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是源於一篇報道:「我看到一篇報道,說屈原其實是巫師,覺得很有趣。」這讓江記產生很多聯想,像屈原那麼會寫作,又是美男子,當時可能是萬人迷,他很快想「屈原是祭壇上的吉他手」等構思。 那時江記要在雜誌連載漫畫專欄,於是以屈原、楚懷王為主角,繪畫他們的故事。 整個創作計劃由香港漫畫家及動畫導演江康泉發起,主要成員包括香港動畫導演李國威與崔嘉曦,團隊從2018年開始眾籌八百萬港元,當時預計以兩年時間製作此作品。 答:《離騷幻覺》開始嘅時候係江記嘅漫畫作品,後來計劃成為動畫,三位導演喺 brainstorm 嗰陣都有互相交流各自嘅想法,無論係畫面上嘅,抑或係故事上嘅。 到製作嘅時候,江記負責前期製作,例如 storyboard、原畫等,李國威同崔嘉曦則集中處理合成、電腦動畫、特效同後期等等。 製作動畫唔容易;喺香港製作動畫,更加唔容易。
- 那時江記要在雜誌連載漫畫專欄,於是以屈原、楚懷王為主角,繪畫他們的故事。
- 製作動畫唔容易;喺香港製作動畫,更加唔容易。
- 江記,全名江康泉,從事動漫畫創作,曾出版漫畫包括《大騎劫》( 與智海合著)、《Pandaman》、《丁丁企鵝》等。
- 《離騷幻覺》動畫電影中的屈原是搖滾巨星兼祭司,與楚懷王青梅竹馬;楚王則醉心於長生術及機械研究,奈何最後二人生死相隔;秦始王實現了永生心願;與屈原同樣外貌的機械人祖,開始思索自己是否有著靈魂。
- 從製作到團隊的組成,《序章》明顯較前兩齣作品更具規模:分別邀得劉俊謙、岑珈其及餘香凝(擔任阿祖、骰仔及嘉芙蓮等角色)參與聲演的部分,並由 Click Music 旗下音樂人李端嫻(Veegay)擔任是次《序章》的音樂製作,連同音效設計師鍾澤明處理這部分的工作。
完整文章請瀏覽《Milk Motor Club》037期。 在BLUR眼中,香港是個充滿矛盾的城市,既很傳統、又很有未來感,融合不同元素,這啟發江記用傳統的顏色融入科幻題材,於是便誕生這種鮮豔的「紙紮色」。 《離騷幻覺》的獨特之處,是在古典文學上加以發揮,製成跨媒體動畫。 江記(右圖)參考了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使用了當中部分意象。
離騷幻覺: 離騷幻覺
答:尋找生命嘅意義,追尋靈魂嘅價值,係任何時代都會追尋嘅問題。 我哋希望呢套作品,可以紀錄今日,屬於呢個年代嘅答案。 「無論結果如何,起碼肯定了我們一直相信的東西。」包括香港人對新鮮感和突破的渴求,以及創作人值得一個能夠爆發種子的時機。
「在音樂處理上,我想要執重於對這個核心概念的傳達… 而人聲就是最適合的渠道。」的而且確,短片的篇幅有限,音樂所肩負起的責任正正就在於填補文字及劇情未能交代的硬性設計,又或是想要加強的核心價值。 比方說,〈離騷〉裏提及過龍車──「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江記把這個意象放進了《汩羅江篇》,但變成了直通火車。 又例如〈天問〉概嘆:「天命反側,何罰何佑?」上天保佑甚麼人、懲罰甚麼人好像沒有準則;《刺秦篇》便用了一個場面表示這種命運無法扭轉的虛無:秦軍攻打楚國,兵臨城下,卻發現楚軍開起派對來──因為楚軍知道自己即將戰死,所以把握最後的時光狂歡。
離騷幻覺: 製作團隊
故事講述一位擁有屈原(《離騷》是戰國時代屈原所著楚辭)生前記憶的機械人,坐火車由紅磡前往汨羅江(屈原自盡的地方),尋找關於靈魂及自由意志的線索[1]。 香港本地插畫師/ 動畫導演江康泉(江記)憑藉卡通動畫《丁丁企鵝》、《Pandaman》等逐漸在動畫界站穩腳步,成為獨當一面的本土動畫製作人。 離騷幻覺 後與同為動畫導演的李國威(曾製作《哈爾移動肥佬》、《Crazy Panda Man》及《松節油之味》等作品)及崔嘉曦(《奶茶通俗學》創辦人之一)發起香港獨立動畫項目 -《離騷幻覺》,並透過眾籌形式獲得啟動資金而促成企劃。
- 「我會叫這『紙紮色』。」江記形容那是很戲劇化的衝突,大紅大黃大綠,毫不收斂,非常香港的一派色調──或者說準確一點,其實是近年設計中較為少見,但上一代流行一時的民間用色。
- 《離騷幻覺》(英語:Dragon’s Delusion)是香港動畫家江康泉執導、眾籌的科幻動畫電影,於2017年開始製作至今。
- 2015年,江記與英倫搖滾班霸Blur合作,為樂隊專輯《The Magic Whip》繪製漫畫《香江模糊記》。
- 其大紅大綠的「紙紮色」,加上中西混雜的角色設定,為港式cyberpunk畫下新定義。
- 比方說,〈離騷〉裏提及過龍車──「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江記把這個意象放進了《汩羅江篇》,但變成了直通火車。
由香港漫畫家及動畫導演 江記 發起嘅動畫計劃《 離騷幻覺 》 Dragon’s Delusion – The Animated Sci-fi Project,聯同兩位香港動畫導演 李國威 、 崔嘉曦 一齊發起眾籌,達成首輪眾籌目標,得到香港動畫界以及其他界別人士嘅支持。 本地原創動畫《離騷幻覺》由三位導演江康泉、李國威及崔嘉曦於2018年開始眾籌,至今已完成了「序章」,作品的首映及音樂會更將於8月14日在網上轉播。 《離騷幻覺》邀得劉俊謙、餘香凝和岑珈其聲演動畫中的角色,首度參與聲演的劉俊謙和岑珈其接受TOPick訪問分享箇中感受。 概念來自江記連載漫畫《虛擬汨羅》,場景為秦國某個港口城市,一個曾經享盡繁榮,及後遭時代遺棄的地方。
離騷幻覺: 離騷幻覺——還以香港顏色
「我們讓現實世界及故事當中的歷史線融合起來,並跟隨阿祖以及嘉芙蓮這些角色,穿插於時空之間。」崔嘉曦補充道。 江康泉(1977年生於馬來西亞),又名「江記」, 以香港為基地的動漫畫家。 他於2008年創立動漫工作室Penguin Lab。 2015年,江記與英倫搖滾班霸Blur合作,為樂隊專輯《The Magic Whip》繪製漫畫《香江模糊記》。 他與智海合作的《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亦在歐洲文藝界獲得好評。
M+現場電影節目《離騷幻聽》結合了動漫畫家江記的作品,以及自由空間樂團不拘一格的現場音樂表演,充分反映博物館對呈現與體驗流動影像、聲音及現場表演的實驗態度。 離騷幻覺2025 這個全新委約節目將延續始於2018年的M+現場電影系列。 無論是漫畫或動畫,《離騷幻覺》焦點之一,無疑是鮮艷奪目的色彩。 江記很喜歡舊印刷物的那種大紅大紫,還有門神、寺廟裡面的木刻版畫等鮮豔的色彩,只是一直沒有應用在作品上,直到2015年遇到英國搖滾樂隊BLUR。
離騷幻覺: Dime 全新 Holiday 2020 系列正式登場
雖然跟最終目標800萬(製作長篇動畫的成本)仍有遙遠距離,然而任務可說超額完成;資金暫時足夠製作20分鐘短篇動畫,並會繼續尋找投資者,不會放棄初衷。 踏入2020年,團隊完成了重要的「序章」,並於8月14日舉行首映及音樂會。 不過受到疫情影響,是次的首映及音樂會將會改以網上現場轉播的方式進行。
離騷幻覺: MegaHouse 推出 P.O.P 系列全新「MAS-MAXIMUM Sir・鱷魚」雕像
他們另一個目的,是把不同範疇的羣眾連結起來,讓看漫畫的讀者看文學,看文學的讀者看漫畫,「大家經常說,在香港,喜歡創作的人很少。但其實,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書,有人喜歡畫,如果不作區分,這是很大的羣眾。」香港的創作路從來不易走,創作人都在努力前進。 不過江記在facebook裏形容,現在情形好比《One Piece》的情節:「海盜船上原本只有幾個人,從沒想過今日會遇到更多的夥伴!」所以儘管距離完成作品還有一段路,相信他和夥伴應該有辦法走到終點。 相比之下,宇宙旅行社的情節比較輕鬆,頗有幽默感。 例如書中提到美劇《老友記》、周星馳,這是很多人的集體回憶;又提及AI繪畫、火星置業計劃,這是當下或未來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 離騷幻覺2025 「這些元素都是比較生活化的,尤其宇宙旅行社並沒有太多歷史負擔,所以會談論比較輕鬆的話題,這幾個角色比較傾向於呈現未來或現在的人對歷史的想像。」江記補充道,宇宙旅行社的背景也是很差的時代,但他們面對世界的態度與幽默感,與屈原的悲情形成鮮明的對照。
離騷幻覺: 走進紐約知名藝術家 Sam Friedman 全新個人畫展《FANTASY》
從製作到團隊的組成,《序章》明顯較前兩齣作品更具規模:分別邀得劉俊謙、岑珈其及餘香凝(擔任阿祖、骰仔及嘉芙蓮等角色)參與聲演的部分,並由 離騷幻覺2025 Click Music 旗下音樂人李端嫻(Veegay)擔任是次《序章》的音樂製作,連同音效設計師鍾澤明處理這部分的工作。 離騷幻覺2025 答:創作人喺呢個城市面對嘅困難,係生存嘅困難。 喺我經驗中,資金有以下幾種:私人嘅、公營嘅以及嚟自觀眾嘅,任何方向都可以發掘機會。 離騷幻覺 藝術發展局、creatHK 嘅動畫支援計劃可以算係公營資金;嚟自觀眾嘅資金,可以係票房,而地區放映,都係一個方向。
離騷幻覺: 香港動畫導演、視覺藝術家江康泉推出漫畫新作《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
於是幾個創作人決定採用眾籌,製作整部動畫。 兩年前開始,創作人江記從〈離騷〉等詩歌取材,與動畫導演李國威、崔嘉曦合作,製作出先導短片《離騷幻覺.汩羅江篇》、《離騷幻覺.刺秦篇》。 離騷幻覺2025 這部動畫不但聯繫了古今兩個不同時代的作者,還把作者跟觀眾連結起來──江記正利用眾籌「集氣」,籌集資金完成整部作品。 《離騷幻覺》動畫電影中的屈原是搖滾巨星兼祭司,與楚懷王青梅竹馬;楚王則醉心於長生術及機械研究,奈何最後二人生死相隔;秦始王實現了永生心願;與屈原同樣外貌的機械人祖,開始思索自己是否有著靈魂。 2018年製作團隊開展眾籌計劃引起極大回響,得到逾1600 BACKERS支持,實現屬於香港人的本土動畫夢。
離騷幻覺: 離騷幻覺的書評 · · · · · ·
《離騷幻覺》(英語:Dragon’s Delusion)是香港動畫家江康泉執導、眾籌的科幻動畫電影,於2017年開始製作至今。 在《離騷幻聽》這個特備節目中,江記創作的動態漫畫、GIF文檔、現場繪畫和動畫片段,將由包括電子結他、電子合成器、單簧管、古箏和敲擊樂的樂團配合演出。 由重新想像傳統中國樂器到後龐克樂的強勁節拍,這個別創一格的音樂組合將一展江記的科幻狂想那份扣人心絃的風采。 跨媒體其實不是甚麼新鮮事物,中國古典文學本來就有跨媒體的特性。 傳統文學創作理論一向有「詩畫本一律」的說法,意思是作詩跟作畫的原理是相通的。
離騷幻覺: 離騷幻覺-序
《離騷幻覺》一共推出了兩條先導短片──《汩羅江篇》、《刺秦篇》,並舉行展覽,讓大家瞭解這是怎樣的作品。 離騷幻覺 眾籌這種新時代的集資方式,把作者跟觀眾聯繫起來,「我和另外兩位導演都想做一部電影,放在戲院放映。只是電影的投資很大,我們做的是原創故事,又沒有明星,而且是科幻片,成功的例子很少,等待資金可能無了期。」江記說。 這個方法也能讓有興趣的觀眾參與製作,表達他們的聲音。
離騷幻覺: 動漫畫家江記(江康泉)的《離騷幻覺》動畫,繼早前在西九音樂節《離騷幻聽》節目中配合音樂作演出,他的新書《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現已在不同書店上架,是他製作《離騷幻覺》系列漫畫及動畫十年來首次漫畫結集,書中有逾百頁新畫作。
北宋蘇東坡曾評論說:「味王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王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本身詩畫兼工,大概因為這個緣故,他的詩往往融會畫的意象,詩句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都很有畫意。 到了北宋,詩跟畫的精神更為融合,畫家不只在詩裏尋找題材,還會用寫詩的手法作畫,以提高畫的意境。 誠如久石讓給予宮崎駿的動畫生命力一樣,具質素的音樂設計無疑是一部動畫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
離騷幻覺: Thom Browne 全新運動服飾系列正式發佈
老子一早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到了二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感官更是愈來愈難逃離各式電子訊號的操控。 江記認為「科幻」不只是關於未來的想像,因為人類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在面對新技術出現對舊制度帶來的衝擊。 古有秦始皇煉丹追求長生不死,今見生物科學延長壽命。 所以「科幻」這個類型的根本,是人如何面對新技術的衝擊,如何利用科技滿足無止境的慾望。 這亦是江記創作一系列《離騷幻覺》的主旨,借古喻今,探討我們面對科技的掙扎,叩問一個屬於我們的未來。
自2017年起,江記開始其原創漫畫改編之動畫作品《離騷幻覺》,廣受好評。 最新動畫錄像裝置《海市鏡花》為M+委約作品,現正展出。 《離騷幻覺—序章》走迷幻科技風格,憑2017年發佈嘅首部短片可見,故事講述屈原與楚王黎到現代香港嘅故事,畫面充滿唐樓、霓虹招牌、粵劇花牌等港式元素。 《離騷幻覺—序章》由演員劉俊謙、餘香凝以及岑珈其聲演、憑《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奪得第三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嘅李端嫻負責配樂。 而音樂會除咗有李端嫻外,亦有為首兩部短片配樂嘅曾慶靈及其樂隊「Teenage Riot」、製作《離幻時代》MV嘅蔡世豪等亦有參加。
離騷幻覺: 藝術家介紹
一個鏡頭,由劇本、草圖、原畫……到後期合成、特效、剪接等等,期間有十幾個工序,而一齣80分鐘嘅電影大概有一千二百幾個鏡頭。 可以想像,無足夠嘅人手,係無辦法可以喺有限嘅時間內完成,所以好大比例嘅資金會運用喺人力資源上面。 音樂會邀得為首兩部短片負責配樂的曾慶靈及他所屬的樂隊Teenage Riot,與「離騷幻覺」crossover製作「離幻時代」MV的蔡世豪,以及為最新「序章」配樂的李端嫻。 「自接收初稿的一刻起,我對於《離騷幻覺》的解讀就是透過人物來講述『存在』的意義。」Veegay 如是說。
這也是為甚麼需要孕育一部動畫,把不同業界的個體,音樂繪畫編劇等等扯進來,各種山寨式創作拉在一起,去做更大的作品。 在古代,詩可以作為內容,配合音樂歌唱;而詞原本更是音樂文學,屬於音樂一部分。 兩者的分別在於,詩是先有內容,再為內容配樂;而詞是先有樂譜,再按照樂譜填詞。 古典文學如詩詞就好像多媒體作品,既有視覺享受,也有聽覺享受。 答:眾籌活動完結之後,我哋會先完成80分鐘嘅劇本,而根據當下所得嘅資金推算,我哋會喺2019年九月,開始完成十分鐘嘅製作。 答:暫時嘅計劃,係有五十人嘅核心團隊,可以係由獨立創作人同中小型公司合作。
如果資金充足,製作時間可以控制喺24至30個月以內。 答:香港本身就係一個超越想像嘅地方,而香港動畫,最吸引我嘅地方,係佢特立獨行嘅風格,以及往往打破框框嘅敍事模式。 答:無,因為我哋相信,觀眾一直渴求突破性嘅作品,而幸運地,由今次眾籌活動嘅反應可知,我哋嘅想法係有好多同行者支持。 《離》的首條動畫「汨羅篇」便已衝出香港,於日本TBS電視臺舉辦的”Digicon6 離騷幻覺 離騷幻覺2025 Asia”奪得Gold Mention。 其大紅大綠的「紙紮色」,加上中西混雜的角色設定,為港式cyberpunk畫下新定義。
離騷幻覺: A Kind Of Guise 全新「Winter Drop」系列正式登場
情節超越現世古代,概念來自江記連載漫畫《虛擬汨羅》,講述擁有屈原(《離騷》是戰國時代屈原所著楚辭)生前記憶的機械人,坐火車由紅磡前往汨羅江(屈原自盡的地方),尋找關於靈魂及自由意志的線索。 Profile 江記,全名江康泉,從事動漫畫創作,曾出版漫畫包括《大騎劫》( 與智海合著)、《Pandaman》、《丁丁企鵝》等。 二○一五年江記與英國樂隊Blur合作推出漫畫《香江模糊記》。 動畫《松節油之味》入選二○一五年第二十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動畫組及第十六屆日本digicon6 Awards。
「我會叫這『紙紮色』。」江記形容那是很戲劇化的衝突,大紅大黃大綠,毫不收斂,非常香港的一派色調──或者說準確一點,其實是近年設計中較為少見,但上一代流行一時的民間用色。 嗰種好爆好爆,大紅大綠嘅用色,其實象徵對生命嘅焦燥不安,想用最短時間達至最大嘅效果。 離騷幻覺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為本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並無參與項目。 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均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創意香港、創意智優計劃祕書處或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的觀點。
離騷幻覺: 香港動畫《 離騷幻覺 》搞眾籌 計劃發起人及動畫導演 MOVIE6專訪
曾出版漫畫包括:《大騎劫》(與智海合著 )、《Pandaman》、《丁丁企鵝》等。 2015年獲邀為英國樂隊BLUR推出漫畫《香江模糊記》。 2009年與羅文樂成 立 Penguin Lab作多媒體發展。 動畫短片《哈爾流動肥佬》於2013年獲得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 技獎,最佳數碼娛樂(電腦動畫)銀獎;動畫《松節油之味》入選2015年第二十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 像媒體節」 動畫組及第十六屆日本digicon6 Awards。 2016年筆下漫畫角色「丁丁企鵝」成為尖沙咀及灣仔海旁漫畫星光大道的其中一座塑像。 2017年與李國威及崔嘉曦聯合導演之動畫短片《離騷幻覺》奪得日本TBS電視臺「DigiCon6 Asia Gold Mention」奬項。
最初開始製作《離騷幻覺》動畫時,團隊只有江記、九猴工作室的動畫導演李國威與監製崔嘉曦三個核心成員,後來陸續有更多人加入,雲集多位畫師、剪接師、設計師及音樂人。 2017年及2018年,團隊先後製作首兩條短片《汩羅篇》以及《刺秦篇》,開始被更多觀眾認識,2020年面世的《離騷幻覺——序》製作陣容鼎盛,不但有劉俊謙、餘香凝和岑珈其等人配音,還邀來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的李端嫻負責原創音樂。 十多分鐘的短片獲得日本TBS頻道「22nd DigiCon6 ASIA GRAND PRIZE」,然而這只是起步,《離騷幻覺》的終極目標,是製作八十分鐘的動畫長片。 《離騷幻覺》(Dragon’s Delusion) 可說是江記近年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以震撼的視覺效果及科幻題材為人所津津樂道。 動畫背景是虛構的戰國時期,在科技先進的國度,當權者利用科技實現永生。 故事中的秦王滅六國後,將永生系統普及全國,令人可變得不老不死,然而代價是連接永生系統後,會被國家時刻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