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現今社會,撰寫喜帖時仍須遵從相關的傳統。 英文喜帖分有主卡及次卡,在香港,主卡為婚宴邀請卡,次卡為觀禮邀請卡。 部分新人會於喜帖上印上聯絡電話,方便賓客聯絡。 當中的電話號碼需以中文數字顯示(例如:二七八九 三三三三),並以「乾宅電話」代表男家、「坤宅電話」代表女家,並以男右、女左嘅方式排列。 在印刷方面,傳統對於字體及大小均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因此在坊間亦可以找到不同樣式的範本。
在寄送喜帖同時,許多新人基於西方結婚禮俗,會附上新人所需禮品清單,讓親朋好友勾選。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此外西式的喜帖裡面多會再附一個回郵信封和簡單的回函,讓賓客利用郵寄的方式通知新人他們是否參加婚禮和喜宴。 在喜帖上也會註名請賓客在婚禮兩週前要寄回回函。 這樣可以方便新人統計安排宴客餐會數量和座席。 喜帖(即婚禮邀請卡)是準新人婚禮籌備過程中的瑣碎事之一,囍帖有固定的喜帖寫法、結婚喜帖格式和婚禮邀請卡內容。 無論是中式結婚喜帖或西式婚禮邀請卡的寫法及格式都令不少新人感到頭痛。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喜帖內文「謹詹於」是什麼意思?
傳統暫俗上喜帖由右至左書寫,先寫男後寫女,因此名字的排位會男右女左。 有些喜帖亦為了遠道而來的賓客提供住宿資料,飛機時刻表等詳細貼心的指南。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請帖的費用可能會因打印方法而異,平面印刷最經濟,而其他印刷方法(例如凸版印刷、激光切割、箔紙壓印)和其他效果(亞加力、雙面紙、箔紙邊緣、信封襯裡和定製的利是信封)都會增加成本。 記點在請帖寫上日期、時間和地點,也可以註明着裝要求,以及電話號碼以供客人遇到任何問題時致電或發短信。 一般在過大禮儀式後,新人就可以開始派喜帖。
例如,新娘有一兄一妹,本來排名第二,在寫帖時只需計算妹妹,故稱謂為「長女」。 Sandy 指,香港新人一般鍾情有齊中英文的喜帖,方便長輩閱讀,同時又迎合年輕一輩。 部分喜帖會在同一面印上雙語;亦可在前頁及背頁各佔一種語言。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英文喜帖格式寫法學問5:可按喜好加入個人化資訊
而排版上,中式喜帖甚至與西式喜帖內文大同小異,最大的差別只是在於:要寫上「家中排名」或是直接寫「新郎新娘」。 中國人結婚,在傳統上會向親友發喜帖,邀請親友出席新人的婚禮,一同分享新婚的喜悅。 喜帖的格式,在傳統上是以直書為主,時至今日有些新人會用橫書,也有以英文代替。 中式傳統上派帖是由新人的父母負責,女家派帖同時派嫁女餅,告知親友他的女兒出嫁了。
- 但這通常不算是正式喜帖,僅是喜宴的提早通知。
- 但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的新人都會自己派喜帖,避免勞煩父母。
- 我們的印刷公司提供多種不同風格的結婚咭設計,包括傳統、現代、簡約等風格,讓新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婚禮主題來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下斡喜帖模版,幫助你更快完成你的個性化的喜帖。
-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 香港人雖然中西合壁,但仍然有不少新人沿用中式婚禮儀式,喜帖也是以最傳統的中式寫法,其規定的格式更考起不少新人。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如果希望簡化一點,也可以把「送呈」二字抽起,而同時把「臺啟」二字改為一個「收」字,如以下的例子一樣。 L 「臺啟」是啟封詞的一種,表達派帖者對收帖人的敬意,寫在收帖人全名之下。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傳統喜帖內文
無論是哪種設計的喜帖,內容都一定要包括婚期及婚宴的日期及時間。 通常喜帖會使用啟事語:「謹訂」、「謹詹」等詞匯。 結婚其中一環就是派喜帖(紅色炸彈),坊間的婚禮統籌公司一般都有囍帖製件的服務,但不少準新人都不太清楚喜帖的正統寫法及格式。 萬一喜帖格式及寫法出錯,不但影響喜帖的觀感,更可能被長輩視為有失大體。 傳統禮俗喜帖是會放上祖父母(爺爺奶奶)名字,外公外婆就不用,可事先詢問長輩的意見,如果長輩不介意的狀況下,祖父母名字可選擇喜帖內不要放上。 「詹」這個字的解釋是:「選定」一般結婚宴客會擇良辰吉日,因此便以「謹詹於」行文。
「中華行喜帖工廠」從上一代就從事專業喜帖印刷相關生產,累積傳統老師傅經驗加上求新求變的精神,我們一直是喜帖相關產品批發供應商、並替多家喜帖卡公司代工生產。 近年來流行精緻雷雕韓風喜帖,我們更代理經銷進口韓風婚卡喜帖,並創立新品牌春天婚卡提供新人更高品質的選擇。 清朝的喜帖稱為「團書」,是結婚時的周公六禮書之一,當男子向女方家訂婚成功,就會印製團書告知眾親友。 現代的喜帖也稱為婚卡,已經慢慢跳脫大紅色和金色的傳統做法,而以新人相片印刷成彩色相片喜帖為新的趨勢。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喜帖多久前發?
一般而言遵從各種飲宴請柬,「光臨」二字會放大,而電話等較次要資料會較細小。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近年甚至會有請帖以橫書置中,或是加上裝飾花紋以及其他語言的祝賀句,亦未嘗不可。 中式婚嫁就傳統倫理上,必需要得到雙方父母的應許,在最傳統的農家社會中,甚至是上一代人的「父母之命」。 收到親朋戚友的喜帖時,大部分人只會留意喜帖上的名字是否正確,不理會稱謂對不對。 然而,到了自己結婚,要寫喜帖給親友時,便開始煩惱。 雖然對方未必看重稱謂這一項,但如果弄錯了,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中式西式喜帖格式懶人包
值得留意的是,喜帖作為正式信函,要避免使用a.m.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2025 代表上下午,應改為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 與中文喜帖格式最大分別是,英文喜帖一般以新人為發帖者,因為西方崇尚個人主義,不似中國傳統有「父母之名、媒妁之言」。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結婚咭 / 喜帖規格
英文喜帖比中文喜帖更具彈性,新人可加入你指定的婚禮hashtag 通知親友你tag 相方法。 另外也可按需要加入rsvp、衣著要求甚至是love quote。 父母之命寫法根據傳統文教,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使用者帳號選單
「嚴」代表祖父;「慈」代表祖母,如其中一方去世,也可用「承嚴命」/「承慈命」。 假設發帖人係新郎嘅兄長,新郎家中排行第三,呢個時候新郎嘅稱謂就會係「三弟」(以父母名義發出喜帖時稱謂為「三子」)。 同時,因為喜帖由兄長發出,所以喜帖下款就要寫上兄長嘅名。 如果新人其中一方完全無聯絡,對亦不會出席婚宴,可以只寫父或母的名字;如果雙方均願意參與,亦可以照寫雙方名字,不過母方不須冠前夫姓。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2025 如果父母已去世,則可以使用家族最親成員發帖,如兄長,叔叔或是其他親戚,惟屬注意新人稱謂須對照更改。 例如,如果發帖人是兄長及姐姐,男女雙方稱謂須改為「小弟」或「小妹」。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喜帖小貼士8. 喜帖信封上的賓客稱謂及格式
至於比較著重家庭觀唸的新人,也可在新人的英文名前加一句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意指雙方家長都會參與其中。 寫給親戚的話,喜帖信封的右邊會寫上「送呈」。 如果對方是長輩,在人名的下方會加上「均啟」或「安啟」;平輩的話,可用「大啟」或「臺啟」;晚輩的話,可寫上「啟」或「收」。 不論喜帖張數都有附贈喜帖信封寄件人燙金文字和封口貼紙,信封數量還會多贈 10% 提供您備用防止寫錯。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喜帖內文格式
但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的新人都會自己派喜帖,避免勞煩父母。 帖文開端只需改為「我倆謹訂於…」,而下款將改為新郎、新娘的名字即可。 父母再婚的情況再複雜一點,新人應該以完整家庭為單位發帖,視乎新人與哪一方家長及繼父母關係較親。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新郎和新娘的排行可以不放嗎?
較特別的是日期通常會印上兩種日期,一種是農曆日期,一種是西曆日期。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 舉辦目的地婚禮的話,新人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簡單的婚禮網站或Facebook專頁,提供附近酒店住宿資訊及活動時間表等。 在自宅、活動中心宴客者,可以詢問廠商是否有設計及加印地圖服務;若是辦在餐廳、婚宴會館或飯店,別忘了向婚企索取「交通資訊卡」與喜帖一同寄出,以便賓客安排行程。 在賓客名字的右上方,一般都會加上稱謂;當然,這一般是指發給親人的請帖而言,如果是發給朋友的,就可以不用加上稱謂了。 所以新人們請謹記:在印刷喜帖前,再三細心檢查喜帖和信封上每一個項目,看看有沒有錯誤和遺漏,確保喜帖大方得體。 根據傳統禮教,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喜帖自古以來都是以新人父母的名義發出,古代婚姻亦須得到祖父母首肯才能成事。
以下就會向新人講解印帖和寫出完美喜帖的注意事項。 如果新郎的父母不健在,祖父母亦已去世,長輩中最親的有外祖父母,那可以用他們的名義發帖。 新郎稱謂一欄填寫「外孫男」,男方家人的下款填寫外祖父母的名字即可。
但如果新人沒有做過大禮儀式,就可以於婚禮前倒數三個月開始派帖。 但新人要緊記清明、重陽節和農曆七月則不宜派囍帖。 喜帖信封寫法香港2025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如要派帖比已婚女性長輩如阿姨、姑姐等,收帖人都應以其伴侶為主,如姨丈、姑丈全名,而非阿姨、姑姐的名字。
如果雙方都沒有家長親人,孤兒出身,新郎、新娘稱謂可以省略,直接填寫兩人名字。 假如新娘的父母不健在,未能以父母之名發帖,但有哥哥嫂嫂,長兄為父,可以由哥哥嫂嫂發帖。 女方家人的下款照樣填寫哥哥嫂嫂的名字,毋須交代身份。 星級大妗姐歐惠芳(Sharon)指,中式喜帖最易出錯的環節以新郎、新娘稱謂及發帖者稱謂為主。 其餘主體內容一般無大差錯,只需注意錯別字、農曆日子及時間有否出錯。 較為正式細節較多,除了國曆日期,會加上農曆日期,長輩一般會要求放上農曆日期,新人家中排行也會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