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由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籌辦,於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行電影欣賞及導演映後座談會。 2022年10月27日,此電影入圍第7屆倫敦東亞電影節2022“紀錄片競賽”項目四強,在Chiswick Cinema放映一場。 2022年8月21日及25日,在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圓方戲院舉行世界首映,當中有五位受訪者阿雀(倫凱頤)、馬燕茹、Shirley(陳可兒)、阿佘(佘麗薇)和 Madam(羅曉淳)出席典禮。 不過監製黃慧卻另外發表了一篇聲明,其內容與張婉婷親述團隊是在沒有申請許可證之情況下,以欺騙場館人員的手法進入比賽場館拍攝有着很多的不同之處。 這6位女生的中學一年級在羅便臣道的舊校舍讀書學習,在中學二年級至五年級這段時間遷往深水埗的臨時校舍學習,直到中學六年級重新返回重建後的羅便臣道新校舍畢業。
一部拍攝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累積影片素材長達三十萬小時,歷經三年的時間剪輯出6個版本,最終定格在136分鐘的紀錄片電影。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以過去十年的社會轉變為背景,試圖分析年輕一代的成長及蛻變,但直到最後,我還是沒有得到肯定的答案,反而發現更多的問題。 王卓聆2025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她們選擇了拒絕《給十九歲的我》的公映,現在的她們或許比學生時代的她們更加明白,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區別。 2023年2月7日,香港單車總會回應張婉婷指經單車總會的“名譽董事”協助訪問李慧詩一事,指該會根本沒“名譽董事”職位,當日亦沒有派人在場協助。
王卓聆: 《給十九歲的我》起爭議 導演宣佈暫停公映
而導演張婉婷在接受電臺訪問時,表示事先就知道阿聆不欲電影公映,並隔空向阿聆道歉:「你開心返啲啦,我哋依家唔做喇!」她透露2011年參演的學生曾簽署公映同意書,阿聆亦有偕家人一同到場觀賞之後的放映活動,於是未得到對方簽名的第二份同意書下,就決定公映,她承認溝通不足。 王卓聆2025 片中六位英華女學生10年前由父母代簽署拍攝同意書,阿聆於萬字文中表示,拍攝原意是製作校方DVD,而不是於戲院放映;而第二張公開放映同意書中,5位主角都有簽署,唯獨阿聆堅持不簽。 此外,港隊腳車運動員李慧詩也發聲表示導演在沒有知會她的情況下,擅自將訪問她的片段收錄在電影中。 2023年2月9日,紀錄片入圍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三項大獎。
2023年1月28日,在港主要受訪者阿雀(倫凱頤)、馬燕茹、Shirley(陳可兒)、阿佘(佘麗薇)和 Madam(羅曉淳),導演及臺前幕後工作人員,於英華女校爲電影舉行正式上映的感恩會和誓師儀式,學校並訂造游泳池蛋糕,期許影片票房收益可資助學校興建游泳池。 對於李慧詩所說“自己並沒有同意訪問內容用於電影”這一說法,作爲導演的張婉婷,在一檔受訪節目中並僅做了親口承認,並且對此從未表示出絲毫的羞愧與內疚。 表示學校在一開始拍攝這部紀錄片時,並沒有提及這是一部會公映的紀錄片,只會做作爲校內播放及製作DVD以作籌款用途。 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導演張婉婷不得已在電影上映4天之後,便公開宣佈《給十九歲的我》將於2月6起暫停公映。 電影中所記錄的女學生公開受訪:不僅指責學校與製片方漠視自己不願公開上映的要求,更在電影中使用了一些以偷拍手段獲得的素材與內容。
王卓聆: 學生天地
從2011年開始,張婉婷與她的拍攝團隊先從30多名英華女生中挑選出12位做追蹤式採訪與報道,並最終確定下6位性格、家境與嗜好各異的女生爲作紀錄片的主角。 《給十九歲的我》並不是導演張婉婷與“英華女校”的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她便與同爲校友的黃慧爲“英華女校”拍攝過兩部紀錄片。 爲“英華女校”在2012年因半山區舊校重建,而臨時遷往深水埗青山道校舍,之後又得新搬回重建校舍這一過程,拍攝一部紀錄片。 王卓聆 這就是由張婉婷執導及旁白、黃慧監製,以六位在千禧年代出生的女學生爲對象,藉由紀錄“英華女校”重建的機會,講述這些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時代變遷與個人故事的《給十九歲的我》。
其中一位女主角王卓聆(阿聆)撰長文控訴,強調“我由始至終都不同意《給》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放映”,她自言情緒大受困擾,多番向校方反映不果,指校方與製作團隊無尊重意願。 阿聆透露在最後一次會面中,張婉婷當時已與發行商簽約,無論阿聆準備好與否,公映都會如期進行,雖然學校提工心理輔導支援,傳媒資料亦會將阿聆名字或照片抽走,但阿聆認爲:“本質上就是我沒有同意。 ”阿聆同時炮轟校方朝令夕改,由以學生意願出發,到只用法律角度去解釋所有問題,至去年6月表示考慮私人放映及參展電影,至10月“再更改說法爲不論我能否接受,由於已簽署發行商,公開上映定必進行”。
王卓聆: 故事簡介
張婉婷對於女主角阿聆的言論表示,現時最重要是瞭解清楚各方的想法是否存在落差,被問到將來是否還會參與各個電影節:「未諗到呢一個問題喎!」她認為此紀錄片已製作10年,當中已經有不少人事變遷,認為可能有理解上存在不同想法。 王卓聆2025 建於1900年的英華女校舊校舍需要重建,整所學校從半山臨時遷往深水埗,在這個暫借與充滿疑問的歷史時刻,邀來了校友張婉婷作紀錄。 自2011年起,鏡頭追蹤多位千禧年出生的女學生,個性、興趣和家境各異,像不同故事線鮮活展現與轉合。 置身香港這動盪年頭,種種社會運動,她們都沒有缺席,霎眼無憂童年步入困惑青年。
- 王卓聆又指學校聲稱她成年後仍然繼續拍攝,是默示同意(silent consent),但她表示由始至終沒有同意過電影公開放映。
- 與大多數紀錄片不同,這部《給十九歲的我》是一部完全沒有劇本的紀錄片,她的拍攝初看起來是完全沒有目的性與方向性的。
- 他指學生由第一次正式看過全片到電影上映有近14個月時間,諮詢過校董會和法律意見,亦聯絡過專業輔導人士。
- 對於「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發文,稱「氣在心頭」,自己「被通知」成爲電影的一部分,不鼓勵市民觀看。
她指當時團隊可能理解為其他女生不介意將紀錄片於戲院上映,並強調最早一份同意書有提及此片會在戲院放映,認為當中可能存在理解上的落差,而且收入亦真的是為學校籌款。 王卓聆指在校內首映前她和片中其他同學皆沒有看過完整的電影,當她在學校首映首次觀看電影後,便感到恐懼,之後即時向校方提供的心理醫生(原文如此)求助。 之後校方草擬了一份同意書,希望各學生重新授權,即使王卓聆一直拒絕簽署,但導演和監製以她父母在她12歲(2012年)時簽署過同意拍攝的「通告」為「法律基礎」,視為她同意公映,校方、導演及監製更稱已尋求法律意見,並指如果王卓聆「仍要繼續阻止的話,有機會有法律責任」。
王卓聆: 影片簡介
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本就該是花季少年的6位女生,逐漸開始忽略導演和攝影的師的存在,她們慢慢開始做起了真正的自己。 也因爲如此,《給十九歲的我》成爲了這6位女生的聆聽者,無論她的喜與樂還是苦與悲,都將被張婉婷和她的《給十九歲的我》所記錄並留存。 同時將本該只紀錄6位女生中學時光的計劃,變更成爲紀錄她從中學到大學這十年光陰的長度,並將這十年與香港的變遷進行了深度融合與連接。 她一直採訪這6名女生直到她們中學畢業並就讀大學,而這一過程一直持續了近十年之久(2011年-2021年)。
王卓聆: 電影插曲
此外,張婉婷指阿聆與父母、弟弟曾出席其中一場包場,所以她理解爲對於公映“阿聆OK”。 《給十九歲的我》是張婉婷執導、黃慧監製,講述香港英華女校學生成長故事的紀錄片,從籌備拍攝到影片完成歷時十年(2011年-2021年)。 另一位主角佘麗薇(阿佘)接受雜誌訪問時稱,她提到當時無份看final cut,後來被告知已送電檢,不能再改動。 而片中阿佘食煙的片段,更是團隊以“狗仔隊式偷拍”,再將片段放入電影;另外她當時參與張婉婷的其他廣告拍攝,片段同樣被偷拍放進《給》片,男友更突然被拍攝。 王卓聆2025 在片中見到幾位女學生在中三、四時,明言拒絕拍攝,張婉婷卻視其爲“反叛”,阿佘亦並不認同。
王卓聆: 網民高度評價「香港小姐」
《給十九歲的我》(英語:To My Nineteen Year Old Self)是一齣於2022年上映的香港紀錄片,由導演張婉婷執導及旁白、黃慧監製,以六位千禧年代出生的英華女學校學生為追訪對象,紀錄英華女學校重建下,她們的成長故事及經歷的變遷的紀錄片。 《給十九歲的我》(英語:)是一出於2022年上映的香港紀錄片,由導演張婉婷執導及旁白、黃慧監製,以六位千禧年代出生的英華女學校學生爲追訪對象,紀錄英華女學校重建下,她們的成長故事及經歷的變遷的紀錄片。 王卓聆2025 [1] 在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2],併入選臺北金馬影展2022“華語影像”系列電影[3]、第18屆布拉格亞洲電影節()“當代電影”系列[4]及第7屆倫敦東亞電影節()“紀錄片競賽”項目[5]。 而另一位主角阿佘亦同時接受雜誌訪問,她同時提到當時無份看final cut,後來被告知已送電檢,不能再改動。 而片中阿佘食煙的片段,更是團隊以「狗仔隊式偷拍」,再將片段放入電影;另外她當時參與張婉婷的其他廣告拍攝,片段同樣被偷拍放進《給》片,男友更突然被拍攝。 在片中見到幾位女學生在中三、四時,明言拒絕拍攝,張婉婷卻仍容為「反叛」,阿佘亦並不認同。
王卓聆: 給十九歲的我|阿聆缺席宣傳 質疑校方及導演處理手法向傳媒表明「反對公映」
王卓聆又指學校聲稱她成年後仍然繼續拍攝,是默示同意(silent consent),但她表示由始至終沒有同意過電影公開放映。 王卓聆2025 張婉婷為母校英華女學校拍攝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記錄6個女校生10年來的成長,電影引起影迷討論備受追捧,上週四《給十九歲的我》(2日)正式上映,截至昨日連同優先場已收逾910萬,早前更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電影」。 然而片中其中一個女生阿聆近日親自撰寫萬字文向雜誌投書,表示自己在2021年12月電影首度私人放映後,已再三向導演張婉婷、英華女學校表明不同意作任何形式的公映,感到學生意願不被重視。 英華女學校拍攝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記錄6個女校生10年來的成長,電影引起影迷討論備受追捧,2月2日電影正式上映,截至4日,連同優先場票房突破900萬,早前更獲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電影”。
王卓聆: 香港電影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英華女學校校友張婉婷受時任校長李石玉如女士所託,為學校在2012年從半山區舊校舍重建,再臨時遷往深水埗青山道校舍,之後再搬回重建新校的過程拍攝紀錄片。 雖然英華女學校之後宣佈退出最佳電影遴選,但因金像獎不設退選機制,故仍合資格參加遴選[10]。 說到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公開道歉,張婉婷說:「身爲導演責無旁貸,做得唔好應負責任,一定會聯絡阿聆講返件事,其餘五個女仔都有一齊謝票,好熟。」她指不會爲籌款犧牲任何人,「人緊要過電影」。 她又哽咽稱,感謝幫過《給十九歲的我》的所有人,還說:「對你哋唔住,會用時間溝通返,仲有一綫曙光!」張婉婷昨晚仍連走多場映後分享會,在最後一場於旺角某戲院舉行的映後分享會更是全院滿座。 當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拒絕《給十九歲的我》退出評選的要求之後,當英華女校決定不提供影片給第金像獎播放之後,當《給十九歲的我》製作團隊依舊有人決定參加金像獎頒獎典禮之後。
王卓聆: 給十九歲的我|張婉婷現身回應爭議稱阿聆未曾反對公映 拍攝前家人已簽同意書
一個月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表示金像獎參選機制並非採取片方報名制度,亦無退出機制,所以該片仍在提名名單內,並希望製作方能提供片段給金像獎給評審於頒獎典禮中放映,但英華女校經諮詢校內意見後決定不會提供。 2011年開始,張婉婷和她的拍攝團隊先從英華女學校的30多個千禧年出生的英華女學生挑選12個作追蹤式採訪和拍攝。 由於電影片長篇幅有限,最後選取了6個在性格、家境和嗜好各異的學生作爲電影主角。 她把六個學生阿雀(倫凱頤)、阿佘(佘麗薇)、Madam(羅曉淳)、馬燕茹、阿聆(王卓聆)和香港小姐(江冰瀅)從中學一年級到入讀大學的故事線,與香港社會此十年間的時代變遷片段扣連起來。 他指學生由第一次正式看過全片到電影上映有近14個月時間,諮詢過校董會和法律意見,亦聯絡過專業輔導人士。 前校長李石玉如表示最近才聽到有關拍攝手法或不尊重的投訴,校方除了考慮保護學生,亦要考慮守信用、守承諾,所以有很大掙扎。
王卓聆: 紀錄片疑損學生私隱 《給十九歲的我》停映
也有網民爆料指Madam現在去了做老師「madam其實適合做老師,差佬環境烏煙瘴氣」、「佢咁正直,非黑即白,一定頂唔順」。 王卓聆2025 電影中的羅曉淳(Madam)是由內地來港的新移民,從小立志成為警察而用功讀書,更是副風紀隊長(Deputy Head Prefect),但戲中最後因朋輩壓力而一度放棄了當警察的夢想。 有觀眾表示可以理解新移民的Madam有這一個志願,亦同情她在大學的經歷因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王卓聆: 公開放映前
然而片中其中一個女生王卓聆(阿聆)近日親自撰寫萬字文向雜誌投書,表示自己在2021年12月電影首度私人放映後,已再三向導演張婉婷、英華女學校表明自己由始至終都不同意任何形式的公映,認爲有侵犯學生隱私之嫌。 今日《給十九歲的我》原訂舉行多場映後分享會,導演張婉婷亦有現身,而下午在荔枝角一家戲院的一場電影映後分享會就因事件引來大批傳媒在現場等候張婉婷現身。 此片最近頻參加各地的電影節,張婉婷又剛加入推廣香港新優勢小組,在爆出爭議後是否仍能說好香港故事? 她表示影響她的形象不要緊,對於是次爭議她認為自己身為導演是責無旁貸,最重要是瞭解片中人的想法及與她們的想法是否有落差,「我唔係想說好香港故事,我只係想為香港電影界做啲嘢。」張婉婷又表示希望有機會與阿聆等學生討論,望將來仍有機會上映此片。 張婉婷表示:「人係緊要過電影,所以決定暫停上映。」又哽咽向所有過去10年幫過這個《給十九歲的我》大工程的所有人,表示感謝同時感到抱歉。 由英華女學校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歷時10年追蹤該校6名女生成長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放映以來拍攝和處理手法引起倫理爭議。
王卓聆: 紀錄片
至此,當我們將《給十九歲的我》事件進行一番詳細梳理之後,會發現無論是導演張婉婷還是英華女校校方,都輕視了電影中作爲主角學生的想法與感受。 2023年2月6日,第三位片中主角發文,片中稱爲“香港小姐”的江冰瀅表示,她簽署公映同意書,是因爲製作團隊說除了她以外,所有人已經簽署(事實上王卓聆從未簽署該同意書)。 王卓聆2025 同日,香港體育記者協會發出聲明,對於張婉婷在未持有采訪批准而進入單車場館採訪李慧詩一事,感到遺憾。 協會批評張的行爲影響本地媒體形象,及使本地媒體申請海外採訪時產生困難。
製作團隊先在全校邀請三十多個中一同學寫信給未來十九歲的自己,各人性格及成長背景迥異,筆跡風格不一,其中香港小姐(江冰瀅)的筆跡縮在信紙的左下角,引起張婉婷的興趣,最後她被選爲其中一位主角。 因爲這些寫給未來自己的信件,及六位主角在這十年間發生不可預知的人生故事,電影最後命名爲《給十九歲的我》。 由於同日爆發多宗關於拍攝上的問題,正在參與謝票活動的導演張婉婷宣佈由明天(2月6日)起,《給十九歲的我》將會暫停公映,該決定已跟校方協議好,希望先釐清所有問題,再決定下一步安排。 至於李慧詩在IG亦有撰文直指「被通知」成為電影的一部分,令她「氣在心頭」,張婉婷都有回應事件,她透露當日是透過單車隊的榮譽董事安排採訪,李慧詩有可能不知情,並指自己有意打電話向對方道歉。 張婉婷稱,當日阿聆在中學五、六年班時簽署同意書,同意可以在包場及電影節播映,去年8月開始,此片已經在不同包場中放映,亦有參與電影節活動,阿聆家人都曾出席活動,認爲他們的立場是支持,而且該片反應好好,對學校及所有女同學都好正面。 可當她與校方對這部本以爲能讓他們名留歷史的紀錄片信心滿滿時,卻被影片中那些不想被世人檢視的學生“擺了一道”。
按石校長的想法,她們的中學一年級於羅便臣道舊校舍就讀,中二至中五遷至深水埗臨時校舍,中六就可以返回重建後羅便臣道校舍畢業。 王卓聆2025 整部紀錄片從籌備拍攝到影片完成歷時十年(2011-2021年)[11]。 今晚(5日)張婉婷現身映後分享會,不少傳媒到場等待張婉婷受訪回應近日種種爭議,不過張婉婷原定即場做訪問就改為臨時閉門訪問,可見非常認真對待是次爭議。
本片《給十九歲的我》源於英華女校校長李石玉如對於新校舍重建期間,希望在紀錄英華學校重建的過程的同時,也紀錄一些在2011年入學的中一學生的念想。 然而,李石玉如在2013年卻被診斷出患有淋巴癌,家人建議她辭職養病,但為了不讓學校的士氣受到打擊,她竟把電療安排在下午五時半後,電療後極為累的她每晚爭取時間休息,以處理學校重建的工作,並希望有兩年的生命,好好地完成學校的交棒,而最終她也順利在2015年退休。 一文睇清《給十九歲的我事件的時間線,兩位被拍攝的主角學生,均指不認同公映,更寫下萬字長文質疑權益不受重視,而其中一位學生阿佘指出學校以一張十年前的通告作為證據,最終她…詳情請看。 他解釋,因為六位主角「冇收片酬、冇商業行為」,林作表示:「執正嚟講,呢樣嘢並唔係合約嚟㗎喎!」故此林作認為,第二份同意書沒有法律效力,也不構成侵權行為。 雖然英華女學校之後宣佈退出最佳電影遴選,但因金像獎不設退選機制,故仍合資格參加遴選[10]。 至於另一位女生阿佘指當初其父母並沒有看過同意書,亦對她拍攝此片不知情,張婉婷同樣認為存在理解上的落差,又稱拍攝過程中阿佘曾提及是她的媽媽簽署了同意書,而張婉婷亦一直以為是阿佘媽媽簽同意書。
原定在2月8日,導演和目前仍在港大就讀的主角佘麗薇(阿佘)參加在香港大學舉行的影后講座。 張婉婷又表示希望阿聆記得這10年的感情,對於今次公映造成她的困擾感到不好意思。 不過張婉婷對阿聆的道歉就被網民鬧爆有骨,似在怨阿聆令電影無得上映,毫無悔意,又指她仍心存僥倖,暗示電影仍有機會再上映。 阿雀在電影中從小到大的性格都很活潑可愛,她小時候嚴格按照家庭時間表喫飯作息,更曾因拍攝而導致跟不上時間表進度感到委屈而想放棄拍攝,她中一時表示夢想做律師,但其後又轉軚引人發笑,是電影中的開心果。 直到中五的她發掘到自己的演藝與搞笑才能,活躍於音樂劇舞臺,十年後回母校為電影宣傳時接受訪問的阿雀,仍是滿面笑容,依然保持天真樂觀之心。 雖然外貌被指似林敏驄,但不少網民仍給予正面評價「雀應該係咁多個入面最快樂既人」、「好鍾意佢個vibe」、「佢一出場我就大笑」。
百年樹人,十年光景,張導演珍而重之把日子逐一收集、整理並寄回,她們是這樣長大的:面對陰晴不定的每一個明天,始終保持那股純真的勇氣。 張婉婷在風波後首度接受訪問,張導承認有份參與的學生未簽同意書,而上月張婉婷在接受訪問時,自爆冇得允許入場偷拍,仲試過冒市長簽名。 訪問李慧詩事件,張婉婷指出,在拍攝之前其實是有溝通:或者中間有甩漏。 張婉婷執導、歷時10年的電影《給十九歲的我》掀起極大爭議,六位主角之一阿聆(王卓聆)撰萬字文剖白,稱曾多次反對公開放映,之後更缺席所有宣傳活動;另一名主角阿佘(佘麗薇)則指曾反對公開放映,後妥協及出席宣傳活動。 張婉婷又謂,影片中女生就讀中五、中六時,她曾告知衆人有發行商對紀錄片有興趣,阿聆亦在場。 當時,有一名女生不同意電影公映並要求退出,阿聆亦有勸說該女生,故張婉婷認爲除了該女生外,其他人都認爲公映無問題。
「我從2011年開始,追蹤一羣千禧年出生的11歲學童,直到2021年她們21歲。在這10年的青蔥歲月裏,我見證了她們在人生關鍵時刻的歡笑、盼望、痛苦和困惑,今天回首,這次拍攝經歷,原來也是一次自我發現的過程。
王卓聆: 紀錄片疑損學生私隱 《給十九歲的我》停映
張又說,最初籤的同意書是可以在戲院放映,「大家的理解有點落差」,強調對所有女同學都會保護得好好,阿聆的父親說女兒已平伏好多,會慢慢坐低解釋清楚。 或許這也是爲什麼早已不在港生活的江冰瀅能輕易的簽署公映文件,而那些依舊要在香港這片土打拼的孩子,則要面對自己內心與行動被世人檢視的壓力。 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在長達十年的拍攝過程中,或許導演張婉婷從時代大潮中發現了“商機”或“出名的機會”。 2022年11月27日,由英華女校溫哥華校友會籌辦,在加拿大里士滿SilverCity Riverport Cinemas舉行私人放映場。 王卓聆 2022年11月12、14-15日,入選金馬影展2022“華語影像”系列電影,在臺北市微風影城放映三場。
提到李慧詩不滿訪問片段在電影中出現,張婉婷解釋訪問是透過一位名譽董事安排,事前已告知訪問用途。 對於電影引發是非及負評,她指最重要是女生們的感受,並相信與女生溝通後,“或者仍有一線曙光”。 對於「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發文,稱「氣在心頭」,自己「被通知」成爲電影的一部分,不鼓勵市民觀看。 張婉婷指,拍攝時有名譽董事幫手,片段中訪問李慧詩參加比賽的心態、學業與運動之間的選擇等等,中間可能有人沒同李慧詩解釋。
王卓聆: 網民高度評價「香港小姐」
(香港6日訊)由香港導演張婉婷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爆出倫理爭議,由被拍攝的校友是否願意公映,蔓延到兩屆奧運銅牌得主李慧詩,紀錄片正式上映踏入第4天(5日)叫停公映。 2023年2月8日,監製黃慧發聲明指校方有替攝製團隊申請進入場館拍攝並獲得許可,並表示片中有關李慧詩的訪問是由單車總會前名譽祕書長陳仲雨(2018年去世)負責安排。 2023年2月5日,香港自行車運動員李慧詩撰文表示對自己受訪片段被用於紀錄片內不知情。 同日下午,導演張婉婷在參與謝票活動時向現場觀衆表示,由2月6日起《給十九歲的我》將會暫停公映。 2023年2月4日,片中主角之一王卓聆撰寫萬字長文表達心聲,質疑受訪的學生權益沒受重視,呼籲校方保護學生隱私,並表示自己因此片公演而情緒大受困擾。 2023年2月1日,電影由香港大學學生髮展及資源中心主辦,在高先電影院放映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