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偵破20宗詐騙案,搗破一個詐騙集團,拘捕3人,包括集團主腦和成員,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 警方指,涉案騙徒利用不同社交平臺,假扮成為賣家,出售不同貨物,包括口罩、月餅、嬰兒用品、名牌手袋等,並聲稱可以提供人民幣兌換港幣服務,案件涉及20名受害人,包括學生、主婦、保險顧問及律師等,損失金額共60萬元,最大一筆單一款項是28萬。 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第一隊署理總督察黃慧雯交代案情指,警方偵破20宗網上購物案件,行動中拘捕2男1女的詐騙集團主腦和成員。 黃慧雯指,為了加強追查難度和掩飾身分,詐騙集團成員在短時間內轉變多個社交平臺的帳戶、電話等資料。 該20宗案件發生在港九新界,受害為18女2男,年齡介乎18-56歲,當中包括學生、主婦、保險顧問及律師等,損失金額共60萬元,單一損失金額介乎300元至28萬元不等。 警方經調查後,前日(20日)拘捕2男1女,年齡介乎27至41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行動中檢獲電話、電腦、銀行卡、銀行交件等,調查仍在進行中,不排除更多人被捕。
受害人按指示將先後把約9.3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3個戶口以作平臺購物之用。 為獲取受害者信任,騙徒初時曾向受害人發放佣金約2,000元。 網上購物騙案 近年網上購物變得普遍,但網購騙案亦有上升趨勢,警方遂定期展開代號為「鐵將」的反網上購物騙案行動。
網上購物騙案: 相關新聞
有見及此,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於12月3日至14日,展開一項代號為「天翔」的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行動,搜查全港逾百個地方,拘捕64人,分別為34名男子、30名女子,年齡介乎15至77歲,涉及金款為156萬元,牽涉的案件為317宗,共有317名受害人。 行動中檢取大量電腦器材、智能手機、提款卡、銀行文件等,以協助調查。 民主黨今年10月接獲最少50宗求助,不少個案事主以轉數快、Payme等方式付款後,最終無法收到貨物。 騙徒收錢後失去聯絡,甚至封鎖事主帳戶,損失金額合共達4萬至5萬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曾軒霆交代案情指,警方於今年1月至11月共接獲5,296宗網上購物騙案的舉報,受害人累計損失達3,600萬港元。 為持續有效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警方訂立一系列策略,包括定期舉行代號為「鐵將」的反網上購物騙案行動。
他表示,假如市民不幸被勒索軟件入侵電腦,應斷開網絡連接和外部硬盤,以避免進一步感染,也不要嘗試在不知名網站下載解密器。 曾雅詩解釋,測試最大目的是讓大部分以為「自己唔會俾人呃」的市民,以第一身感受騙局是無處不在,並且提醒身邊親友小心防騙。 另由12月1日至3日,會有5輛「全民反詐大測試」宣傳車,走訪全港不同地點向市民派發防騙宣傳品,同時讓獲得「領取紀念品二維碼」市民換領口罩或爆谷禮品;宣傳車的位置及開放時間,市民可登入反詐騙協調中心網站瀏覽。 被害人柯姓婦人表示,幸好警方即時查獲詐欺犯嫌,保住提款卡內金錢,也避免提款卡遭詐欺集團使用,否則她真的在「卡努颱風天」變成「卡奴」,她也笑稱,詐騙犯嫌被警察當場抓到,真的就要「停班停課了」,同時十分感謝警方颱風期間的努力,讓她沒有遭受財務損失。
網上購物騙案: 騙徒收取「留機費」 事主慘失76萬元
板橋警分局信義派出所員警昨天颱風天中午12時許,接獲從事會計柯姓婦人(51歲)報案,指稱疑遭詐騙集團以假檢警謊稱帳戶遭監管的方式,相約在板橋區和平路一處旅館交付提款卡。 平臺給事主一個戶口作過數之用,但該戶口為私人戶口,而非公司戶口。 網上購物騙案 因大部份訂購平臺均只接受顧客過數予公司戶口,事主感到非常不放心。 學校可運用撥款邀請外間機構,就媒體及資訊素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為學生、家長、教師舉辦講座、工作坊、參觀具公信力傳媒機構等。 目前教育局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一次最多30萬元撥款,用於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及/或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資助項目包括學生講座/工作坊、參觀、體驗活動、教師工作坊、購買或製作教材等。 針對近年有青少年人成為網上騙案的受害者,他引用近年香港騙案數字,指出數字有明顯上升趨勢,而且多達七成為網上騙案;同時分享多個青少年人遇到的騙案實例,包括小學生遇上裸聊勒索及網上遊戲騙案,詳細講解個案內容、特點及手法,以及處理的方法。
警方呼籲,任何人進行或參與網上購物騙案,有機會干犯「串謀詐騙」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 如將自己的銀行戶口借或賣給其他人,亦有機會干犯「洗黑錢」罪。 市民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24小時「防騙易18222」熱線與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聯絡。
網上購物騙案: 買家留意:
金管會首度對本國銀行啟動的「公版」氣候變遷壓力測試結果出爐,在氣候變遷風險衝擊下,最嚴重時,銀行的預期損失高達3,000億元,幾乎喫掉去年一整年獲利,預期損失最輕微情況也有2,000多億元,綠天鵝威力不容小覷。 香港駕駛學院行政總裁朱燦培指,可以於課程時派發宣傳單張及播放宣傳短片,若市民受騙對公司利益亦會受損,認為防騙是履行社會企業責任。 進一步瞭解 網上購物騙案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畢竟詐騙集團是非常懂人心的,所以看留言並不能當作辨識詐騙的憑證喔。 我們建議你使用電腦瀏覽器或恒生Mobile App登入以加強保安。
- 未知專頁是自我封鎖還是被檢舉至強制下架,但事情的發展讓記者覺得「Easy To travel」的營運甚有可疑。
- 同日下午,警方接獲一名22歲非華裔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在社交平臺上的招聘廣告,透過充當網上購物買家於購物平臺以點擊購物推高商家名氣來賺取佣金。
-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投資活動不斷增長,騙徒便積極趁機進行欺詐活動 。
- 受害人按指示將先後把約9.3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3個戶口以作平臺購物之用。
- 我們建議你使用電腦瀏覽器或恒生Mobile App登入以加強保安。
- 他建議,市民應選擇光顧官方平臺或信譽良好的網店,堅持當面交收或以貨到付款方式交易,並以賣家提供的貨品圖片作「反搜尋」,核實圖片的真確性,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終止交易。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騙徒可能會假扮賣家,在網上以較市價優惠的價錢以吸引買家購買貨品,然而他們多數拒絕當面交收,改而採用先收錢後發貨的交易方式,要求買家先匯款至指定戶口,最終失去聯絡。 騙徒亦可能會假扮買家,偽造自動櫃員機收據或網上銀行轉賬記錄截圖作匯款證明,或者將未能兌現的支票存入賣家戶口,營造虛假的入賬記錄,誘使受害人寄出貨物。
網上購物騙案: 警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行動 拘捕64人
另外,他又建議政府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參考海外如英國、加拿大、歐盟的做法,強制商戶必須披露足夠及可識別的資訊,包括公司名稱、商業登記號碼、地址等資料,逼使賣家「現真身」,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網上購物騙案 其後S小姐加入Facebook苦主羣組,發現不少買家亦懷疑被騙。 她直言,「俾人呃唔可恥,最可恥係咩都唔做」,鼓勵苦主要站出來報案。 網上購物騙案2025 數據指,去年錄得最多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達6,120宗;其次為援交騙案,有1,743宗;之後為網戀騙案1,659宗;第4及第5位分別是裸聊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分別為1,162宗及1,063宗。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詐騙
警方呼籲市民在網上購物要小心,勿墮騙案,涉及支票交收,要注意會否涉及空頭支票。 西九龍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何錫康指,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在今次行動中成功偵破多宗在去年6月至今年12月的網上購物騙案,涉案款項達94萬元。 何錫康續指,調查發現有騙徒在網上訛稱有主題樂園門票或低至半價的熱門電子產品出售外,亦會收取「留機費」作訂金,以買取更多平價的電子產品。 騙徒聲稱「留機費」在交易後會退還予受害人,受害人不虞有詐,根據騙徒指示透過「轉數快」將款項轉至對方的戶口後,騙徒便會用不同藉口推遲交收,甚至失去聯絡。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數字
最後,講座亦與教師探討如何裝備自己,包括認識最近興起的人工智能科技和時下學生們經常接觸的各個社交媒體,以及運用人工智能於日常教學中。 講座由《香港01》編輯主任蕭輝浩主持,現時上網已經是學生必需掌握的技能,但網上資訊並不完全可靠,因此學生有需要學習媒體與資訊素養,以及學生相關學習內容,例如要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擁有資訊素養能力等。 警方去年錄得最多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達6,120宗;其次為援交騙案,有1,743宗;之後為網戀騙案1,659宗;第4及第5位分別是裸聊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分別為1,162宗及1,063宗。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騙徒會施展「美人計」,以美女照片作用戶頭像,於多個社交軟件「交友」,哄騙目標受眾簽署投資授權書,從而進行非法投資而獲利。
網上購物騙案: 【網購騙案】警拘捕64人涉$156萬騙款 今年騙款較去年上升142%
惟經Payme入數後,翌日查問寄貨詳情時,即被該專頁封鎖。 S小姐說,過去不時會網購,但從未遇過類似情況,平時亦較多到有公信力的網站網購,但今次見到專頁「多廣告吸引,又係咁彈出嚟,見半價抱住試嚇嘅心態」,豈料就墮入騙局。 她於是透過網上方式向警方報案,但未有警員聯絡她錄取口供。 網上購物騙案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行「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主要涵蓋預防教育及輔導支援兩個層面。 在預防教育方面,本中心為全港小學、中學及大專院校的學生、教職員和家長提供講座及工作坊,以及到各公司機構的職青工作間提供培訓講座。 在輔導與支援方面,本中心設立了「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機制」,透過這轉介機制,由專責社工跟進涉及科技罪案的受害或犯事青少年,提供危機評估、輔導及支援服務。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
過去一個月,網罪科聯同各警區偵破了354宗網上購物騙案,涉案金額達280萬元,並拘捕了80名男女,他們涉嫌「串謀詐騙」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 警方透露354宗騙件中,見到有多個大型行騙集團身在其中,其他則涉及個別騙徒,當中是否有關聯將是調查方向之一。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表示,人員今年一月以問卷形式在街頭訪問六百五十九名有網購經驗的受訪者,其中八十三人曾遇騙,當中五人損失五千元或以上金額,但只有十六人報案,其餘約八成受害人認為損失較少或怕麻煩而沒有報警。 他呼籲,受害人應保留與騙徒對話和付款紀錄,盡快報案,警方會致力將騙徒繩之於法。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範俊業指出,騙徒通常假扮賣家,在社交平臺、討論區或二手買賣網站上載帖文或開設專頁,聲稱出售商品,價錢一般比市價低,不時以限購及減價等字眼吸引買家,收款後失去聯絡或封鎖買方帳戶,也經常更改專頁或帳戶名稱,以重施故技。 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保安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主管周啟發表示,近年網絡釣魚事故不斷上升,2021年共有3,700多宗個案,佔整體保安事故近五成,當中涉及類別包括電子商貿、網上銀行及加密貨幣等。
網上購物騙案: 賣家留意:
他舉例,有市民曾收到疑似速遞公司的釣魚電郵和假網站連結,當進入網站後,會被要求重新填寫地址。 網上購物騙案2025 受害人在輸入電郵和地址前更會彈出驗證碼,令受害人增加對網站的可信性,最後再彈出另一個假信用卡網站,以騙取資料及手機短訊內的性密碼。 騙徒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要求受害人假扮買貨提升網店銷量,在網上刊登招聘廣告,受聘人只需將指定貨品加入網店的購物車,再將貨款存入騙徒的銀行戶口,便可賺取佣金回報。
網上購物騙案: 友達爆出大裁員!200員工受影響 公司回應:鼓勵優退
記者今日向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訂房部門查詢,職員於翻查資料後透露酒店並沒有跟「Easy To travel」合作,亦提到欲入住酒店的人士可於酒店官方網站、官方應用程式、Booking.com以及攜程預訂房間。 另外,職員建議若客人想進一步受保障,可選擇於酒店官方網站或官方應用程式作預訂。 記者接到讀者爆料後,嘗試查覈「Easy To travel」是否正當訂購平臺。 記者發現自己的帳號仍然能登入「Easy To travel」的專頁。
網上購物騙案: 警方油麻地「放蛇」打擊流鶯 6女子被捕
記者發現該專頁首篇帖子發佈於上個月,而首個帖子已惹來不少用戶「畀嬲」,但由於缺乏留言,未知相關人士「畀嬲」的原因。 網上購物騙案 而平臺上各篇宣傳酒店的帖子的「讚好」與「心心」量共維持於約300個,沒有一篇特別少或特別多,相當平衡,而所有留言亦與讚賞相關優惠有關,沒有投訴或負面留言。 第六、假借外送平臺名義發上千元優惠券;七、假裝販售麥當勞套餐限量優惠券騙民眾刷卡購買;八、假冒果農臉書小編提供假的訂購網站引誘民眾提供卡號與OTP密碼;九、告知民眾被盜刷,提供假網站連結騙民眾點進後盜取資訊;十、假冒Apple官方寄信通知有盜刷紀錄,引導止付,騙取Apple帳號。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有關iSmarter 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
「戶口結餘」金額更新不代表成功過數,「可用結餘」金額才反映真正入賬狀況。 桃園市蘆竹區一名莊姓男子因缺錢花用,昨晚動歪腦筋持工具將路邊車輛輪胎拆下,準備偷去變賣換錢,但因其舉止太過顯眼遭民眾發現… 有民眾於社羣平臺DCARD指出,近日搭乘臺鐵時竟有針筒藏在椅子縫隙,移動位置時手掌不小心戳到,事後臺鐵僅說要釐清責任歸屬…
網上購物騙案: Facebook網購騙案頻現 事主入數後即被封鎖 民主黨︰10月達50宗
記者自己用了WhatsApp多年,都是第一次收到所謂「官方戶口」傳來的訊息;有感追加電話卡實名制後,Whatsapp垃圾訊息變得更氾濫,難怪多數網民都表示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老人家會向仔女,又或是上網向網友求救。 行動中,警方亦成功鎖定一個活躍的網購詐騙集團,拘捕7人,包括4男3女,涉嫌「以行騙手段取得財產」、「洗黑錢」。 7名被捕人士中,有一人為集團的主腦,其餘6人為集團成員及銀行戶口持有人,協助清洗黑錢及收取黑錢。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越榮指,近年網上騙案有上升趨勢,今年1至11月警方接獲1,920宗網上購物騙案,比去年同期的1,449宗上升了32%,而涉案金額為3,990萬,比去年同期的1,620萬上升了142%。 而2016年及2017年分別有1,188宗及1,562宗騙案,牽涉金額為1,290萬及1,780萬。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
周啟發建議,市民要小心查覈可疑的訊息及網站連結,不要隨便下載及安裝可疑程式,並考慮在登入網上帳戶時啟用雙重認證,避免不法分子入侵,以及定期更新個人裝置軟件,以減少軟件漏洞及黑客攻擊的機會。 截至昨日為止,網站共錄得298,454人次的瀏覽,反映很多市民都會被聲稱有「着數」、「優惠」的廣告吸引而去掃二維碼。 臺南市警局第一分局偵查隊副隊長邱聰憲就法律層面跟受害人說明,提醒大家此時此刻走法律途徑纔是最有可能討回錢財的方式,需要專業律師協助走司法途徑,而對方詐了幾百億臺幣,自然早已準備面對追討,有的是鈔票請大牌律師跟受害人對峙。 然而,當記者翌日打算聯絡「Easy To travel」時,發現平臺的專頁經已上鎖,沒法瀏覽,記者的同事同樣無法查看該專頁。
王家貞說自責或罵上線、罵惡人,不如思考如何能討回點錢財? 呼籲受害人先放下情感面的痛,以理性如何解決問題纔是正辦。 王家貞說被害人表示詐財手段與許多吸金詐財案例如出一轍,先贏得陸配信賴,使其成為吸金幹部,再利用話術結交陸配朋友圈,鼓勵存款入其龍海事業體成為會員,僅臺南一分部的受害者即達數百人,陳情當事人中存款受騙最高金額達1300萬。
網上購物騙案: 仿Amazon網頁詐騙 網購當心 華人險上當
科技日新月異,隨了人工智能做到以假亂真,騙徒行騙的方式亦層出不窮。 教師們如要教導學生分辨真實資訊並保護自己,便需要提升媒體與資訊素養。 《香港01》早前為聖公會牧愛小學舉辦教師媒體及資訊素養講座,由前線編輯透過真實新聞案例拆解如何查證資訊的真偽,以分享學生常遇網上騙案,並探討教師的角色。 警方就騙案進行分析,發現89%受害人以銀行轉帳付款,而4%以儲值支付工具付款、另有7%以現金付款。 而涉及的貨品種類,38%為遊戲機或電子產品,26%為演唱會門票,14%是遊戲點數、戶口、武器,嬰兒服飾、用品及名貴手袋則各佔6%。 苦主S小姐於9月24日,在一個名為「Shopping fun」的Facebook專頁,以250元購入榴槤。
網上購物騙案: 相關文章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發現,網上購物騙案有上升趨勢,於是在本月一連多日進行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行動,拘捕64名人士,涉及317宗騙案,損失金額為156萬元。 此外,警方昨晚約9時接獲一名35歲姓吳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發出的社交平臺招聘信息,對方聲稱充當網上點評員,在網上廣告平臺點擊提高銷售量來賺取佣金。 受害人按指示將約7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4個戶口作評級之用。 為獲取受害者信任,騙徒聲稱每完成一筆交易都會向事主發放佣金。 同日下午,警方接獲一名22歲非華裔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在社交平臺上的招聘廣告,透過充當網上購物買家於購物平臺以點擊購物推高商家名氣來賺取佣金。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投資騙案
儘管近日傳出Suica因晶片荒停賣,但銀行主管表示,停賣是指實體卡,但民眾想用Suica,若是iPhone用戶,只要在內建的錢包App就可下載,並不受停賣影響,詐團恐怕還是會利用這個管道,把盜刷金額用儲值方式洗錢。 銀行業者透露,集結交通票證及小額支付於一身的Suica,被詐騙集團利用來詐取受害者的Apple Pay盜刷儲值金額存入Suica,直接在海外洗錢,國內多家中大型銀行已發函日本Suica公司,強調臺灣已有數千,甚至上萬人受害。 國人喜歡赴日旅遊,然而日本的觀光神卡「西瓜卡(Suica)」,最近傳出被詐騙集團用來透過儲值盜刷金額的方式洗錢。 1|開啟「雙重認證」後,使用者可追加電郵地址,日後如果忘記了PIN碼甚至被人搶走戶口,都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重設連結,保障你的帳戶難以被奪去。
網上購物騙案: 行動中瓦解一個網購詐騙集團 拘捕7人
據悉,被捕人士中有兩名人士為15歲的中學生,他們於網上平臺聲稱有物品出售,收取了數百元後,買家便與他們失去聯絡。 而案件中,有一名受害人損失了44萬元,付款購買威士忌卻沒有收到相關貨品。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伍文豪指,在今年8月留意到網上有一個活躍詐騙集團,騙徒在社交平臺刊登廣告,以限購、減價及外地代購名貴手袋等作招徠,誘騙受害人去購買,當受害人付款後,騙徒就會逃去無縱。 在2020年12月至今年8月,共接獲17宗報案,損失金額幾乎達60萬元。
網上購物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逾6000宗 居詐騙榜首
當取得受害人信任後,騙徒會加大交易金額,當貨款存入其戶口後,便不翼而飛。 警方昨日表示,今年首三季接獲詐騙案有19,444宗,主要涉電話騙案、求職騙案、網上情緣騙案及網購騙案四大類。 「重災區」為求職騙案,首三季錄得2,252宗及損失3.37億元,較去年同期690宗及損失4,600萬元,大幅上升226%及634%,當中「刷單賺傭」佔求職騙案宗數90%,主要原因與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有關。 另值得注意,網上情緣騙案雖然宗數錄得下跌5%,但因案件加入投資詐騙元素,整體損失金額錄得5.12億元上升16%。
高雄檢警聯手破獲4起假幣商洗錢案,洗錢金額高達5億4000萬,其中王姓兄弟和高姓兄弟檔聯手組成的詐團,以投資虛擬貨幣詐騙… 網上購物騙案2025 臺南市新住民協會理事長邱素禎與數十名被害人陳情說,龍海集團以其遍佈全臺的各種事業為誘餌,會員存款可等值消費,並可獲取高於銀行的利息大量吸金,臺南市遭到詐騙的對象多為嫁入臺灣的陸配。 高雄「五互集團」旗下子公司「龍海生活事業」推銷消費型契約,涉非法吸金逾220億元,全國近2萬人受害,臺南市數十名受害人向南市議員王家貞陳情,受害者多數為中國大陸配偶,有人最多被騙了1千多萬元。 有民眾於社羣平臺DCARD指出,近日搭乘臺鐵時被藏在椅子縫隙的針筒戳到,擔心因此被感染B肝。 不過,當談及繳費方式時,平臺的說法便引來了事主的懷疑。 首先,平臺多次催促事主繳費,甚至向事主輸出「跪拜」表情符號,希請事主從速過數,讓平臺盡快「出票」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