯物業青衣 – 青衣港鐵站分行高級分區營業經理李貫甡表示,新界西北有新盤熱賣及節日氣氛濃厚影響下,青衣區12月至今錄約10宗交投,較上月同期略少,該行最新促成盈翠半島677實呎戶$1,018萬沽出。
屯門南範圍: 設施
路政署提交的環評概要文件指,基於屯赤隧道通車,車輛往返新界西北地區,及大嶼山之間,預計需途經屯門區內道路。 隨新界西北地區各項新發展逐步落成,如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以及元朗南發展。 過往屯門碼頭有飛翔船往返中環碼頭,不少上班一族會乘坐上班,但在2000年起這現象隨飛翔船服務停辦而逐漸式微,並由過海巴士和屯馬線取而代之。 屯門南範圍 然而因近年屯門公路、汀九橋、長青隧道等陸路交通要道經常出現擠塞,屯馬線列車在繁忙時間亦存在擠逼,有意見認為有需要復辦。 196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計劃在其上發展第一代衛星城市(後改稱新市鎮),名為青山新市鎮;及後於1972年青山區恢復舊名,改名屯門區;於1973年正式宣佈發展新市鎮[5],名為屯門新市鎮。 前九鐵主席、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會成員田北辰表示,料按今年價格計算,屯門南延線最新造價將增加至170至180億元。
擬建的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屯門南範圍 據港鐵介紹,當東鐵綫古洞站投入服務時,車站的東面及西面將各設兩個出入口,連接古洞北新發展區;而西面出入口將連接未來公眾街市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北環綫古洞站啟用後,車站的東面及西面隨後將增設出入口連接附近社區。 屯門南延綫以「社區鐵路」為定位,全長約2.4公里,將屯馬綫由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附近的新終點站-屯門南站,途經第16區站,透過鐵路延綫連接屯門南社區,屯門友日後出行就可以更輕鬆。 屯門區中央位置的屯門工業區,位於皇珠路及石排頭路之間及天后廟路、業旺路一帶。 被山景,大興及以前的新發邨所包圍着,希望屯門區達到「自給自足」,區內生活和區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