邨內共有14座樓宇,而每座均有一個的互助委員會。 公共設施方面,邨內現只有4個小型遊樂場及1個位處停車場上蓋的小型運動場供邨內居民使用。 天慈邨內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商場、兩所幼稚園、一所老人服務中心、長者鄰舍中心、中醫診療所、籃球場和羽毛球場。 較遠處有天水圍體育館、天水圍游泳池和天水圍運動場。 天逸邨單位面積 設施包括小型兒童遊樂場、單車停泊處、多層停車場及服務設施大樓。 由於天悅邨規劃時正值「八萬五建屋計劃時期」、於是用盡最高的地積比率興建,因此屋邨休憩空間較其他的公共屋邨為小,並且被區內市民批評設施太少。
根據2001年出版的《香港街道大廈詳圖》,天逸邨原本是居屋屋苑「逸天苑」(英語:Yat Tin Court[2])(逸字在前,天字在後,而不是「天逸苑」)[3],有別於天水圍區內屋邨屋苑慣常將「天」字置在前面。 天逸邨單位面積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天華邨內擁有多項重要社區設施,包括7幢包含長者住屋、停車場、社福單位及排球場等設施的服務設施大樓;邨內休憩及康樂設施主要設於邨內地面中心位置,並以有蓋行人通道連接。
天逸邨單位面積: 公共屋邨
天逸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6區)[1] ,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天逸邨(英語:Tin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6區)[1] ,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澤邨(英語:Tin Cha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5區),目前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因為天恆邨採用居屋樓宇設計,所以本邨的部份單位面積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例如康和式大廈設有3房2廳連套房單位,設備及用料較普遍的公屋單位優勝,所以天恆邨的租金亦比較高(約10%)。
- 此外,天恆邨亦是香港首個採用1999年新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的公共房屋項目,以及第三個採用框筒模式興建的公營房屋(其建築技術同樣用於昌盛苑及慈愛苑三期),更是全港唯一建有和諧式大廈而不設開放式一人單位的屋邨。
-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 不過領展於2016年12月表示會展開翻新工程,要求租戶在2017年1月底限期前遷出。
- 由於天逸邨原本是預計用作居屋發售,所以邨內部份單位面積與天恆邨一樣都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提供2房2廳、3房2廳及3房2廳連儲物室單位,它更是香港僅有採用1987年版本的新十字型設計公屋(設花槽及露臺),其他改作公屋用途的新十字型大廈均為1998年改良版本設計。
- 區內居民批評領展壟斷已造成惡果,罔顧當區居民生活所需,日後要被迫「買貴餸」,甚至要跨區買餸[2][3][4]。
其中「類別」呢一格係用嚟說明個屋邨嘅用途種類,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同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淨係用嚟做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就同時提供出租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淨係臨時提供畀未符合住公共屋邨資格嘅人。 「入夥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夥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夥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天華邨是以7.6倍發展比率規劃及興建[7],建築密度與區內同期施工的公共屋邨接近,以滿足1990年代長遠房屋策略中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的目標,因此邨內休憩和綠化面積較其它屋邨為小,不過曾經被區內市民批評設施太少。 天逸邨單位面積 由於天逸邨原本是預計用作居屋發售,所以邨內部份單位面積與天恆邨一樣都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提供2房2廳、3房2廳及3房2廳連儲物室單位,它更是香港僅有採用1984年版本的新十字型設計公屋(設花槽及露臺),其他改作公屋用途的新十字型大廈均為1999年改良版本設計。
天逸邨單位面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夥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天逸邨與天澤邨一樣,因正值「八萬五建屋」時期,屋邨規劃時用盡最高的地積比率興建,因此本邨休憩空間較其它的屋邨為小。 屋邨設施包括三個兒童遊樂場、太極場、一間幼稚園及多層停車場。 天逸邨單位面積 天逸邨單位面積 2006年12月20日,商場3樓開設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屬小型圖書館,全館面積約494平方米。
天慈邨(英語:Tin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Tsz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的東南部,於1997年開始入夥,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外判予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天悅邨(英語:Tin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Yuet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天逸邨(英語:Tin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6區) ,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天逸邨單位面積: 香港天水圍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天逸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6區)[1] ,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搵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天恆邨停車場樓高6層,房委會將部份樓層的空間改建為社區服務設施,其中1、2、5樓的A翼為「香港賽馬會天水圍電話投注中心暨義工及培訓中心」[6][7] ,而6樓A翼則設有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8]、會議室、活動室及遊樂設施。 邨內設有多個露天單車泊位,提供合共545個泊位;各座樓宇地下亦分別設有社福服務單位和區議員辦事處:香港電臺租用華祐樓天台設置該臺第三臺、第五臺及普通話臺的轉播站。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每逢星期六會提供流動圖書車服務。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天華邨位於天水圍第30區,地段在1980年代初打算規劃為一個工業區,但後來因本地工業用地需求下降而擱置[2]。 當局於1990年代初將該地連同區內其餘3幅原預留作工業同醫院的用地,改為發展公營房屋。 天逸邨單位面積 天華邨連同第3及31區居屋地盤(分別現今的天盛苑及天頌苑)一同於1996年8月進行打樁[3][4],屋邨上蓋則由保華建業於1997年6月起興建[5],1999年11月落成。
天逸邨單位面積: 樓宇
商場連地下樓高兩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至天耀邨,天台是公園。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後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天逸邨單位面積: 商場
不過領展於2016年12月表示會展開翻新工程,要求租戶在2017年1月底限期前遷出。 翻新後街市1樓將改作商舖,只餘地下作為街市,攤檔數目將較現時大減六成。 區內居民批評領展壟斷已造成惡果,罔顧當區居民生活所需,日後要被迫「買貴餸」,甚至要跨區買餸[2][3][4]。 天慈商場屬於小型屋邨商場,規模比鄰近的天耀廣場或同區的天瑞商場小得多,商店也較少。
天逸邨單位面積: 香港天水圍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但相對於天水圍其他公共屋邨,本邨有較多新來港人士及南亞裔香港人[5],部份靠綜援生活、居民收入微薄,導致這些居住在天恆邨的居民都負擔不起租金、並批評租金太高。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夥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天華邨(英語:Tin Wah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中西部,是供遷置前元朗邨及朗邊臨時房屋區居民的屋邨之一[1]。 天逸邨單位面積 第一期公屋大廈及其附屬的多層式停車場、球場、花園由協興建築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工程承建商還承包了大廈的外牆工程[4],建築項目的地基工程由新昌營造廠有限公司進行[5];第二期公屋大廈由其士(建築)有限公司興建[6]。
天逸邨單位面積: 大廈資料:天逸邨 逸浪樓
所有樓宇由林陳簡建築師樓作詳細設計[7]。 天逸邨單位面積2025 由於天澤邨規劃時正值「八萬五建屋」、用盡最高的地積比率興建,因此屋邨的休憩空間較其它的公共屋邨為小,被居民批評設施太少。 設施包括小型兒童遊樂場、花園廣場、單車停泊處、多層停車場、中型商場及服務設施大樓。 此外,天恆邨亦是香港首個採用1999年新版本新十字型大廈的公共房屋項目,以及第三個採用框筒模式興建的公營房屋(其建築技術同樣用於昌盛苑及慈愛苑三期),更是全港唯一建有和諧式大廈而不設開放式一人單位的屋邨。 由於天逸邨原本是預計用作居屋發售,所以邨內部份單位面積與天恆邨一樣都比同區公屋單位為大,提供2房2廳、3房2廳及3房2廳連儲物室單位,它更是香港僅有採用1987年版本的新十字型設計公屋(設花槽及露臺),其他改作公屋用途的新十字型大廈均為1998年改良版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