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為非牟利組織提供整批外借書籍,並給予專業意見,協助建立切合其服務對象所需的社區圖書館,讓區內居民,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家庭主婦、長者和無法使用一般圖書館設施的人士享用更快捷方便的圖書館服務。 現時公共圖書館人手短缺,令借書處經常大排長龍。 4名就讀南區香港仔工業學校學生組成團隊,透過設計電路板研發圖書館智能借書系統,以提升市民的借書效率,並憑作品於首屆全港PCB校際電子工程師挑戰賽2023獲頒發明賽銀獎。
桃園市共有43間圖書館,部分分館因地點較遠,借閱人數不多,因此與教育結合顯得格外重要,今(113)年7月1日起市立圖書館改隸屬教育局,讓圖書館的資源深入校園支援教學,並透過教育提升閱讀能量。 牛頭角圖書館2025 唐館長表示,總館即將於12月17日開館屆滿一週年,目前入館人次已突破423萬,全市43座圖書館年度入館人次也將達1200萬,估計會較去年成長35%,桃園市閱讀風氣顯著提升。 另外,校長沈明輝表示,現時校內STEAM教育分為「STEM for all」及「STEM for elite」兩個層次,前者讓初中生透過跨學科形式學習基本的STEAM知識,而後者則讓對STEAM有興趣或有潛質的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或校外比賽。 STEAM教育統籌主任梁紹倫補充指,初中生會透過製作AI辨識口罩及水火箭等,學習設計、編程以至AI方面等知識。 1970年代觀塘及九龍灣填海工程陸續完成,將原本天然曲折的海岸線拉直,牛頭角自此成為內陸地區。
牛頭角圖書館: 公共交通
市民可經牛頭角站前往,而實際位處觀塘商貿區及九龍灣商貿區之間(與早年的淘大工業村無關)。 牛頭角(英語:Ngau Tau Kok)位於香港觀塘區中部,位置為佐敦谷以南,九龍灣以東,龍山及鱷魚山以西,觀塘市中心之西北,東南方由觀塘道所包圍,主要為住宅區。 流動圖書館於1976開始為人口密集但附近沒有圖書館的地區或偏遠地區提供服務,第一個開始服務地點是深水埗,直到2015年,全香港總共有12間流動圖書館。 牛頭角圖書館 由於有兩部車是共用館藏,因此實際上只有10部車行走全港18區。
1962年新的香港大會堂落成,於其中成立了這間公共圖書館,為現今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之始。 1965年首間位於九龍西的圖書館於窩打老道落成。 1974年首間位於新界西的公共圖書館於荃灣福來邨落成,1974年首部流動圖書館投入服務。 1985年9月九龍中央圖書館(即現時的九龍公共圖書館)開幕,是首座專用圖書館大樓。 牛頭角下邨重建後加建行人天橋,連接牛頭角下邨的行人天橋網絡,可到達港鐵九龍灣站和牛頭角上邨。
牛頭角圖書館: 主要建築物
主要圖書館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未成立前稱為中央圖書館。 根據規劃建議,主要圖書館可供40萬名市民使用,平均面積約3,310平方米[4]。 荔枝角圖書館位於荔灣道,是一間分區圖書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屯門公共圖書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市中心,屬於主要圖書館規模,以面積計算是香港第七大的公共圖書館。 牛頭角圖書館 2020年7月4日,由於港區國安法的頒佈和實施,加上親中媒體《點新聞》和《文滙報》又在6月發表報道指控公共圖書館出現「煽暴港獨」的書籍,圖書館覆檢部分政治人物的書籍,並將部分書籍下架。
- 主要圖書館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未成立前稱為中央圖書館。
- 6月15日, 19間分區圖書館恢復有限度服務。
- 香港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成立於1869年,設在當時剛落成的舊香港大會堂。
- STEAM教育統籌主任梁紹倫補充指,初中生會透過製作AI辨識口罩及水火箭等,學習設計、編程以至AI方面等知識。
- [27]而黃之鋒在社交媒體批評《港區國安法》實施白色恐怖,是以言入罪的工具[28]。
根據於2011年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區達20萬人口獲得提供一間分區圖書館、每達40萬人口則獲得提供一間主要圖書館。 2001年位於香港島銅鑼灣,毗鄰維多利亞公園的香港中央圖書館落成,取代大會堂公共圖書館的「總館」角色。 香港公共圖書館總辦事處亦已遷往香港中央圖書館。 於香港日佔時期,港日政府曾以香港大學圖書館的部份館藏為基礎,加上部份從日本購入的圖書,成立了香港市民圖書館。 日本投降後該館解散,館藏全由香港大學圖書館所繼承。
牛頭角圖書館: 電話
在九龍灣填海前,牛頭角因海灣的海岸線與牛角相似而得名,並對望隔岸的馬頭角。 [1][2]香港開埠初期,市區需要大量建築石材,牛頭角一帶曾盛行採石業,有客家人士聚居,與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合稱為九龍四山。 牛頭角圖書館2025 百多年前的客家瀝源九約竹枝詞中,便描述到四山中的牛頭角:「清遊忽到蘇茅坪,瞥見牛頭角又生。茜草灣前多石匠,仙歌嘹亮一聲聲」,大意是指現今牛頭角上邨、花園大廈及玉蓮臺一帶當時為採石場。
當中包括前香港眾志祕書長黃之鋒和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的書籍,亦包括《香港城邦論》等陳雲的著作,《立場新聞》以「禁書時代」的標題形容。 [27]而黃之鋒在社交媒體批評《港區國安法》實施白色恐怖,是以言入罪的工具[28]。 特別自2012年智能手機普及化後,圖書館內各層多個位置,包括入口、兒童圖書館、樓梯、以至自修室均貼上多張「勿在館內拍攝」告示及派遣保安作為監視,以提防有人拍攝及錄影。 其中有媒體報道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僅拿出手機即被制止,而登上圖書館天台拍攝街外風景亦被保安阻止。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因應公共衞生考慮或其他特殊情況,在有需要時更改和修訂學生自修室的開放時間或入座安排,請留意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佈。 政府在2012年推動起動九龍東,多座舊工廈和商業大廈陸續重建為甲級寫字樓。
牛頭角圖書館: 讀者迴響
5月21日, 12間分區圖書館恢復有限度服務。 6月15日, 19間分區圖書館恢復有限度服務。 6月22日, 31間小型圖書館恢復有限度服務。 9月17日, 38間主要及分區公共圖書館恢復有限服務。
牛頭角圖書館: 牛頭角市政大廈
何灝及廖文浩均表示,這次活動亦讓他們接觸到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才,從而瞭解到現時電路板的應用領域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助他們將來投身相關行業,並希望將來可以再參加STEAM比賽以獲取更多經驗。 何灝表示,這次比賽是他第一次學習設計電路板,故此對他來說是挑戰,當中最困難的是把電路板連接至無線網絡。 陳禮謙提到,由於本身對焊接電路板並不熟練,因此需花較多時間進行佈線及焊接。 牛頭角圖書館2025 2003年牛頭角下邨開始重建,分為第一期和第二期,北面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而南面則重建為第二代牛頭角下邨,現今牛頭角大部份用地已經主要是作住宅區。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牛頭角徙置區改稱牛頭角下邨,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則改名為牛頭角上邨。
牛頭角圖書館: 服務及設施
香港仔工業學校中二生陳禮謙、中四生廖文浩、中六生何灝及盧駿諾先利用電路板繪圖工具EasyEDA設計電路板概念圖,然後在電路板表面塗上焊膏並放置電子元件,再把電路板放在智能恆溫加熱臺加熱至攝氏200至270度,焊接完成後為電路板進行編程並連接到透明膠箱。 另外,團隊亦編寫了網頁及應用程式,並把裝置連接到電路板,當圖書放入膠箱並在網頁或應用程式上點擊開啟時便會自動掃描書名及其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而且亦設有實時監測溫度及濕度功能以防書籍受潮。 另外,校方表示,學校的STEAM策略分為「STEM for all」及「STEM for elite」,前者讓初中生透過跨學科形式學習基本的STEAM知識,而後者則讓對STEAM有興趣或有潛質的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或校外比賽,加深學生對STEAM的興趣。 學校近年高中選修理科以至大學修讀工程學系的學生明顯增加,而今年亦於高中課程中加入人工智能(AI)元素,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AI,以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 牛頭角圖書館2025 牛頭角作為地名早於1866年出版的《新安縣全圖》已有標示。
牛頭角圖書館: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
圖書館亦有與第三方知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公眾通過手機便利訪問電子圖書的途徑[17]。 2021年2月19日, 7間主要圖書館及31間分區圖書館恢復有限度服務,實施特別開放時間。 4月3日, 32間小型圖書館以特別開放時間恢復服務,所有重開圖書館重新提供報刊閱覽、參考圖書館及電腦服務。 香港公共圖書館設有電話或網上續借服務,讀者無須親身到圖書館續借資料。 此外,圖書館亦提供網上預約圖書館資料的服務,每項預約費用為3.3元。
牛頭角圖書館: 圖書館以《港區國安法》為由下架百多本著作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電梯、視障人士而設的公用電腦等,設計充份考慮輪椅/傷殘人士的需要。 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而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市府也積極興建新館,明(113)年度預計有平鎮區義民分館、觀音區草漯分館、八德區三號社宅分館等3座分館與市民見面,另有中壢區智慧科技圖書館、大溪區大溪分館及埔頂分館等分館正籌備建設中。 梁紹倫又提到,自實行「STEM for all」及「STEM for elite」後,愈來愈多學生對STEAM產生興趣,近年高中選修理科以至大學修讀工程學系的學生明顯增加。 他又指,今年亦於高中課程中加入AI元素,讓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AI,以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
牛頭角圖書館: 自助圖書站
香港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成立於1869年,設在當時剛落成的舊香港大會堂。 當時的公共圖書館主要為英文藏書,中文藏書較少。 龍興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小型公共圖書館,只設有基本無障礙設施包括自動門及暢通易達詢問處。 元州街公共圖書館位於元州街59-63號元州街市政大廈一樓,屬於小型圖書館。 其中借閱來源以學校為最大宗,未來會繼續為圖書館注入教育元素,強化各區圖書館與學校的結合,包括:科普行動列車與大師講座、開設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配合教育議題辦理主題書展等,帶動閱讀風氣。
牛頭角圖書館: 圖書館外判
1986年區域市政局成立後,香港逐漸形成了兩個公共圖書館系統,一個是由市政局管理的香港島和九龍區圖書館系統,另一個是由區域市政局管理的新界區圖書館系統。 兩個圖書館系統於很長的時間內互不兼容,例如兩個系統分別簽發借書證,各自有獨立的檢索系統。 牛頭角圖書館2025 又如當公共圖書館開始提供跨館還書服務時,只在同系統內的圖書館中有效。 牛頭角圖書館 牛頭角圖書館 1993/94年度正式落實電腦化計劃,將圖書檢索目錄系統轉為電腦貯存,設置中英兼容系統,荔枝角圖書館是首間電腦化運作的圖書館,到翌年市政局轄下31間圖書館及區域市政局轄下25間圖書館全部完成電腦化程序。 1995年7月1日起,持有市政局或區域市政局圖書證的讀者,可以在兩局借閱圖書資料而不需要重新辦證,但兩者的系統仍然維持獨立運作。 2000年政府全線解散康體發展局、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及兩市政總署,兩個市政局、總署、康體發展局及民政事務局原來的古物古蹟、康樂和文化職能由新成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替,兩個市政局和總署轄下的圖書館系統因此合而為一。
牛頭角圖書館: 圖書館規則過時過嚴
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積極推動智慧桃園,其中智慧圖書館將運用電子化、物聯網(IoT)等科技,打造更優質的閱讀環境,提升桃園的閱讀能量。 牛頭角圖書館2025 智慧圖書館不只是提供電子書、電子化書目,未來圖書館內可設置物聯網設施,瞭解讀者進入圖書館後的行為模式,包含:入館動線、各地點的停留時間等,蒐集資訊後再進行分析,可作為改善圖書館環境及服務的重要參考。 牛頭角圖書館 2022年1月,政府為防範COVID-19疫情及避免市民聚集,各圖書館於2022年1月7日起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便利圖書站-社區圖書館夥伴計劃」是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非牟利社區組織合力發展的社區為本圖書館服務。
牛頭角圖書館: 圖書館地址及推廣活動室收費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位於九龍牛頭角道183號牛頭角市政大廈2至3樓。 設有多個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牛頭角公共圖書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位於九龍牛頭角道183號牛頭角市政大廈2至3樓。 同年5月6日, 牛頭角圖書館2025 其中7間主要公共圖書館恢復有限服務, 同日, 所有自助圖書站及還書箱恢復服務。
牛頭角圖書館: 圖書館下架針對中國和建制政黨等內容
9月29日, 牛頭角圖書館2025 31間小型圖書館及流動圖書館重開並恢復正常服務時間。 12月2日, 31間小型圖書館及流動圖書館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而另外38間主要及分區公共圖書館再度實施特別開放時間, 並暫停提供報刊閱覽及電腦服務。 及後該38間公共圖書館於同年12月10日起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牛頭角圖書館: > 圖書館
荃灣公共圖書館,屬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管理的「主要圖書館」,也是新界西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以…荃灣公共圖書館,屬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管理的「主要圖書館」,也是新界西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牛頭角公共圖書館(英文:Ngau Tau Kok Public Library)係一間喺香港牛頭角嘅公共圖書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喺九龍牛頭角道183號牛頭角市政大廈2至3樓。 數碼圖書館是香港中央圖書館廣泛使用電腦及科技應用的一個例子。 香港中央圖書館亦會跟轄下的圖書館分館、香港電影資料館、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食物環境衛生署),藝團圖書館、康文署轄下博物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及香港政府檔案處等連接。 牛頭角圖書館 此舉亦有利於遠程使用者查看數碼化資料及自選影音資料。
1979年啟用的牛頭角站就興建在在原有的海岸線觀塘道上,既服務新填土地上。 原有牛頭角對出的海皮已經成為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 (由昔日的工業區轉化而成)。 根據規劃建議,當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附近沒有分區圖書館,並且短期內未有計劃設立,會考慮設立小型圖書館。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