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一直在談規劃「原意」,其實規劃圖則隨着社會進步不時修訂,原意是什麼? 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普遍採用的是「規劃意向(Planning Intention)」。 規劃意向主要是由圖則及圖則的註釋指定,有時會有一段文字,是法定圖則的一部分;簡單說就是法律的一部分,再加說明書去補充。

預料M+定價後決定方案,最快於2013年年中決定[32]。 西九文化區規劃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5 西九文化區規劃 位於藝術展亭南面,包括可靈活設置450個座位或900個企位,全港最高和最大型的「黑盒劇場」及可容納超過10,000人站立的戶外舞臺。 2012年3月,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發展圖則草圖;2013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大綱圖則,計劃啟動。 西九管理局於2014年3月21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增加西九用地發展密度的申請,將整體總樓面面積按土地用途各增加 15%[14]。 苗圃公園係一個人人共享嘅公共空間,公眾可以喺綠草如茵嘅環境下輕鬆寫意噉進行各種休閒活動,隨意喺公園散步,或踩住單車漫遊海濱長廊;更可以喺草地上同寵物玩,同家人好友野餐聚會,體驗幾年之後落成嘅西九公園。 文化區要有合適的管理及營運政策,同時也需要有合適的管理人才去推行。

西九文化區規劃: 發展計劃場地

一連四場的《EAR UP SHOWCASE 搶耳展演》集合18隊「搶耳音樂廠牌計劃 2023」的本地新晉音樂單位加上6組亞洲實力表演嘉賓,門票一推出已被秒速搶光,徇眾現要求加推少量門票免費供登記換領。 而尾場集合六隊炙手可熱的亞洲新星的《ALL EARS ASIA》尚餘少量門票於KKTIX公開發售,樂迷搶票從速,別錯過這場引領潮流的音樂派對。 除了欣賞戲曲表演之外,可以相約三五知己光顧分佈於戲曲中心各樓層的餐廳食肆,嘆杯茶或者品嚐一頓中式盛宴。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於2008年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第601章)成立,以發展西九文化區。 2013年1月及4月,西九文化區舉辦「宋冬:三十六年曆」展覽及「M+進行:充氣!」充氣雕塑展覽[47]。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是用於連接港鐵九龍站/圓方及藝術廣場,設有扶手電梯及升降機。

有傳媒揭露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於2016年已知悉新昌營造出現財政問題,質疑為甚麼要到兩年後才中止其合約。 2016年12月, 身兼西九管理局主席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未經諮詢下突然宣佈,將引入故宮文化博物館。 2013年2月23日至24日,西九文化區舉辦廣西美食文化嘉年華暨創意花燈展,24日同時舉行該會品牌活動盆菜宴,筵開2,000席,參與人數達24,000人,被列為新的世界紀錄及錄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2009年12月4日至2010年2月27日期間,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在此舉行。 西九管理局打算接管區內現有的兩組分別為於新油麻地避風塘及藝術廣場發展區南端的公眾登岸梯級,並進行美化以便日後提供水路運輸及水上觀光團服務[29]。 由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日將舉行「自由約」,以藝術、音樂、電影為題,亦設有創意市集[18]。

西九文化區規劃: 藝術廣場行人天橋

我們會結合這些方面的努力,與西九管理局攜手合作實現西九文化區的願景。 西九管理局會優化現有位於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的行人隧道,並設新樓梯和增設升降機以連接港鐵香港西九龍站、柯士甸站與戲曲中心[29]。 林蔭大道貫穿整個文化區,使區內往來便捷,並提供寬闊的戶外活動空間。 所有行車、服務設備和停車場均設於地底,加強行人安全之餘亦可減少污染和擠塞。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梁振英提出額外撥款1億5千萬,加強不同資歷藝術行政人才的培訓,方向值得支持。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於2008年根據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成立,香港政府同時向該局注資216億港元。
  • 2016年12月, 身兼西九管理局主席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未經諮詢下突然宣佈,將引入故宮文化博物館。
  • 當然,經過設計比賽,獲得更好的設計,粵劇界當然是喜聞樂見的。
  • 除了工程招標的比賽機制外,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亦有批評,目前政府管理文化設施的政策過於刻板,往往從行政方便出發,為藝術工作者在發揮創意時,受到很多限制,無法盡情發揮。

位於西九文化區西面地段的西九海濱長廊,設有遊樂區、單車徑、設有路燈的緩跑徑。 「悠遊西九」客戶服務處提供租借單車服務,你不但能沿着西九海濱長廊,輕鬆愜意地享受維多利亞港的迷人景緻,更能輕易到達海濱長廊陸續落成的文化設施、餐館及輕食店。 M+戲院亦正式開幕,除了舊有展區,會展出全新觀賞遊樂設施,亦會開放遊戲地景!

西九文化區規劃: 發展概念

於2017年第二季動工[30],天橋已於2021年12月28日前開通,現時行人已可通過天橋直達尚在施工的藝術廣場。 有評論認為,該批藏品過份集中於內地藝術作品而忽略了本地創作,也有人認為,該批藏品收藏性不高。 藝術品的收藏,一向都是富有爭議的議題,但今次事件卻點出,M+的雖已定位為專注於收藏及展出20及21世紀的視覺藝術,也於去年6月訂立了一套館藏政策,但卻一直未有向公眾公開闡釋,令公眾無法瞭解M+的收藏藝術品的準則並作判斷。 圖則和註釋,都是相對簡約的文字,例如「政府、機構或社區」、「工業」等,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是做中學,還是老人院? 因此,便有詳細一點的「規劃意向」,說明某一塊地是做什麼的和相關大小等參數,再加上說明書以說明根據的政策和規劃配套等。

  • 行政總裁栢志高指地陷面積直徑達20米,且並非首次發生,但強調工作結構仍然安全。
  • 該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個土地用途及組合均衡的專區,以有利於建立西九文化區發展早期的「重點區域」,並且為M+毗鄰範圍增添活力[15]。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動用1.5億港元委託3間顧問公司研究概念設計方案,於2010年8月20日起在香港多處地點舉行展覽,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收集公眾意見後再歸納各方意見,從而挑選出主體方案。
  • 建築設計揉合紫禁城特色之一的「中軸線」結構,並加入具現代風格的簡潔流暢線條,色系上用米金色為主調,搭配深紅、冷灰色作為點綴,能同時在此領略古今兼具的時代魅力。
  • 於2017年第二季動工[30],天橋已於2021年12月28日前開通,現時行人已可通過天橋直達尚在施工的藝術廣場。
  • 四來亦可紓緩市區嚴重的土地荒,可說是一石四鳥的建議,可惜意見並沒有被管理局及政府採納。

俯瞰壯麗維多利亞港嘅西九文化區,將分階段發展,逐步展現公眾眼前,並喺未來十年初具規模。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5 西九管理局提出了對西九的三大願景:它將設有優質文化、娛樂及旅遊節目,具有必須到此一遊的元素;它要配合長遠發展香港文化藝術所需基礎設施,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 它亦需成為吸引和培育人才的文化樞紐、以及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文化門廊。

西九文化區規劃: 小巴77M

當局的回覆,是擔心更改發展圖則,會延遲落實西九計劃的時間表。 但西九文化區的興建是分階段進行,根據西九各設施的落成時間表,首階段的核心文化設施,最早的設施將於2015年完成,其餘部份逐步於2020年前落成,第二階段的文化設施,則會於2020後才落實。 目前,西九的早期工程,如東面的戲曲中心,在利用現有的基建下,已開始落實,西九中央的部份,則尚待顧問研究,制訂合適的發展方式。 故此,若政府要提升西九的地積比率,相信仍有時間去策劃,及經城規會的進一步審議,只視乎政府是否有決心去做和說服社會支持。 西九文化區規劃 如不作調整,我很難想像管理局單憑現時滾存的235億,便可滿足業界對各項設施的需要,讓西九的計劃可以全部落實。

西九文化區規劃: 九龍及新九龍規劃區

同時西九管理局將用地西端包括M+、演藝綜合劇場及部分酒店、辦公室及住宅用地給予提早發展並稱為「藝術廣場發展區」。 該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個土地用途及組合均衡的專區,以有利於建立西九文化區發展早期的「重點區域」,並且為M+毗鄰範圍增添活力[15]。 西九文化區規劃 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的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的公園。 此外,西九文化區包含長兩公里嘅海濱長廊,並且將會設有佔地23公頃嘅西九公園。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5 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西九文化區設計靈感來自清明上河圖。

西九文化區規劃: 「文化經脈,持久活力」

部份的文化設施,如戲曲中心、M+博物館也透過公開比賽,徵求建築物的設計。 既然是以比賽模式進行規劃,對設計要求相對寬鬆,參賽者為求設計突出,增加勝出機會,自然對文化設施的設計有高素質,要求優質的配套,造價自然偏高,所有的評審也會不期然採納較佳的作品。 即使稍為調高成本效益佔評審準則的比例,相信結果相差也不會太大,如果採取較多限制,也背離了舉辦設計比賽的目的,而設計師收費和工程顧問費用則按建築費比例收取,也體現不到簡約設計的誘因。 話說回來,粵劇戲曲界曾經積極爭取興建戲曲中心,改變當初完全被忽略的處境,只求文化區能有所提供,去傳承發揚本地的粵劇文化,對設計的要求並不特別高。

西九文化區規劃: “ALL EARS ASIA” 音樂會 @Ear Hub 搶耳博覽 2023

爭論雙方都說自己的規劃觀是對的,但實際上不可能雙方都無可爭議? 包含3組全新作品:《神經的死亡》、包含經典鏡面空間《圓點的執念-渴望天堂的愛》、大型雕塑作品《南瓜》,以及生涯最大系列《我永遠的靈魂》其中一部分展品,展期只到5/14,粉絲們必須抓緊時間去朝聖。 項目由國際貨運公司DHL贊助,遊客可乘坐巨型氫氣球升上100米半空,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西九文化區規劃2025 2004年,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為計劃口號,規定計劃必須建造一塊巨形天薘。

西九文化區規劃: 項目編號:

《黛玉形成》是一個以傳統中國戲曲和古典文學《紅樓夢》為切入點,輔以多元數碼科技元素的原創劇場作品,在古今摻雜的鋪排下,提供了嶄新的角度去賞析戲曲的獨特藝術表達形式,甚至刺激大家反思切身的生活。 年輕一代可能對粵劇並不太認識,認為粵劇很無趣,加上標準戲曲表演長達三小時,時間長度可能令人卻步。 別擔心,戲曲中心作為推廣粵劇的重地,設有有新星劇團演出的90分鐘入門級介紹場,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及接觸粵劇,重新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2018年9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宣佈中止與M+博物館工程總承建商新昌營造的合約,其後由金門接手。

西九文化區規劃: 西九文化區景點5. 自由空間

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於2022年7月2日正式開幕,位於西九文化區。 門票成人標準票價為50元,而若要參觀特別展覽,收費為120元,7至11歲兒童、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及綜援受助人可享半價。 逢星期三開放予眾免費入場,參觀人士須提前於網上或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購票,一文即看預約方法、門票收費詳情、全年會籍、開放時間、展覽展品、地址等等。

西九文化區規劃: 小巴74,74S

當然,經過設計比賽,獲得更好的設計,粵劇界當然是喜聞樂見的。 前特首董建華早在1998年的施政報告,便有了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思。 這座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致力研究和鑑賞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同時通過國際夥伴關係,促進世界文明溝通對話。 博物館展示來自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其他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貴藏品。 此外,它將領導及推動社區參與計劃,啟發大眾的創造力和促進跨學科合作。

結束看展後,大推前往館外的「藝術公園」看維港遼闊景色發呆放空,這裡有無敵海景、大片草地能野餐,更是欣賞日落的絕佳去處。 開放攜帶寵物,以會不定期舉行戶外表演,可以用「悠遊西九」租借單車悠遊,又或是到海濱長廊上的海景餐廳「Pano」,坐擁全區無阻擋的戶外高層觀景平臺,一邊欣賞維港迷人景色、一邊享用結合亞洲食材與法菜的料理精髓,留下別於以往的香港回憶。 2022年7月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無疑是最新文化新地標! 7層樓高建築規劃9個展廳,展覽空間達7800平方公尺(約2359坪)。 建築設計揉合紫禁城特色之一的「中軸線」結構,並加入具現代風格的簡潔流暢線條,色系上用米金色為主調,搭配深紅、冷灰色作為點綴,能同時在此領略古今兼具的時代魅力。 西九管理局會繼續與藝術團體、教育機構和社區合作,通過舉辦和協辦不同類型的優質文化藝術活動和擴闊香港與其他地方的文化交流,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拓展觀眾羣、培育人才和促進專業發展,以配合西九文化區文化藝術設施的落成。

[7]另一特色是在對出的維多利亞港海面,設置有大大小小浮在海面的「藝排」,讓藝術家和公眾可以在維多利亞港上表演及觀賞表演,而位處末端的榕樹論壇,更有一個以維多利亞港景色為背景的水簾屏幕,可以作為放映用途。 由彭耀輝建築師事務所(VPANG),JET建築事務所及張勵繡設計[19]。 為團體、藝術家、設計師及其他舉辦小型獨立展覽及活動的單位提供展覽場地,於2016年7月22日開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