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此方位的同一道理、也可標出各個牙尖、牙根的名稱。 瞭解正確的口腔衛教資訊、幫助患者與醫師溝通,是我們的重要價值,看完「牙科密碼學」,下次當醫師在與助理對話時,你也可以馬上了解自己的哪顆牙齒狀況特別需要處理,與醫療團隊共同釋讀自己的X光片和口腔,每次的手術都能更安心。 牙齒發育是牙齒從胚胎細胞發育,生長,在口腔中萌發的複雜過程。 雖然許多物種都有牙齒構造,但它們的牙齒發育普遍和人類相同。
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的平均錐度依次爲0.106、0.185、0.098,釉牙骨質界下方5 mm處平均直徑依次爲1.267、0.860、1.429 mm。 10顆離體上頜乳前牙根部的牙本質彈性模量範圍爲19.919~25.017 GPa,硬度範圍爲0.867~1.082 GPa。 選擇全身麻醉下進行上頜乳前牙根管治療的患兒,採用硅橡膠製取上頜乳前牙根管印模,掃描印模後測量根管的錐度和直徑。 收集10顆離體上頜乳前牙,測量根部牙本質的彈性模量和硬度。
牙位: 磨牙(molar)
其中有一種通用的編號系統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由國際牙科聯合會製成的系統,把整個牙列分爲上、下、左、右四個區,從中線開始數,又可以分爲1-8顆牙齒。 其中右上頜是一區,左上頜是二區,左下頜是三區,右下頜是四區。 牙位 每個牙的編號和區的編號結合在一起,可以確定是哪一顆牙齒。 測量前通過成像軟件Examvision、MPR頁面調整數據圖像使兩側對稱。 牙位 有些家長以爲給孩子做了窩溝封閉就萬事大吉,從此不再關心孩子的牙齒,一旦出現齲齒就埋怨醫生技術不好,其實窩溝封閉知識一種預防齲齒的方法,還需要家長監督孩子清潔口腔,並給窩溝封閉做複查。
- 下頜尖牙具有寬的頰舌徑與窄的近遠中徑,發育缺陷通常發生在牙根的近中面與遠中面,牙根尖分叉偶爾可有2個牙根。
- 選取8~16歲UCLP患者123名,其中男性71人,女性52人;男性平均年齡爲(12.33±1.91)歲,女性平均年齡爲(12.07±1.33)歲。
- 此外,曾有研究[27]表明Demirjian法應用在不同種族、區域間存在差異,這也可能是以上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 CS3~CS4期爲生長發育高峯期[14],對此期患者DCS研究發現:除女性CS3、CS4期及男性CS4期尖牙外,CVMS在CS3~CS4期的非裂隙側牙齒處於DCS後期(G、H)的人數較裂側多,說明非裂側下頜牙齒比裂側發育快。
- 修復學教科書推薦根管樁的長度應爲根長1/2~2/3[13],達到該長度則根管內固定修復效果理想。
患者有臨牀症狀及陽性檢查體徵,有自發痛,或有叩痛、咀嚼痛、腫痛、根尖區腫脹及竇道的形成,或X線根尖片示根尖周低密度影。 牙位2025 基於本研究的侷限性,研究者的實驗結果並不能完全代表真實的臨牀情況,但是可爲臨牀醫師術前設計一個符合生物力學原則、並有利於維持遠期療效的種植方案提供重要參考。 種植體周圍的應力集中會導致邊緣骨吸收從而造成種植失敗[28],而種植上部修復體的變形、折裂則與受力後材料的變形疲勞有關,當上部修復體受到的咬合力超出彈性形變的極限,將會發生永久變形甚至斷裂[29,30]。
牙位: 上頜乳前牙根管形態及根部牙本質力學性能的測定
鄰牙牙根有外吸收的情況下,鄰牙能否恢復健康或正常使用? 這些問題對於臨牀治療方案的制定非常關鍵,也是臨牀醫生所關切的。 以埋伏阻生牙導致鄰牙(恆牙)ERR但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63例患者的75顆ERR鄰牙作爲研究對象,微創拔除埋伏阻生牙後,術後隨訪6月,觀察ERR鄰牙的預後情況,並分析預後與患者年齡、性別、牙根數量、牙根吸收類型、牙根吸收程度的關係。 牙位 牙位2025 選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牙病防治中心就診的需拔除上頜單顆前牙的患者爲研究對象。 牙位2025 本研究經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許可,患者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 此趨勢有別於Hosoya等[14]報道的上頜乳尖牙的測量數據。
- 牙齒從中門齒到最後的臼齒1-8(恆牙)或者A-E(乳牙)。
- 鄰牙牙根有外吸收的情況下,鄰牙能否恢復健康或正常使用?
- 幼兒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2-3歲時,乳牙全部萌出,共20個。
- 側壁開窗技術和穿牙槽嵴技術是提升上頜竇,解決局部骨量不足的最主要的兩種方法。
- 而根尖片成本低、輻射劑量小,能診斷多數牙周疾病,一直在臨牀普遍使用。
- 牙槽嵴垂直向高度由兩個參數界定:脣頰側中央的牙槽嵴高度和鄰面牙槽嵴高度[7]。
無機鹽約佔96%,其中主要成分是磷酸鈣、碳酸鈣等。 牙位2025 每個後牙的牙冠都有五個面:即近中面、遠中面、頰面、舌(齶)面和咬合面。 牙位2025 每個前牙的牙冠都有四個面(近中面、遠中面、脣面、舌或齶面)和一個切緣。
牙位: 牙齒
而本期課程內容從口腔理論知識到實踐模型操作,及病例討論,讓口腔種植醫生更多瞭解上頜骨萎縮複雜種植疑難病例;瞭解和掌握技術敏感性較高複雜情上頜竇提升手術;體驗穿顴手術,翼上頜區種植的全過程。 由於All-on-4和穿顴種植的應用均有利弊,此時,在臨牀上,我們可以結合患者的頜骨情況和身體狀況、醫生的技術水平、患者的種植意願等對其提供較優的選擇。 而本實驗的穿顴種植組中,牙槽嵴頂處的皮質骨厚度雖然有所影響,但影響較小,這可能與穿顴植體所穿過的皮質骨層次有關,標準植體一般只利用了1~2層皮質骨,而穿顴植體則利用了3~4層皮質骨,其中包括了顴骨,並且顴骨是由緻密的皮質骨和松質骨構成[41]。 根據作者的研究結果,在All-on-4組中,皮質骨厚度爲1.5 mm是一個關鍵點,當皮質骨厚度爲0.5 mm和1.0mm時, 各數據明顯較大,但當皮質骨厚度爲1.5 mm和2.0 mm時,各數據明顯較小。 當皮質骨厚度爲0.5 mm時,模型中種植體、皮質骨的等效應力均最大,將皮質骨厚度爲0.5 mm的數據與2.0 mm相比,5號位點皮質骨等效應力下降35.9%,而5號位點植體等效應力只下降了8.0%,鈦支架變形量降低了16.3%。 兩組種植設計中種植體、皮質骨的等效應力及鈦支架變形的部分彩色雲圖見圖3、4。
上述結果提示,爲避免損傷齶部神經血管,軟組織移植供區的選擇應儘量避免超過第二磨牙中心線;低齶穹窿者的供區範圍不宜過寬。 牙軸近遠中傾斜度是一個二維概念,Andrews[1]的定義是指牙冠長軸與平面垂線的交角。 利用全景片測量牙軸近遠中傾斜度時,採用的參考平面有放射影像的上下邊緣線、齶平面、下頜平面、眶下平面、解剖平面、功能平面等[10],[14]。 爲保證參考平面的一致性,本研究在模型測量時採用了轉移至牙列根方的功能平面作爲參考平面,並通過放射顯影裝置,使功能平面以一系列的金屬點影像同步顯影到全景片上,這與Mckee等[9]採用通過牙列臨牀冠中心的弓絲作爲全景片的測量參考平面相類似。 1)模型預處理:收集每個志願者完整牙列的石膏模型,緩衝倒凹。 2)分別轉移上下頜功能平面至模型基底部,即由下頜前磨牙的頰尖和磨牙的近中頰尖構成的平面[12]。
牙位: 牙齒是如何編號的
舉例,成年病人的左上第一臼齒表述爲26,右下犬齒則表述爲43。 近代觀點認爲,從胚胎學、組織學及生理學等方面考慮,牙本質和牙髓之間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可視爲一個組織或器官,稱爲牙髓一牙本質器官(pulp-dentin organ)。 從胚胎和組織學方面看,二者均由外間質牙乳頭衍生而來,而且在牙本質礦化形成以後,還有牙髓中的造牙本質細胞突起延伸入牙本質小管,而突起中所含細胞漿佔造牙本質細胞的3/4,牙本質是牙髓細胞分化成熟的最終產物、構成其外周礦化部分。 從生理學角度,牙本質對牙髓保護作用,而其活力又得自牙髓,一旦牙本質暴露、遭受外界刺激或損傷時,無論其來源、輕重、性質如何,牙髓均將發生相應的應答反應。
牙位: 1. 病例選擇與臨牀操作
左:術前CBCT示阻生48牙導致47牙遠中根吸收(箭頭示);右:術後6個月牙片示47遠中根根尖周和牙周組織得到恢復(箭頭示)。 術後6月對ERR患牙行X線檢查判斷ERR患牙根尖周骨質狀況,若X線片無法判斷ERR患牙根尖周骨質狀況,則行錐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檢查。 人恆前牙12個,分爲上、下中切牙4個(圖3-2)、側切牙4個(圖3-3)和尖牙4個(圖3-4),均爲單根牙,排列在牙列的前部,呈弧形。
牙位: 口腔科學/牙體解剖
所有志願者均爲個別正常;無明顯的牙體牙周疾患,無銀汞充填體和修復體,無正畸治療史等影響放射成像的因素。 本研究旨在比較傳統全景片和CBCT重建全景片用於測量牙軸近遠中傾斜度的準確性,以更好地指導正畸醫生選擇合適的評價工具。 數據提取由2名研究者按照資料提取表獨立提取,並交叉覈對,意見不統一時通過討論解決。 數據提取的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限、樣本大小、牙位、是否伴有根尖周炎、注射針及超聲設備的類型以及在根管內放置的深度、沖洗液的種類劑量、試驗設計、盲法實施情況、測量或評價方法及作者結論。 提取的測量指標爲超聲蕩洗前後根管碎屑及玷污層清除情況的均值及標準差以及根管內細菌培養檢測陰性/陽性事件的概率。
牙位: 3. 牙髓鈣化的X線片隨訪結果
3.脫鈣、氟斑牙脫鈣的成因,有些人牙齒本身的琺瑯質較薄或是礦化程度較差,便會造成脫鈣白斑,以及接觸醣類食物的頻率越高和口腔內偏酸都會容易脫鈣。 牙齒發育時期使用過量的氟化物,就可能會造成牙齒出現白斑或咖啡色的斑紋,這種斑紋被稱為氟斑牙。 牙位 牙位 牙位 全瓷牙冠的主要目的是恢復牙齒的強度、功能、形狀和大小,透過在牙齒罩上一層全瓷冠牙套,可以防止牙齒進一步磨損和破裂。
牙位: 3. 上頜竇底形態
就是同一位醫生,多次的測量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 牙位 牙位 在臨牀工作中爲了獲得較爲準確的測量數據,必須要結合術前的手工探查進行綜合分析。 本實驗在5位有一定臨牀經驗的醫生中採用雙盲法篩選出誤差最小的一位醫生測量X線片的骨下袋深度,同時通過3次測量取平均值來減少誤差。
牙位: 兒童和青少年牙外傷急診患者臨牀分析
部位記錄法(quadrant coding method)。 該方法是將上下頜牙列分爲四個區,以“+”表示,橫線代表上、下頜,豎線代表左右側。 “┛”爲A區代表上頜右側牙齒,“┖”爲B區代表上頜左側牙齒,“┓”爲C區代表下頜右側牙齒,“┏”爲D區代表下頜左側牙齒。 它起源於口腔外胚層,是組成牙齒的四種主要組織之一,其他三種分別為牙本質,牙骨質和牙髓。 牙位 96%的牙釉質由礦物質組成,水和有機物組成了剩下部分。 在牙齒的邊緣通常在牙釉質下沒有牙本質支撐,有時會呈現出輕微的藍色。
牙位: 深水埗十多人街頭互毆 部分人持刀 警檢獲武器
Hosoya等[14]測量了3顆乳尖牙牙冠的彈性模量和硬度,二者的數值由外向內均逐漸減小。 這種區別可能基於兩方面:一是成分有別,即根部牙本質性質與冠部牙本質本來就不同,尤其是礦化程度不同;二是根部牙本質的外層結構爲透明層和顆粒層,而透明層無牙本質小管結構,其下方的顆粒層礦化不足。 本實驗外層的選點位於牙骨質-牙本質界下100 牙位2025 牙位2025 µm,可能受到影響。
牙髓腔的外形與牙體形態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較大,稱髓室,牙根部髓腔較細小,稱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稱根尖孔。 牙髓組織主要包含神經、血管,淋巴和結締組織,還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質細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質。 當牙冠某一部位有齲或其它病損時,可在相應的髓腔內壁形成一層牙本質,稱為修復性牙本質,以補償該部的牙冠厚度,即為牙髓的保護性反應。 乳牙20個,恆牙28~32個(圖1-2、1-3)。 根據牙的形態特點和功能特性,恆牙分類中切牙、側牙牙、尖牙、雙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
牙位: 牙齒不齊是先天問題,還是後天影響?
陳建洪等[20]在操作及取樣過程中並未使用橡皮障,僅對牙冠及周圍黏膜進行消毒處理,統計分析時直接對培養的菌落數目進行比較,未進行相應的對數轉化。 因此,Carver等[24]的研究結果可能更可靠,但還需更爲嚴謹的臨牀隨機對照實驗的進一步驗證。 本實驗收集了32名患兒74顆上頜乳前牙的根管模型用於測量根管形態。
牙位: 形態特徵
在患者上下頜第一、第二磨牙位置水平放置一根木製壓舌板以推開舌體,囑患者咬緊。 牙位 牙位 CBCT影像採用配套NNT 5.3.0軟件進行三維重建及分析。 打開影像資料,調整灰度值至50%,切換至多維平面重建界面,調整上基線與聽鼻線、聽框線夾角平分線平行,左右基線分別與齶中縫、寰椎連線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