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可以透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輕鐵、荃灣線、東湧線、機場快線、將軍澳線、屯馬線、東鐵線及南港島線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2004年,九鐵公司更改沙中線規劃,拆分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其中大圍至紅磡段將連接九廣西鐵及馬鞍山鐵路,成為屯馬線的雛形。 由於本線全線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計畫,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線。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路(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線全線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架空電纜故障,屯馬線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41],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的月份全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70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荃灣西站至美孚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86%。 此外,屯馬線全線通車後,港鐵公司更將各節車廂的人流資訊[註 1]實時顯示於屯馬線沿途各站的月臺顯示螢幕,為整個港鐵系統首次引入。 陳帆於記者會中透露屯馬線大圍至啟德段將稱為「屯馬線一期」[17][18];而啟德至紅磡段將爭取於2021年啟用。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佈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線」[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線」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線」的支持度高達62%。

屯馬線鑽石山站: 屯門南延線

此外,多達83%投票者認為港鐵有必要就新路線命名作公眾諮詢[16]。 2023年8月,無線新聞節目《時事多面睇》表示形容屯馬線已經非常擠逼,其中於早上繁忙時間,有在錦上路站或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平時須等待至少兩、三班車纔能夠登車;另外亦有在元朗站上車的乘客表示登車後亦不容易有空座位。 而媒體更發現雖然港鐵指出屯馬線一小時單方向最多可以開到28班列車,不過於錦上路站現場考察後發現,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一小時只有22班列車[42]。

  •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路(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 此外,屯馬線全線通車後,港鐵公司更將各節車廂的人流資訊[注 1]實時顯示於屯馬線沿途各站的月臺顯示屏,爲整個港鐵系統首次引入。
  • 由屯馬綫全綫通車日(2021年6月27日)起,港鐵公司獲得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為期兩年[17]。
  •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卡及月臺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20]。
  •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 由於紅磡至大圍段以「服務經營權」形式興建,港鐵無須藉上蓋物業收益補貼施工費用。
  •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次高。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綫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同時,由於路線相當冗長,令不少乘搭兩綫往返目的地的乘客卻步;月臺與海底隧道巴士站的出入口的距離亦有所增加,因此不少轉乘過海巴士的乘客改於宋皇臺或土瓜灣站轉車[71],甚至直接乘搭取道紅磡海底隧道的巴士,令部份過海巴士的客量有所上升。 同年2月12日,港鐵召開記者會公佈屯馬綫一期通車安排和帶領傳媒參觀新車站以及試搭列車。

屯馬線鑽石山站: 使用狀況

東九龍綫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首次提出興建,計劃由此站開始,中途經彩雲、順天、秀茂坪及寶達,最後到寶琳站,成為將軍澳區往來市區的另一路徑。 後來由於預期人口數字有所下調,在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沙田綫的沙田新市鎮路段被取消;同時路綫由尖沙咀(即馬連拿站)跨越維多利亞港,延伸至中西區林士站(現為上環站一部份),並更名為「東九龍綫」。 擴建期間,原有車站大堂以西的非付費行人通道曾被封閉,近A出口一帶的出入閘機通行方向被永久轉換,商店亦已永久遷移[32][33]。 政府在「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的諮詢文件中提出[50],建議屯馬線由屯門站起向南延伸,到達屯門碼頭一帶,此段車程約需4分鐘,預計2030年落成。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大圍至鳥溪沙段以每平方公尺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5.9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大圍站至車公廟站,載客率以每平方公尺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52%。

直至政府在2000年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臺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 屯馬綫所使用的列車共有兩種,分別是近畿川崎列車(IKK-Train)以及屯馬綫中國製列車(TML C-Train)。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屯馬線鑽石山站 港鐵除了沿用原本分別在東鐵綫、西鐵綫和馬鞍山綫上行駛過的近畿川崎列車之外,亦有購入新的近畿川崎列車車卡以擴充車隊。 其中原本在東鐵綫上行駛的列車在經過改裝後,已全數退出東鐵綫的服務並全部改行屯馬綫。 除此之外,港鐵亦有購入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的列車以應付需求,這也是港鐵首次在前九鐵路線中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列車。

屯馬線鑽石山站: 接駁交通

A28線全程收費為$44.0[1][2],並設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惟此線並不受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中的$2票價優惠覆蓋[16]。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7]。 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4]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18]。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港鐵公司與政府及九廣鐵路公司簽訂了規管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的四項主要協議。

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線)」,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線之名。 然而對於大圍至紅磡一帶新建路段,從展開工程到完工於沿途所設的「裏數牌」,一直都以EWL(東西線)稱之。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爲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爲屯馬線(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爲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爲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

屯馬線鑽石山站: 車站列表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計畫,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線延線的開支。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線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機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線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屯馬線鑽石山站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線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廂組成的列車行走。 馬鞍山線車站於設計時已預留空間擴建至最長可容納8節車廂停靠;通車初期以4節車廂行走,由2017年1月15日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西鐵線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廂(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廂,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廂);通車初期以7節車廂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廂行走。

屯馬線鑽石山站: 車站用途

隨著紅磡站擴建部分的補救措施在2020年年中完成,屯馬線的架空電纜亦已在7月全線通電,屯馬線在8月開始進行列車動態測試。 [23]2020年底開始,屯馬線全線分數個凌晨非行車時間進行列車動態測試[24]。 由於本線全線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項目,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爲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線。 屯馬線鑽石山站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絡(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另外,港鐵提供屯馬綫通車八達通車資優惠,由一期通車日(2020年2月14日)至2022年1月1日止,在啟德站及/或顯徑站及/或宋皇臺站及/或土瓜灣站入閘/出閘,均享有成人HK$1及小童HK$0.5優惠[30]。

屯馬線鑽石山站: 港鐵北上優惠【問題1】優惠將於甚麼時間推出?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綫延綫的開支。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綫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車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綫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屯馬線鑽石山站 除此之外,港鐵亦有購入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的列車以應付需求,這也是港鐵首次在前九鐵路綫中使用中國大陸製造的列車。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受限於柯士甸站、新建的紅磡站至顯徑站月臺、以及原馬鞍山綫月臺擴建工程的設計長度有限,最終亦只可以8節車卡組成的列車行走。 馬鞍山綫車站於設計時已預留空間擴建至最長可容納8節車卡停靠;通車初期以4節車卡行走,由2017年1月15日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卡行走。

屯馬線鑽石山站: 鑽石山綜合發展區

規劃上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的屯馬綫,是由既有的西鐵綫(2003年12月20日通車)與馬鞍山綫(2004年12月21日通車),連同居中新建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經九龍東至紅磡段」併合而成,形成一條經九龍半島連貫新界東與新界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2]。 隨2021年6月27日啟德至紅磡之間的一段鐵路通車,「屯馬綫」亦吿全面啟用,正式成為港鐵網絡的其中一條鐵路綫。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綫全線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架空電纜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列車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將在原來停靠的月臺折返,而乘客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需下車到對面月臺轉乘另一班列車以繼續行程,事件於當天車務運作完結後完成修復並於翌日回復正常。 在沙田至中環綫項目中,鑽石山被規劃成屯馬綫(沙中綫東西走廊)及觀塘綫的轉車站。

屯馬線鑽石山站: 屯門南延線

此外,站內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等[4]。 屯馬線鑽石山站 大堂近C出口的非付費區設有「會員服務站」,供乘客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5]。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另外,車站設有兩個客務中心,但屯馬綫大堂的客務中心僅於繁忙時段開放,其餘時段乘客只可使用觀塘綫大堂的客務中心。 另一方面,屯馬線全線十分迂迴,往返新界東西兩端必須經過九龍,一般不會有乘客搭足全程。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雖然屯馬線能為乘客提供更多轉線選擇(例如轉乘東鐵線由以往只能在大圍轉乘,變成可於該站或紅磡轉乘),部份車程可透過轉線次數較少的方式往返,但並不代表所需時間因而減少[67]。

屯馬線鑽石山站: 車站歷史

4月18日起,屯馬線分6至8個晚上的非行車時間進行全線列車測試,來回烏溪沙站與屯門站,自此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開始共用車隊營運。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5月2日,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當日的列車服務延遲至早上7時30分開始,以配合屯馬線全線大型列車測試,期間亦安排免費接駁巴士服務受影響的乘客。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線及屯馬線一期因此分別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覆正常。 有別於過往港鐵網絡發展車站上蓋物業的融資方式,本線的新建路段由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工程由港鐵監工,完工後交由九廣鐵路公司持有並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屯馬線鑽石山站: 港鐵路綫圖

歷近三年工程,鑽石山站沙田至中環綫擴建部分於2016年6月6日平頂,是繼顯徑站及啟德站後,第三個平頂的屯馬綫車站[6];A1出口升降機、大堂升降機及扶手電梯已於2015年底起陸續啟用,卻不能直達原有車站大堂。 車站擴建範圍於2016年6月6日平頂,是繼顯徑站及啟德站後,沙中綫項目第三個平頂的車站,而屯馬綫部分已於2018年11月底完工交付。 港鐵其後在龍翔道地底展開工程,將新擴建部份連接原有的鑽石山站[34],其中A2出口的部分空間亦於2019年3月開放使用。 港鐵於前大磡村東北面地底,即原有的觀塘綫車站南面建造一個長約250至300米、寬約22至25米的鐵路站。 新舊車站由2條非付費區通道及1條付費區通道連接,其中兩側為較窄的非付費區通道;而位於中央較闊的則為付費區通道,而東南側的非付費區通道在原有的B出口通道改建。

屯馬線鑽石山站: 大堂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綫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綫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綫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縱使屯馬綫通車令西鐵綫及馬鞍山綫名稱消失,但因有關路綫名稱使用多時,不少人仍然會習慣稱呼其為西鐵或馬鐵,而部分人以地鐵稱呼沙田至中環綫新建路段。 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正式通車,港鐵當日安排特別列車(用車為D397/D398)於清晨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前往烏溪沙站;而烏溪沙往啟德方向則按正常服務時間開出(5時38分;用車為D413/D414)。 同時,啟德站D出口亦在清晨5時20分率先開放予市民使用[12][13][14]。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線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車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線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然而對於大圍至紅磡一帶新建路段,從展開工程到完工於沿途所設的“裏數牌”,一直都以EWL(東西線)稱之。 因爲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線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線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線的換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線及馬鞍山鐵路延線的形式興建沙中線,走線基本與現有屯馬線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線過海段重合。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線爲“沙田線”,爲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線之一。

西鐵綫車站月臺最長可容納9節車卡(柯士甸站及紅磡站新月臺可容納8節車卡,尖東站可容納12節車卡);通車初期以7節車卡行走,由2016年1月2日起開始陸續改以8節車卡行走。 屯馬線鑽石山站2025 乘客可以透過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MTR Mobile」或使用經「data.gov.hk」授權的應用程式查閱輕鐵、荃灣綫、東湧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未來四班抵站列車的到達時間,亦可以在港鐵網站查閱詳細時間表。 2004年,九鐵公司更改沙中綫規劃,拆分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其中大圍至紅磡段將連接九廣西鐵及馬鞍山鐵路,成為屯馬綫的雛形。 由於在 年代期間,政府曾在鑽石山設立石礦場,並大量開採建築用優貭石材,工程到八十年代未電於東墜工程而使山體一次被開採怠盡,此山已被完全剷平。 現時石礦場原址早已分兩階段關閉,早於1982年關閉的部分已發展為鳳德邨,而於1993年關閉、未完全開採部分成為慈雲山學校村及蒲崗村道公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