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因應雨季來臨,新手術室大樓的工地已加強防治蚊患工作,減少可導致蚊蟲滋生的環境,針對性地加強成蚊控制工作,包括用霧化處理噴灑滅蚊劑,進行密集式防蚊及滅蚊工作。 我們在早前的通訊中已經提及,現存的天秤將會拆卸,改為在大樓天台安裝另一款的天秤,用以吊起窗戶、外牆鋁板及其他建築材料。 一如早前通訊所報道,產房將會遷至該處;而最接近新大樓、位於主座的D9病房,稍後也會配合新服務開展而改為產前病房。
- 醫院聘請的外判樹藝專家日後會繼續監察這些樹木的情況,確保它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 歐陽醫生表示,在確定搬遷日期後,便會透過衞生署位於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的母嬰健康院、屯門醫院日間醫療中心婦產科專科門診及日間婦產科綜合診所,通知孕婦最新安排。
- 又有前線醫生指平時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喫正餐,質疑小食會諷刺他們連正餐也沒時間喫,只能以小食充饑。
- 為了配合安裝組件的工作,承建商目前正密鑼緊鼓安裝組件的支架及其他相關的機電配置工程。
- 鑑於工程仍未完成,如遇大雨,新大樓室內部份有機會出現積水,從而滋生蚊蟲;另一方面,現時工地每日有過百名工作人員出入,無可避免產生一定數量的垃圾,包括殘留食物。
- 2019年1月,有醫生透露在1月10日流感高峯期間,醫管局高層提議於中午舉行「小食打氣日」,向員工提供魚蛋、燒賣、粟米、茶葉蛋及雞翼等小食,發言人指目的除了以免費小食慰勞同事外,也希望不同職級員工互相認識及交流,也可將食物帶回工作間分享[67]。
又有前線醫生指平時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喫正餐,質疑小食會諷刺他們連正餐也沒時間喫,只能以小食充饑。 而醫院女員工更稱當日小食是限量提供,每人只能選2款免費小食,並非外界想像般以自助餐形式提供食物。 [68][69]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形容該活動是「做Show」,顯示管理層已不知還有何方法解決前線問題[68]。 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曾玉蓮補充,有部份初生嬰兒需要由產房轉送至兒科病房接受觀察或進一步治療,考慮到搬遷後的情況,婦產科已經增添了設備,包括呼吸機及嬰兒恆溫箱等以作應付,而婦產科及兒科的護士數目也有所增加。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
在現今社會,使用醫療儀器及醫院設施都離不開網絡,故此資訊科技部同事爭取時間,早前已在各個樓層開始舖設網絡,並在不同地點裝設接駁點。 例如在九樓及十樓,便開通了「HA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Wi-Fi」,經過測試後,確認能夠成功接通無線網絡,方便醫護人員日後利用平板電腦工作。 當部門正式遷入後,技術人員會持續監測網絡流暢度,確保醫療訊息傳遞順暢。
這項工程的複雜性在於施工時,需要暫時停止現有氧氣缸及氣化架的運作,改由流動式的液態氧氣缸車,輸送醫用氧氣到各個臨牀部門。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率先處理及完成地庫工程,目的是讓電力公司在有關樓層安裝變壓器及發電設施。 有關安裝早前已經完成,我們正與電力公司安排接駁工程,之後便可為新手術室大樓正式供電。 另一方面,大樓內其中四部升降機也完成安裝,現時正進行測試,待機電工程署檢查後,就可開放給工友使用。 此舉有助減少他們經醫院主座大樓出入,因該處設有病房,有不少醫護人員及病人經過;在疫情下,分流工友使用新升降機,可以減少人羣聚集帶來的風險。 醫院提供急症普通病牀、重症醫學病牀、心臟重症醫學病牀、日間診療病牀、弱智科病牀、寧養病牀、復康病牀及急症室觀察病牀共一千七百多張。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第 20期 (2022年6月號)
另一方面,因應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承建商堅守早前已落實的防疫工作,包括要求工友每日進入工地前需要探熱及佩戴口罩,同心合力應對疫情,同時也響應政府的呼籲,參加了「安心出行」計劃,並在工地辦公室入口張貼二維碼,供工友及其他人士掃描及紀錄到訪資料。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由於目前的施工工序集中在室內,加上工地存放了不少建築材料,容易衍生環境衞生問題。 我們則與食物環境衞生署保持緊密聯繫,就如何保持醫院整體環境衞生,以及加強滅鼠工作等,交流意見。 因應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早前開展,承辦商也鼓勵工作人員接種疫苗,這樣便可免卻他們需要定時接受檢測的安排,並達到「護己護人,齊打疫苗」的目的。 新大樓以白色為主色調,外觀明淨並具現代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設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突顯與現有大樓的分別,方便公眾日後使用新大樓。
除了氧氣缸車及後備氧氣供應系統之外,我們還要求供應商在工程開展前運送足夠數量及不同容量的氧氣瓶至醫院,並派送至各個臨牀部門備用。 我們在工程當日也增派醫護人員及支援人手當值,並啟動重大事故控制中心監控工程進展與醫院運作。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工程最終歷時約10 個小時,順利完成,意味屯門醫院的醫用氧氣供應量能夠整體提升,應付未來發展需要。 確保醫用氧氣持續及穩定供應,對醫院來說是十分重要,所以屯門醫院要求顧問公司、醫用氧氣供應商及承建商在制訂詳細的工程計劃及應變措施後,才同意開展上述工程。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工程複雜 制訂應變措施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旨在向公眾提供有關計劃的最新消息及工程進展,與社區保持聯繫及溝通。 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歐陽錦全醫生強調,服務及入院流程不會改變,只是地點改變而已。 他指,孕婦現時若在晚上9 時至翌日早上7 時期間因作動準備分娩,可以直接前往位於現有大樓7 樓產房 (T7),日後則改為前往位於新大樓9 樓的新產房 (OT9);至於其他時間,有關孕婦可前往產前病房辦理入院手續,位置會由現有大樓7 樓的A7 病房,改為9 樓的D9 病房 (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詳見附表)。 由於產房及產前病房日後設於同一樓層,既方便孕婦及其家屬,也方便同事往返。 緃使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依然繼續推展,現時正集中處理內部工程。 新手術室大樓部份內部建築將會由組件形式裝嵌而成,以減省施工程序及時間;由於有供應商來自海外,他們派遣來港的工程人員在疫情下也需按照規定,在完成十四日隔離檢疫,以及深喉唾液測試結果呈陰性後,才與承建商接觸及開始工作,確保工地免受疫情影響。
在2017年開展主要工程,而整項工程預計於2021年竣工[36][37]。 鑑於工程仍未完成,如遇大雨,新大樓室內部份有機會出現積水,從而滋生蚊蟲;另一方面,現時工地每日有過百名工作人員出入,無可避免產生一定數量的垃圾,包括殘留食物。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持續督促承辦商必須妥善清理積水及收集垃圾等,以截斷蚊蟲滋生的機會。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食物環境衞生署近日也派員前往巡視,並就如何維持工地環境衞生,給予不少寶貴的意見。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急症室(登記處和護士站)
新手術室大樓工程除了在室內進行,室外、地底及地面同樣需要施工,當中包括從醫院範圍外的青松觀路,接駁新水管至新大樓。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水管的走線需要經過屯門醫院急症室對出的綠化地帶,該處除了有草坡之外,還有不少樹木,例如大榕樹。 考慮到保育樹木的重要性,我們與承建商決定將部份水管稍微「改道」,並放棄以石屎底座承託水管的方法,此舉可避免壓著樹根及樹幹,阻礙樹木的伸展。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醫院聘請的外判樹藝專家日後會繼續監察這些樹木的情況,確保它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社區醫療服務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着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 [16]於是決定與建日間醫療中心,於2000年9月奠基及平頂,於2001年6月26日正式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多項專科門診服務。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著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除了手術室之外,一如早前通訊報道所指,新大樓日後將會設有其他設施,包括急症室的擴建部份,以及深切治療部病房,惟內部間格及設計與手術室所在的樓層略為不同,需要先進行一些平整及改動工程,相信稍後會追上整體進度。 2005年,由分科診所大樓改建的眼科中心開幕,樓高3層,為區內市民提供全面的眼科專科門診服務。 此外,一座13層的康復大樓於2007年8月中啟用,及分階段投入服務,大樓各病房樓層均提供專職醫療服務。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急症室將進行擴建
在新手術室大樓這個工程項目中,承建商引入了機械人,協助處理部份拆卸工作。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由於連接新舊兩座大樓需要拆卸現有大樓的部份石屎外牆,期間無可避免會產生噪音及灰塵等,利用機械人處理能夠減少工友的危險,加強職業安全,同時也可調配工友專注應付一些技術成份較高、更細緻的工作,善用人手。 除此之外,新舊兩座大樓的九樓正在興建一條L 型的天橋,作為連接通道,新大樓九樓日後將會是產房所在的樓層。 登記處日後將會加設無障礙設計,例如設有低地臺櫃位等,方便使用輪椅人士。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新手術大樓地基工程圖輯
相關的前期工作已經妥善安排,包括檢測現有醫用氧氣供應後備系統的狀況,以及安裝新的氣化架和喉管;另一方面,我們亦與臨牀部門就工程當日的氧氣供應加強溝通和協調。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仍在施工,當中產科所在的九樓及十樓大致完成,而設有手術室的樓層,例如四樓及六樓,施工及安裝手術室設備的進度也較為理想,並陸續開始裝置傢俱及電腦等,稍後便會安排醫院相關部門前往實地檢視,確保工程符合要求所需,之後便可進一步部署搬遷事宜。 應對蚊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中重要的議題之一,主要原因是工地毗鄰醫院現有大樓,有不少病人出入,衞生水平要求較一般工地大大提高。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工地防疫措施續執行
2019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冠狀病毒病的疫情近日雖然有所放緩,但我們不敢鬆懈,要求承辦商在工地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爆發,包括工作人員每日上班前要先探熱、佩戴口罩、要求居於強制檢疫大廈的工作人員暫時停止進入工地,以及建議他們定期進行檢測等。 屯門醫院新手術室大樓早前以棚架、帆布及圍板等圍封,外界一直未能窺探新大樓的外觀。 經過幾個星期的拆卸工程後,棚架及圍網已經由上層至下層完全拆卸,讓新大樓完全對外展示。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日間醫療中心
至於設施方面,歐陽醫生表示,新產房的可使用樓面面積較大,多出的地方全部是臨牀所需或供病人使用,當中產房數目會增加至13 間,並設有獨立洗手間,而其中一間產房更是負氣壓設計,讓有傳染病風險的孕婦分娩時使用;另外供產房使用的手術室數目,則由1 間增至2 間。 歐陽醫生表示,在確定搬遷日期後,便會透過衞生署位於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的母嬰健康院、屯門醫院日間醫療中心婦產科專科門診及日間婦產科綜合診所,通知孕婦最新安排。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由新界西醫院聯網公共事務及籌募組編印,並上載至新界西醫院聯網各醫院網站。 由於現階段的工程,開始由在新大樓內部進行,逐步伸延至與現有大樓的縫合方面,或有機會影響醫院的運作,因此我們要求承建商必須與臨牀部門及醫院工程部門保持緊密溝通,特別是在制訂施工程序上。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較早前已獲立法會批款1億6千萬作大樓的前期平整地基工程,而整項工程預算超過30億元。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行政)陳志強博士指,新大樓平整地基工程已於今年6月展開,預計18個月內完成,院方現時正就新大樓作詳細規劃,預計大樓於2020年至2021年能逐步投入服務。 故此,病牀附近日後將會預留更大空間,又會考慮採用垂直式的電力裝置,以便可按照需要調動儀器位置。 除了數目增加之外,每個手術室的面積也會按現行標準設計,既提供較大的空間,亦方便放置更多嶄新的醫療儀器,進一步提升手術質素。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7]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香港房屋、物業及設施管理專業聯盟 對《2023 施政報告》的回應
林國基續說,屯門醫院急症室每年有22萬人次求診,難免令環境擠逼,新手術大樓地下會成為急症室的擴建部分,並會與舊急症室打通,其總面積由1,900平方米擴一倍至3,800平方米。 屯門醫院在施工期間會如常運作,新大樓落成後,現有服務逐層遷往新大樓,盡量把影響減至最低;其後舊大樓會轉為辦工室、員工休息室、儲物室,並會保留部分深切治療部和加護病房。 其後陸續增加設施,1997年1月放射治療及腫瘤科日間寧養中心開幕,同年4月放射診斷及核子醫學科——磁力共振及電腦中心開幕[7],設置多種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如磁共振造影機及伽瑪放射攝影機,提供核子醫學研究及治療服務,更設有輻射事故緊急應變中心(後改為緊急輻射治療中心[15]),照顧受輻射感染的病人。 本港另一間設有同類應變中心的醫院,乃位於港島東的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屯門及博愛醫院麻醉及深切治療科部門主管林國基醫生形容,「屯門醫院是最少手術室的大型公立醫院之一」,全院每年需處理1.5萬宗手術,目前卻只設有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超過100%,院內非緊急手術如治療小腸氣及前列腺肥大的手術輪候時間長達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