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免疫力及注射疫苗有助預防生蛇或減輕發病的嚴重程度。 在香港,每3人便有1人一生中有可能患上帶狀皰疹(生蛇),而對於免疫力弱人士,其風險更高,發病的話病情也更為嚴重,可能需要入院治理,甚至間接導致死亡。 有見及此,聖雅各福羣會惠澤社區藥房推出「蛇針」接種先導計劃,為免疫力弱人士提供100個免費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名額,助他們預防生蛇。

  • 對於「生蛇」患者而言,患處的痛楚困擾正常生活。
  • 順帶一提,人體的免疫能力是可以「訓練」的,如果本身抵抗力良好,偶然再次接觸到病毒,並不會立即變為生蛇,反而會重新啟動身體的防疫機制,原有的抵抗力會進一步提升,某程度上反而能降低生蛇的風險。
  • 至今已於全球62個地方註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處方超過2,000萬劑。
  • 目前市面有兩款疫苗可供市民選擇:減活疫苗(ZVL)及新一代重組帶狀皰疹疫苗(RZV)。
  • 「生蛇」由水痘病毒引起,當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線內,並處於休眠狀態,準備日後隨時再度活躍。
  • 有四成受訪患者表示,「生蛇」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 生蛇多數是一條神經線受感染,可形成一條蛇串狀紅疹圍繞患處,例如腰背。

這類預防疫苗適用於50歲或以上人士,只須於皮下注射一針,即可有效預防「生蛇」、後遺神經痛及「生蛇」帶來的急性長期痛症,但不能治療現有病症。 預防疫苗的效用,是刺激因年齡增長,而變差的免疫系統産生抗體,從而增強免疫系統,以抑制水痘病毒再度活躍。 自2006年推出預防疫苗至今,歐、美等地已出售超過1,400萬劑「生蛇」預防疫苗,香港亦於2014年年初引入。 雖然身體在50歲以後免疫力退化,「生蛇」風險較高,惟50歲以下人士,亦須留意患有此病的機會。

生蛇疫苗: 重組疫苗保護力理想

免疫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因此長者「生蛇」的機會較高,然而「生蛇」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原因是年輕人的工作壓大,作息亦不定時,容易令免疫力下降而「生蛇」。 一旦發現患上帶狀皰疹,千萬不要胡亂搽藥,應該儘快到醫生求醫,越早診斷治療,發生後遺神經痛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般來說,生蛇出現的皮疹在2周左右就會消褪,所以讓人聞風喪膽的不是生蛇的皮疹,而是生蛇的後遺神經痛。 據不少曾患上生蛇的朋友表示,生蛇的後遺神經痛是一種像針刺、抽搐、閃電一樣的陣發性神經痛,讓人痛不欲生,難以忍受,更有不少病人因爲無法忍受疼痛而選擇輕生。 預防「生蛇」疫苗至少已於 62 個地方註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韓國及新加坡等,分銷超過 3,400 萬劑。 在“生蛇”病發期間,患者可將病毒傳染給未曾出過水痘的孫輩,從而引致小朋友出水痘。

  • 一旁的朱偉星醫生提醒,市民若剛接種新冠疫苗,宜相隔兩星期再接種。
  •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至今未有建議注射加強劑。
  • 「生蛇」通過治療後是可痊癒的,不會留下疤痕,但病人也有可能出現後遺症,最常見的是神經痛,這也是「生蛇」最可怕的事!
  • 港怡醫院推出家用睡眠測試計劃,使用睡眠監測指環,助您瞭解睡眠狀況,例如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以及量度精神壓力水平及睡眠質素。
  • 輕微神經痛的痛楚像被針「拮」,嚴重的更會像電擊,令人坐立不安,叫苦連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劇痛不適更會令人消極焦慮。
  • 在家休息了3個星期,但病情反覆,未能頻繁現身。

懷疑生蛇應盡快求醫確診,因為出疹後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最有效。 生蛇特效藥Acyclovirm、Famciclovir及Valaciclovir服用7至10天後,一般都可以治癒,同時在患處塗上紓緩藥膏或服食止痛藥,有助減輕病發時的痕癢和痛楚。 生蛇疫苗2025 越遲治療,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越大,而且更難斷尾。

生蛇疫苗: 社區藥房推生蛇疫苗 提供100免費名額

如果你已經出過水痘,引致「生蛇」的病毒早已經潛藏在你體內。 生蛇疫苗 相反,它停留在你的神經系統,並能重新出現,導致「生蛇」。 有帶狀皰疹「生蛇」的人可以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傳播給對水痘沒有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注射水痘疫苗的小孩。 Elsa本身患有紅斑狼瘡,她在2015年底,開始感受到背部及胸下位置持續出現痛楚。

她認為生蛇雖然不是無得醫,但可以及早預防的,因此呼籲市民要注射帶狀皰疹疫苗。 一旁的朱偉星醫生提醒,市民若剛接種新冠疫苗,宜相隔兩星期再接種。 疾病關注組織「銀騎士」聯合創辦人林淑華女士促請政府把生蛇疫苗納入疫苗接種計劃,免費為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 生蛇疫苗 生蛇疫苗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朱偉星醫生指出,帶狀皰疹是一種令人痛楚、沿表皮神經分佈出現紅疹並帶有水泡的疾病,是由水痘病毒因身體免疫力減弱而重新活躍引發的急性神經炎症。

生蛇疫苗: 醫療及健康保險

孔教授指,以紅斑狼瘡症為例,患者因內在免疫功能異常,所以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76倍;而且一旦生蛇,患者90日內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比率更比一般人高出1.09倍。 另外,特別建議未出過水痘而又計劃懷孕的女士補打水痘疫苗,因為如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有機會傳染至嬰兒,後果可大可小。 如果病毒影響到頭部,患者有機會感頭痛,甚或影響眼睛致盲;如果病毒在腹部發作,則有機會造成腹痛。 另外,有少數患者可能會發燒,但此情況並不常見。

VZV還可引致急性視網膜壞死,從而導致視力下降,需要儘快接受抗病毒治療。 引致「生蛇」的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去到其所聯接的皮膚表面形成紅疹。 水痘癒合後,病毒會潛藏在人體神經裏處於休眠狀態,並於往後的日子再度活躍引致「生蛇」。 生蛇疫苗 50歲以後是人生黃金時期,既要兼顧來自各方的壓力,亦要注意各種健康狀況。

生蛇疫苗: 新一代帶狀皰疹(生蛇)疫苗

至今已於全球62個地方註冊,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處方超過2,000萬劑。 雖然“蛇針”在海外已非常普及,但始終未能引入內地接種。 可接種水痘疫苗,只要預防了出水痘,將來就自然不會生蛇。 目前水痘疫苗已被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2013年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接種。

生蛇疫苗: 生蛇預防|3人行1人「生蛇」 預防疫苗減「痛」一世風險!

50歲或以上及18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均建議需接種兩針,且每針接種時間需相隔兩個月。 臨牀數據顯示,50歲或以上患者,若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將能提供逾90%的帶狀皰疹預防效果。 而免疫力弱人士及患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接種相關疫苗,亦分別達近70%及逾80%保護率。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致的傳染病。 病毒會於水痘痊癒後潛藏在體內的神經系統,凡感染過水痘,即使健康人士,都有機會生蛇! 治療方案包括於紅疹出現首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

生蛇疫苗: 生蛇疫苗接種 預防生蛇方法

她至今共經歷3次「生蛇」經歷,然而多次復發經驗使其感到身心疲倦,更不時出現神經痛後遺症,故正積極考慮接種「生蛇」疫苖。 研究顯示生蛇疫苗可以有效減低生蛇的機會﹐即使不幸生蛇﹐也可以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及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 即使曾經生蛇的人士都可以接種﹐因為當人體免疫力較弱時﹐亦可以再次發病。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因此曾經感染水痘痊癒的人士發病的風險最高,但若不肯定自己以前曾否感染水痘,仍可考慮接種疫苗,以作預防。

生蛇疫苗: 手術:

原因是患者還年輕時,其免疫系統一般仍有足夠能力對抗病毒。 生蛇疫苗2025 但隨著年紀增長,免疫系統會減弱,病毒便再次活躍。 答:CDC建議18歲或以上高風險人士及50歲或以上人士未接種任何帶狀皰疹疫苗,或未曾接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之人士,應接種兩劑SHINGRIX重組帶狀皰疹疫苗。

生蛇疫苗: 服務項目:

據估計,97%香港成年人曾患水痘,約三分之一人一生中最少會彌患一次帶狀皰疹。 預防「生蛇」4大要訣1.睡眠充足2.減少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3.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生蛇疫苗 4.注射預防疫苗免疫力隨年齡漸漸減弱,「生蛇」的風險隨之而增加,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高危一族可以注射預防疫苗,可減低約7成生蛇的風險,以及出現神經痛的病楚和可能性,疫苗有效期約7年。 「生蛇」即是帶狀皰疹,可以引起如火燒或針刺的痛楚,大大影響患者生活,甚至未能入睡或痛醒。 不過最近引入香港的重組疫苗,就可帶來九成保護力,減低發病風險。

生蛇疫苗: 健康資訊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相關文章