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新聞公報二月資料,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外,一至六也有機會作射擊練習,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因此要「征服華山」前,先查清時間免生意外。 「華山」原本被稱為「大嶺」,走「上水華山軍路」,需要跨過長甫頭、杉山、馬頭嶺、松山等山頭,遠睇似足「港版萬裏長城」般。 繼續往北望神州石行,右邊可望見山下的一大片草地,是供解放軍作實彈練習的粉嶺練靶場。 沿路如果見到懸掛的紅旗或紅燈,是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射擊訓練時的警示,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進入靶場。 上水華山軍路 在虎地坳公廁出發,到對面馬路起步上山,初段平坦且兩旁都有樹蔭,向右望可欣賞梧桐河一帶的風景。 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新聞發言辦公室指,軍路部分路段位於香港法律規定射擊練習區內,駐軍射擊訓練時會在靶場周圍設紅旗等警示,期間不得進入或停留。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華山軍路全程只需2小時,大部份都是石屎路,而且全程零梯級,更有網民誇張指可以帶嬰兒車去行山! 不過出發之前,記得查清楚解放軍的練靶時間,根據政府新聞公報10月資料,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之外,週一至六都有機會練習射靶,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9時。
上水華山軍路: 香港喫喝玩樂優惠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面向坪輋村公廁時轉左,沿坪輋路經過超力物流中心、打鼓嶺鄉村中心政府大樓、坪輋村村公所行約10至15分鐘,轉入坪原路就出現壁畫村的端倪。 受山竹吹襲影響,部份藝術品散落地上,不過由Minions、比卡超、小丑神等畫像,到新年的特色揮春仍十分有特色,可算是雲集百家之大成。
由於連綿的山路跨越長甫頭、杉山、馬頭嶺、松山等多個山峯,山連山,嶺過嶺,形成蜿蜒山路,因此乍看來被稱為「港版萬裏長城」。 上水華山軍路 這條路徑最大的特色是景色非常開揚,可以遠望到深圳的梧桐山,也可以看到香港的梧桐河。 離開華山後,繼續沿著山脊走,向右望會看到一片像草原的空地,那就是大嶺練靶場,用作解放軍作實彈練習。
上水華山軍路: 華山
沿路兩旁都長滿了大片金黃色芒草,還有少量的紅葉、花卉、果實,不乏影相的地方。 就著「順光藍,逆光白」的攝影鐵律,好天氣拍出來的照片都一定冇得輸。 記者日前跟隨香港汽車會副會長江日雄的車輛從文錦渡上山,檢測該路段的危險性,發現軍路愈上愈窄,只勉強夠一輛私家車通過,且兩旁長滿野草,視野大受影響。 江指部分路段的斜坡比率達一比三,兩旁皆為陡坡,危險大增。
- 二戰時接受本地華人參與,皇家義勇軍為數約700人參與香港保衛戰。
- 所以出發前,最重要是查清楚解放軍的練靶時間,免生意外。
- 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於1995年解散,即使已成歷史,但有心人仍會不時翻新油漆。
- 而最出名的東西,不是馬路,也不是風景,而是在軍路下的軍徽。
- 大石刻有「北望神州」四個字,因而得名成為華山的路標,背面是深圳的全景。
於上水廣場坐73K巴士至虎地坳下車,過對面馬路後,看見「中英」牌便是路徑的起點。 起初路段都有樹蔭而且平坦,大約走3至4分鐘會看見一條分岔路,選擇左邊向上行就可以看見整條華山路徑! 由海拔20米左右走步,爬升至杉山,沿途會經過上上落落的山路,而且部份的斜度都不低,也考驗行山者的體能。 「香港萬裏長城」上水華山景觀開揚,秋天兩邊芒草盛放是最佳到訪季節。 只行華山軍路約5-6公里,時間可縮短至2.5-3小時。 到達平地見到EA3352電燈柱,代表可以選擇不同方向離開。
上水華山軍路: 在〈3小時長徵港版萬裏長城!華山軍路連綿芒草 上水紅橋新村行到粉嶺坪輋壁畫村 黃昏坪洋白茅草原打卡〉中有 4 則留言
而沿路亦能看見數枝紅旗,根據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新聞發言辦公室指,駐軍射擊訓練時會在靶場周圍設紅旗等警示,代表期間不得進入或停留。 再越過山谷後,便會發現兩塊刻有「綠悠山」的大石,再走多個小山丘,很快便會到了「北望神州」的大石。 華山軍路全程並唔算太長,但人流比其他山峯少幾十倍,可避開鬧市人羣,記者走完全程見到嘅人唔多過10個,路段算係上山放鬆嚇嘅好地方。 上水華山軍路2025 初段、尾段皆比較容易步行,但部份軍路非常陡斜,斜幅甚大,向上而行比較花氣力,最好有心理準備。 離開松山後就係下行路段,可以向下山雞乙公廁(2)為路標,經過下山雞乙即可到達大埔田方向,沿途為鄉郊景色,最後可以出返坪輋路馬路,出口位置為九記士多。
- 華山軍路原為前駐港英軍管轄的邊防要塞,連接多個山脈,所以有不同斜度的路段,又陡又窄。
- 射擊練習區懸掛紅旗或紅燈時,切勿進入射擊練習區及靶場範圍。
- 疫症期間,相信有不少人都想外出郊遊,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 由杉山到華山也要一定的體力,要上下斜一段路,而且幅度亦大,慢慢一步一步走,穿過山谷後,看見了紅色的旗幟便代表差不多到達華山山頂。
- 很快便會到達一個空地,向右穿過空地便會見到一座較平常矮小和殘舊的標高柱,這裏便是杉山,山頂景色遼闊,遠望是上水一帶的景觀。
- 而河流已經變成兩岸都是石屎堤岸的水道,缺少了自然河道的氣息。
華山軍徽往南看可見新圍軍營、梧桐河等,經過馬頭嶺續走是坡度甚高的上落斜,可離開石屎路兩分鐘,到犀牛望月一睹天平山越野單車場、大嶺靶場、雞公嶺一帶美景。 上水華山軍路 高位見清朝祈雨碑,有傳建於1839年,寫上「降雨興蜃之神」等字為求雨的意思。 至杉山一帶開始慢慢下坡,景色較華山遜色,很快就到達虎地坳,可以乘車回到市區。
上水華山軍路: 石碑歷史
離開犀牛望月後開始下山,經過馬頭嶺後,會見到馬頭嶺一帶山腰有皇家香港軍團的軍徵,因山底以前是英軍駐紮的軍營。 出發前,可到政府新聞公報網查清楚解放軍的練靶時間。 根據最新八月份時間表,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外,一至六也有機會作射擊練習,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因此在前往華山前,先查清時間免生意外。 射擊練習開始前和射擊時,射擊練習區將懸掛紅旗或紅燈。
上水華山軍路: 華山 Wa Shan
到達華山標高柱,旁邊有塊超過170年的「祈雨碑」,上網一查,原來是道光時期竪立的,上面刻著「維嶽降神」、「興雲降雨之神」等字眼,該是祈求風調雨順的意思。 離開華山,大概行15分鐘,兩旁是一排灌木,當見到避雨亭就終點在望喇! 提提大家,華山軍路偶爾會有汽車經過,由於路段非常窄,因此要靠邊站,小心免意外。 不少人會由上水出發,我們則選擇了由粉嶺做起點,上水為終點。 前往粉嶺聯和墟和港鐵站外的小巴站(52K 綠色小巴),於坪輋路(龍威酒樓)落車,往下山雞乙方向行。 村落還有村民居住,大家來到發掘不同畫作之外,也不要打擾到居民。
上水華山軍路: 華山行山路線【犀牛望月】
在香港最熱的春分和朋友 Mak Mak 出遊,Julia 也難得一起同遊,選擇了一條人不多,也不難行的路線 —— 上水華山軍路。 這條路線是以前英軍巡邏邊境的馬路,所以整條路線都是石屎路。 也由於在連綿的小山丘的山脊上,就像萬裏長城一樣守衞著邊境,這裡也被稱為萬裏長城,不過當然沒有城牆了。 在這短短的幾公里路段,已有接連不斷的六個山峯,而最高的有 164米。
上水華山軍路: 華山又稱香港萬裏長城
休後續前行,經松山下山出口是下山雞乙(音屈),沿村車路步至坪輋路,可到壁畫村或雲泉仙觀走走,但天氣太熱隊友都不想去,情願快點搭車回粉嶺午膳。 今日路程較短,又好幸運全程沒有下雨,去到搭車期間才下雨,晚上看到新聞報道新界北有水浸報告。 沿路右方可看到大嶺靶場,而左方會出現大石並寫上「北望神州」。
上水華山軍路: 政府宿舍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上水華山軍路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上水華山軍路: 出發前留意大嶺靶場練靶日子
在1854年5月因克里米亞戰爭成立,以志願人士填補到海外的英兵,不少名人如都爹利、張奧偉爵士及鄧梓峯等都曾參與。 二戰時接受本地華人參與,皇家義勇軍為數約700人參與香港保衛戰。 1995年皇家香港軍團解散,義工定期補色令華山上的軍徽保持至今。 在分岔口左轉踏舊軍車路,先後攀杉山、華山與松山再下走至乳牛棚。 左轉至三岔路口,沿中間(設街燈)的車道前往坪輋路。 上水華山軍路被康文署列為閤家歡樂路線,即「親子行山」之選。
上水華山軍路: 上水站 新界華山行山路線 (附圖文介紹)
華山位於上水,華山行山路線原是前駐港英軍管轄的邊防要塞,連接多個山脈,行山路線將連走華山、杉山以及犀牛望月多個山峯,當中有不同斜度的路段。 因從高處望向山峯時可清楚見到連綿山脈及山路,因被稱為「港版萬裏長城」。 華山軍路原為前駐港英軍管轄的邊防要塞,連接多個山脈,所以有不同斜度的路段,又陡又窄。 繼續沿山脊走,左邊望見一大片草地,便是粉嶺練靶場,供解放軍作實彈練習。 所以出發前,最重要是查清楚解放軍的練靶時間,免生意外。
由杉山到華山也要一定的體力,要上下斜一段路,而且幅度亦大,慢慢一步一步走,穿過山谷後,看見了紅色的旗幟便代表差不多到達華山山頂。 軍路兩側的風景形成強烈對比,一邊是上水區的鄉村,現在仍然有很多村屋和平地,而另一邊則是已發展出高樓大廈的深圳。 這境況令我想起深圳還未發展起來的時候到大陸旅行,那境況就像反轉過來一樣。 上水華山軍路2025 據悉,坪輋村曾面臨清拆,村民為保衛家園、引起社會關注,將村內加入各種壁畫,最終村落得以保留。
節目《勁騎26》中,王智德(Alton)與楊樂文(Lokman)、江𤒹生(Anson Kong)、邱傲然(Tiger)同登華山。 上水華山軍路2025 小插曲是Alton與Lokman分別載AK及Tiger,突然Lokman的電單車溜後出現驚險場面,幸他與Tiger都沒有受傷。 由上水虎地坳走過形似「萬裏長城」的華山,登臨大嶺「祈雨碑」,細讀清朝道光年間古碑,遠眺新圍大嶺靶場一帶景色,最後抵達禾徑山打咚咚石。 建於山頂的求雨碑,據說立於道光年間(1820至1850年),至今約二百年歷史。
沿路每個山嶺都可見芒草遍佈,雖然要征服幾個陡峭山坡,但華山景觀的確令人難忘。 別過華山前行少許見有石塊寫上「綠悠山」,往前走又見石上寫有「北望神州」,但好不幸也遭到塗鴉。 沿路前行到了135米高馬頭嶺,再走不遠見到義勇軍軍徽,我們就在軍徽旁風雨亭大休。 記者向地政總署查詢,發言人並無對軍路可否讓公眾行車作正面回應,只稱該路段屬政府土地,但北區地政處沒有該條山路的建造紀錄,只指山路自一九六八年已存在。 發言人指,該路段並非屬運輸署管理,地政處指會就其管轄範圍內的事宜跟進。 過了最高點後,便開始下山,整條路都十分易走,途中經過馬頭嶺也有木椅了可作休息,很快便能接上坪輋路完結整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