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機狹著 6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基本上用上 35mm、50mm 數碼變焦都不會發現明顯的畫質變差情況,相片依然清晰可用,至於 70mm 同 90mm,都需要縮細圖片才能放在社交媒體,所以應用上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說 Leica SL 系列,還有今次測試的 Leica Q 系列擁有自動對焦功能,同傳統 Leica 有一個區隔的話,這部 Leica Q3 就再走前一步--全新搭載有一個 3 1260mmleica評測 吋「挑芒」(Tilt monitor)可翻折的 LCD 熒幕。 面對 Leica 傳統,今次的挑芒毫無疑問令機身有一份擁腫感覺,就好像上次 Leica M11 去除了底蓋一樣。
- 最佳的銳度效果保持在F5.6-F11之間,光圈F16開始肉眼可以看到細節流失,綜合而言,還是12mm段畫質更好一些。
- 不過 RTX 3060 顯示卡並非 GA106 核心的處女秀,因為早於 2 月 2 日, NVIDIA 率先在筆電市場推出 Laptop 的版本,成為首款上市的 GA106 核心產品。
- Leica Q3 是一部搭載了 135 全片幅感光元件、自動對焦鏡頭、自動測光的全自動便攜相機。
- Surface Coating 納米塗膜技術,藉以減少光斑在影像上形成,以及提高鏡頭的透光度。
而今次 UHD60 做到的效果,基本上同入門級原生 4K 投影機已經持平。 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探索手提箱裡面的異空間一段,不同怪獸們的眼睛、皮膚等等細節都呈現得極之精細。 雖然 UHD60 並沒有流暢度增強技術,但動態畫面相當順滑,令到一些平移 pan 鏡都依然可以保持相當好的解像力。 色彩表現方面也算是不錯,配搭 HDR10 的畫面色彩濃鬱得來不會太誇張,不過雜訊稍多少少。 最後地鐵站魔法大戰一段,一些淺景深焦外的位置,可以見到雜訊多少少,同埋有少少雜色,不過整體顏色表現尚算自然討好。 首先在拍攝現場,色彩豐富的熒幕,還有接目非常舒適的升級版電子觀景器,呈現出色彩艷麗、極緻清晰的相片,一個一個令人感動的畫面,一直催谷著小編本人繼續拍照。
1260mmleica評測: 功能
外型不僅典雅,做工也非常好,如果是喜愛賞玩器材的人,一定會喜歡這臺相機,認真說起來,這實在是一臺兼具畫質跟優雅造型的頂級德國工藝品。 雖然 Leica M11 相機最多可拍 6000 萬像素相片,但大家都要留意返,並非每一支鏡都可以餵飽 Leica M11 的 6000 萬像素解像度,下面小編會嘗試使用舊鏡拍攝,這時候你很難用技術角度要求相機給你完整的 6000 萬像素相機應該有的清晰度。 如果用舊鏡的話,小編就介紹你使用較低像素的模式,當然玩開 Leica 的朋友,其實很少會去挑剔舊鏡影相的解像度。 最近幾年投影機的新機選擇的確偏少,Optoma 都算是最積極推出新型號的品牌。 今次推出的 UHD60 除了是旗下首部 4K 投影機之外,採用了德州儀器(TI)新研發的 4K DLP 投影晶片,通過 Pixel Shift 技術可以真正呈現到完整的 4K 解像度畫面。
另外本機引入的「挑芒」大大提高了相機取景便利程度,加上 Q2 已經有的 MARCO 微距攝影、F/1.7 大光圈極緻品質鏡頭,令今次這部 Leica Q3 成為了一部極先進、極全能的高級傻瓜機。 你會在相機 LCD 畫面上留意到框框顯示偵測到的小貓,再半按快門就可成功對焦。 Leica Q3 最大特色除了提供 6000 萬像素極為震撼的細緻影像之外,其 f/1.7 大光圈鏡頭在陰暗環境中發揮作用盡量壓低 ISO,保持影像清晰;就算在高感光場景中,相機對環境、事物的色彩重現能力非常之強,發揮了全新感光元件所帶來的優勢。 至於其他機身內置硬件,就同早前推出的 Sharp Aquos R6 相同,搭配 Snapdragon 888 SoC 處理模組、12GB RAM、256GB 儲存空間,內置有6.6 吋 Pro IGZO OLED 圓邊熒幕、支援 IP68 防水、內置電量 5000mAh。
1260mmleica評測: 小米聯乘 Leica 推 Xiaomi 12S 系列 1吋感光元件 + Leica 鏡頭、濾鏡 + 10-bit RAW
跟 Leica Q2 一樣,電池的底部也融合變成了機身底部的一部份。 撥動電池扣一下,電池會彈出,但你不用擔心它會飛出來,你需要輕輕按壓電池,它才能從機身取出。 上一次筆者在測試 RTX 3060 Laptop GPU 時,已感到其性能不高,明顯落後於 RTX 1260mmleica評測 3070 Laptop GPU 。
- 對於 Leica 相機來說,Leica SL2 、Leica M10-R 已經是高像素型號,如今 Leica M11 再一次把解像度推高,一些街頭照片,放大後還是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細節。
- ▲X2採用的是Leica引以為傲的ELMARIT 24mm F2.8鏡頭,不僅畫質優異,等效36mm的視角也非常適合在街頭速寫。
- 實拍下發現,此鏡的紫邊和色差問題比較小,在高反差環境下拍攝亦不太礙眼,反而小編就覺得 12mm 廣角端時的桶狀變形會比較嚴重。
我們以 1080p 解像度運行,將畫質及光追設定至最高, DLSS 選項為超高效能,fps 能達至 66,但當關閉 DLSS 後,則減至 43 fps ,足足是 53% 的跌幅。 在這遊戲中似乎 RTX 3060 Ti 比 RTX 2080 未有明顯優勢。 至於在跑分成績方面,RTX 3060 Ti 的跑分亦與 RTX 2080 相差不遠。 在 3D Mark 的跑分,可以見到 RTX 3060 Ti 的分數略高 1260mmleica評測2025 RTX2080,在運行 4K 的 Time Spy Extreme 更可見分數相距較多,但在 2K 解像度下,則未有拋離太多。 單看外型,讀者已經可知 RTX 3060 Ti 已跟上兩級的顯示卡有些分別。
1260mmleica評測: 測試平臺
但 Medium-DNG 與 Low-DNG 模式在極端光度差較大的環境之下,就可發揮它 15 級動態範圍的力量。 相信有不少用開投影機、或者想升級玩投影的朋友,等 4K 投影降價都等了一段時間。 的而且確,市面上 4K 投影機的選擇不太多,而且價格全部偏貴,5 萬元起跳,直到接近 10 萬、20 萬都有,普通用家比較難買得落手。 多得 TI 研發的新 4K 投影晶片,先有了 Optoma UHD60 這部兩萬樓下的 4K 投影機。 而 UHD60 在解像度表現方面亦都交足功課,分析力相當出色,此外亦都兼容 HDR10 等較新的規格。
預設功能是一按切換拍片、影相(用戶可自行轉換其他功能),雖然只是多了 1 個按鈕,但用上去非常方便。 另外原本左手邊的操作按鈕轉了位置到右手邊,同樣也是方便了操作。 今次刊載的影片雖以 8K 畫質拍攝,已被 YouTube 縮小至 4K 畫質。 為此小編在原本 7680 x 4320 解像度的影片中擷取了一些截圖,讀者們可點擊進入 flickr 相簿詳細檢視完整 8K 畫質。 Leica Q 系列一向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方便就手就可獲得「Leica Look」相片。 何謂「Leica Look」其實頗為主觀,但從相片中,大家可首先體會到其色彩極為豐富,Leica 享負盛名的色彩、光暗過渡也充份表現在相片中。
1260mmleica評測: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同場加映:消委會測試 7 款可換鏡頭相機套裝,由價格約 $6,680 的入門機,至 $26,000 的高階型號都有所測試。 近年在攝影人士間熱門的無反機,消委會測試發現3款規格較高的在拍照上都有出色表現,甚至有1款的拍片表現出眾。 Leica 官方更會推出另購的手柄與無線充電板,手柄用途跟以前一樣,讓用家更穩固握機。 手柄有另一用途,是其內置金屬線圈,令手柄可接觸另購的無線充電板,使其變成第一部可無線充電的數碼相機。 這個充電板還可配合具無線充電功能的智能電話、藍牙耳機等為其充電。 另一點就是機身背面,LCD 熒幕上方自訂按鈕,從 Q2 的 1 個變成 2 個。
1260mmleica評測: 影片錄製的理想選擇
相機兼具 Leica 自家研發的 1260mmleica評測2025 Leica Maestro IV 處理器,同時用上一支 Leica Summilux 28mm f/1.7 ASPH. 在 Leica 世界中,一支 Leica Summilux-M 28mm f/1.4 ASPH. 鏡頭的價格高達港幣HK$52,800,因此 Leica Q 系列相機一直被喻為「買鏡頭送相機」。 Xiaomi 12S 系列之一的 Xiaomi 12S Ultra 配備 1 吋 SONY IMX989 超大感光元件的旗艦廣角相機,採用先進的製程,及擁有更快的讀出速度、兼顧進光量和解像度的 Quad-Bayer 色彩陣列。 其單個像素尺寸可達到 1.6μm, 而像素合併後達到 3.2μm,能有效降低雜訊,擴展動態範圍,增加吸光量。
1260mmleica評測: 楓驛 LUMIX 12-60mm F2.8-4.0 鏡頭出租 LUMIX鏡頭 租變焦鏡頭 大光圈 臺北 板橋 北車 桃園
Leica Leitz Phone 1 還將獨特設計加入手機軟件內。 系統時間、輸入解鎖密碼的介面、相機操作介面,都用上 Leica 相機特色字體。 小米正式發布首款與相機名廠 Leica 合作研發的 Xiaomi 12S 系列,此為小米與 Leica 達成流動影像戰略合作後的第一個系列。 眩光是逆光攝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它的具體表現爲耀斑或霧化現象。 雖然有的時候可以利用它來做一些光照效果,但總的來說,弊大於利,所以衡量一枚鏡頭的抗眩光性如何主要看鍍膜。 如圖可見,這枚鏡頭在12mm端最大光圈爲F2.8,雖然在M43系統內屬於大光圈,但是在暗角方面的控制的還不錯。
1260mmleica評測: 【評測】Leica Q3 徠卡 Q3 全片幅高階數碼相機 人像、街拍試相 + 8K 影片實拍 + 與別不同拍攝體驗分享
Leica 有一條 Leica Monochrome 黑白相機產品線,專門拍攝黑白相片。 而今次測試的智能手機 Leitz Phone 1 就特別內置有「LEITZ 1260mmleica評測2025 LOOK」模式(Sharp Aquos R6 沒有的特別模式),能夠拍攝出黑白調階更加細緻豐富、成像滿意的黑白相片。 這個模式完全領先其他手機的黑白模擬效果,甚至勝過好多拍到黑白照片的數碼相機,特別在光線反差較大的地方,你可以完全享受到黑白攝影帶來的樂趣。 在2014年以前徠卡用戶可能壓根都沒想過 Leica 會推出自家第一款支援自動對焦的可換鏡相機 1260mmleica評測2025 Leica TL,而且還打造全新的 TL 系列鏡頭羣,徠卡更在今年第三季發表了 Leica TL2,不過規格上與前代的差異並不大,只能說是小改款而已。
1260mmleica評測: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這次的戰場換成 Desktop ,對手變為 RTX 2070 SUPER 及 RTX 3060 1260mmleica評測 Ti , RTX 3060 可有優勢? 另筆者想強調一點,比較的 RTX 2070 SUPER 雖為上一代產品,但市場炒價在四千以上,售價分分鐘比 RTX 3060 還要高。 短評:Leica DG 12-60mm f/2.8-4 於廣角端 12mm 有明顯的桶狀變形,當變焦至 18mm 焦距後就難以察覺,而至於望遠部分亦沒有出現令線條「向內彎」的枕狀變形情況。 首先要感謝香港 Leica 在 Q3 發表前借出實機,大家在睇相時也要留意本機並未安裝有最新版系統軟件,相片僅能作為參考。 一反 Leica M11 簡約包裝,今次 Leica Q3 包裝再玩復古,攤開外層卡板後,可看到裝有相機的紙盒平穩放在最頂,下面是紙抽櫃藏有連接線、充電線、相機帶、紙文件等等,Leica 舊相機的開箱體驗返哂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