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成裏(英語:Tung Shing Lei)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凹頭的一個鄉郊地方,東成裏位於青山公路北面,與西面的博愛醫院隔渠相隔,其北面為南生圍。 東成里居民主要住在元朗東成里路的兩邊,包括著名建築羣劉氏大屋,而周邊一帶原有的木屋區很多已被貨倉所取代。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2025 東成裏並非原居民村,亦沒有加入任何鄉事委員會,居民以東成裏村居民福利會作為村務管理單位。 凹頭(英語:)(亦寫作坳頭,「凹」依古時的讀音,粵音「坳」,國音āu)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元朗市中心東面的一個山坳[1],得名自元朗蠔殼山北麓和一座海拔約四十一米高的小山之間的小山坳,古時是元朗和錦田的分界線,現時也作爲附近一帶地方的地名。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2025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鹹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宋明時期新界五大氏族原籍江西的鄧氏及文氏先後遷入元朗的錦田、屏山、廈村及新田等地。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著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纔可以進入。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元朗凹頭: 新市鎮發展
元朗馬田壆近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今日(15日)晚上8時許有鐵皮村屋發生大火。 元朗凹頭2025 現場火光熊熊濃煙衝天,消防接報趕至,動用至兩喉兩煙帽及升雲梯灌救,並疏散附近村民及青年綠洲住戶。 消防處晚上9時45分表示,起火的是馬田壆村兩間鐵皮屋,消防人員正在滅火。 元朗區的工業區主要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北面,橫洲的元朗創新園是全港第二個工業園,另外還有舊墟西面的東頭工業區。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 這標誌著中國石化在香港的加氫項目正式啟動,為香港的氫能等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揭開嶄新一章。
- 1989年元朗公立中學遷至元朗公園南路的新校舍,凹頭舊校舍成為天水圍官立中學的臨時校舍,期後1994年,由東華三院馬振玉慈善紀基金實用學校遷入,於2001年學校定實改名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 天水圍新市鎮的樓宇幾乎全屬住宅,除沒有工業區外,商業用地也十分少,主要是住宅區中的商場及2間酒店。
- 數年前(2007)遊覽克述堂時,大屋被荒廢,現時裡頭居住了兩頭唐狗看守,雖然屋內仍然顯得雜亂無章,相信是有人居住的。
- 近日苦主揭發該公司大部分員工已離職,三間門市店舖亦無營業,更拖欠判頭款項,導致大批工程爛尾。
- 朗善邨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建環評」1.2版的「暫定鉑金」評級,並獲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香港)委員會給予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識最高的「三星」評級。
新校落成後即時投入教學,由梁秉憲擔任新校校長,港督葛量洪爵士曾於1950年4月24日視察,學校原定於1950年7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不料建校委員會主任鄧伯裘離世而延遲至9月11日舉行。 開幕典禮由教育司柳惠露主持啟鑰禮,來賓包括教育界名流、新界理民官及官員、東華三院主席、總理、華商總會代表、莫樂天神父、大埔鄉議局、大埔商會、元四邑商會、港九中醫師公會等。 對於凹頭這兩棵「古樹名木」大樹,令人想起 1898年英國接管新界遇到反抗,港英政府隨即於大埔、元朗凹頭及屏山三處地方皆建立警署派兵駐守,以作鎮壓新界村民,而凹頭警署剛好位於八鄉和十八鄉主要交界處,就在凹頭這兩棵名木附近。 現時元朗的區域中心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慣稱「元朗大馬路」)兩側的已發展區,通稱元朗市中心或元朗市。
元朗凹頭: 社區環境
當時元朗警署設立於凹頭,凹頭位於錦田八鄉與元朗墟十八鄉交匯處,往東北走能夠到達上水、沙頭角、文錦渡及羅湖等地,西南方是屏山屯門,可以說是一個地理上的要塞,可以在短時間內鎮壓整個元朗一帶。 據悉當年英軍乘軍艦上岸進駐的地點,便是凹頭紅毛橋這個位置,駐守之英軍後來塔起了一座臨時鐵橋方便軍車調配。 紅毛橋這個地方位於元朗凹頭迴旋處旁,凹頭讀音「坳頭」而非「粒頭」,它的英文拼音亦是 元朗凹頭 Au Tau。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劉氏大屋是位於東成里路盡頭的一排五間兩層高的傳統中式青磚建築,於1919年落成的克述堂是劉維疇一家原居之地,1926年第二座大屋建成,其餘三座大屋於1935年落成,這四間大屋內有天井,起居室位於兩邊,供劉氏的八房後代居住。 克述堂成為祖堂、書室、家族聚會處所和學校(大江埔小學幼稚園分校)。 元朗公立中學(英語: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簡稱YLPSS、元中),位於新界元朗,是香港一所官立英文中學,是新界最早成立的中學,由元朗鄉紳在1945年籌建,後來鄉紳將學校管理權悉於政府,列為官立學校。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於1967年創校時,借用元朗公立中學校舍辦學。 據百週年特刊及大會顧問楊毓照所述,早在百年前未有例醮前,據老街坊口述,已有兩次燒衣活動,由元朗墟民發起。 到1915年,元朗紳商組織合益公司,籌建元朗新墟,以取代交通不便的舊墟,其後更籌辦有規模的打醮,遵從元朗鄉村風俗,1923年起逢十年一屆的「十年例醮勝會」,祈求合境平安,百業興旺。
元朗凹頭: 包括河道、沼澤或蘆葦、池塘及濕農地受影響
屬於地區性打醮活動、有城鄉共融特色的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下稱元朗例醮/例醮),今年已踏入百週年,2023癸卯年這一屆已是第11次舉辦。 為誌慶百年難得盛事,大會隆而重之,大金鐘造型醮棚為歷屆最高,達68呎,有八層樓高度,宏偉壯觀,可容納逾二千人觀賞神功戲;在活動上顯現多元文化,在龍獅市區遊行當天,英歌舞、遊神、電音三太子等首度參與,當三太子人偶在大跳現代舞蹈時,圍觀者無不喝采連連。 而丁口登記創下紀錄,大增三成至約七千人,反映活動深受元朗街坊歡迎。 元朗凹頭 二零一一年,計劃全面重修「佛教慧能圖書館」,改作「荃灣天童文教會館」,配合天童弘法中心,開展荃灣區的社區弘法活動。
正醮日(12月4日)人氣最旺,大會估計整天有二千人來臨,當中包括前來參與典禮的多名嘉賓。 在醮棚舉行的典禮,大會主席林照權、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葉虎、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先後致辭,眾人都祝願醮會庇佑元朗街坊。 約十名主禮嘉賓隨即與大會會長戴權、主席林照權、執行主席郭興坤、榮譽會長梁金祿,以及六名緣首等進行剪綵儀式。
元朗凹頭: 元朗絲苗
元朗位於香港新界的西北部,香港市區之西北方距離約20至25公里,深圳后海灣以南的一片廣闊平原。 元朗凹頭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有七成土地是山地丘陵,不過元朗則有一片廣闊的平原,得天獨厚。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元朗凹頭: 香港商報app財經大報 商界平臺
天水圍新市鎮的樓宇幾乎全屬住宅,除沒有工業區外,商業用地也十分少,主要是住宅區中的商場及2間酒店。 住宅主要是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及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慧景軒和柏慧豪園等由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展項目,樓宇一般樓齡不高。 學校操場旁,有一幢白色平房式建築,是昔日元朗官立學校的紅磚校舍,於1952年建成,同年12月19日舉行新建校園落成開幕,由教育司高士雅伉儷分別主持頒獎及剪綵。 太平紳士尹耀聲夫婦、新界高級視學官胡興德、屏山理民府徐家祥、學生家長聯誼會主席林慎;修,南約童軍總會鄧乾新等、學生數百人。 後來興建凹頭公務員宿舍時,同時興建官小新校舍,於1966年8月完成,乃六層高建築物,有課室三十個,分為上下午班,而當年的畢業生包括了元朗區著名西醫王裕民。 新校於1947年開始興建,由蘇炳記興建,於 1949年10月落成開課,連建築費達廿一萬,由教育局資助十萬元,餘下十萬元由元朗紳商鄧伯裘、趙聿修等發起募捐籌款(興建兩年之久,可能跟香港政府到1948年年中還未確實撥款日期有關)。
元朗凹頭: 前環保署高官「權勢性騷擾」成立 環境部:送考績會嚴懲
1990年代,中共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家族購入潘屋及相連土地,曾於1996年計劃發展私人住宅,但最後擱置。 元朗凹頭 到了2010年,徐展堂家族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於潘屋旁空地興建五層高的私人骨灰龕場[4],引起附近居民反對。 擬建的凹頭站擬設於新潭路附近,預計毗鄰沙埔周邊房屋發展等區內多項新發展項目將與北環綫項目的建築週期同步或相近。
元朗凹頭: 建築特色
黎先生指,他的工程總額是54萬元,至今已支付47.7萬元,但直到昨天為止(即工程開展已半年),仍未交到貨,只做完泥水部份,連鋪地板和油漆都未完成。 此外,黎先生亦有訂製的廚櫃,該公司收款後聲稱10月已入紙生產,惟黎透過該公司前員工獲得工廠的聯絡方法,得知該公司只提供圖則,惟一直未付款,所以工廠未有生產。 元朗凹頭2025 黎先生認為在處理工程及訂製廚櫃等事宜,足以反映該公司根本無心提供服務,懷疑有意詐騙。
元朗凹頭: 元朗本月暫30宗成交 按月同期升2成 Park YOHO 2房530萬元沽 5年貶值3成
翌日(12月3日)的龍獅市區遊行為醮會掀起高潮,亦與元朗街坊的距離最近。 與往屆(2013年)比較,遊行路線較短,不經舊墟路、大馬路、安寧路等,亦不直接巡遊返醮場。 不過遊行隊伍多姿多彩,除原有的金龍、醒獅,新增英歌舞隊(潮汕流行的地方藝術)、福建五虎將隊、銀樂隊、京鼓隊,參與人數超過六百人。 龍獅巡遊總領隊陳嘉輝師傅表示,今次巡遊只有一支隊伍,龍隊也是醮會的,原因是為了不造成交通影響,沒有邀請友好團體參與。 而邀請福建五虎將隊,是希望融入內地文化,讓港人看看,在元朗而言是首次,大將寓意保佑地區,國泰民安。 1981年紅毛橋村車禍、1982年新界西北龍捲風吹襲捲起一間木屋釀成死傷,昔日紅毛橋所出現的意外亦繁多。
元朗凹頭: 元朗老婆餅
元朗過去盛產稻米,當地生產的「元朗絲苗」曾是香港人最愛的米食,主要供應上水和沙頭角,甚至遠銷至南洋。 元朗凹頭 元朗凹頭 元朗凹頭2025 明朝嘉靖年間,由於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眾多鄉紳請求在當地建縣。 因此明朝政府於萬曆元年從東莞縣劃出56裏、7,608戶,共33,791人,成立新安縣,縣治設在南頭。 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起,到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元朗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此前清初為對付鄭成功而實施的海禁和遷界政策一度使元朗變得荒涼。 屋邨提供園景休憩用地,整體綠化率佔地盤面積約三成,為住戶締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元朗凹頭: 主要私人屋苑
此政策若要推及全國,需要更進一步的評估及研議,本人尚未與侯友宜競選辦公室進行討論,只是單純表達個人的意見,因一時口誤造成外界誤解,尚請諒解,特此說明。 事實上,好市多幾年前開始引用這款杯蓋時,就有諸多會員大讚設計很貼心,因為多了一片掀蓋式的杯塞,只要蓋好的話,在正常情況下,飲料幾乎不會灑出來。 相信劉維疇在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 1932 年手握毛筆立遺囑時,亦預估不到現時這種情況,又試想一下如果劉氏八房人在村中繁衍,相信東成里正如附近凹頭楊屋村或錦田吳家村一樣村屋林立。
不過,自從香港3號幹線於1998年上半年啟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凹頭 元朗區也是三條主要公路(青朗公路、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的交匯處。 元朗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元朗凹頭: 元朗公立中學
另外古時疍家在稱為「大樹」的地方建成一小廟,以祭祀天后,後來演變成今天十八鄉大旗嶺的大樹下天后廟。 大樹下天后廟曾在清朝鹹豐、光緒年間和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後各大修一次。 香港天文臺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元朗凹頭: 元朗鐵皮村屋大火 濃煙衝天兩人送院 鄰近青年旅舍住客疏散
他說:「中共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早年都曾到過香港,我們認為這份經歷,對他們後來主持或參與制訂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政策有相當影響」。 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介紹,1938年11月,中共領導人葉劍英曾來港養病,這期間他曾到元朗「潘屋」潘君勉家中作客。 劉蜀永指,《葉劍英傳》當中就有提及相關歷史,而潘君勉亦正是受到葉劍英的啟發,其後組織香港商界捐獻鉅款支持抗戰事業,並通過葉劍英的關係,將兩名侄兒送到八路軍參加抗日。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屯馬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元朗凹頭2025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元朗凹頭2025 以往元朗的交通未有高速公路和鐵路時,市區的居民去元朗要兩小時車程,去元朗旅行的最佳手信就是老婆餅,現時元朗都變成市區了,而該餅家在香港各區已設有多家連鎖店。
元朗凹頭: 元朗新田豬場檢出非洲豬瘟 949頭豬被銷毀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輕鐵是一條輕軌鐵路,全長31.75公里,自1988年起服務元朗及屯門兩區。 12條路線中有8條途徑元朗區,其中705、706服務天水圍新市鎮,761P行走元朗至天水圍新市鎮,610、614及615行走元朗新市鎮至屯門區,751行走天水圍新市鎮至屯門區。 1條只在部分時間服務的短途路線(751P)則在天水圍新市鎮服務。
元朗凹頭: 香港文匯網
港鐵北環綫項目預計2025年動工,目標2034年竣工,接駁未來東鐵綫古洞站至及屯馬綫錦上路站,並設三個中途站。 港鐵早前提交環評報告,提及料項目施工階段及營運階段將對合共3.23公頃濕地造成影響,包括河道、沼澤或蘆葦、池塘等。 不過,報告稱預料只需補償約1公頃濕地面積,港鐵已識別約1.9公頃位置作為潛在補償濕地。 中石化香港相信隨著加氫站的建成和氫能技術的推廣,香港將迎來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建議特區政府在本港引入氫能私家車、商務車,使車主有更多的能源加註選擇。 未來,中石化(香港)將繼續發揮氫能產業優勢,做好本港氫能保供,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協助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和清新空氣藍圖願景,為本港清潔能源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凹頭這個地方讀音「坳頭」而非「粒頭」,它的英文拼音亦是 Au Tau。 報案人及其他受害人擔心無法繼續該合約工程或取回有關款項,遂報警求助。
這時期元朗市區逐步發展,來自鄉村及外來的本地商人增多,1938年元朗商會成立,部分成員來自合益公司,商會聯同鄉彥村民、街坊商戶及地區坊眾組織舉辦例醮。 百年來即使1943年日軍佔領香港時,醮事仍有進行,不過較簡單,只在泰祥街進行燒衣儀式。 隨著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喫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元朗凹頭 元朗區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為元朗邨,位於大橋街市附近,但已經拆卸。 當時元朗官立醫局負責學生健康及定期檢查,學校經常與元朗官立四校(元朗公立中學, 鄉村師範學校, 元朗官立小學及鄉村師範附屬小學)於大陂頭運動舉行田徑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