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窰由客黃氏族興建, 用來生產石灰, 出售作建築及肥料之用。 窰村是建於19世紀末的客家村落,村民以燒製石灰和磚瓦為主,但隨著水泥業興起,石灰被水泥取代,村民為求生計紛紛遷至市區。 北潭湧家樂徑2025 至上世紀60年代,上窰早已全村荒廢,1984年改成上窰民俗文物館,將已列為法定古蹟的上窰村及灰窰開放給公眾參觀。 上窰民俗文物館整修後於2020年5月重新開放。

由北潭湧起步,沿著大網仔路往東行,轉左進入北潭路,然後繼續前進,左邊將出現北潭湧家樂徑的入口。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我們不是要怪責伯伯,是我們犯錯在先,沒有好好研究路線。 當初看到網上介紹,路程輕鬆又短途,所以水與食物都沒多帶,只有少少急救用品和藥物便起行。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行山|北潭湧家樂徑啱一家大細!短程多林蔭感受昔日田野風貌

大部分的路徑均位於郊野公園之內,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 不過郊野公園內外亦有一些路徑,由該區的區議會所籌建或翻新。 北潭湧家樂徑2025 「北潭郊遊徑」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為昔日的鄉村古道,平坦易走,適合一家大小同遊。

要是我們知道原來經嶂上去北潭凹要三小時以上而不是一個多小時,以我們當日的裝備,糧水不夠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走回頭路。 伯伯提議我們去嶂上,行約一個多小時便到馬路可以乘車離開,所以當刻我們沒有選擇走回頭路。 誰不知走了個多小時至嶂上,原來還要向北潭凹多走個幾小時。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行山路線|8大新手靚景好去處!橋咀島/東壩/龍蝦灣|附交通方法

終點可沿林道或原路步回起點乘搭專線小巴82號離去,或沿城門道步行20分鐘至可風中學乘搭巴士離去。 踏足西貢郊野公園必經之路的北潭湧,是這條家樂徑的起點,舒適易行,設施齊備,使這裡成為對初嘗郊遊樂的不二之選。 北潭湧家樂徑的起點在北潭湧停車場,高大的木牌坊成為一大標誌。 沿著山徑緩緩而上,不時經過數個不同的野餐區、燒烤場等,山徑的兩旁植有齊整的樹木如臺灣相思、耳果相思等,矮小的原生灌叢亦長滿路旁。 尾段會經過一些荒廢農田,感受昔日的田野風貌,並以鯽魚湖為終點。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 交通方式:可乘搭九巴75K/275R(只於星期日及假日行駛)或專線小巴20C/20R前往「大美督」巴士總站,向船灣淡水湖主壩方向步行約5分鐘,可達白普理賽馬會青年旅舍旁起點。
  •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 沿途有上下坡段,中段上山需要較多體力,部份路段較崎嶇及多碎石。
  •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 橋咀島是香港人熱愛的郊遊景點,退潮時,會出現連接橋咀島及旁邊小島「橋頭」的連島沙洲。
  • 我們又遠眺平靜的海水,並從高角度回望土瓜坪村、燈塔,是假日到郊外放鬆打卡的好地方。

萬宜水庫西面主壩及副壩之間,成為了水上活動中心。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北潭湧家樂徑2025 香港電臺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北潭湧家樂徑: 延伸閱讀:曝罟灣|超美半月形海上堤圍 西貢上窰郊遊徑路線+靚景位

北潭凹輕鬆易行,踏進了家樂徑後,到處有茂盛的楓香樹。 我們又遠眺平靜的海水,並從高角度回望土瓜坪村、燈塔,是假日到郊外放鬆打卡的好地方。 在北潭湧下車後,在旅遊巴停車場沿著北潭湧家樂徑行走,在分支右轉走(左方通往北潭)至鯽魚湖。 由此沿車道右走至麥理浩徑的牌樓後,再右轉經過上窰微升至傷健樂園,最後走至北潭湧停車場完成行程。 為了不讓海浪侵蝕,面對大海的主壩對出通常設有一條副壩。

以下的大牌坊就是北潭湧家樂徑的入口了, 北潭湧家樂徑全長1.4公里, 終點為鯽魚湖。 北潭湧家樂徑的路徑平坦, 北潭湧家樂徑 北潭湧家樂徑 對於3-4歲幼兒應該都無難度。 我們走約1小時就到達北潭湧家樂徑終點鯽魚湖了。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行山好去處|蕉坑自然教育徑簡介

走大約8分鐘到發記士多, 旁邊就是北潭湧自然教育徑的起點了。 我們來到北潭湧的河口, 這裡的河水水位會受潮汐影響上升或下降。 河水的源頭為石屋山, 石屋山南邊山坡的數條水系在這裡形成水潭, 再經此流入海, 因此這裡又名 北潭湧家樂徑2025 「北潭湧」。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

穿越山谷後,可在小山坡上舉目展望,附近的翠綠山嶺和樹林盡入眼簾。 「家樂徑」末段經過三數村屋和果園,再越過一小石橋,便到終點所在的北潭路。 位於西貢的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水庫有兩條石壩,當中位於東面的萬宜水庫東壩更被列入了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景點之一! 在萬宜地質步道途中,有多款不同的巖柱,更可以看到破邊洲。 於西貢碼頭乘搭94號巴士,北潭凹站下車,往土瓜坪方向走。 回程只需乘搭94號巴士,返回西貢市中心,大約三十多分鐘車程。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行山好去處2. 萬宜水庫東壩 香港最大水塘

龍蝦灣郊遊徑在西貢行山路線中屬於輕鬆易行,只需2小時即可以完成! 登上大嶺峒觀景臺,即可從北至南俯瞰牛尾海、清水灣,還可以遠眺布袋澳、牛尾洲、吊鐘洲、火石洲,以及東南面極目的果洲羣島,視野非常壯闊,看盡香港東南面水域的風光。 長距離遠足徑橫跨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部份路段位於郊野公園之外。 北潭湧家樂徑 環繞香港仔下水塘的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路程平坦,沿途更有不少有趣的動植物,終點亦可觀賞宏偉的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原本是私人水塘的香港仔下水塘被香港政府買下後,改建為公用水塘,更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位於船灣淡水湖西北角,全程只有約0.7公里,沿途有不少靚景,包括壯麗的瀑布、溪流、新娘潭橋等等,可以一邊行山一邊影靚相。

北潭湧家樂徑: 西貢行山路線|北潭郊遊徑簡介

對我這個行山初哥來說,每一條遠足路線都是我從未踏足的祕境,所以事前必需要做足資料蒐集,以免迷路和走上力有不及的路線。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和Google Maps就為我們提供相當有用的資料。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沿河而建,全程輕鬆易走,走到終點可到上窰民俗文物館參觀,欣賞昔日上窰村的歷史,包括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的上窰村及灰窰。 由於上窰村地勢沿河,昔日碼頭同樣是具有歷史價值的景點。 西貢行山路線之一的「北潭湧家樂徑」全程坡度平緩,路寬易走,風光如畫,十分適合一家大小暢遊。 自停車場側起步,先登上小山丘,然後再進入蔥蘢幽谷。

北潭湧家樂徑: 郊遊徑

交通方式︰可乘搭九巴路線94/96R或專線小巴路線7/9至「上窰」巴士站,沿大網仔路步行約3分鐘到達復興橋,或乘專線小巴於復興橋下車。 北潭湧家樂徑2025 終點可由上窰沿路折返大網仔路復興橋乘搭九巴路線94/96R或專線小巴路線7/9離開。 交通方式︰起點可在荃灣兆和街乘搭專線小巴82號往城門水塘菠蘿壩小巴總站,或乘搭途經和宜合道可風中學的公共交通工具,沿城門道上行20分鐘至菠蘿壩小巴總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