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經就你的祖父母享有供養祖父母免稅額,所以你的父母並不能就同一受養人申索供養或額外供養父母免稅額。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不可以,你只可申索就正妻的父母 / 祖父母 / 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就《稅務條例》而言,「婚姻」一詞指香港法例或結婚當地的法例所承認的合法婚姻。 在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及額外免稅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果你的兒子修讀的是全日制課程,他亦即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可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如果只是一些短期課程或部分時間制課程,他便不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每年10月起至翌年1月,稅局會陸續寄出稅單(評稅通知書),今年6月稅務局便發出了超過240萬份綠色炸彈。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免稅額2023|報稅如何慳最多? 供養父母、子女及個人免稅額解説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稅率評稅,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其區內的 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在接到申請後,社會福利署(社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覈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 作為在職媽媽的我面對不少財務挑戰,亦要教導兩個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培養他們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
  • 原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394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錯報父母免稅額墮法網」。
  • 一般而言,已婚人士不得各自申請他們子女的免稅額,需由其中一人申報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 可見,陳先生申索 3 項「扣稅」項目後,以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繳稅款為 HK$33,850,比起完全無申請「扣稅」項目的應繳稅款(HK$38,100),估計總共慳了 HK$4,250。

子女免稅額是父母因出錢支付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而給予的免稅額,而單親免稅額則是因父母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而給予的免稅額。 不可以,擁有超過一名子女的夫婦並不能各自申報一名子女、或平分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請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納稅人可為自己及同居配偶申請扣除捐贈給《稅務條例》第88條所規定的慈善團體/政府作慈善用途的現金捐款。 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於 2021/2022 的報稅表內,填寫預計 2022/23 年的租金開支,以供評稅,上限為 HK$10 萬元。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選擇或撤回個人入息課稅冇時限?

例如某納稅人訛稱其祖母與她連續全年同住而申請供養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經調查後,發現被告的祖母多年來居於美國,結果被判入獄兩個月,緩刑兩年。 甚至有納稅人申請已去世的父親的免稅額,結果被判入獄4星期,緩刑18個月及罰款。 其實,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是提供予有供養全年連續同住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但無付出十足費用的人,雖然兩者的定義有少許差別,但其免稅額也是相同的。 基本免稅額是無須提出申索已可獲得的免稅額,每個人的基本免稅額為$132,000。 不過,不過,如為已婚人士並已使用了已婚人士免稅額,便不可以同時享有基本免稅額。

《稅務條例》內“領養”指以香港法律所承認的任何方式而領養。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稅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稅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1968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稅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可是,由於你已與你的配偶離婚,因此,他的父母並不屬於你已故配偶的父母。 由於他的婚姻未有註冊,你配偶的繼父不符合稅務條例中父母的定義。 除非他們是在 1971 年 10 月 7 日婚姻法修改前依中國傳統習俗成婚,這樣才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的條件。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另外,並非子女仍然在學父母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若然他們就讀展翅、短期/兼讀課程、學徒訓練計劃等不屬於全日制學生,父母就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稅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稅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否則,稅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稅額的基準。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納稅人在報稅時須確認自己符合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的資格,然後再按實際情況,如實填妥報稅表第 11.4 部。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報稅好頭痕?7條申報父母免稅額Q&A

就同一名子女,如有多於一人符合申請單親免稅額,則稅務局局長會考慮各人在該課稅年度各自獨力或主力撫養同一名子女的期間作出分攤,或者稅務局局長認為其他公正而決定的基準分攤。 如果收入未有超過可享有的免稅額,市民便不用繳交薪俸稅,亦不需要索取報稅表;但如果於該課度年度收到稅務局所發出的報稅表,仍需要在限期內完成報稅。 最近社會福利署取消俗稱衰仔紙的綜援申請者供養父母的表格,有評論認為政府鼓勵子女不用供養父母。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業主揀「物業稅」定「個人入息課稅」最慳稅?

如果家中有兄弟姊妹,建議事先商量由哪一位申報供養父母的免稅額,原則上建議由稅額較高的一方申報。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由於他已年滿 18 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稅額。 2022/23年度薪俸稅計數機及2022/23年度個人入息課稅計數機,計算建議的稅款寬減措施實施後你應繳的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稅款。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3萬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3萬,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22年5月1日出生,該課稅年度的子女免稅額便有$26萬。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假如依然不清楚自己要交幾多稅、有幾多免稅額,大家可以前往政府網站的報稅計算機,計計自己大約有多少免稅額、扣稅項目及要交幾多稅。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緩申領懶人包 申請資格及方法/領取金額/入息及資產上限

可以,但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 即如果你家中有父母,你有一個兄弟姊妹,你可以與對方一人一個名額。 假如你的父母/祖父母由多名兄弟姊妹供養,大家就必需「傾掂數」,每個人只可以申報一個長老,若未能達成共識,其中一人一次過報盡家中長輩免稅額,其他人再報稅局就不會考慮該申索。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

假如你是單身人士,沒有子女免稅額及供養父母免稅額,但仍可享基本免稅額(亦可稱為個人或單人免稅額),2022/23年度的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的額度為$132,000。 就考慮納稅人是否有資格申請供養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養人,是指該受養人必須慣常地在香港生活。 如納稅人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基本免稅額或申請其他免稅額如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等,減輕稅款負擔。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子女定義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稅額。 不過,這不代表個人入息課稅一定比物業稅更划算,因為個人入息課稅根據累進稅稅階計算,其最高邊際稅率比一般標準稅率高,這要視乎業主的收入多寡而定。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只要填報稅表,稅務局會自動計算哪一項較划算,這算是一個貼心方便的服務。 受養人須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關係:除親生父母外,納稅人可以申請領養父母、繼父母的免稅額,但必須符合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定義。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香港

可見,陳先生申索 3 項「扣稅」項目後,以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繳稅款為 HK$33,850,比起完全無申請「扣稅」項目的應繳稅款(HK$38,100),估計總共慳了 HK$4,250。 第二,如果你有「扣稅三寶」在手,即是合資格年金保費(QDAP)、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TVC) ,或自願醫保(VHIS),前者要填寫報稅表第9部分,後兩者則是填寫第10部分。 記住在眾多醫療保險當中,只有自願醫保的保費支出才能扣稅。 最後,打工仔記得善用不同免額稅及扣稅項目,減輕稅款負擔,也記得在收到報稅表後在指定日期交回,以免被罰。 如受養人年齡為55至59歲,免稅額2萬元;60歲或以上為4萬元。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個人免稅額計算|供養父母、子女及個人等14項免稅額一覽 自願醫保等8項扣稅項目懶人包

只要受養的父母符合上述三個資格,即使父母仍然在職,並已申索其個人免稅額,納稅人仍可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殷國煒列出多個報稅重點,提醒大家有關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的申索要求。 近年本港發生數宗納稅人因虛假陳述以申請父母/祖父母免稅額而被判入獄案件。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免稅額填錯/填漏有沒有補救方法?

因此即使有指養大一個小朋友要400萬,但其實供養子女在報稅時能發揮重要扣稅作用,讓父母藉助子女免稅額減輕稅項,或可減少要交的稅款。 同一受養人的免稅額只可被同一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如果各申索人未能商定由誰人作出申索,則稅務局不會考慮該申索。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基於累進稅率制度,若由收入最高的人申請,一般可以盡享免稅額,建議家人先商量。 除上述9項免稅額外,今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亦已宣佈寛減今個2019/20課稅年度的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0,000。

留意,父母如以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為由申索單親免稅額,是不會受理的,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稅額。 除多了「額外」兩個字外,不少人不懂分辨「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與」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的分別。 一般來說,與受供養的父母同住於一幢樓的樓上樓下,並未符合供養父母額外免稅額的同住規定。 即使她每天都一早來你家幫你帶孩子,直至晚上纔回她的家睡覺,亦會因為並非與你同住,所以你未能享有供養父母額外免稅額。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2025 父母拎綜援免稅額 如果家庭裡有兄弟姊妹,事前最好先商討由哪一位申報供養父母的免稅額,原則離不開由稅額較高的一人申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