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香港中國內地重新通後,交投將會略回升,但經濟不明朗下,住宅成交量仍會遠低於歷史水平。 同時,亦有市場士認為,隨著美國放緩加息步伐,相信息口已見頂,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亦逐步減退,在通關及復常的情況下,樓市可於今年見底回升。 最終樓價走勢如何,仍須視乎好淡因素如何角力,畢竟近年政策市主導下,難以預測的變數亦愈來愈多。 今年以來,香港樓市連跌兩個月,已累跌2.95%,倘3月份再跌1.5%至2%,則預料首季樓價將累跌約4.5%至近5%,完全蒸發了去年全年3.63%的升幅。 不過,陳海潮指出,近期疫情有所轉緩,如4月下旬真的可以放寬限聚措施,樓市交投及樓價均可出現較顯著的反彈,料樓價可在次季先築底、後回升,只要疫情不復來,下半年升幅將進一步加快,樓市可望出現大翻身。 當中港年初全面恢復通關和港府推出搶人才政策,市場憧憬中國資金重臨和人才湧入而令樓宇需求上升,樓市將會反彈,但樓市在首季出現小陽春後,第二季便已出現交投回落,6月份的一二手單位總成交不足4000宗。

  • 「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68點,2021年至今香港樓價指數累計升幅已經有2.65%。
  • 繼早前政府公佈引入限呎樓措施後,下一季度推屯門住宅用地,單位面積下限要有280呎,將減少納米樓供應。
  • 倘若美國持續有紛爭,美國經濟難以短期復甦,美元繼續弱勢,出口業疲弱,難免會對樓市造成打擊。
  • 新世界發展鄭志剛在網上業績發布會表示,他對香港樓市和零售市道有信心,香港最壞時刻已經過去,並預測樓價今年有5%升幅,零售銷售在下半年會有雙位數的增長,他對香港樓市市道都算樂觀。
  • 不過最終結果就係近年商廈市場價格大幅插水,空置率不斷創歷史新高,而且中環中心近兩年只係錄得1宗二手成交,呎價更不足3萬元,反映今時今日想搵個商廈買家極其困難,證明誠哥賣走中環中心絕對明智,同時都印證咗做誠哥對手都「冇運行」。

在利好消息的帶動下,近兩月周香港樓市略為回暖,但中長期會點走需考慮哪些因素,以下逐一拆解。 展望香港樓價走勢,預期2022年下半年在疫情穩定之下,加上消費券帶動經濟及放寬按保持續刺激入市下,樓價可穩步重拾升軌。 當中,中小型住宅樓價下半年料有5%至6%的升幅,即全年累積升幅約為半成左右。 【香港樓市走勢2022】美國加息0.75釐,香港最優惠利率(P)即使又再不跟加,但銀行同業拆息已經向上走,意味用H按供樓的業主們,每月供樓開支逐漸增加。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上半年走勢先低後回升,但仍未收復之前失地,展望下半年香港樓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利嘉閣地產最新研究報告中,作深入的剖析,並對香港樓市作出6個預言。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2022|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抗跌力較強

就像以往中英談判、金融風暴、沙士等,每個時代都有驚濤駭浪,對樓價的影響歷時也不一,以前的信心危機,來得快也去得快,今次會否亦然,仍然是未知之數,始終世界和香港也變了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物業樓齡也是影響物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樓齡較高的物業需要進行強制大維修外,樓齡亦會影響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因為普遍銀行都會以75年扣減供款人年齡或物業樓齡(以較低者為準),來計算最長供款年期。 換言之,物業樓齡愈高,下手買家可借貸的能力可能愈低,變相減弱物業價值。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買地方面,相信現時的地價水平已接近香港政府成本價,再下行的機率較低。 香港樓市預測2025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政府財政狀況向來穩健,只是近年來為了紓解民困而努力派錢,同時也比較忽略地產方面的收入,引致庫房入不敷支,赤字十分嚴重。 作為地產界人士,筆者並不害怕樓價下跌,經歷幾十年來無數次樓市起落,已有了心理準備要與其共渡寒冬。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走勢2021升定跌?快看8大香港地產界猛人分析香港樓價走勢2021!

新界東CCL_Mass報175.80點,按周跌1.55%,連跌2周共1.63%,指數創22周新低,重返今年2月時水平。 新界西CCL_Mass報149.98點,按周跌0.93%,連跌3周共1.85%,指數創24周新低,重返今年2月時水平。 此外,他教路揀股時要考慮三大問題,其一要公司賺錢,不能單信「概念」;第二是公司要派息、但不能以股代息,並舉例指滙控(005)近年也取消以股代息;第三是公司會否回購,即使回購金額不多,在心理上也有利好作用。 他又補充,還要考慮公司是否有壞賬及其債務水平,因為目前利息高,所以負債越高越危險。

在股票市場中,面對應否入市,沽貨時機等問題,他們都可以把握機會立即作決定;相反,眼神較弱,雙眼無神的人可能較優柔寡斷,莫講話投資股票,甚至強積金供那一類基金都要思考半天,這類人便不太適合投資。 香港樓市近日呈現跌勢,唐碧霞認為有自住需要的話,其實什麼時候都可以入市。 洪灝指出,中國經濟週期領先於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強週期的性質。

香港樓市預測: 個別業主睇淡後市、願意擴大議幅:布少明「樓市悲觀我入市」|樓市布陣

樓市有升有跌,該跌的時候自然會跌,所謂「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擋也擋不住。 經濟差什麼都可以下調,股市樓市都一樣,就以3年內股樓的發展作衡量,恆生指數2020年底是27,231點,今天徘徊在2萬點以下,下跌27%;樓價指數(CCL)2020年底是176.22點,今天在164.18點左右,只跌了約7%。 如果說股樓是孖公仔,根據股市的跌幅來分析,樓市仍有不少下調空間。 香港樓市預測 不是馬後炮,早在有關地產商於媒體透露即將推售此樓盤時,筆者就早有預感一定大幅降價低開。

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即便想利用房地產投資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購買實物地產的成本也讓大家望而卻步。 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為大眾開闢了一條進入房地產投資領域的新途徑,其中就包括房地產價格指數衍生工具。 香港樓市預測2025 報告指,與上年樓價高峯期相比,部分樓盤的價格已累5%至10%。 專家料疫情高峯約在9月出現,戴德梁行預期,樓價於今年9至10月將會觸底,並在第四季轉趨平穩,全年樓價整體下調幅度約5%至8%。

香港樓市預測: 內地人因素料2月中反映

料未來數月推出的新盤將受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及準備換樓人士歡迎,相信住宅市道將繼續由一手新盤帶動。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指,本港疫情仍然反覆,在未有確實的通關時間表的情況下,經濟復甦進度緩慢,加上本港隨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令二手住宅交投受壓。 過去兩年半以來,疫情連番衝擊香港樓市,樓價表現反覆偏軟,加上股市大起大落及移民盤急售情況,業主提供較大議價幅度,部分甚至不惜蝕讓,而拖累過去4個「半年度」以來,二手私宅轉手每宗平均賺幅徐徐下跌。 截至6月14日止,上半年一手私宅買賣登記累計達3,981宗,預期整個上半年最終可達4,878宗,料較去年下半年大減近五成(47%),創18個「半年度」,即2013年一手新例實施9年以來的新低。 至於,今年上半年一手成交總值相應回落,料整個上半年只達約653億元,將為16個「半年度」最少。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2022|「樓市悲觀我入市」

踏入2022年首個週末六、日,一手市場共有30個新盤推出,兩日共要售1239夥,反映發展商要吸盡購買力,心急清貨。 去年,桂洪集團旗下紅磡單幢新盤「曼翹」銷情火爆,超購37倍多,但卻爆出有大型銀行不為該盤提供樓花按揭申請(即是即供按揭計劃)。 桂洪屬小型地產商,財力可能較弱,銀行要加強風險管理,亦無可厚非。 由於納米樓樓呎價隨時過2萬呎,兼可做九成按揭,加上有關上車客財力較弱,若樓價於未來下挫,銀行首當其衝,要承受問題貸款風險亦不少。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下半年樓市預測

關於樓價是上升還是下跌,上星期專家們的評論仍然一半一半,這星期恐怕都變成一面倒預期下跌了,所以說地產商纔是真正有影響力。 雖然這個「深水炸彈」轟冧樓市,但卻是真誠地反映目前的市況,也給予其他地產商在下半年的新盤訂價,起了一個指標性的作用。 現時一手現樓貨尾仍多達17,000夥,加上已批預售未推售單位仍有超過12,000夥,即市場上可即時推售的單位近3萬夥。 總體來說,未來3至4年有10.5萬個住宅新盤潛在供應,現今年代不可以囤積居奇,減價促銷恐怕是唯一出路。 【香港樓市2021】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香港經濟再受衝擊,惟對樓市暫未構成新一波影響。

香港樓市預測: 樓市下跌是好事 勿再質疑賤賣地

今年首十個月平均每月的住宅成交達6,374宗,較去年平均每月4,990宗顯著增加,增幅約28%。 若趨勢持續,今年每月平均住宅成交宗數將創2013年以來的新高。 碧霞老師指,匯市走勢都會與「九運」有關,「九運」屬火,「離中虛」,特別旺南面地區,加上「北面見水」或「火剋金」等等的因素,西邊的國家及貨幣未算十分強,包括美金、英鎊等;而相反,澳元在未來20年有機會較強。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走勢2023|加息週期香港樓價只跌無升 香港大學房地產價格指數或具商品化潛力|華語產經

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齊升2周,分別升0.58%及0.38%。 CCL(大型單位)報170.12點,按周反彈1.46%,連跌5周後回升。 近日長實集團的油塘臨海大型屋苑新盤「親海駅II」以低於同區市價20%推售,最平單位只售290萬元,呎價13,810元,平絕市區所有新盤,誰說歷史不會重演,價格已經回到7年前。 沒有眼花,290萬元不是車位價,是市區一個全新大型屋苑物業的價格。 換句話說,問銀行借了 1000 萬的人每年要還 香港樓市預測 70 萬本金與利息。 老實說,不是咁多人負擔得起,除了買樓的人減少之外,亦有一些人,例如去了英國的人,他們安定之後就會賣掉香港樓,需求減少,供應增加,樓價是有下跌風險。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2022|租金穩中微跌

其次,港大房地產指數具有可驗證性,基於同樣的資料庫,採用相同的抽樣標準和計算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指數,因此增加了指數的透明度。 此外,港大房地產指數以物業成交價格為計算基準,而非評估價格。 通常而言,評估價格與成交價格具有不同程度上的差異,以成交價格為基數計算得出的指數資訊能夠更準確全面反映出房地產的真實價值。 香港樓市預測2025 反而一手市場相對活躍,最近兩、三個月各發展商加快推盤,當中不乏大型新盤開價貼市,銷情理想,反應本港樓市剛需依然。

香港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走勢2022|利嘉閣:下半年樓價升租金跌!6個最新樓市預言

香港樓價近月呈現跌勢,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CCL最新跌至171.27點,創下自2019年2月以來新低。 2月份跌幅進一步擴大,主要反映了1月中旬至2月上旬,疫情持續轉趨嚴峻,加上農曆新年淡月影響,買家紛紛暫緩入市,部分心急放售的業主唯有擴大減幅就範。 廖氏稱,目前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尚處較高水平,相信接近年底前本地息口上調空間不大,而即使未來本地銀行加息,預期幅度及速度均有限,即使加息1至2釐,本港息口仍屬偏低,是市場可承受範圍,故不見得未來半年至一年內,息口會成為樓市的大障礙。 香港樓市預測2025 萊坊也指,由於現時實際按息已超過3釐,對市場購買力已開始構成一定影響,預期2023年香港一般住宅樓價將下跌5至10%。

有人話使乜驚,只要中港開關,購買力湧至,港樓想跌都難,去年講或者有效,今年國內的經濟亦不太好,到香港買樓的人未必會有預期咁多,大家千祈唔好寄予厚望,否則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年近歲晚,有老友叫我今年不用做樓市預測,有報章已經做了,訪問了 50 個業界專家,全部都話升,認為升 5%以內有 31 個,升 5% 至 10% 有 12 個,10% 以上則有 7 個,所有專家都話升,唔通今年樓市仲有得跌。 而他分析,樓價升跌,或多或少基於抗疫能力,如西方國家如英國能成功抗疫,或會成為樓價上升因素;倘若失敗,樂觀情緒就會消失,投資者不再有信心。 施永青近期接受多個報章訪問,認為現時全世界資資產價格均呈現上升趨勢,不過實際上中美關係緊張,香港在國際上的角色受到多個限制,因此樓宇價值升值成疑。 參考統計處出版《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香港整體人口在去年持續下跌,按年減少6.79萬人,為30年來新高。 香港的出生率也逐年下降,根據《1981年到2019年香港生育趨勢》,在2011年每千人口中新生嬰兒數為13.5個、2021年每千人口中新生嬰兒只有不足5個,可見香港嬰兒出生率不斷下降。

及嘉裏 香港樓市預測2025 (00683) 。 話口未完,誠哥喺3月份再度劈價,低價推出屯門飛揚二期,今次首批88夥折實平均呎價12,509元,竟然較項目第一期平咗足足17%,成為青山公路近三年來首批折實均價最平的新盤。 香港樓市預測 但在中央出手支援本港抗疫下,近期本港疫情確診新增個案,似有高位回落的跡象,期望疫情將慢慢受控,可令政府逐步放寬限聚措施,令百業解困。 借用股神畢菲特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妄」,筆者則認為:「樓市悲觀我入市」。 其中,上車盤及細價盤調整幅度較爲明顯,而豪宅市場業主普遍持貨能力較高,故樓價波幅亦相對較少。

寫字樓市道方面,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蕭亮輝表示,受疫情打擊,企業度過了艱難的2020年,但預計2021年負面環境持續,2021年甲級寫字樓租金有可能進一步下調達16%,而寫字樓待租率則將攀升至約14%。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先生則表示,由於市場已累積一定購買力及發展商提供按揭優惠,一手市場於第四季保持強勁表現,唯二手和豪宅市道在疫情拖累以及經濟陰霾下,氣氛仍舊不明朗。 曾煥平預期香港樓市2021年時,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將於2021年下跌最多5%,豪宅資本價格則會下調5%至10%;豪宅租金繼今年下跌13.3%後,2021年將進一步回落5%至10%。

騁馳地產代理行業三十載,憑實績由物業代理逐步晉升至管理層,一直緊貼樓市脈搏,對香港地產市場瞭如指掌,更融會豐富實戰經驗,歷年來為無數的家庭完成置業夢,其專欄及樓市分析遍佈全港各大傳媒,不斷為有意置業的人士,提供獨到觀點。 值得留意的是,當被問及「哪個外在因素最影響置業決定」時,有29%受訪者表示最為憂慮「疫情發展」,在一眾選擇中佔比最高;至於選擇「經濟前景」的受訪人士亦有22%,排名第2;再之後最影響置業的因素分別為「未來房屋供應」,佔約13%。 【香港樓市2022】最近疫情嚴峻,限聚令一再收緊,百業難捱,整體樓市交投亦持續停滯。 為瞭解市民最新置業取向,美聯物業聯同經絡按揭轉介於上月底進行網上問卷調查。

紀惠湯文亮認為政府雖然撤銷4.25%印花稅,但始終起不到任何作用,成交量沒有增加,可見樓價尚有下跌空間。 其實每年11月至1月都是樓市淡季,地產商只會推出貨尾,但不會減價,到了旺季時有了更大需求,有更多樓盤推出,就更加不會減價。 而且撤銷4.25%印花稅,待兩地之間可以正式通關後,就有更多大陸人來港置業,樓價就有機會上升,到時很多人都會去買樓。

人民幣作為一個市場風險指標,一直對全球經濟和市場風險異常敏感,在疫情期間,其匯率預示風險的能力更勝金銅比。 至於在「財爺Plan」放寬按保下,一些介乎800萬至1,500萬元左右的中價樓,或新界區一些大單位也會較受市場追捧。 十大活躍屋苑登記量暫時全線回落,其中以愉景灣的34%跌幅最大,上半年暫只錄143宗登記,而海怡半島及珀麗灣亦同跌18%;反之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的抗跌力較強,兩者分別只跌1%及7%,算是跑贏大市(見附錄表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