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說,中大中醫學院有開設放射影像科的課程,學生在看化驗報告等方面基本沒有問題,現時中醫師卻無法為病人開具影像學轉介信,另尋西醫的過程亦加重了病人的經濟與時間負擔。 如能獲得轉介權,將拓寬中醫師的診療手段,亦有助病人及時得到診治,是中醫業界制度的發展。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介紹,中醫的病人中,需要拍X光的情況同西醫類似,骨科病人許多都需影像檢查,而無轉介權的問題已存在超20年。 中醫轉介信 中醫轉介信 為了促進公共部門發展「循證中醫藥學」和門診中醫服務,並為本地中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醫院管理局一共在全港18區設立了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長遠而言只有註冊中醫纔可在香港作中醫執業。 中醫轉介信2025 同時,為了肯定以往香港執業中醫作出的貢獻,《中醫藥條例》亦為這些中醫提供過渡安排,於2000年1月3日正在香港執業的中醫便可成為表列中醫。

  • 專科醫生門診費用:合資格人士(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費用為首次診症港幣$135,其後每次診症$80,每種藥物$15。
  • 據我們的資料蒐集所得,香港大部分地區中醫單次門診的費用通常在港幣$120到$300之間;而在高端的私家診所,全包的中醫療程(如問診+針灸治療+中藥處方)的價格從港幣$1,100到$2,000不等。
  • 如有關索償涉及化驗或X光檢查、物理治療、專科治療或醫生處方西藥,請附上醫生轉介書。
  • 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 他嘆因不懂「遊戲規則」,令舊症變新症,縱有私家醫生轉介信,亦要排足兩年。
  • 因此如果預算許可,選擇物理治療師進行復康治療會更理想。

中醫組會評審他們的中醫學歷和資歷,並安排直接註冊、通過註冊審核或通過執業資格試,容許登記成為『註冊中醫』。 不少華人都有看中醫的習慣,藉中醫學調理身體,但對香港中醫的規管、中醫療法等,你又知多少? 這份全方位指南,為你詳盡介紹香港對中醫的規管、傳統中醫療法、執業中醫診所名單等,助你瞭解及選擇本地的中醫服務。 陳先生說,當時全身出現前所未見的大爆發,背部長出膿瘡,到公院普通科門診求醫,「公院醫生覺得我好嚴重,抽了10多筒血液檢查,更寫了兩頁轉介信,說明是緊急個案。」惟第2封轉介信僅令他在衞生署的排期推前數月。 中醫轉介信2025 反而公院醫生感其病情複雜,再轉介至內科檢查,內科醫生寫了第3封轉介信,惟排期僅縮短至1年多。 直至內科醫生再寫第4封轉介信,且幾經交涉,他才成功將排期縮短至半年。

中醫轉介信: 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新冠肺炎中醫復康治療)

中醫的治療目的在於固本培元,從根源入手解決健康問題,着重身體的整體平衡,因應每人的體質長遠調理身體;而西醫則按病人出現的症狀作相對應的治療,使用藥物、手術、醫療設備等實證醫學方式針對性地進行治療,迅速見效。 聘請物理治療師助理的費用比物理治療師低,他們經過物資治療師的指導下,可以協助患者進行復康治療,然而,物理治療師助理沒有能力追蹤病人情況,亦未必有相關專業資格調整治療手法。 因此如果預算許可,選擇物理治療師進行復康治療會更理想。 如果病人求醫是為了尋找痛楚的根源,病人可先向醫生求醫及物理治療轉介。 「物理治療師不能直接診斷,我們需要有醫生轉介,纔可向病人提供物理治療服務。」病人如懷疑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症,應先向醫生索取醫生紙,及後再帶同醫生紙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復健坊物理治療及運動創傷中心由認可之註冊物理治療師提供服務,病人於本中心接受的痛症及運動創傷復康服務獲各大保險公司認可。

  • 「中醫醫療慈善援助計劃(CMS Scheme)」及「長康券計劃(ERV Scheme)」透過社工轉介,資助貧困無依、年老傷殘、長期病患及弱勢社羣病患者,得到實質性的醫療援助及醫藥費資助。
  • 既然是信件,符合信件的基本格式:稱呼、正文、結束語、署名等。
  • 註冊物理治療師專業守則清楚列明,物理治療師明白其專業技能的範圍及侷限,提供本身能力以內的服務。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介紹,中醫的病人中,需要拍X光的情況同西醫類似,骨科病人許多都需影像檢查,而無轉介權的問題已存在超20年。

化驗或X光檢查轉介書有效期為發信日後六個月內,並只能使用一次。 「中醫醫療慈善援助計劃(CMS Scheme)」及「長康券計劃(ERV Scheme)」透過社工轉介,資助貧困無依、年老傷殘、長期病患及弱勢社羣病患者,得到實質性的醫療援助及醫藥費資助。 「仁德之光」是由一羣熱心社會服務的基督徒所成立的中醫醫療非牟利慈善機構,致力為低收入的基層家庭、年老傷殘患者,提供實質性的醫療援助予急需的貧苦弱勢社羣。 如需更改覆診日期或有任何查詢,可先致電專科門診登記處與職員聯絡,並提供個人資料協助查詢有關詳情以作安排。 如病情轉急,可以前往私家診所、普通科門診或急症室求診。

中醫轉介信: 門診部概念及規劃

地區康健中心旨在提高公眾對於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加強疾病預防,和強化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以減少不必要地使用醫院服務的情況。 我們現正考慮將由中心(並透過其地區網絡)提供的服務,包括健康推廣、為目標組羣進行的健康檢查、個案管理、護理協調和社區康復服務。 行醫24年、在港執業14年的註冊中醫師黃仕達表示,中醫各科的病人都可能需通過影像檢查(包括X光﹑MRI等),以及化驗檢查做進一步明確診斷,他個人臨牀經驗,有超過30%的病人需要影像學檢查。 他舉例,有時候骨傷科病人骨折的外在表現不明顯,若不做X光等影像學檢查,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對於婦科的崩漏病人,通過超聲波檢查可能發現有巨大腫瘤或者惡性腫瘤,能夠及時讓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而不會耽誤病情、影響療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已確立中醫藥在本港醫療發展的定位,興建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提供政府資助門診服務及中西醫協作治療住院服務,以及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等。 中醫在港英政府時期無合法行醫地位,直至1999年,香港政府根據《中醫藥條例》,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管中藥買賣和中醫師的專業水平。 現時合資格執業中醫師須依法取得執業資格,並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行醫。 凡於東華屬下中醫普通科/專科門診接受治療的病人,其病歷均會被統一儲存於本院「中醫醫療資訊系統」內,所以即使病人選擇到本院其他中醫門診接受治療,中醫師仍能夠從「中醫醫療資訊系統」瞭解其過去病史。

中醫轉介信: 服務流程

中醫認為肥胖的其中一個成因是脾胃陽氣耗損,缺乏運化食物的動力,以致營養不能有效吸收及消耗,囤積於體內。 自《僱傭條例》修訂於2006年12月1日正式生效後,註冊中醫(包括有限制註冊中醫)簽發的病假證明書均具有法定效力,僱主須按條例承認僱員提交的病假紙。 至於表列中醫簽發的病假紙則需視乎個別僱主承認與否。 過渡期內,只有註冊中醫和表列中醫纔可合法作中醫執業。 在醫務衞生局局長宣佈過渡期結束後,則只有註冊中醫纔可合法行醫,而表列中醫將不能再合法行醫。 中醫是起源自中國漢族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過千年歷史。

另署方曾承諾優先診治較緊急及嚴重患者,一般8周內可見醫生,惟有手持4封轉介信的年輕患者,幾經轉折,排期仍長達半年。 首次見面時,物理治療師會透過問診、動作診斷等方法為病人進行檢查,瞭解病人的狀況。 以坐骨神經痛為例,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及自己的判斷,為病人挑選合適的治療手法,例如運動治療、伸展治療、運動創傷復康等。 如果病人因長期彎腰,以致腰椎出現結構問題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物理治療師會設計復康方案,調整病人的關節和筋膜。

中醫轉介信: 問題 1: 到中醫專科門診看病是否需要轉介信?

即使只是如$30一碟飯的金錢,都足以讓一位基層病人得到所需的藥物和診治。 該委員會已獲得《中醫藥條例》(第549章)認可,負責規管中醫行業的專業標準、道德和執業資格試。 中醫轉介信2025 為準備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投入服務,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為地區康健中心職員及網路服務提供者舉辦了兩節半天的入門課程,希望透過培訓使服務提供者掌握葵青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理念及相關知識。 專科醫生門診費用:合資格人士(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費用為首次診症港幣$135,其後每次診症$80,每種藥物$15。 根據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資料,要在香港成為註冊中醫師,申請人需完成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執業訓練本科學位課程,並通過中醫執業資格試。

中醫轉介信: 中醫 – 香港全方位指南

行政長官在其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進一步體驗基層醫療服務之中,醫社合作的成效,食物及衞生局會於兩年內在葵青區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 擬設的中心會透過地區網絡,向區內提供服務的機構和醫護人員購買服務,讓市民可在區內得到所需的護理。 我們會根據推行試點計劃的經驗,逐步在十八區設立中心。 本港公營皮膚科專科服務,現主要由衞生署提供,惟其轄下9間提供皮膚科服務診所,新症輪候長期爆滿,最誇張一間的候診期排至2027年,病人「有醫等如無醫」。 有7旬獨居老翁因患濕疹「兩年冇着過皮鞋」,雖欲接受專科診治,惟看到輪候期已卻步,「排到我都唔知死咗未」。

中醫轉介信: 門診部

而國際醫療保險計劃也會涵蓋中醫服務,但與「輔助治療」共用賠償限額。 你應事前清楚瞭解計劃的細項限制及是否要求從業者在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根據計劃和保險公司的個別要求,可能需要普通科醫生提㤨轉介信方可獲得賠償。 物理治療轉介信 |物理治療轉介 — 物理治療師的職能是評估病患身體殘疾情況,並透過運動、人手、機械能、熱能或電能等不同治療方法,予以醫治。 在香港現行制度下,病人不能直接向物理治療師求醫,必須經由有醫生簽署並蓋章的 物理治療轉介信 。

中醫轉介信: 服務收費

據我們的資料蒐集所得,香港大部分地區中醫單次門診的費用通常在港幣$120到$300之間;而在高端的私家診所,全包的中醫療程(問診 + 針灸治療 + 中藥處方)的價格從港幣$1,100到$2,000不等。 本中心擁有精英薈萃的物理治療師團隊,為各類痛症或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協助其保持或恢復健康。 物理治療師亦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專業意見,設計合適的訓練目標及個人運動治療計劃,預防痛症發生。 此外,物理治療師亦會因應個別病情,利用多元化的物理治療服務,循序漸進,最後促使患者的生活質素得以提昇。

中醫轉介信: 香港島

在「病友組織交流會」上,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勵冠雄醫生呼籲,病友取得轉介信後,應盡快到專科診所預約,以免病情延誤。 中醫轉介信 為改善各聯網於處理轉介信有效期上的做法,醫管局計劃統一定出其有效期為3個月。 而在此措施推出後,若病友於轉介信發出後3個月內仍未到專科診所登記預約,則需另取新的轉介信纔可預約。

中醫轉介信: 地區康健中心的背景

本中心由註冊物理治療師主理的服務包括:痛症治療 (脊椎治療/神經痛/上肢及下肢痛症)、運動傷害治療、心肺復康運動治療、面癱治療、寒背矯正良等。 本會轄下診所診所可提供中醫全科服務外,同時更提供包括:中醫內科、皮膚科、婦科、痛症科、 腫瘤科、骨傷科等中醫專科服務。 協助貧困無依、年老傷殘、長期病患及弱勢社羣病患者提供實質性的醫療援助及醫藥費資助。 讓他們不會因為貧窮而延誤病程,在獲得資助下而能得到治療機會,早日康復,重投健康人生和重拾生活樂趣。

中醫轉介信: 服務時間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及自己的判斷,為病人挑選合適的治療手法,例如熱敷、針灸、按摩等。 中醫轉介信2025 而港府為加強其他醫療專業在本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基層醫療方面的角色,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建議修改法例容許免醫生轉介,讓市民選擇直接接受醫療專業服務,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物理,避免延誤治療。 社會對物理治療需求日益增加,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在社區對病人直接診療及預防工作,物理治療師扮演重要角色,但現行機制有不少限制,其中便是要看物理治療,必須要有物理治療轉介信。 【大公報訊】記者解雪薇、邵穎報道:中醫藥雖已被確立在本港醫療發展的定位,但中醫師仍面對不少掣肘,中醫藥業發展卻有諸多限制。

中醫轉介信: 透過識別轉介 部分病患獲生物製劑治療

自今年三月起大部分由醫管局發出的轉介信均印有二維條碼,市民可以使用「預約通」的新功能掃描條碼,省卻逐頁拍攝和上載轉介信。 「預約通」首三個月接收了大約700宗申請,當中未能處理335宗個案。 中醫轉介信2025 Alea 留意到,中醫藥治療在香港非常受歡迎,大多數本地的醫療保險計劃都在門診醫療保險下涵蓋中醫服務。 中醫轉介信 中醫轉介信2025 請注意,此類承保範圍通常設有單次索償限額,並且對使用次數有限制。

中醫轉介信: 相關標籤

各間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的服務收費都不相同,但相對平民化。 中醫轉介信 中醫診所暨訓練研究中心現為符合資格的人士(符合資格的香港身分證持有人)提供有配額政府資助中醫服務。 一般諮詢(包括不超過5天的處方中藥)以及與治療相關的針灸、跌打和推拿每項服務的費用固定為港幣$120。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領取者和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免收費用。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進一步加強今年三月推出的流動應用程式「預約通」,更方便持有公立醫院或門診轉介信的病人。 目前逾七成獲轉介的病人均持有公立醫院或門診轉介信。

中醫轉介信: 相關文章

在物理治療轉介之前,醫生應已為病人作出檢查及作病情紀錄,但第一次見物理治療師還是需要先作評估,才能開始您的療程。 因為物理治療師需要為病人制訂一個最適合的療程,檢查創傷或症狀來確定病因,以得到準確的診斷。 本中心同時提供註冊西醫之診治 中醫轉介信 , 為大家處理物理治療保險申請表 (Claim Form) 、 物理治療轉介信等一站式的治療及索償服務。 「仁德之光」作為註冊醫療慈善機構,很多服務都需要社會各界捐款。 您的善款將用於「仁德之光」提供穩定和持續的醫療服務給本港的基層家庭及貧困病人。

由中醫師按臨牀診斷和病情需要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針灸、骨傷(推拿)及其他治療並不在特別診療服務範圍內)。 中醫藥治療在香港非常受歡迎,大多數本地的醫療保險計劃都在門診醫療保險下涵蓋中醫服務。 你應事前清楚瞭解計劃的細項限制及是否要求從業者在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部分計劃和保險公司或要求提供普通科醫生轉介信方可獲得賠償。 另外,病人感到痛楚其實包括有不同可能性,除了因受傷或因關節勞損,亦可能是癌症病徵,一般市民未必有足夠醫學知識區分。 雖然物理治療師有能力辨別相關情況,但若待其發現病症嚴重再轉介至醫生跟進,反而可能耽誤了治療時間,或影響病人的康復進度。 從社會角度看來,假若病人延誤治療期間不幸病情惡化,社會將要付出更高的醫療成本,顯然無助現時公營醫療服務減輕負擔。

未滿30歲的陳先生 (化名) 憶述,約5年前開始有濕疹,初時影響小腿位置,其後病情反覆,最嚴重時全身潰爛。 他早年曾成功在衞生署皮膚科門診看病,惟因新冠疫情,加上當時病情較穩定,故有1年沒覆診,豈料因而遭剔除,去年底病情復發須重新排隊。 他嘆因不懂「遊戲規則」,令舊症變新症,縱有私家醫生轉介信,亦要排足兩年。 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指,濕疹的嚴重程度不如血壓等有簡明數值評估,病人也未必能清楚講述病情及病況對其生活的影響,令家庭醫生較難準確瞭解其嚴重程度。 如有關索償涉及化驗或X光檢查、物理治療、專科治療或醫生處方西藥,請附上醫生轉介書。

中醫轉介信: 問題 2: 假設病人曾在東華屬下其中一所中醫普通科/專科門診接受治療,如該病人選擇到東華屬下其他中醫普通科/專科門診接受治療,中醫師是否仍能夠瞭解其過去病史?

記得曾讀到過一篇題爲《病歷新八股》的博文,文中痛斥了八股式的電子病例寫作帶着客觀主義的面具,卻抹殺了醫生的主觀思維,稱其爲醫療工業化大生產下醫學精神的迷思。 但也不能否認,像信件類的應用文功能單一,格式固定,不可能讓你信馬由繮、自由表達,更不可能給你拽文的機會。 雖說這樣的“新八股”無論是讀還是寫起來都枯燥、乏味,但卻使 “範例講解+仿寫”的寫作教學成爲可能,而且實踐證明還比較高效。

中醫轉介信: 問題 3: 可否用易辦事(EPS) / 信用咭付款?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臺。 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中醫轉介信2025 從2006年12月1日起,於東華屬下中醫及中西醫藥治療中心求診人士在中醫師認為合理及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取得中醫(病假)證明書。 信中Whitley醫生希望Sheppard醫生幫他處理一下其病人Doe女士的葡萄膜炎性病變。

本文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門診部會設有45間治療室,備有各種所需的中醫醫療器具,以進行全面的中醫藥治療。 很抱歉,現時本院屬下中醫中心只有東華醫院 – 香港大學中醫藥臨牀教研中心提供易辦事付款服務;惟所有中心均暫未有提供信用卡付款服務。

對訂立重症的標準,衞生署回覆,一般轉介信中的醫學描述有足夠臨牀背景資料,包括病情、發病時期、已接受治療及成效,曾出現的併發症等,能判別是否屬「嚴重皮膚病新症」。 個別輪候者若有特別需要,會由資深護士接見評估病情。 醫管局就指,無備存由普通科門診轉介至衞生署診所或公院其他專科的數據。 目前病人想預約公立醫院的專科診所,須先攜同由私家醫生或公立醫院發出的轉介信,到專科診所登記,由專業人員評估及分流,定出預約日期。 但醫管局發現,部分病人於轉介信發出後數個月或更久纔到專科診所預約,有可能令病情延誤。

目前,《放射技師(註冊及紀律處分程序)規例》規定,僅醫生、牙醫、脊醫可轉介涉及拍攝平片作診斷用途的醫療照射,中醫師不在列。 施政報告提出,將探討賦權中醫師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例如X光)及化驗檢查促進中醫業界長遠發展。 政府消息表示,相關措施涉及修訂放射技師規例,目前未有修例時間表。 所謂免轉介制度,即是病人能夠毋須經醫生的物理治療轉介,直接向物理治療師求診。 世界物理治療聯盟表示,免轉介制度能夠令參與物理治療的患者更積極主動復康,並能節省金錢,降低其他健康專業人員如全科醫生的成本,亦能減少醫生處方藥物及花費在病人身上的時間。

中醫轉介信: 問題 5: 怎樣可以查看東華屬下中醫科研/教研中心的中醫師資料?

這裏需要補充英美兩國對於fellow一詞使用的差異。 在英國fellow指的是國家最高的學術稱號——院士,但在美國,fellow指的是畢業後醫學教育繼住院醫師(resident)之後的專科醫師(fellow)訓練階段或指某個學術團體的會員。 與我們中國的習慣相同,採用職業+姓氏,Dear + Dr. XX,如果需要更正式,也可以採取Dr. +名+姓,如果不知道接收醫生的姓氏,可採用Dear sir or ma’am。 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人們會區別對內科醫生(Dr. +姓氏)和外科醫生(Mr. +姓氏)的稱呼。

中醫轉介信: 中醫醫院計劃

轉診信(referral letter),顧名思義,就是醫生將患者轉給(refer to)另一位醫師時,書寫的介紹其病情的有關信件。 既然是信件,符合信件的基本格式:稱呼、正文、結束語、署名等。 受電子郵件的影響,信件現在大多采用齊頭式,即信件的‎每一行,包‎括日期和籤‎名等都從最左‎邊開始,無須縮進,每‎行取齊,成‎一垂直線。 ‎另外,作爲METS考試的環節,也少了對信頭(寄信人地址)、信內地址(收信人地址)的考查。 即使你已經受保,我們仍然可以為你找到更適合你的計劃。 注意:中醫並非基於現代科學知識,仍有待更多科學研究來支持​​中藥之有效性,但中醫藥對很多患者都具一定治療效果。

例如,在初步診治時會以red flag及yellow flag(紅黃指標),協助判斷病人痛症是否在物理治療的專業範圍內。 一般的筋骨扭傷、軟組織、姿勢問題引起的痛症屬yellow flag,這些可通過物理治療處理;red flag則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痛症,常見的是由癌症引起,這便需要轉介病人至相關專科詳細診斷。 據我們的資料蒐集所得,香港大部分地區中醫單次門診的費用通常在港幣$120到$300之間;而在高端的私家診所,全包的中醫療程(如問診+針灸治療+中藥處方)的價格從港幣$1,100到$2,000不等。

中醫學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與根據科學實證的現代西醫有別,傳統中醫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由臨牀經驗累積而成。 在策劃初期,包括演員試鏡的前期製作,暫定劇名為《臥虎藏龍》,隨後於正式製作階段正名為《少年時代》,2023年8月公開作品並公佈任時完、李先彬的官方選角[15][16]。 任時完在拍攝前參加了三個月的忠清方言課程,並與舞蹈家崔孝真(효진초이)進行特訓學習80年代流行的舞蹈[17]。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美國驗光師學院進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