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電站旁有一個展覽中心供遊認識風力發電發電站歷史,遊人站在中心旁邊的小亭,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港,再加上有風車做佈景板,絕對是攝影取景的好選擇。 這裡空氣清新,因此不難發現有很多長者選擇在此做運動,令這裡成為休憩的好地方。 為了滿足不斷上升的用電量及減低燃煤發電的排放污染量,於南丫發電廠以南進行擴建工程,填海22公頃,興建6臺共1800兆瓦的燃氣聯合循環機組及建造新輸電系統。

  • 香港能源來源主要依賴化石燃料及核能來滿足需求,而電力則按地區由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兩間公司供應,至於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最為人熟悉的是港燈在南丫風采發電站實行的風力發電。
  • 目前南丫發電廠總發電量大約為3,737兆瓦,是香港第二大發電廠,僅次於青山發電廠。
  • 第一臺335兆瓦的燃氣機組於2006年7月併網,10月開始商業運作,使南丫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增至3736兆瓦。
  • 港燈在佔地2,500平方米的風力發電站設立展覽場地,介紹可再生能源的資訊及應用情況。
  • 榕樹灣大街的通道闊落且平坦,大致適合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 南丫發電廠已預留土地興建更多聯合循環燃氣輪機組,逐步增加天然氣發電,減少燃煤發電,以配合香港政府制定的能源政策及減排目標。

港燈在佔地2,500平方米的風力發電站設立展覽場地,介紹可再生能源的資訊及應用情況。 南丫風采發電站 風機塔桿底部的顯示屏展示多項數據,包括風速、即時產電量等,為訪客展示風力發電站的即時運作情況。 香港能源來源主要依賴化石燃料及核能來滿足需求,而電力則按地區由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兩間公司供應,至於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最為人熟悉的是港燈在南丫風采發電站實行的風力發電。 港燈早年在南丫島菠蘿嘴建成發電廠,佔地50公頃,總發電量約為3,737兆瓦,是香港第二大發電廠,1982年起為香港島、鴨脷洲及南丫島超過58萬個客戶提供電力。

南丫風采發電站: 通道設計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沿馬路上山,約20-30分鐘左右,見到風葉在旋轉,越走越近,聲音越覺虎虎生威。 看見原來在這巨形風車發電機之下,有關的發電機構還設立了一展覽場地,介紹了風力發電的歷史、好處與及限制。 可再生能源方面,南丫發電廠的天台及地面共鋪有5,500塊非晶矽薄膜光伏板及3,126塊雙結疊層式薄膜光伏板。 可再生能源方面,南丫發電廠的天台及地面共鋪有5,500塊非晶硅薄膜光伏板及3,126塊雙結疊層式薄膜光伏板。 南丫風采發電站(英文:Lamma Winds)喺香港離島區南丫島大嶺,係香港頭一個用風力嘅商用發電站,由香港電燈公司用1,500萬港紙起,喺2006年2月23號正式啟用。

南丫風采發電站: 行山郊遊~盡覽南丫「風采」

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風力發電並非香港將來的能源出路,設立南丫風采發電站的主要目的,是從風電站設計、建造及運作等方面累積知識和經驗,使市民大眾瞭解使用風力發電的好處和限制。 南丫風采發電站2025 南丫發電廠總發電量大約為3,737兆瓦,主要使用煤作為發電的燃料,其次為天然氣。 現時發電廠內共有8臺燃煤發電機組,5臺單循環燃氣輪機,以及2臺聯合循環發電機組。

南丫發電廠自投產至2000年代初,均使用燃煤發電,其後港燈於南丫發電廠分階段興建3臺新燃氣發電機組,向「由煤轉氣」發電過程邁進一大步,為香港帶來更潔淨的能源。 南丫風采發電站(Lamma Winds)位於香港離島區南丫島大嶺,為香港首個使用風力的商用發電站,由香港電燈公司斥資1,500萬港元興建,於2006年2月23日正式啟用,預料可為250戶家庭提供一年電力。 發電機額定容量為800千瓦,容量因素過去幾年平均13%,即是平均發電量104kW[1]。

南丫風采發電站: 香港首座具商業規模風力發電機 供島上250個家庭使用

風機要在風速達到每秒3米時,纔可運轉發電[2],當風力達至14米(50.4km/hr),便達到風機最高額定輸出功率,即使風勢進一步增強,發電機的發電量也不會相應增加。 風力也不是越大越好,若風力增至每秒25米便要停止運作,風速超過每秒65米便可能令整座風機受損。 南丫風采發電站 目前南丫島大嶺的風速平均每秒約5.5米,這樣低的平均風速並不適合建造風車,沒有商業價值。

  • 該風力發電機自2001年籌備,2005年9月底試用後,港燈指從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期間,該風車曾錄得34.9萬度電,估計全年可生產近100萬度電。
  • 放眼望去南丫島,除了有標誌性的「三支香」南丫發電廠,還有遙遙相對的「大風車」——南丫風采發電站(Lamma Winds)。
  • 南丫風采發電站內設有展覽場地,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介紹大風車的歷史和可再生能源的資訊。
  • 2012年,港燈的用電最高需求在8月,達到2,432兆瓦。

這是全港首個風力發電站,象徵著綠色能源的採用,是香港電力發展史的里程碑。 根據港燈資料,今次引入的800千瓦風車,每千瓦的裝機成本約1.87萬元,傳統燒煤發電機每千瓦裝機成本約7000元之間。 雖然風能裝機成本高,但可免卻燒煤及脫硫裝置,令每千瓦電力的生產成本減至每年0.78元。 不過,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資料指,即使把風車插滿整個港島,仍只能供應本港8%電力,因此要在陸上建立龐大風車並不可行。 發電場採用丹麥諾德克斯(Nordex)(英語:Nordex)出品的N50/800千瓦型發電風機 ,風車直徑20米,塔杆高度46米,總重80公噸,風機的額定功率為800千瓦。 切入風速為3米/秒,停機風速25米/秒,最高可承受風速為65米/秒[2]。

南丫風采發電站: 裝機容量

發電站採用開放式設計,遊人可觀察風車運作,亦可參觀附設之展覽場地,進一步瞭解風力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等資訊。 南丫發電廠自投產至2000年代初使用燃煤發電,之後逐步引入天然氣。 南丫風采發電站2025 2012年,港燈的用電最高需求在8月,達到2,432兆瓦。

南丫風采發電站: 香港十八區景點

2012年,燃料組合包括68%煤和32%天燃氣,可再生能源少於0.1%。 港燈向外宣稱,不計算5臺後備機組(單循環燃氣輪機),備用電量有三成。 南丫風采發電站2025 [1]另外,港燈與中華電力聯網,共享部份備用電量,但沒有買賣電力。

南丫風采發電站: 風車

南丫島榕樹灣設少量無障礙設施,如通道設計及暢通易達洗手間等。 榕樹灣大街的通道闊落且平坦,大致適合輪椅/行動不便人士的需要。 南丫風采發電站 但由榕樹灣往風采發電站的路途較遠,沿路有不少通道較狹窄及陡峭,輪椅人士不建議獨自往前往。 在南丫島北面的大嶺一處山丘選址興建風力發電站,是因為興建風力發電站時有多個因素需要考慮,包括土地及風力資源是否足夠、與現有輸電網絡的距離、交通聯繫,以及對附近自然生態、民居和景觀的影響等。 該處山丘的平均風速每秒達5.5米,風能適合發電之用,而且大嶺毗鄰港燈現有的11千伏電纜路線,方便將風站的電力直接輸入港燈的現有電網。

南丫風采發電站: 香港志

第一臺335兆瓦的燃氣機組於2006年7月併網,10月開始商業運作,使南丫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增至3736兆瓦。 南丫發電廠已預留土地興建更多聯合循環燃氣輪機組,逐步增加天然氣發電,減少燃煤發電,以配合香港政府制定的能源政策及減排目標。 風力發電受天氣因素影響大,在無風日子產生電量固然少,但當風速超過 25 米時,發電機便要停止運作。 港府資料指,即使把風車插滿整個香港島,仍只能供應本港 8% 電力,因此陸上建造龐大風車經濟效益低。 實際上,這個風力發電站只屬試驗性質,為了未來可能建設的離岸風力發電場作估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