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在教堂正面東西兩側牆柱基分別刻有“Jerusalem1863”“Roma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1863”以示紀念。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2025 此外原先教堂嘅附屬機構關曬,教會學校收歸國有,神學院關閉。 石室到一德路前面嘅馬路仔,原先叫聖心路,長58米,闊18米,文革時廣州地名畀當局改到亂七八糟,1966年聖心路改名做勞動路,即係話無救世主,全靠勞動人民,至今無恢復個名。

  • 石室教堂的正立面是仿照巴黎第七區的聖克羅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圓形後殿的內部則是參照法國的圖勒大教堂(英語:Toul Cathedral),整座教堂而言是屬於19世紀興盛於歐洲的歌德復興式風格。
  • 其中維修的重點是徹底解決屋頂漏雨問題,拆除20年代建造的整個屋頂及大梁,原樣重做;其次更換玻璃窗98扇,共600多平方米。
  • 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聖心大教堂1861年耗資40萬法郎建立,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相媲美。
  • 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而興起於西方之羅馬之意,兩塊奠基石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樣。
  • 最近一次大修,也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維修工程於2004年夏季動工,2006年秋季完成並重新開放教堂。

在奠基儀式上,當時的法國駐廣州領事李天嘉(Gilbert de Trenqualye)和明稽章主教分別致辭。 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而興起於西方之羅馬之意,兩塊奠基石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樣。 石室聖心大教堂(法語:Cathédrale du Sacré-cœur de Jésus,英語:Sacred Heart Cathedral)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總教區其中一間大教堂。 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市, 中國)石室聖心大教堂 –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

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作爲廣州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每年都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參觀。 石室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奠基,至1888年完工,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最宏偉、最具特色的大教堂。 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來廣州傳教,當時的監牧主教明稽章看中了這塊地方(兩廣總督府舊址)。 1861年1月25日,由清政府恭親王奕祈與法國政府簽署協議,確認廣州聖心大教堂的建立。 咸豐帝也下詔,批准在此廢墟上建立聖心大教堂的協議,文中說:“從現在起,戰爭必須永遠停止,必須永遠真誠地保衛和平!

  • 1863年12月3日,教堂舉行隆重的奠基禮,修建工作正式開始。
  • 當時明主教將分別從耶路撒冷和羅馬帶來的泥土各1000克置於基下,表達天主教創立於東方的耶路撒冷,是“根”,興盛於西方的羅馬。
  • 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 明稽章在1879年9月被教廷召回,此後未能重返中國,於1886年,即教堂建成前的兩年,以72歲的高齡在巴黎病逝。

廣州淪陷時,有部日本機撞咗塔尖避雷針,墜喺教堂前面嘅滄海茶樓爆炸,震碎咗啲玻璃;1949年國民黨軍隊撤退廣州,炸附近嘅海珠橋,又震碎咗啲玻璃。 遠古時十字係太陽、火嘅象徵,意味光明,後來做咗基督教標誌。 雖然係拉丁十字,不過兩翼突出無咁多,係法國教堂常見形制,唔同於英國教堂嘅兩翼突出好長。 1863年起好地基,12月8號聖母無原罪日搞奠基儀式,周圍啲街裝飾得靚靚,兩廣總督坐八人大轎出席,重有班文官、300幾八旗兵、教士、20幾個神父、所有歐洲各國駐粵領事高官都來撐場。 奠基儀式由當時法國駐廣州領事李天嘉男爵(Gilbert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de Trenqualye)同主教明稽章致辭。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怎麼去啊,搭地鐵怎樣去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線路7:從廣州火車站東站總站出發,乘坐62(西村總站-廣州火車東總站),在東風大酒店換乘236(窯口客運站總站-天和河客運站總站),抵達靖海路. 從廣州火車東總站出發,乘坐551(廣州火車東總站-海珠客運站總站),在南村換乘夜33(中山八路總站-五鳳鄉總站),抵達一德東. 2天可以 第一天可以早上先去黃埔軍校,下午去沙面。

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而東側石塔原本安放五個法國運來的銅響鐘,但其中一個在1980年代初被教堂的神父送給了廣西梧州的一座教堂(已被重新熔鑄),因此現在塔內只剩下四個銅鐘;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欞分佈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 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 在高處俯瞰整座教堂,會發現其像一個平放的拉丁十字架。 教堂門外的石階梯原來是七級,後來由於多年積土和地面的抬高,現在實際上只看到五級階梯。 而在法蘭西第二帝國倒臺後,法國議會在1873年7月以491票贊成、100票反對的票數批准,再撥付七萬五千法郎以完成教堂的建設。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建築

當年明稽章返法國見拿破崙三世,同佢講下英美廣州貿易如何發達、兩國教會又點起教堂,拿破崙三世驚法國喺廣州嘅影響輸蝕過英美,於是個人贊助50萬法郎,畀主教喺法國籌款;之後1873年法國議會以491:100嘅比數撥7萬5千法郎畀外交部,用作起教堂。 明稽章係教堂建造最關鍵人物,從構思、籌款、監工都有份,1869年兩廣總督唔準挖石,民間阻力亦都好大,令教堂停工,係佢直接搵北京大官交涉,先解決問題。 不過佢最後無緣見到教堂落成,1886年,教堂落成前兩年喺巴黎病死,享年72歲。

開工之初請咗唔少揭西石工,不過指揮係兩個法國工程師,同本地工雞同鴨講,中國人又未起過哥德教堂,開頭幾年先堆起幾尺高嘅石,啲石工亦都唔撈。 後來時年20歲嘅石工蔡孝(揭西縣坪上鎮尖田村南門人)來工地探鄉裏,見到法國佬噉砌石有問題,提醒佢哋時啲人唔在意,後來起唔掂試下佢條橋,效果幾好,就請蔡孝做工程總管。 1861年1月25號恭親王奕訢同法國政府簽埋附加條款,正式確認聖心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百年石室聖心大教堂 原來與香港有莫大關聯?

關於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還有一個小小的趣聞,雖然教堂於廣州屹立了百多年,不過以前仍未流行航拍技術,所以人們一直不知道教堂屋頂的結構。 直至2015年,一位姓陳的網友用航拍機從高空俯瞰教堂,大家才驚覺原來石室的屋頂是個巨型十字架! 之所以命名為「石室」,是由於教堂的所有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如此特別的教堂建築,在全世界僅有4座,另外3座分別是舉世聞名的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及英國的倫敦西敏寺。 石室教堂每天上下午對公衆開放,在非彌撒時間,遊客可隨便參觀;彌撒舉行期間則不准許在堂內隨便走動,不過非天主教徒亦可以參與彌撒活動。 而遇到復活節、聖誕節等宗教節日的時候當天也會有彌撒活動,受場地限制原則上優先供天主教徒入內,非天主教徒在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入內參加。 石室教堂每天上下午對公眾開放,在非彌撒時間,遊客可隨便參觀;彌撒舉行期間則不準許在堂內隨便走動,不過非天主教徒亦可以參與彌撒活動。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中國元素

當年,教皇庇護九世宣佈設聖心節,屆時要教徒敬拜聖心像(一粒周圍有荊棘、識發光、帶傷痕嘅心)。 如今,它們中的一些,已經如石室聖心大教堂一樣得修繕維護,重新進入大衆視野,但還有很多散落各地,未被受到重視。 從高空俯瞰,教堂的平面爲拉丁“十”字形,這在天主教的文化中既歌頌着耶穌揹負十字架的生命奉獻精神,又是太陽、火、光明的象徵,表現教徒對“上帝之光”的追求。 作爲一位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建築工匠,蔡孝巧妙地採用了若干中國傳統工藝技術和材料,改變了建造過程中的困境,率領一班中國工匠辛勞工作二十餘年。 1863年12月3日,教堂舉行隆重的奠基禮,修建工作正式開始。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建築風格

該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 由於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最終是由廣東石匠指揮建造,因此除了傳統的西方建築元素,這座哥特式教堂也融入了不少中國元素,非常特別。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又被稱為石室、石室耶穌聖心堂,始建於1863年,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耗時25年,於1888年正式落成。 從廣州火車東總站出發,乘坐209(黃沙總站-廣東火車東總站),在和平東路換乘夜33(中山八路總站-五鳳鄉總站),抵達一德東.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建築

磨難遠遠不止這些,“文化大革命”期間,“石室”內原本所剩無幾的玫瑰花窗的彩色玻璃被紅衛兵砸碎,教堂內的長木椅、書籍被焚燒,部分牆壁、石柱因焚燒而破裂……隨後教堂一度被當作廢品倉庫、垃圾處理轉運場來使用。 1938年8月,一架日機被中國軍隊高炮擊中,撞毀在教堂前的滄海茶樓,“石室”拿破崙時代的彩色玻璃被震落過半,大時鐘也被震停。 但東西方建築技藝差別巨大,沒有一個工人曾經見過西方的大教堂,更別說有任何建造經驗,只能憑藉一個木製模型逐步摸索。 法國教會專門請來建築師Vonutrin和Humbert,仿照巴黎聖克洛蒂爾德教堂設計圖紙,同時聘請了數百位中國工人蔘與修建。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地鐵怎麼去,最近的地鐵站出口

由於中國大陸缺乏有製造教堂彩色玻璃經驗的公司,新的玻璃窗從一間菲律賓公司訂做,上面描繪聖經中的故事以及聖人的畫像,下方帶有英語的文字說明,有別於原來法國玻璃窗的拉丁文和法文說明。 教堂的建造遭遇不少阻力,除了興建教堂及附屬的建築需要徵用大量的民房土地以外,在歷經兩次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社會氣氛是廣州的民衆普遍排斥和敵視洋人。 在建築本身方面,與十三行和沙面的情況不同,教堂的位置是位於城內,在周圍一片低矮民居的包圍下非常突出,而教堂的建築與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和理念大異,其高聳的兩座尖塔尤爲當時的廣州民衆所反感,認爲會爲城市和周邊的居民帶來厄運。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教堂的建設在1869年被迫中斷,因當時的兩廣總督接到朝廷的指示禁止採石,面對這種局面,主教明稽章直接與北京的朝廷官員進行交涉,令問題得以解決。 在1884年,因爲中法戰爭的原因排外情緒再度高漲,傳教士從廣州撤出,而教堂遭到民衆的洗劫。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中國唯一全石教堂,有多震撼?

第三次係2004年開始到2006年秋天,係教堂目前最大嘅修葺,拆曬屋頂、大樑,原樣做過,防止屋頂漏雨;其次係更換600平方米嘅玻璃窗,原先玻璃窗係19世紀從法國入口嘅,不過無曬,因為中國缺有整教堂彩色玻璃經驗嘅公司,就交由菲律賓來做。 原先嘅玻璃窗下面用拉丁文、法文講明窗上嘅聖經古仔,而家變成英文。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1858年兩廣教務從澳門教區獨立,成立粵桂監牧區,交由巴黎外方傳教會管,首位主教就係明稽章。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石室:獨樹一幟的「中國風」哥特式教堂

文革嘅損毀最嚴重,呢度停曬宗教活動,所有宗教油畫撕爛咗,剩低嘅窗全部打爛曬,樓頂石獅排水口畀鐵鎚敲碎,教堂收藏嘅經書、佈道用嘅有跪板嘅長凳、祭臺、祭具、聖像、神功亭堆喺教堂內燒曬,將部分石壁、石柱燒到爆,雖然修復過,至今重見到燒過嘅痕跡。 西方嘅哥德教堂,一律朝西,反而石室朝南面嘅珠江。 因為當年教堂係廣州至高嘅建築之一,相當今日嘅中信大廈、廣州塔,兼且喺城市軸線上。 如果朝西,就會破壞城市格局,更加喺當時反感西洋嘅市民眼中顯得篤眼,畢竟佢要傳教,要融入本地。 因為施工嘅都係唐人,佢哋對西方宗教文化識得唔多,所以相比西方教堂,石室嘅人物雕像少好多,但又滲入啲中國元素。 教堂令人注意嘅另一點係啲彩光玻璃:正面、東面、西面都有直徑7米嘅玫瑰窗,用色有深紅、深藍、紫黃。

明稽章在1879年9月被教廷召回,此後未能重返中國,於1886年,即教堂建成前的兩年,以72歲的高齡在巴黎病逝。 教堂的地基部分在1861年6月28日耶穌聖心節當日開工,1863年完成,同年12月8日的聖母無原罪日舉行盛大的奠基儀式,周邊的街道被裝飾一新,也吸引了大批民眾圍觀。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2025 兩廣總督乘坐八人大轎到場,一眾文官、約300名八旗官兵,傳教士和約20名神父,以及歐洲各國所有的駐粵領事和高級官員也一同出席。 在奠基儀式上,當時的法國駐廣州領事李天嘉(Gilbert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2025 de Trenqualye)和明稽章主教分別致辭。 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而興起於西方之羅馬之意,兩塊奠基石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樣。

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 教堂的建造遭遇不少阻力,除了興建教堂及附屬的建築需要徵用大量的民房土地以外,在歷經兩次鴉片戰爭之後,當時的社會氣氛是廣州的民眾普遍排斥和敵視洋人。 在建築本身方面,與十三行和沙面的情況不同,教堂的位置是位於城內,在周圍一片低矮民居的包圍下非常突出,而教堂的建築與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和理念大異,其高聳的兩座尖塔尤為當時的廣州民眾所反感,認為會為城市和周邊的居民帶來厄運。 教堂的建設在1869年被迫中斷,因當時的兩廣總督接到朝廷的指示禁止採石,面對這種局面,主教明稽章直接與北京的朝廷官員進行交涉,令問題得以解決。 在1884年,因為中法戰爭的原因排外情緒再度高漲,傳教士從廣州撤出,而教堂遭到民眾的洗劫。 儘管從構思建堂到籌集款項,再到監督建設,明稽章是教堂計劃得以實現的關鍵人物,但他本人卻無緣得見教堂的完工。

教堂牆壁全部由花崗岩砌成,嚴絲合縫,當時並沒有採用西方成熟的水泥砂漿工藝,而是用中國傳統的桐油糯米漿粘合。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教堂內部,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撐,並在頂部匯聚形成急劇上升的尖拱,這種造型使整個教堂內部形成一種升騰的感覺,並渲染出莊重的氣氛。 第一次上世紀20年代將屋頂、大樑、東西塔樓梯換成石屎結構,喺教堂外東、西、北加多個鐵枝護欄;第二次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宗教局撥咗15萬恢復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 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交通指南

最近一次大修,也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維修工程於2004年夏季動工,2006年秋季完成並重新開放教堂。 其中維修的重點是徹底解決屋頂漏雨問題,拆除20年代建造的整個屋頂及大梁,原樣重做;其次更換玻璃窗98扇,共600多平方米。 教堂原本的玻璃窗是19世紀由法國進口,但歷經戰爭以及文革期間紅衛兵的破壞,已經幾乎全部不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